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旦巴的头像

梅旦巴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07
分享
《情暖卓仓大地,爱破俗绽花》连载

第二章 友谊长随时光老,印记深镌岁月悠

国庆节,对于众多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归心似箭、回家探亲的黄金时机。在这举国欢庆的节日里,整整七天的悠长假期,如同一场及时雨,润泽了那些在城市喧嚣中为生活苦苦打拼的青年人的心田。他们每日穿梭于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忙碌于琐碎的工作事务之中,身心俱疲。这七天假期,就像是一段温暖的避风港时光,让他们得以暂别繁重的压力,踏上那充满眷恋的归乡之路,与久违的亲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对他们来说,这意义非凡,无比重要。

而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国庆节同样是个不容错过的重要节日。他们怀揣着对远方风景的向往,渴望利用这个假期出去尽情游玩。尤为吸引人的是,全国的高速公路在国庆假期期间迎来为期七天的免费通行期。这一惠民政策,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想要出游的人们。于是,每到放假的这一天,高速公路瞬间热闹起来,呈现出一幅真正的车水马龙景象。一辆辆汽车如同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上高速公路,绵延不绝。

不知从何时起,只要一到高速免费的档期,高速堵车、高速车祸的新闻便会如同雨后春笋般频繁出现,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仔细想想,这或许正是部分人凑热闹和贪便宜的心态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有些人仅仅因为高速免费,便不假思索地加入出行大军,全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出行规划。在道路上,车辆数量剧增,交通压力陡然加大,拥堵在所难免。而一些人在驾驶过程中,因贪图一时之便,违规变道、超速行驶,最终酿成车祸悲剧,不仅给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也让本就拥堵的高速公路雪上加霜。

其实,每到假期来临,我也有出去游玩的冲动。可是一想到处处是人山人海的景致时又会打退堂鼓,心里想着还是带家人去老家呆几天吧。正好这个季节老家天气凉爽宜人,秋天的乡村风景也不输任何一个人为打造的旅游风景区,所以这个假期我们还是决定去老家。

我的老家住在偏远的山区,因为那里海拔比较高的原因,所以许多地方早就已经是秋收结束的十月,我们那里才会赶上秋天的最后一次收获——挖土豆。老家里的人们也乐意让我们回去和他们一起挖土豆,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回去挖土豆能给他们帮上多大的忙,而是因为在我们兄妹两个人还是学生的时候,每年父母都是等着我们国庆长假回到老家挖土豆,这已经在我们家形成了一种习惯。虽然我们现在早已不是学生,而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并且在有了孩子以后,这种习惯似乎已经变成了我们家的一项亲子活动。在整个挖土豆的过程中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却感觉不到一丝丝的劳累。

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回到老家,不仅是大人们、也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一种愿望,因为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平时都被困在钢筋水泥的牢笼里,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和各种需要遵守的条条框框让我们的觉得非常拘束和压抑。因此,每年快到国庆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聊天的话题总是会被有意无意的拉到老家的蓝天白云和鸟语花香上。

老家的蓝天白云总是格外让人怀念,湛蓝的天空像一块澄澈的绸缎,洁白的云朵就似棉花糖般飘浮其间,形态各异,时而像骏马奔腾,时而像巨龙盘旋,那纯粹又美好的模样承载着儿时诸多美好的回忆。而老家的鸟语花香别有一番韵味。清晨,鸟儿欢快的歌声将人唤醒,各种清脆啼鸣交织成一曲悦耳的乐章。那处处绽放的花儿,五彩斑斓,芬芳馥郁,微风拂过时,花香飘散,仿佛给整个小山村都披上了一层迷人的香氛外衣,处处都透着生机与惬意。

在一家人的期盼中,时间终于来到了放假的这一天。

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两个孩子就已经早早的从床上跳起来叫我们起床准备动身,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看表才七点多,不情愿的起了床。这个时候母亲已经熬好了奶茶,窗外的天空分外晴朗,看不到一丝丝云彩。这个早晨如果是在小山村里,那肯定是鸟语花香、空气里充满了泥土芬芳和炊烟袅袅升起的美妙画卷。可是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能看到的只有一幢幢矗立在眼前的高楼大厦,能听到的也只有呼啸而过的汽车传来的嘈杂声。

