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名:《情暖卓仓大地,爱破俗绽花》
二、作者:梅旦巴
三、类型:长篇小说、少数民族习俗、爱情婚姻。
四、字数:181000字
五、故事背景:
故事设定在青海东部地区的藏族村落,此地解放前受曲昙寺管辖,居民被称为“卓仓人”,以勤奋刻苦造就独特“卓仓文化”。但随着时代发展,传统习俗中如骨系血缘外婚制,对人们的生活尤其是爱情婚姻产生阻碍。
六、主要出场人物:
扎西,一个出生在所谓的骨系很纯的家族里的小伙子,初中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外打工,性格开朗,对当地的许多习俗却不甚了解。
尼玛措,她的家族曾经被人们传言为“骨头不干净”,初中毕业以后在家务农。她自己也因为“骨头不干净”而有点自卑。
扎西的阿爸,不识字但是为人随和、看事情比较透彻。
多杰的爷爷,小的时候当过喇嘛,精通藏文,留在村子里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有智慧的老人。
曼巴爷爷,是寺院里的老喇嘛,也是一位藏医,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七、情节发展:
第一章、友谊长随时光老,印记深镌岁月悠
“我”与扎西曾是亲密无间的儿时玩伴,一起放羊、挖虫草、偷摘绿豆果、在河里嬉戏、在森林里玩耍。后来“我”上高中寄宿,扎西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相聚机会渐少。前年六月六,寺院举行祈愿大法会,“我”与扎西在会上重逢,之后去他家,看到他家房子翻新,屋内陈设大变。扎西讲述靠打工、收虫草及政府补贴攒钱修房,“我们”还一起回忆了儿时往事,他也分享了娶尼玛措时的故事。
第二章、乡村晨辉照学舍,藏舞心动醉时光
扎西初三时对初一的尼玛措心生爱慕,打工归来重逢后愈发心动,购置自行车常去找她,感情升温后扎西直接询问能否娶她,尼玛措沉默,扎西回家向父母透露心意时父母反应异常,后来因各种状况扎西未再提此事,打算和父母商量好后再说 。
第三章、流言难阻情之守,爱蕾终将绽作春
“我”与尼玛措在乡村背景下逐渐展开一段感情故事。起初,在乡村生活中,“我”和尼玛措相遇,彼时“我”正值情窦初开,她的身影深深印入“我”心。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感情慢慢升温,在一次藏舞表演时,“我”再次遇见她,愈发坚定了追求她的想法。之后,当谈及结婚时,因村里“骨头是否干净”的传统观念,家人的态度及隐晦暗示,让“我”心生困惑。阿妈向“我”讲述了尼玛措家族中更登家的往事,原来更登的阿妈逃荒而来,后来因更登的不良行为及他人恶意传言,导致他们家被传“骨头不干净”,这也影响到了尼玛措家。尽管如此,阿爸阿妈认可尼玛措,同时提醒“我”娶她要面对流言蜚语。第二天,“我”去找尼玛措,她因担忧这些事以为“我”不会再来。“我”表明心意,说家人不认可那些传言,自己想娶她,尼玛措听后情绪好转,我们约定“我”打工攒钱后提亲,“我”心情愉快地回家。
第四章、山间邂逅虫草季,岁月温柔有你陪
