北方四季分明,而且每个季节的时间都差不多,迟来的春天梳理了冬天的痕迹,让新绿重新爬满枝头。
这天,吴书记高兴地找到柳根生,告诉他报的高标准农田立项,已经审批下来了,市农业农村局和镇里准备借这个机会,把他的高标准农田变成试验区,成功了就要在全市大范围推广,还有他的智能现代化农业,市里决定,在他这搞一个标杆式示范区。柳根生听了既高兴,又有点意外,其实,他只想改变原来的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模式,采用新技术,没想过做啥标杆试验区。吴书记见柳根生反应不是太积极,便一脸严肃地提醒他说这是市里和镇里对他这个试验区的重视,已经开会研究过了,让柳根生一定要支持配合。柳根生知道,既然上面已经决定了就只能执行,于是他用手向后捋了一下头发,表示一定支持配合。
吴书记特意嘱咐柳根生,以后有来参观学习的,让他好好接待,多给市里、镇里说点好话。其实,柳根生不愿意接这个标杆试验区就是因为接待参观学习的人很繁琐很麻烦,既劳神费力又得搭钱,于是跟吴书记说:“这来人接待,费用咋办呢?”
吴书记眨眨眼睛,想了想说:“你需要花钱就开个发票,到时候,村里能报村里报,村里报不了,镇里给你报。”
柳根生苦笑了一下说:“咱们村里、镇里哪有钱给我报销啊!最后,不还是得我出钱吗!”
“用不了多少钱,你这费用很多不是李老板出的吗!李老板有钱”吴书记说。
柳根生一脸无奈地说:“李老板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跟我退出合作了,买农机设备和备耕物资的钱,是我网店的盈余和我媳妇的嫁妆钱。”
吴书记听完感觉接待费用不好办,于是说:“你不愿出这个费用,你就推给镇里,让镇里找市里去想办法。”
柳根生看吴书记一眼,没说话。
吴书记接着说:“过几天,市里要在你合作社流转整合的地头立两个大牌子,不会占用多大地方。”
“行吧!别影响机械作业就行”柳根生说。
这天清晨,小莲做好早餐和柳根生一起吃饭。
小莲问起柳根生让刘秃子帮他管生物有机肥厂的事,对柳根生重用刘秃子不理解,认为刘秃子这样的人不可信任,但柳根生自有他的想法,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用人应该扬长避短,村里有文化的人不多,刘秃子算是一个,虽然,刘秃子做过对不起他的事,但柳根生不怪罪他,反而重用他,会让刘秃子心存愧疚,柱子可以利用他,他柳根生同样也可以利用他,像刘秃子这样的人只要给足甜头就能利用。
小莲听了柳根生的解释,深情地看了柳根生一眼,目光中充满了敬佩。柳根生接着说:“挑起一滩事,就不可能光靠自己,得有人帮你,肯为你出力才行。”
小莲笑了说:“你让我刮目相看了。”
柳根生告诉媳妇,忙过这段时间,去看看她爸妈,小莲听后“嗯”了一声。
吃完早饭,柳根生来到王二家,王二正在忙着维护保养机械,见到柳根生,王二问:“他们啥时候来给安装那个电动方向盘和那个北斗导航的啥系统啊?”
“我跟他们联系了,他们说这几天就派人来”柳根生说.
王二一边干活一边说:“我还是不信,安装上那玩意儿就能自己驾驶干活?”
“我现在说你也不信,等安装调试完了,能用的时候你就信了”柳根生说。
王二不满地看了柳根生一眼说:“以后,开车这些活,啥智能的都能干了,我干啥去?”
柳根生听了王二的话乐了,说:“你怕自己失业啊!没事,到时候我给你安排别的事干。”
几天后,北京那家推广北斗自动驾驶导航系统的科技公司派人来到丽洲村,给春耕机械安装电动方向盘和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设备安装好后,需要到耕地里进行试验。
试验这天,在种植合作社流转整合的耕地,来了很多看热闹的村民,技术人员亲自操作,村民们都睁大眼睛伸着脖子像看啥怪物似的看着技术人员操作,但是,设备启动后,没走出多远就不动了,看热闹的人群里发出笑声,似乎是在嘲笑这个智能。过了一会儿,机械重新开始启动,技术人员又开始调试播种深度,一群人跟着机械走,瞪大眼睛看着这个没人的机械自己开,场面让他们大开眼界。
王二目睹着场景,张着嘴巴,惊讶地说:“神了!神了!它竟然自己能开!”
在场的村民由怀疑到惊讶,这场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但是,他们还是觉得不可思议,那机械没有人怎么能开?可是眼睛看到的现实,他们又不得不信。
这天,柳根生来找到吴书记,询问村里有没有毕业回来的大学生,吴书记想了想告诉柳根生,这几年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就柳根生一个人回来了,别的考出去上大学的年轻人都没回来,大学毕业后,基本上都去南方打工了。柳根生听后有些沮丧,接着又问有没有上过高中的或者中专的?吴书记又想了想,说好像是有两个在家,不过,我听说也要出去打工。柳根生听后赶紧让吴书记给他联系方式,吴书记说他手里也没有那两个年轻人的联系方式,得去问一下,答应把联系方式要到后给柳根生。
第二天,吴书记把两个年轻人的手机号给了柳根生,柳根生赶紧打电话约两个人跟他在合作社见面。
几天后,柳根生做通了两个人的思想工作,答应留在村里不出去打工了,之后,他派两个年轻人去参加了,由北京一家机构组织的“北斗卫星和国家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的技术培训。
五月,正是北方大田播种的季节,村民们都开始忙着种地,但是入了种植合作社的村民却不那么忙,他们除了为机械填种子,添加有机肥外,却闲起来了,几片耕地,几天时间就种完了。
种完地后,柳根生找到吴书记,询问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的事。
吴书记告诉柳根生,高标准农田建设,市里有统一规划,啥时候上还不知道。柳根生心里有点没底,他知道高标准农田上的配套设施各地方不一样,农田灌溉设施肯定要有,但是田间气象站不一定能有,但担心市里规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站。他把自己的担心跟吴书记说后,吴书记说他也不知道具体上啥设施,上啥设施都是上边规划设计,到村里就是咋落实。柳根生建议找宋镇长问问,商议一下。吴书记给宋镇长打了电话,知道宋镇长在镇里,于是,柳根生开车和吴书记一起来到丽洲镇政府。
宋镇长听了柳根生的想法后,觉得柳根生提出建田间气象站的建议,虽然是个新鲜事,但应该考虑,同意把建田间气象站的事跟市农业农村局说一下,争取得到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然后跟市发展改革委提出建议,这时,柳根生的心里总算有了底。
当天晚上,柳根生回到家,跟媳妇小莲商量,第二天去岳父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