望着窗外的蓝天,我的思绪早就回到了孩提时生活的那个小村庄。回想起从家门口流淌而过的小河,那是一幅充满诗意和温情的画面。小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过村庄,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偶尔还能看到几条小鱼在欢快地游弋。

春天,小河边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柳枝随风摇曳,河边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采蜜。孩子们在河边嬉戏玩耍,放风筝、捉蝴蝶,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

夏天,小河成了孩子们消暑的好去处。在暑假农闲的空档里孩子们在河里捉鱼、捉虾。河水清凉透澈,让人在炎热的夏天里感受到一丝凉爽。

秋天,小河边的树叶渐渐变黄,飘落下来,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河边的麦田里,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人们在河边忙碌地收割着麦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冬天,小河变得安静了许多。河水不再流淌,而是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会尽情的在坚硬的河面上滑冰、打雪仗,享受着冬天的乐趣。河边的树木也变得光秃秃的,但是它们依然挺拔地站立着,仿佛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家门口的小河,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了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它是我心中永远的一道风景线,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经历了多少岁月,它都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回想起有小风吹过就有飘飘洒洒的落下金黄秋叶的白杨树林,回想起清晨被放羊娃吆喝着赶上山的羊群,还有一起打麻雀、一起偷摘豆子的儿时的小伙伴们。这些一幅幅突如其来的画面,仿佛是昨天的事,又仿佛是在某个小说或者是电视剧里出现过的情节一样,一一在我脑海中浮现。

当我的思绪被孩子们的催促声拉回现实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最想回去看看的人其实就是我自己。这倒也不是我离老家有多远,也不是我有多长时间没有回过老家,而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乡村的生活,尤其是热爱我家乡的那方热土。

从回到农村老家的那一刻起,孩子们就肆无忌惮的在土地里打滚玩耍,土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广阔的游乐场。他们尽情地奔跑、跳跃、翻滚,感受着大自然的怀抱。在土地上,没有任何规则的束缚,没有成人的约束,只有无尽的自由和快乐。

孩子们在土地里打滚,与泥土亲密接触。他们不在乎衣服是否会弄脏,也不在乎脸上是否会沾满泥土,只在乎此刻的欢乐。泥土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那是一种质朴而又亲切的味道,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他们笑着、闹着,互相追逐着。有时候会发现一只小虫子,便会停下来好奇地观察;有时候会捡到一块漂亮的石头,便会如获至宝地收藏起来。在土地里玩耍的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

土地也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的地方。他们可以用泥土堆出各种形状的城堡、小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是国王、公主、勇士,尽情地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会无忧无虑的点起一堆火,烤着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也不管是否干净的问题,拿起一个烤的黑黑的土豆在地上抖一抖,掰成两半就开始啃里边还冒着热气的土豆瓤。

每当这个时候阿妈就会喊着让他们剥了皮再吃,可是孩子们似乎觉得剥了皮再吃很麻烦,他们会把一个土豆掰成两半,再将半个土豆也掰开,这样就能很轻松地吃到热气腾腾的土豆瓤了。但是当他们吃完一个土豆的时候,手上和脸上往往会被抹的黑黑的,在这里他们才不在乎抹的有多黑。吃完了土豆紧接着他们就尽情地跑啊、跳啊……,不过一天的时间就变的和我小时候的样子一模一样——两只黑乎乎的小手和一身拍不掉的泥土,但他们抹着黑灰的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还记得去年的国庆长假,我们一家人也和往年一样回了老家。当车子停在大门口打开车门的那一刻起,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冲进了田野里,地上的落叶和掉下来的树枝都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玩具,不一会儿一个个都跑的无影无踪。

