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亮的头像

文亮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25
分享
《冰出祁连》连载

第四章 驻芳草全员学新规

从甘肃去往新疆的火车,要从武威南站上车,千里的路上,要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哈密、吐鲁番才可抵达乌鲁木齐。对于从没走出村子的孩子们来是充满期待和兴奋的,对于韩自忠、韩自强他们,心里有种莫名的酸楚和冲往新征程的昂扬斗志。

老乡们赶路,到了武威南站已是傍晚。马伟道:兄弟,武威市夜景不错,出去看看。韩冰回应:“好的,伟哥,我叫上韩刚,韩勇,马功。一行人出去了,站在武南火车站广场,瞩目四望,霓虹闪烁。韩冰看看大家道:“武威也是小城市,省城兰州才是大城市。马伟又道:“兄弟们,再过两天我们下火车的地方乌鲁木齐也是大城市,到时候我们可以再看看。

毕竟是孩子们,随着眼前不断浮现的新鲜事物,离别的痛苦也渐渐抛之脑后。

在火车站他们又认识到了邻村的几家人,也是响应政府号召“移民搬迁”的,带队的是县委扶贫办的张书记,总共13户人家,拖家带口要去远方,打造未来。

候车室的广播里不断传来声音:“去往乌鲁木齐的1028次旅客,请带好您的车票,来站台检票。”在张书记的组织下,大家有序的上了车。

列车一路西行,过张掖,经山丹。闯嘉峪雄关,踏敦煌故地。奔驰在西域戈壁,2天后到达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省会城市,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历史悠久。“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

一出了车站就感觉道肃杀的寒风冷入骨髓,冬日的新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乌鲁木齐下车后没有过多停留,就见八一南站一辆班车上面挂着“乌鲁木齐—芳草湖总场”的牌子,司机举着一个牌子,上书“接甘肃武威新职工”,热情的挥动。

每个人嘴里呼出的寒气在空中,宛如吐出的烟。有推着红枣、干果叫卖的维吾尔族商贩,还有耳边回响“手套一块钱、一块钱”的吆喝声。

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到乌鲁木齐,见到边疆的少数民族,见到热闹的场景都驻足观看。陈攀登和韩自忠也在一边点了根烟抽了起来。

张书记催促了几声,把大家都赶上了芳草湖的班车。

走了4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全是白茫茫的棉田。雪覆盖了整个棉田,厚的可以淹没膝盖。

所有的人都安排在了同一个连队,每家都分了一间房子,就一个直通间,屋子里是用砖支起来的木头床板,卧室是用尿素袋子缝制的蚊帐简单的隔起来的,靠近门的旁边有一个砖块砌成的灶台,很是简陋。

韩冰对父亲说:“这么冷,怎么睡人?韩自强道:“一会升了炉子就暖和了。”说话间开始拿出从老家带来的铺盖往床上铺。韩勇对韩母说:“妈妈,我瞌睡了?”听到这句话,韩母便把韩勇放在了床板上,周围给他盖了些衣服。不到一会的功夫韩勇竟然睡着了。

晚饭简单的吃过后,大人们都出来在院子里闲侃。

连队上来了新人,老职工们很是热情新奇,都一涌而至来到了新职工驻地,这里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安徽的、河南的、山东的、四川的也有老甘肃人,多半是知青和王震将军解放新疆的战士子弟及后代。

芳草湖,位于准个尔盆地边缘,北通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接昌吉,自清乾隆与嘉庆年间,有甘肃镇番县移民到此垦殖建村,得名镇番户。后经历史沿革,最终取名芳草湖,听老职工闲话,其实是“荒草湖”,以前这是长满各种荒草的滩涂,在他们的开发建设下,芦苇滩、芨芨草戈壁滩都被绿化了,成了芳草香美的地方。

新老职工们几十号人,都坐在移民刚安置的家门前,一起聊着天,介绍着芳草湖、介绍着兵团、介绍着连队。

在院子出门对面就有一条渠,冬天渠里面都没有水,两边是参天的白杨树。忽听见摩托车的声音从连队巷道驶来,仔细看是一胖一瘦的两个中年男人。径直向移民驻点来,老职工们见来的人,都打了招呼:“徐指导好”。