在充满希望与收获喜悦的挖虫草季节,山村热闹起来。“我”虽因缺少发现虫草的眼力常失望而归,但为了能与尼玛措一起上山,“我”满心期待且羞涩。阿妈洞悉“我”的心思并给了钱让“我” 买东西。“我”在村口等待尼玛措时,因看到别人对挖虫草充满自信而自己一无所获感到沮丧,想起曼巴爷爷的话,决心虔诚对待信仰。尼玛措和姑娘们到来后,大家一番嬉闹,随后“我们”一起上山。在山上,“我们”并肩漫步,畅聊生活,分享打工经历和生活趣事,感情逐渐升温。挖虫草时,尼玛措收获颇丰,“我”只找到三根,下山时“我”开玩笑要她的虫草,还悄悄把自己的虫草放进她的袋子又还回去。之后“我们”在无人时相互亲昵,临近黄昏,“我们”意识到虽交流很多却未谈及未来,选择用行动而非承诺来对待感情。最后快到她们村口时,“我”郑重向她承诺今年打工回来就让阿爸找媒人说亲,她眼含眷恋不舍离开,“我”怀揣憧憬回家。
第五章、格尔木中风雨伴,归乡路上眷恋随
“我”从家乡乘坐“坦克”般的公交前往格尔木打工,结识了诸多工友,大家虽工作不同,却常相聚畅谈。因学历相对高,“我” 常帮工友解决通信等难题,被称为“大学生扎西”。“我”在工地从新手成长为初级钢筋工,体验了工作的艰苦与伙食的粗劣,雨天停工时与工友聚餐成了难得慰藉。“我”与尼玛措相爱,却面临家庭顾虑,同时反思自己面对困难的态度。村里对阿爸阿妈及妹妹上学之事多有议论,而阿爸阿妈坚持支持妹妹。秋收时“我”因工地工期紧放弃回家,给家人和尼玛措写信。冬季工地停工,“我”遇到好包工头顺利结算工资,向领班大哥致谢后买特产踏上归程。归途中,“我”回顾过往对爱情的看法,陷入对尼玛措的思念,最终回到家乡。
第六章、岁月乡村情箭绕,爱之抉择韵悠长
先是描写了西北风呼啸时田野的萧瑟,以及乡村在不同季节放羊的日常,包括羊群的状态、村民的协作等。接着讲述扎西回到家乡,回忆起小时候跟着阿爸射箭,阿爸对传统牛角弓的执着以及对射箭内涵的理解,让扎西认识到射箭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精神交流。随后重点叙述扎西和尼玛措的感情,因尼玛措家所谓“骨头不干净”的流言,叔叔持反对态度。阿爸阿妈虽支持但也有纠结,扎西请多杰的爷爷来商议。爷爷从卓仓的风俗习惯和藏医理论等方面分析,认为尼玛措家骨头干净,同时也提醒了可能面临的外界议论。最终阿爸决定找媒人说亲,扎西去找尼玛措,两人见面后表达心意,扎西告知她家人的态度和关于她家骨头的真相,尼玛措情绪激动,之后两人互诉衷肠,憧憬未来。
第七章、风波扰婚情难断,烟火映村暖长留
“我”回家后在村口感受到乡村傍晚的热闹氛围,回家却发现叔叔醉酒后对“我”去找尼玛措一事不满,反对我们的婚事,认为尼玛措家“骨头不干净”会影响家族声誉,为此还对“我”和父母大发雷霆。后来“我”得知叔叔一直坚决反对,而父母其实认可这门亲事,且多杰爷爷说尼玛措家骨头干净。为解决问题,“我”找曼巴爷爷帮忙,到寺院见到洛桑,回忆了与他的童年趣事以及曼巴爷爷家的变化。之后曼巴爷爷和多杰爷爷来到“我”家,向叔叔讲述了村里关于婚姻习俗中对“骨头干净”的看重以及先巴家的例子,说明更太家“骨头不干净”是无根据的传言。叔叔听后态度有所转变,“我”悬着的心放下,大家开始讨论说亲的准备工作。
第八章、青稞瓶许同心意,扎西情牵尼玛措