第二天,天气晴朗,目之所及看不到一片云彩,远处巍然屹立的阿伊赛迈山顶上已经覆盖了白雪,早晨柔和的阳光照在上面发出金灿灿的光芒。门前小树林里的白杨树在经过了秋霜的洗礼后,一片片金黄的叶子中找不到一丝绿意,一阵夹杂着冰凉气息的微风掠过,无数的叶子挣脱了树枝的束缚,飘飘洒洒的扑向了大地的怀抱。松树林依旧为即将黄枯的大地奉献着翠绿,每一颗松树都像一座座为众生祈福的宝塔一样,傲然耸立在不远处的田地旁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和乡亲们做早饭时柴草燃烧后的混合气味,这种气味在不经意间就会唤起我儿时的记忆。每当这个时候呼吸着带有这种气味的空气,我总会感到十分地踏实和安心。

那是一种独特的气味,混合着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清香和阳光的温暖。它不是什么昂贵的香水味,也不是城市中弥漫的各种复杂气息,而是来自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

这种气味,承载着无数的回忆。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在田野里奔跑的日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那时的天空总是那么蓝,云朵总是那么白,而脚下的土地则给予了我最坚实的支撑。

呼吸着这样的空气,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不安,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与平和,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它让我感到踏实,因为这是家的味道,是故乡的气息。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只要闻到这种气味,我就知道自己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有一个永远的归宿。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这样的气味显得格外珍贵。它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大自然的美好,不要忘记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幸福。让我们珍惜每一次呼吸这样空气的机会,用心去感受那份踏实和安心,让它成为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

平时一到放假就喜欢睡懒觉的孩子们,这天早上一个个都变得像精神抖擞的大公鸡。他们一起床就叫嚷着要去树林里捡树叶、要去河边看看一夜的秋霜有没有让流动的河水结冰,他们催我起床和他们一起到河边看看,再到小树林里去寻找他们心中那一片完美的落叶。我穿好衣服还没来得及洗脸,就被他们拉拽着来到了小河边。当他们看到河边的石头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的薄冰时,他们的脸上立刻神采飞扬。当他们看到河边的沙柳枝条上挂着一串串冰珠时,惊讶的表情犹如探宝之人突然发现了寻找已久的宝贝一样。

那一串串冰珠,在深秋清晨的阳光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它们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美得让人窒息。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满脸的不可思议。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象,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一串串的冰珠形态各异,有的像晶莹剔透的珍珠,有的像小巧玲珑的钻石,还有的像弯弯的月牙。它们紧紧地挂在沙柳的枝条上,随着流动的河水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孩子们忍不住伸出手去触摸,感受着冰珠的冰冷与光滑。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孩子们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象中,忘记了一切烦恼和疲惫。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兴奋,仿佛自己真的找到了宝藏一样。河边的沙柳,因为有了这一串串冰珠的点缀,变得更加美丽动人。它们像是一位位穿着华丽礼服的公主,优雅地站立在河边,等待着人们的赞美和欣赏。这美丽的冰珠,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那一串串的冰珠并没有阻止孩子们探索的脚步,很快我们便在小鸟的歌声中走进了小树林,踩着沙沙作响的树叶来到树林深处。此时的阳光正透过凋零的树叶,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那是一种带着秋日特有韵味的画面,清冷中又透着丝丝暖意,仿佛是时光在这片大地上绘就的一幅细腻画作。原本枝繁叶茂的树木,如今只剩下了稀疏的枝干,那些凋零的树叶,或在空中打着旋儿飘落,或已铺就了一层薄毯在地面。而阳光就那样不紧不慢地穿过它们留下的空隙,一道道光线像是被切割开来,变得纤细而又明亮,落在地上、落在身上,形成形状各异的光斑,宛如碎金一般。穿梭在这片光影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丝丝缕缕的温度。虽不像夏日阳光那般炽热浓烈,可却有着别样的温柔,轻轻地抚摸着脸庞,悄悄地钻进衣领,让人从心底泛起一阵惬意。微风不经意间拂过,携着丝丝缕缕的凉意。枝头寥寥几片叶子,仿若怀揣着一股执拗,顽强地悬于其上,被风轻轻撩动。光影也受了这风的蛊惑,于叶间晃动、摇曳,恰似一场灵动的光影之舞,满是诗意与浪漫,每一次律动都在诉说着自然的温柔与美好。