来者正是连队的指导员,徐指导员。旁边跟着的是连队的统计何贵。指导员看了看几家挨着的民房,看的很仔细,取暖、做饭情况都问了下,最后做了简短的讲话。

鼓劲打气,让大家多了解兵团,向老职工学习,扎根兵团,奉献边疆,一定会有幸福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孩子指导员也很有信心,未来就在他们身上,随后安排何贵尽快落实孩子们上学的事情。

大人们聊着天,孩子们跑到渠边上看看环境。

马伟有一个弟弟叫马功,马功用他沙哑的声音说:“我的乖乖,这个渠好长啊,夏天我们可以在这里游泳?韩刚望了望干渠说:“你这个旱鸭子还想游泳啊?”韩勇说:“那可说不定呢,夏天我与马功随便一学,可纵横此渠。”

马伟望着众弟弟笑道:“还是想想明天去学校考试的事情吧,不要被留级了。”韩冰其实心里也害怕,说起学习来,他也头疼,小学时候,学习确实好,曾经学习成绩好到跳级,学前班直接升的二年级,在后来的这些年求学中,他在班里也是最小,也是在各方面备受大家关照的人。

可到了初中后,认识了各个村不同学生,变的贪玩了,有时候课堂上也跟着那些爱闹的同学不认真听讲,时间长了自然就落下了很多的课,学习成绩也下降了。

韩冰说:“伟哥,不知明天考试题难不难,我除了语文和历史,其他的课程一窍不通啊”说话间透露着无奈与担心。大家提起学习突然一下子沉默了许久。于是韩冰又打破了沉默:“伟哥,你说这个地方的娃娃坏不坏?不会随便打人吧?”

马伟思索了片刻便说:“众位弟弟,我们初来此地,也不知情况如何。韩刚附和到:“就是这样啊。”马功又一起用沙哑的声音说:“有人要是随便欺负我们就和他们干。”

韩冰也是意气风发称赞马功的话:“功弟说的对,有人无故找事就干。”说话间望了望马伟。因为此时马伟在韩冰心中即是他的同学兼表哥,也是他心目中的各个方面的领路人。

在老家上学的时候马伟也给了他不少的关照,每到夏天,马伟会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去干城中学上学,每天早上都会在村里大佛寺的路口等着韩冰过来,然后用自行车带韩冰一起。

求学期间关系一直很好,马伟经常也给予韩冰各方面的指引。有别的同学欺负,马伟也会出头。故而在韩冰心目中马伟已是不争的大哥。

马伟看韩冰望他一眼,便微微一笑道:“既然众位兄弟都是这个意思,那就以后要更加团结。”韩冰又道:“哥哥,早听说,这个学校有几个校霸,若真有人欺负,这三个弟弟年纪稍小,倘若动起手来,怕不是对手。”

其他的三人当下均默不作声,看着两位哥哥在谈论。马伟摆摆手,以他往常幽默诙谐的口气说道:“弟兄们不要惊慌,奉行一个原则,好好学习,不主动惹事,事来了也不怕事。”

众弟兄有伟哥这句话做支撑,顿时也壮了胆子,齐声道:“好。”谈论间,只听马伯母叫回家的声音,几人便下桥,进各自家中。由于旅途劳累,大家都早早睡了。

第二日清晨,指导员早早的就骑着摩托车来到新职工驻地门口。嘀嘀嘀打了几声喇叭,韩自强等人都出门相迎:“指导员好。”

“好啊,孩子们起床了吧?”指导员问。

自强答道:“起了,起了。”

“那就快快收拾,准备去学校给孩子们报道,上学之事,尽快安排好,不可耽误了。”

几家的家长都带着孩子们,跟随指导员一起,坐着挂上斗篷的三轮摩托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厂部。

这是大家第一次来他们的厂部。他们所在的这个厂,按照军内编制,属于营级,下辖10个连队。韩冰等所属的正好是4连。一进厂部,是平整的柏油马路,路口一排排绿绿的白杨树,这对刚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们来说给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韩冰往路的左边看去,只见那边有一座高高的楼,红白砖相间,一面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大门口写着“芳草湖三场子女学校”九个金黄大字,不错就是这学校。