围绕“我”和尼玛措的婚事展开。先是阿爸让“我”买牛奶,准备请才华伯伯当媒人,接着介绍了才华伯伯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在村里的威望。“我”去叔叔家,叔叔和阿妮表示因得知尼玛措家 “骨头不干净” 是谣言,放下了对婚事的顾虑。才华伯伯去尼玛措家提亲,虽第一次没带回回礼但亲事已同意,第二次带回了象征同意的装着青稞的瓶子,亲事顺利定下。之后“我”和尼玛措为买新衣服第一次正式去她家,她父母热情接待,还主动给钱买衣服,“我”推辞后只收了一张以表心意。去县城路上,“我”想起周拉因彩礼问题感情破裂的事,更加感激尼玛措一家的通情达理,期待能和尼玛措光明正大地在一起,补回错过的时光。
第九章、岁末婚期催步紧,灯前夜读守心坚
娶亲日子定在正月初六,是阿爸去寺院找喇嘛所定,消息传来全家紧张又喜悦。因时间临近且商店过年关门,年前需同时准备年货和娶亲用品,任务繁重。一家人为此忙碌起来,阿妈翻箱倒柜,阿爸列清单,“我”打扫卫生,家里杀猪后阿妈准备炸油果等。阿爸与主持婚礼的总东商量迎亲和酒席事宜,“我”和同村伙伴去县城采购,采购过程虽寒风凛冽但满怀喜悦。妹妹拉姆放假在家,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奖状挂满墙,帮阿妈分担家务,但在做油果等农村女孩基本技能上不太擅长且因被德拉媳妇嘲讽而沮丧,“我”安慰了她。第二天清晨“我”听着拉姆读书,思绪飘远。腊月二十九,阿爸说要请喇嘛来家念经祈福,众人准备迎接,因羊圈对娶亲意义重大,“我”清理羊圈房梁灰尘,用自制工具解决了难题却把自己弄得狼狈,最后阿爸带着喇嘛到了。
第十章、旧岁围炉情暖夜,新年踏雪愿盈程
围绕新年展开,回忆了往昔年三十时,两家串门欢聚,大人们喝酒聊天,小孩看电视、玩闹、放鞭炮的温馨场景。后来爷爷奶奶离世,阿爸戒酒,叔叔也少了饮酒兴致,但过年氛围未减,大家学会包饺子,承载着亲情。今年年三十,阿爸进行煨桑仪式后叔叔一家到来,期间提到“我”即将结婚和拉姆考入重点高中两件喜事,也化解了“我” 对叔叔曾反对婚事的误解。当晚大家决定在“我”家闹到天亮。大年初一,“我”和尼玛太去鄂博岭煨桑,看到众多虔诚之人,完成仪式后下山。之后开启拜年环节,“我”去远方亲戚家,拉姆负责村里亲戚家,阿爸阿妈留家待客,大年初一拜家族长辈,初二扩大拜年范围,虽时间紧但充满喜悦,部分舅舅家打算与尼玛措一起去拜年。
第十一章、骏马驮福迎爱至,哈达寄意贺缘成
围绕“我”的婚礼展开,讲述了从正月初五准备打发褡子去新媳妇娘家送马开始,到婚礼结束的一系列过程。送马环节对褡子人选要求严格,端智担任此次褡子,他幽默、口才好、人缘佳且有商业头脑。婚礼前人们忙碌准备,包括清理羊圈、洗酥油、捏酥油等。迎亲当天,“我”怀着期待又紧张的心情,亲戚们陆续道贺,还举行了家泰仪式。送亲队伍到来时,众人准备迎接,有唱敬酒歌、下马歌等环节,尼玛措下车后还进行了传统的石头、诵经、洗脸等仪式。之后婚礼继续,包括扬茶仪式等,尼玛措进入新房后露出真容,“我”与她有短暂互动。晚上送亲的娘家人在羊圈就座入席,众人跳舞、猜拳,最后客人被安排休息。第二天清晨,尼玛措和伴娘准备烧茶敬阿爸阿妈,“我” 带尖措去给客人问安。婚礼期间“我”因不能与尼玛措多接触而困惑,后得知是习俗。第三天上午,尼玛措完成取面粉仪式并喊阿妈,阿妈决定她过门后仍用原名,双方家长交流。送亲出门时,有转圈、敬酒等环节,亲戚们还被女人们用糌粑“袭击”。最后婚礼落下帷幕,“我” 为扎西和尼玛措在彩礼不良风气盛行下仍能幸福结合而感慨,且看到扎西阿妈和尼玛措相处亲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