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花荣的头像

周花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14
分享
《鸭荡湾》连载

第一十九章 回巢

林辉担任鸭荡湾村支部书记六年,鸭荡湾村今非昔比。村里老百姓渐渐从外地回来,有的发展养殖业,有的回来搞民宿,有的回来开饭馆,还有一些人到村办企业去上班。加上村里围绕环境,打造了一些休闲广场和小游园,河道两侧都绿树成荫。每逢周末节庆假日,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更是人来人往。

随之而来的一些村级发展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是由于一些村民没有搬迁到统一居住线上,导致燃气管道、污水管道等无法全覆盖,给生活带来困扰。许多村民回来创业后,他们想把自家的房子翻新重建,因地方政策规定,只能在原有的宅基地上进行修建而放弃了建设的念头,特别是村里有几位乡贤一直电话联系林辉,希望林辉帮他们争取。

恰巧,林辉在手机新闻上面看到,省媒头版报道一个乡镇关于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典型做法,他便安排好工作,一个人开车去该镇学习。

该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是村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及污水管网、电力设施、天然气等由村里建设,百姓以宅基地进行置换,实行土地指标调剂,房屋由村民自行设计后,交由村里审核后自行建设。

他回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委会,把自己出去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想法,组织村干部讨论,大家都认为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时机已然成熟。林辉要求村干部分组到村里去走访摸排,全村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到集中居住区生活。

林辉联系的是鸭荡湾村3组和4组。他从村里去往村民王文山家的时候,阳光照耀着大地,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干燥的马路晒得尘土飞扬。他驾驶着汽车刚拐进鸭荡湾村3组南北的路上,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犹如上帝的泪如注,铺天盖地的向下倾泻着。

村民王文山家里,坐满了附近的村民,他坐在堂屋门前,看着门外瞬息万变的景象,心中不禁生出一种莫名的担忧。“怎么说下雨就下雨,这可让林书记怎么过来?”

王文山是一位普通村民,勤劳朴实,一辈子与泥土打交道,靠着勤劳的双手把两个儿女拉扯长大成人。他的儿子叫王海军,在学校时考上军校,毕业后在部队里一直表现不错,很快便提干,直至五年前,从某炮兵旅政治部主任副团级干部转业回到安海县政协工作。女儿在安海县高中教师。一双儿女都过得很好,但是老两口一直省吃俭用,周边邻居家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早些年都已经搬到村里统一规划的住宅线上去了,而他家一直没有,原先沿河而建的村民家,现在也就剩下六户人家没有搬迁,依河而居。

昨天晚上,林辉与王海军通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两个人就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事情进行探讨,王海军表示支持林辉的想法,来说服他父母。

今天,林辉让周边的村民都到王文山家里探讨集中居住的事情,其实就是希望王文山在儿子的建议下能带个头。

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天际,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鸣声,王文山心里仿佛被一道光劈中,瞬间忽然开朗。

王文山看着窗外,喃喃自语:“梅雨时节该来了!”

远处,一辆黑色的轿车打着双闪慢慢地出现在村民的眼中。

“林书记来了,林书记来了!”

林辉车刚停好,王文山便已经打着雨伞去迎接他。两人相互提携着快速走进屋内。

村民都认识林辉,见林辉进来后,异口同声地喊着:“书记好!”

林辉笑着,双手示意大家坐下。他被王文山直接安排到八仙桌处,面朝南坐下,桌边的村民也都挤着条凳围着桌子坐下。王文山老婆李莲英也端来刚切好的茶:“林书记,来,用点热茶。”

林辉报以一笑,感谢地点点头。他从袋子里掏出香烟,从左手边的老者开始分发香烟。室内气氛一下子便热腾起来,随着缓缓升起的香烟雾气,飘散到屋外,揉进雨中。

林辉喝了口茶,看着对面的大婶,然后用右手在脑阔处轻轻敲击了下:“你看我,我这记性,是唐婶吧,刚刚我都没有想起来。”

对面的唐婶露出微黄的牙齿,像两行闪烁着幽光的玉米,看着林辉嘿嘿地笑着。“书记,贵人多忘事,我家小宝,去年年底回来开了一个餐馆。”

“对对对,刘全宝,是的。”林辉想起来了,刘全宝乳名小宝,与自己相仿年纪。他是个厨师,一直在外面帮人家饭店打工。常言道: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去年,国庆中秋正好撞到一起,他也从外地回来。看到村里许多年轻人都回来创业或者到村办企业上班,特别是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人来人往,于是他与老婆商量,开个餐馆,取名“阿饱农家”。他们直接把家里的房子改成了农家乐,然后把自家房前屋后拉平建成停车场,可以停上三四十辆车。大半年以来,“阿饱农家”每天都是座无虚席,县城及周边乡镇的人都冲着“杂鱼一锅鲜”“水晶猪蹄”农家特色菜而来。

“书记,是哪个王八羔子举报你的?”“这个人都不得好死,阎王怎么不把他收过去?”“肯定是那个混蛋,整天不做事,就想了捞钱,还要背地里害人!”“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呀!”“书记可是我们村的主心骨,没有书记,这个村就完蛋了!”“我们现在过的日子都是书记给的!”

林辉赶紧双手示意大家安静,不要再谈及此事。他拉高嗓门喊道:“各位大叔大婶,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今天我们就直奔主题,谈谈集中居住区的事情!”

于是,林辉将村民集中居住的设想和规划向在座的村民做了一一介绍,特别是关于房屋置换这一方面,林辉进行了详细说明。

屋内渐渐安静下来,偶尔还有一两个人窃窃私语。“今天想听听你们的意见,谁先来?”