孩子们看到了不远处一串串黄澄澄的沙棘果,他们一个个显得精神奕奕。那鲜艳的颜色在秋日的萧瑟中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沙棘果挂在枝头,如同一串串小巧的灯笼,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迫不及待地朝着沙棘果跑去。靠近沙棘果,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地触摸着那圆润的果实。沙棘果的表面有些粗糙,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对它的喜爱。他们好奇地观察着沙棘果的形状和颜色,讨论着它的味道。有的孩子忍不住摘下一颗沙棘果,放入口中品尝。那酸酸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让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们开始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沙棘果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味的享受,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慷慨。在这个清冷的秋日清晨里,这一串串黄澄澄的沙棘果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存在,为他们的童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在这一瞬间他们似乎忘记了他们心目当中那一片完美的落叶了。

吃过早饭,一家人便忙碌起来。父亲仔细地将铁锹擦拭干净,那铁锹的刃口在晨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仿佛迫不及待要扎进土地深处。母亲则把一个个编织袋叠放整齐,检查有没有破损,这些袋子承载着即将收获的希望。我也不闲着,费力地背起装满水和干粮的背篓,压得肩膀一沉,却满心雀跃。一切就绪,大伙合力把工具都搬到拖拉机上,随着一阵“突突突”的声响,拖拉机冒着黑烟,向着自家的土豆地缓缓出发了。

今年的土豆种在了离家不远的一块平地里,一条蜿蜒的小路从那块地的边上延伸到了远处,拖拉机直接能开到那块地的跟前,从家里步行的话十几分钟也就到了。因此拖拉机载着工具先行出发,我和孩子们则步行着往地里走去。

一路上,微风拂面,带着泥土的气息,田边的野草随风摇曳,似在和我们打招呼,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土豆破土而出、个个饱满的模样,干活的劲头更足了。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跟在拖拉机后面追逐打闹着往前走,他们的欢声笑语洒了一路。他们的打闹声时不时地会惊起一两只躲藏在路边草丛里晒太阳的野鸡,野鸡在慌乱中“嘎”的鸣叫一声,扑棱着翅膀飞向另一个草丛茂密的太阳地里,引得孩子们一阵惊呼,随后又爆发出更响亮的笑声,仿佛这田间小道成了他们专属的欢乐天地,而我们这趟前往土豆地的行程,也在他们的嬉闹声中愈发充满生机。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今年孩子们比去年只长大了一岁,但是已经上了初中的两个老家的孩子,明显比去年懂事了许多。几个小孩子在他俩的带领下,一个个也成了劳动小能手了。挖出来散落在地里的土豆,经过他们的小手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然后又被他们装在了一个个的编织袋里,放在田埂上等待着运回家里。就这样,一天的快乐劳作结束了。大伙带着满满的收获,拖着疲惫又满足的笑脸各自收拾着劳作的工具。再看孩子们,这会儿都变成了一个个的土蛋蛋。他们的头发上、脸蛋上、衣服上沾满了泥土,小手黑乎乎的,可那亮晶晶的眼睛里却满是喜悦,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这一天在地里发现的各种新奇事儿,全然不顾身上的泥土,仿佛这些泥土就是他们快乐的勋章。

就在我们把收获的土豆装上拖拉机准备回家的时候,我看到了不远处的田埂上坐着抽烟的扎西。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傍晚,虽然没有盛夏的那种炎炎热气,但是即将要沉入阿伊桑迈山背后的夕阳,依然没有吝啬她的余辉,将天边的几朵白云染的通红。让这个有一些冷意的小山村的傍晚显得金碧辉煌,也让扎西那张原本黝黑的脸庞泛起了一阵阵红光。

