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3班的同学们认真的听倪老师教唱孟庭苇的这首经典情歌。忽然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教室门口。
仔细一看是韩自强和马连庆。坐在第一排的韩冰一眼就认出了父亲。只见两人神情急促,向倪老师耳语了几句,倪老师便示意让二位出去一下。
原来马伟与韩冰家有亲戚,走出教室马伟问韩自忠:姑父,你们这么着急来学校找我们,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韩父道:你二位快快办理退学手续,务必今日办好,明日我们两家要和村子上“移民搬迁”的几家人一起上新疆。快快办理离校手续。
马伟、韩冰此前对家里决定上新疆一事,全然不知,听到消息,先是一愣。后赶紧走进教室开始收拾书包办理退学手续。
在两个少年心中是欣喜、期盼也有些许离别的苦愁。
二位来到班主任尚老师处告知原因,尚老师听后没多加挽留,很快协助办理了退学手续。
韩马二人走进教室也不多说话,也不和倪老打报告,直接搬桌椅就往外走。同学们一看也惊呆了。韩冰竟然还有这胆子?不打报告,直接往出搬桌子?正在此时,班主任尚老师也走进了教室。一看班主任进来了,韩马二人便停了下来。尚老师和倪老师言语了几句,倪老师走下了讲台。
尚老师上前道:同学们,韩冰和马伟两位同学去新疆了。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将近2年,也一定结下了深刻的友谊,让我们用掌声,祝福韩冰马伟同学,祝贺他们乔迁新禧,也祝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一番风顺,前程似锦。
讲完这一席话,同学们的掌声经久不断,韩冰转身向后看去,后面几个心软的女生和自己平时的好友胡大平、毛虎、郭清明显眼色湿润。
韩冰马伟才感觉到离别在即,还有几个从小就长大的伙伴,同村子一起来的,学前班、小学一路上到初中的,明天就要离别,也许有的同学此生不再会见。也顿觉心酸,马伟已经低头不语。
突然班长云芬说:韩冰,你平时歌唱的好,也是班里的开心果,离别在即,请你为大家献唱一首歌,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你的歌声,让我们记住你的歌声。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眼眶里也分明是含着泪水。
大家也都应声附和:韩冰来一个,来一个。
见这一幕,韩冰眼睛已经湿润了。他一边看着大家,一边想唱一首神么歌曲呢?于是他开口说话:同学们,明天我和马伟即将随家庭搬迁往新疆,此前家里人也没有给我们说,我们也是刚刚知道的消息,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给大家唱一首前段时期我们学习的歌曲《相逢是首歌》吧:“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
一首歌曲艰难深情感人的唱完,韩马二人走上讲台,一起给老师和全班同学深深鞠了一躬,就此别过。大步走出教室,上街去找家人。
随着韩马二人离开,本来欢乐的音乐课一下子变得死气沉沉。大家也不在打闹嬉戏。
班长云芬随手写了一小纸条传至黑青桌子上,黑青打开纸条写道:韩冰、马伟与你同村,从小长大,此一别匆匆,日后若再相见也是难上加难。我们不如联系同学们,晚自习下课一起去你们村给他们送别一下。”
黑青看完,点了点头,自己也正有这个意思。脑海中浮现出从小和马伟、韩冰一起长大,上小学,翻山求学种种场景。
晚自习一下课,同学们带着中午凑钱买的一本影集,由班级书法比赛的一等奖杨才同学执笔写祝福语,并附上了各位同学的名姓,大家一道趁着夜色,翻山越领一行人,往韩马所在村子走去。
众同学趁着夜色,翻山越岭,快步急行。
谈笑间,众人已翻过抵达夹沟村的最后一座山。
从山顶往下望去,就可以看到村子全景。上下夹沟宛如长蛇盘踞在这个山间谷地中。夜色已经很晚,四下望去,只见几家灯火通明。亮灯的正是明天要搬迁的几家在收拾行李。
同学们走进了村庄,冷风瑟瑟,吠声四起。
韩冰马伟事先不知道众同学会这么晚来告别,原以为白天的音乐课就是最后的告别。
韩冰在爷爷家待着,忽听门外有熟悉的说笑声。出门一看,十几个同学笑望韩冰齐口道:我们来送你了。
韩冰内心万分惊喜激动:快快快,大家屋里坐,别在外面站着。同村从小与韩冰玩大的伙伴黑青、郭云、胡大平等也一起招呼其他村来的同学。
韩冰家人也迎了出来。众同学相继进入屋内,谦让之中男同学上了炕,女同学则坐在了炕沿边上。韩妈妈和婶婶赶忙为同学们倒茶、上馍馍。一会儿功夫韩冰的六叔、四叔等拿来了啤酒,大家相聚一堂,喝酒道别。韩冰也加入其中,和每个同学碰杯。
