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收获季节。田野中到处洋溢着成熟的气息。
北方的黑土地上,庄稼由绿变黄,青苞米由金黄色变成铜黄色,柳林家种的苞米明显比别人家种的苞米棒大,籽粒饱满。
这天,柳林在苞米地碰到了黑子,柳林看着黑子得意地说:“看我家的苞米怎么样?”
黑子看看柳林家的苞米说:“真是没想到啊!你这多少年没种地了,冷丁整个冷门还真成了,看来人家专家说的还是有道理,不服不行啊!”
柳林自我炫耀着说:“我估算了一下,这大垄双行比一般单行要多产三成,亩产差不多能达到三千斤。”
对柳林的新方法黑子服气,但他还是怀疑柳林的测算有点高,于是说:“能有那么高吗?”
柳林很自信地说:“你不信,等出粮的时你就知道了。”
黑子说:“要是真能有那么高的产量,明年我也种大垄双行。”
一年中,秋天是丽洲村最忙的季节,柳林和媳妇经过七八天的忙碌,终于把苞米从地里收拾到家,柳林搭了三个苞米楼垛,这样苞米不会受潮,有利于风干,剩下的玉米棒,柳林就堆码在院子里,等入冬后开始脱粒。
11月的北方冷风习习,人们已经穿上了薄棉衣,绿草枯萎变黄,雾气在树枝上凝结成霜,白色的枝条在空中悠然荡漾,天空偶尔飘落的雪花,像害羞的姑娘,成群结队地躲在黑土地的犄角旮旯。
松花江北岸的清晨,江边冻结出一层薄冰,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时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家家户户的玉米棒,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干晾晒,脱去了大部水分,这个时候适合给苞米脱粒。柳林预约了脱粒机,清出了场地,等着给玉米脱粒。
给苞米脱粒的脱粒机是靠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人力装填玉米棒。
柳林家脱粒这天,赶上了好天气,不然就得推迟,村民都很忌讳雨雪天脱粒,那样玉米就会受潮。柳林两口子,加上来帮忙的村民,脱粒进行的很顺利,给苞米脱粒的过程对柳林来说,也是享受丰收喜悦的时候,虽然都弄得灰头土脸,但大伙都很高兴,两天就脱粒完毕。
柳林给自家玉米测算的产量基本准确,平均亩产三千二百多斤,获得了丰收。这在丽洲村,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玉米获得了丰收,柳林人也精神多了。
自玉米脱完粒后,柳林天天关注着国家当年玉米收购的保底价,当他得知国家玉米收购保底价后很高兴,只等着粮贩子来收购。可是,柳林左等右等,就是没人来收玉米。他着急,于是去粮库打听,粮库的人说库存积压,暂时不能收购,让柳林等消息。
眼看到了十二月份,开始有粮贩子到村里收玉米,可是,给的价格低于国家收购保底价,柳林不肯卖。于是,他继续等,到元旦后,玉米收购价开始逐渐上涨,已经高于国家保底收购价,柳林还是不肯卖,他觉得玉米价格还会涨,现在卖亏了,媳妇豆花有点安耐不住了,开始催促柳林赶紧把苞米卖了,可柳林就是不听。
“现在给的价格你还不知足啊!别人家的苞米该卖的都卖了,你可倒好”豆花生气地对柳林说。
“价格刚涨上来你就急着卖,那要再涨你现在卖了不就亏了吗!”柳林说。
“你就知道苞米价格还会涨啊!那要是不涨了哪”豆花提醒说。
“就是不涨,应该也不会掉!”柳林肯定地说。
“你知道不会掉下来啊!那价格要是掉下来,我看你后不后悔”豆花生气地说。
“反正现在我不卖,我得等价格涨到峰顶了再买,还能多卖几个钱,不吃亏”柳林坚持说。
面对倔强的柳林,豆花也很无奈。柳林还是继续等苞米价格继续上涨。
一月下旬,正是北方最冷的季节,收苞米的粮贩子减少。马上要过年了,柳林有点急。
这天,柳林在路上遇到了申不直。
“你家的苞米卖没卖哪?”申不直问柳林。
“没卖哪!咋这些天不见有人来收苞米了哪?”柳林问申不直。
“都啥时候了!眼看要过年了,谁还来收苞米啊!”申不直说。
“那咋整!我家苞米还没卖哪!”柳林为难地说。
“我认识一个粮贩子,我帮你问问,看他能不能收”申不直说。
“那行!你帮我问问吧!”柳林说。
第二天,申不直告诉柳林,人家现在已经不想收了,这下柳林有点急,求申不直再跟那个粮贩子说说,能不能把他家的苞米收了。
柳林着急上火,嘴上起了水泡,看柳林这样,豆花也没有再当面埋怨柳林。
几天后,柳林找到申不直问:“咋样啊?人家收不收了?”
申不直苦笑了一下说:“人家不愿意收了,除非你把价格降一点儿,人家可以考虑考虑。”
柳林咧着嘴说:“现在苞米的价格已经掉下来了,还压价!”
申不直看了一眼柳林说:“没办法,收不收人家自己说了算。”
柳林可怜巴巴地说:“我让一毛,你问问那个粮贩子行不行”
申不直看柳林这样,也想帮帮柳林,于是说:“行!你等我给你信儿。”
这样,柳林又等了一天,申不直告诉柳林说“行。”
这天,一台带挂的运输车开到柳林家,柳林找来了黑子和几个村邻,帮着过秤装车,一天时间,柳林总算把苞米卖了,拿到了两万多卖粮钱,柳林心理五味杂陈。其实,柳林的媳妇豆花心里早就对柳林待价卖粮的事不满,看柳林一天着急上火,当柳林面也不好说什么,但是背后没少骂柳林,柳林也听到了媳妇在背后骂他,但是他自觉理亏,媳妇骂也就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