顺着他面对的方向望去,一位女子手牵缰绳,她面容清丽,眉眼间透着淡淡的温柔,嘴角微微上扬,似藏着一抹与这黄昏相融的笑意,正抬眸望向远方,不知是沉醉于眼前的景致,还是沉侵于收获的喜悦中。一匹骏马温顺地跟随在女子身后,它步伐轻盈且稳健,每一步落下都似踏在柔软的云端,偶尔轻甩一下尾巴,驱赶着周围的飞虫,耳朵不时灵活转动,捕捉着细微的声响,时时透着机警与聪慧。马背上的孩子宛如陷入了绮丽的梦境,出神地凝视着天边那如诗如画的晚霞。时间好像在这一刻凝滞,尘世的喧嚣悄然褪去,只余这一方天地的静谧与美好。那是扎西的媳妇尼玛措和他们的孩子。看着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我想起了多年前扎西给我讲的,关于他和尼玛措之间的一些故事。

曾几何时,扎西是我小时候最亲密无间的玩伴,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如同璀璨星辰,在记忆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在儿时的岁月里,放羊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清晨,太阳刚刚探出头,我们便驱赶着羊群走向那片绿茵茵的山坡。羊儿们悠闲地吃草,我们俩则躺在草地上,望着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分享着彼此心中天马行空的幻想。有时候,扎西会从兜里掏出他自制的小笛子,吹奏出不成调却充满童趣的曲子,引得羊儿们都纷纷抬起头张望,我在一旁拍手叫好,笑声在山谷间悠悠回荡。

等到虫草生长的季节,我们便会兴高采烈地背上一块干馍馍,向着深山进发。山间的小路崎岖难行,布满了荆棘,但我们从未有过退缩。每发现一根虫草,我俩眼中都会闪过惊喜的光芒,小心翼翼地用削尖的木棍将它挖起,仿佛挖到的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藏。累了,我们就坐在山坡上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吃着带来的干馍馍,感受着山风轻轻拂过脸颊,享受着这份只属于大山里的宁静与满足。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的调皮劲儿上来,偷偷摸到别人家的豌豆地里偷摘绿豆果。豌豆藤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向我们招手。我们猫着腰,眼睛紧盯着那一串串饱满诱人的绿豆果,心脏砰砰直跳,既紧张又兴奋。好不容易摘到几颗,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那清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散开,让我们忍不住又多摘了一些。然而,正当我们吃得忘乎所以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主人家的吆喝声,吓得我们赶紧把剩下的绿豆果往兜里一塞,撒腿就跑,身后是一片慌乱的脚步声和自己止不住的笑声,那惊险又刺激的感觉至今难忘。

夏日炎炎,村里的小河成了我们的避暑乐园。我们脱得只剩一条小短裤,“扑通”一声跳进河里。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水底的沙石间穿梭游弋。我们屏气敛息,双手慢慢向小鱼靠近,瞅准时机猛地一抓,可鱼儿总是机灵地从指缝间溜走。但我们并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偶尔抓到一条小鱼,便会高高举起,向对方炫耀,溅起的水花弄湿了头发,水珠顺着脸颊滑落,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

还有那片神秘的森林,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充满了无尽的诱惑。我们手持弹弓,雄赳赳气昂昂地钻进去,幻想着自己是英勇的猎手。森林里静谧幽深,阳光透过那密密麻麻的松针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我们轻手轻脚地寻找着鸟儿的踪迹,听到鸟叫声,便立刻停下脚步,紧张又兴奋地举起弹弓,瞄准目标。虽然大多数时候,鸟儿都会在我们发射石子之前受惊飞走,但偶尔击中树枝落下几颗松果,我们也会欢呼雀跃,为自己的“英勇表现”而自豪。

就这样,在四季的更迭中,我们一起慢慢长大。岁月流转,后来我上了高中寄宿在学校,扎西初中毕业以后就跟着村里的大人一起到外面打工,我们在一起玩的机会就很少了,再后来我大学毕业后在外面工作,回老家的机会也少了。

记得上次见面还是在前年的六月六,那时寺院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六祈愿大法会,我应邀去参加拍摄那次活动。六月六在我们这里算是一年里最隆重的一次佛事活动,每年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村子来轮流主持。但是每一年的活动内容却大致相同,有晒大佛、诵经祈福、羌姆舞表演、藏舞表演等项目。是一项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活动,也是我们这里的一项大型社交活动。