家人考虑到明日还要赶远路,加之年纪稍小,故而让孩子们少许饮酒。酒喝兴起,同学们也一一和韩冰吐露心声,尤其是同村几个从小长大的伙伴更是不舍。期间几次将韩冰拉至院落。对其惜别,相约以后,不管路途再远,也要书信相通。因为那个时候村子上还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话,网络更是大家都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东西。
同学们强忍离别之痛,跳起了舞蹈。再看西屋里,韩爷爷、奶奶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韩冰、韩勇、韩刚两家就要远赴新疆。从小到大韩爷爷对韩冰视作掌上明珠,爷孙俩的感情也是非常好。韩冰上学之前一直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眼下一夜后就要分离,也着实难过。韩爷爷坐在炉子旁,抽着旱烟沉默不语。韩奶奶也是在另一边的椅子上坐着,不说话。钟表摆动的声音都可以清晰的听到。滴答滴答……
一边是同学们酒喝尽兴,欢歌笑语。一边韩爷爷奶奶沉默不语。此时韩冰心中也不知是喜是忧,很是复杂。
同学们酒罢舞停,就要去马伟家道别。韩冰送别后进了爷爷奶奶的屋子。
马伟家是在村东边的山腰上,马伟家是姊妹三人,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马功。马功此时刚上1年级,年纪尚小。众同学来到马伟家,同样也给马伟给了一个惊喜。马伟本人平时谈笑间,非常幽默诙谐:哎呀,同学们这搞突然袭击啊,幸会幸会,什么风吹来的。众同学:西北风吹来的。大家一起走进了屋子。也是谈论话离别,又喜又忧。韩冰家刚才那一副场景再现。年幼的马功也觉得人多热闹。一番道别各回各家,有几个离的近的又是深夜翻山去自己村子的家,也有一部分远的同学住在了夹沟村的同学家。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天气大好。
阳光仿佛要刺穿这个古老的山村。伴着鸡鸣狗吠,村里的人们起床了,袅袅炊烟也陆续在几家人的烟囱里冒出来。
这一天村里的人都起的很早,仿佛每家每户都有大事一样。韩冰起床与韩刚,韩勇先去看看大爷和大奶奶,逐一道别,由于大爷感冒还没有起床,就此别过,没想到这一别竟是韩冰等与大爷的最后一面。
大爷抓住孙子们的手语重心长的说:去闯吧娃娃们,去好好学习,兄弟之间团结努力,祝愿你们前程似锦,为家族争光。
韩大爷是韩刚的爷爷,身边的几个叔叔伯伯,大奶奶等也是潸然泪下。别过大爷,三步并作两步的去和外婆告别。
外婆家在村子中间,老太太一个人在屋子里,那一年正逢外公刚去世。给外婆说明情况,时间紧急,便匆匆别过。外婆泪眼满面,相看无语。
再次来到爷爷家,韩爷爷抓住韩冰的手,一只手抚摸的韩冰的脑袋就开始老泪纵横:孩子们,你们这一走,我们何时才可相见。韩冰强忍泪水道:爷爷你放心,新疆随远,但现在交通便利,以后见面很是方便。韩勇也是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哭,一家人全部泣不成声。
门外的六叔开始喊了:行了行了,时间到了,赶快上车,要走了。
听到催促的声音,大家虽然不舍,但还是要分开,韩冰穿着一件小棉袄和韩勇、韩刚一起上了六叔的三轮车。
另一辆车是四叔开的,主要是拉一些行李。
望一眼亲人们,望一眼山村,望望天,望望地,这一次正的要走了。
三轮车伴随着嘟嘟声开动了。
村口子上有一座古庙。乡亲们称其曰:大佛寺。
这所小寺院建于民国时期,乡亲们为了求的风调雨顺而建。里面原先有几尊佛像,故名曰:大佛寺。在大佛寺的上面,是村里的大麦场,车行至此处,只见打麦场上人山人海,乡亲们全部出来相送。
人头堵住了搬迁的车队。几个乡亲堵住了韩自强、韩自忠二人,拿着一瓶白酒,手中端着一个小碟子,碟子里面放着两个酒杯,斟满了酒。
爽气的道:二位兄弟,离别在即,你二人为我村开创先河,此番远赴新疆,定要创出一番天地,今日分别在即,请饮下这杯壮行酒。说话的正是邻居高大福。
自忠道:多谢哥哥相送,定可吃苦耐劳,扎根边疆,不虚此行。说着话把两杯白酒一饮而尽。再看一边,王大妈用头巾包着煮熟的鸡蛋,硬塞进韩冰母亲的怀中:娃,她婶。你们此行,路途遥远,也没什么给孩子们给的,就煮了些鸡蛋,拿着韩冰他们路上吃吧。
一起搬迁的几家车停在打麦场上,亲戚老乡前来相送,寒暄、哭泣、不舍这场面百年难遇。村里给搬迁的人们每个人都披上了红绸子。
韩书记见此等场面,难舍难分,怕这样下去,耽误了坐车时间,于是喊道:时间来不及了,送行就到这儿吧,开车、开车。
俞万里主任一声鸣炮,送行的鞭炮响了起来,几匹红缎子也挂上了车队,三轮车随着山路渐渐离开了山村。行至山顶,韩冰对六叔到:六叔停车,我要方便一下。
韩冰跳下三轮车,再望一眼山村,三叩首。跳上了车,随车队而去。
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