指导员指着这个学校说:“看到没有,这就是以后你们上学的学校,初中小学都在这里。”

韩父与其他几个老乡说:“看到了,这样看,孩子们上学还很是方便。”边说边走,进了教学主楼。

这是几个孩子第一次见楼房,也是第一次上楼梯,不免好奇。年龄小的马功,韩勇,韩刚跑在楼梯的最前头,抢着多上几个楼梯,再回头看看下面往上上楼的人,享受着这个感觉。韩冰、马伟也是便走边看,心想:“这就是楼啊,果真干净,大气,亮堂。

指导员带着众人走进四楼的教务主任办公室,教务主任正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翻阅这一些报纸、资料。

见指导员进去,起身相迎:“徐指导,这些娃娃是?”指导员解释到:“这些是兵团刚刚从甘肃新招来的职工,这次找你是办一下这些新职工子女入学的事情,看看能不能快快办理,毕竟娃娃们上学的事情是大事,不要耽误。”说着从口袋掏出烟,给教务主任递了一根。

“噢噢噢,明白了,前面听人说要来一批新人,原来就是他们。”教务主任说。

“不错,不错,正是他们。”指导员答道。在这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听到他们的对话是普通话。韩冰心想:“看来这地方的人说的都是普通话,我不会说这怎么办?”

正在思索之时,教务主任问道:“孩子们都是几年级的学生在老家?”韩冰抢先答道:“我和他是初二。”边说边用手指着马伟,用浓重的方言。

韩刚接着说:“我和他是4年级的学生。”说着用手指向韩勇。韩丽自己说:“我3年级”。最后是马功,依旧用他沙哑的声音说道:“我一年级。”

教务主任听完,点了点头道:“这样吧,按照学校的规定,外校转来的一般都要留级的,加之你们老家教育落后,而且课本可能不一样,所以需要留一级。”

众家长一听心想:“主任说的也有道理,孩子们年级小就留一级,让上吧。”

接着教务主任又说:“上初中的孩子要去初中部考试。”指导员赶忙应答。

这初中部和小学楼是连在一起的,同样也是找到初中部教务主任办公室。一进门,韩冰就用浓重的方言说:“老师好,我们是新来的学生,要报名上学,是不是需要考试确定那个班级。”

教务主任听韩冰这一番浓重的方言,就已经眼怀鄙视,神情显得及其不耐烦。再去打量一下,韩冰,马伟。韩冰穿着一见青色的西装,头发也不是专业理发店理过的,中间还剪了一个深坑。

再看马伟,也是脸蛋红红,土里土气。

教务主任不耐烦的问道:“你二位本来上初几?”

韩马紧张的回应:“初二。”教务主任一脸厌倦的表情,吸了一口手中的烟说:“学校现在初中部没有多余的桌椅,你们只有重新去读六年级,等到夏天毕业重新读初中,否则就回家等到秋天来读初一。”

听完这一席话,韩冰,马伟傻眼了。互相对视不语,半天不知如何应答。

走出楼道,韩冰说道:“伟哥,这下要真去小学上就完蛋了,这给家里人怎么说?”马伟道:“先不管了,主任不是说周一嘛,到时候看情况。”

两人垂头丧气的走了出来。

在家的这两天弟弟妹妹们都去上学了。韩冰,马伟在静等下周一再去,无所事事,就在连队闲转,反正刚来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周一。韩冰马伟随众弟弟一起去了学校。在班车上,他们看到了许多和他们一样的红脸蛋,听到了一样的方言。

车上挤满了大大小小学生,不一会功夫,就到了学校。二人下车来到了教务主任的办公室。

韩冰敲了敲门,对教务主任说:“老师好,我们来报道了,你看我们应该去那里?”

教务主任一看又是这二位,没有好气的说:“上周不是说清楚了么,现在报道就去小学。”

韩马二人见他明显带着鄙视和不耐烦的申请,心中也很窝火:“他妈的,糟老头,有什么好神气的。学校又不是你家的。”心里想。

没办法两个人慢步向小学部走去,经过一番调整把韩冰分到了6年级1班,马伟则在6年级3班。这下确实幽默了。韩冰、马伟小学毕业将近两年,兜兜转转又走进小学教室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