我看见扎西的时候,他正在忙前忙后的帮阿卡们搬东西。我们在会场上遇见,都非常的高兴。由于我们都要忙各自手头的一些事情,也是草草打了个招呼就各忙各的了。等法会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的时间了,他邀我去他家坐坐,我也没有拒绝,就和他一起去了他家。

在进到他家大门后我看到一绺五间的新房子,那真是雕梁画栋、玻璃封闭式的装修好不气派。院子正中央,一棵约摸5米高的柏香树宛如巨人般高高矗立,扎根在那满是芍药花的花坛里。目光下移,地面被光洁如新的水泥地坪完整覆盖,平整而干净,找不到一丝瑕疵。唯有大门之上的五色经幡,依旧如我们小时候那般,在微风中轻轻舞动、迎风招展,熟悉的色彩与纹路,勾起了心底一串串温暖的回忆。

扎西招呼我进屋说话,但是我还想在他家院子里找到一点曾经的回忆,于是我对扎西说:

“我先在你家院子里参观一下。”

扎西还像小时候一样说:

“那你先转着看看,我把藏服换下来。”

说着话他进了屋子。

在我的记忆中他家的花坛里每年都会种上芍药花,一到七八月份正值芍药花期,粉的、白的花朵簇拥在一起,娇艳欲滴,与苍劲翠绿的柏香树相互映衬,美得如同一幅画卷。而在院子的一角,还卧着一只老狗,那是一只体型颇为庞大的藏狗。它就那样静静地趴在地上,斑驳的皮毛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深邃的眼眸里透着几分慵懒,又似乎藏着对往昔的眷恋。偶尔,它会微微抬起头,望向屋内或是院中的人们,眼神里满是温顺与亲昵,让人忍不住想要上前摸摸它的头,听说那只狗是他家亲戚从牧区带回来的。可能是它太老的原因,整天爬在墙角的狗窝边上睡觉,有人来的时候它只是抬起头来瞄一眼,又会把头埋进怀里。

这只狗刚被人带到扎西家的时候我非常害怕去他家,每次去找扎西玩的时候总是会在他家门口偷偷摸摸的喊他。后来我发现这只老狗不会对着人吠叫,慢慢地我也不会害怕那只狗了,每次进出他家我都是大摇大摆的,就好像它不存在一样。那时候虽然扎西家条件不怎么好,可是扎西一家却很喜欢那只老狗,从来也不会拿剩饭去喂它。

“进来喝茶”。

我正看着墙角以前还是狗窝的地方,回忆着以往点点滴滴往事的时候,扎西的叫声把我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换回便装的扎西此时精神焕发,一头乌黑的卷发还和小时候一样,只是黝黑的脸上不仅多了几分沧桑,而且皮肤也显得比小时候更黑了。

“你家现在不养狗了吗?”

我边说边往他家屋子里走。

“我家不养狗已经好长时间了。”

扎西说着话也和我一起进了屋子。

屋子里的家具和摆设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记忆里他家的屋子里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相框,相框的中心位置是开国元勋的合影,这张合影的周围才是他们家人的小照片。他们家人的照片上到底是谁,我现在却一点都记不起来了。相框的下方是放在面柜上面的一座毛主席的陶瓷雕像,我小时候去他家拜年时还对着毛主席的雕像磕过头。以前的这些老物件现在却一样也没有看到,屋子里也显得比以前亮堂了许多。全屋子都用原木色的木板装饰着,一排藏式风格的沙发和一张藏式风格的茶几更是让整个屋子显得富丽堂皇。我看着屋子里的这一切好奇的问扎西:

“扎西你这几年发大财了?”

扎西一边倒茶,一边抬起头来笑着对我说:

“前几年我一直在外面打工,也没挣到多少钱。后来干脆就回来了,跟着端智叔叔收了两年虫草攒了一点钱,再加上政府补贴的一些钱,就把家里的房子重新翻修了一下。”

说这些的时候扎西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此时他的微笑就像小时候我俩成功的从别人家的地里偷偷地拔到了萝卜一样。于是就在那个下午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喝着茶,聊起了很多儿时的往事。他也向我讲述了许多他的往事,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他在娶尼玛措时发生的一些故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