待林辉话音刚落,王文山接过话题说:“书记,我先说几句。我呢也七十多岁的人了,半截身子都已经埋到泥土中去了!”

“现在不好土葬,都是火葬,到时只有灰!”一个大叔开玩笑的话,引起众人哄堂大笑。

王文山也哈哈笑着说:“是的,是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思想也进步了,以前土葬,但是我也不知道我爷爷埋葬的具体位置,只知道大体在哪个方位,那里早已经成为田地了,每到清明时节祭祖的时候,也就是找个地方去烧点纸钱。我与老伴开玩笑的,这个纸钱不知道被谁拿过去了。现在都是文明殡葬,最后都是进公墓,这个好,子孙只要想念就可以到公墓那里去拜祭。再说,现在人都喜欢到城市里面去生活,我们现在农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如果还是过去的思想要埋葬在自家旁边,那不是变成了孤魂野鬼?我呢,喜欢热闹,将来我也去公墓那边住着。”

还是之前的大叔插嘴道:“文山,你这是咋啦,尽说些没有用的,什么死不死的,那是后话,你就一句话,想不想集中居住?”

“海建,你还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我说这些就是说,我不再抱着老思想,必须要守住这抔泥土,我想开了,想到热闹的地方去。只要村里把房子建起来,我第一个就搬进去!”王文山表明态度地说,“我儿子和女儿都支持我。”

林辉点点头。王文山说完转头问道:“海建,你们家搬不搬?”

“搬!”海建大叔肯定地说,“我要是不去的话,你一个人在那儿还不是寂寞死了,我可以去陪你唠唠呀!将来,我们一起到公墓那边找个位置,最好门对门,到时一喊就听到!”

屋内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儿子说了,家里的房子现在用于饭店,如果村里建设集中小区,他到时肯定买一套!”唐婶说。

村民们都开始没有顾虑地畅谈着他们的想法,对村民集中居住区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第二天,林辉召集村干部开会。结合前期村干部入户宣传调查,全村约50户村民有意向入驻。其中在外乡贤有5人因家中房屋年久未修,决定弃宅入集中居住区;拆迁户马三等9人,当初都是货币补偿,听说村里要建集中居住区,他们强烈要求入住集中居住区。

为此,村里商定:村民集中居住区取名鸭荡湾雅居。拟规划建设在国道边上,距离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2.5公里,一期工程50亩,30栋60户人家,每套面积210-240平方米。房屋为别墅灰白相间、内设便民大食堂、停车场、绿化设施、小游园等。其中,便民大食堂是引导村民按照移风易俗相关规定举办红白喜事,实行场地免费,村民只需要自行购置酒菜,既方便村民也大大节省费用。

在三贤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鸭荡湾雅居很快便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现场机器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莲藕花香和泥土的气息。鸭荡湾村的天空如同被水洗过一般清澈,几朵白云悠闲地游荡。在这个丰收的季节,秋风轻拂,鸭荡湾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活动,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来到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

沿着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主干道,两侧放满了菊花,五彩斑斓、竞相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弥满在空气中。

随着一阵欢快的鼓声响起,安海花鼓表演正式拉开序幕。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村民们手持花鼓,踩着轻盈的步伐走过来。

安海花鼓,是安海县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在明嘉靖年间,安海花鼓便在当地流传,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安海花鼓在鸭荡湾村周边活动仍然十分活跃。

林辉为了增加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的人气,传承乡村非遗文化,在景区里安排了安海花鼓、水乡号子等节目,供游客欣赏。

村民们手中的花鼓在空中翻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他们的舞姿矫健而优美,仿佛是在用花鼓讲述着鸭荡湾村的故事。观众们纷纷鼓掌,为他们的精彩表演喝彩。

“老丁,这个歌舞动作十八把滚莲湘,不错。我们那时怕表演的时候,可磨合了好久呀!”

“是的,那个杂耍翘荷花也是很难的动作,了不起,了不起呀!”

“今天,还能在这里看到我们的花鼓,后继有人了!”

“放在景区里表演,好呀,可以增加人气,也可以把这个节目传承下去!”

“老张,你看那边!”

只听见一阵悠扬的水乡号子声传来,声音此起彼伏。在水上森林与鸭荡湾交接的浅湾处,六个中年男人卷着衣袖,捞起裤管,步调一致地踩着脚踏水车。一股股清水,随着节节叶片飞溅而出,流入水上森林里。

老人们听着他们那独特的嗓音演唱着的古老歌谣,也情不自禁地一边鼓掌一边跟着唱起来:“……吃饭莫忘车水郎,风调雨顺收成好,五谷丰登六畜旺,哥车水来妹插秧,兄妹合作情谊长,哥哥生得多俊俏,妹妹长得花一样,今年丰收喜事办,明年生个状元郎,问声妹妹可同意,回答一声哥心放,踏着水车劲更强。”

掌声、欢呼声、歌声与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壁垒,将老人们带回到那个岁月。

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内,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林辉和村干部们与村里的老人们一起,缓慢地向水上森林走去。

“没有想到,一个野鸭荡,竟然打造成一个旅游度假区!”“这些水杉林,我那时也在这里参与种植的,五十多年了!现在成了旅游摄影和婚纱摄影基地,更是这些鸟的天堂呀!”“我看到了那些人在拍摄!”

只见慢慢前行的队伍来到水上森林处时,一个老人指着前面一百米处的一群人。林辉也循声望去,觉得这些人好像不是一些业余摄影师和婚纱摄影师,他转身对韩芯说:“韩主任,你去看下,那些人好像是专业摄制组的!是不是什么电视台还是哪里的?你看那停在旁边的车子,上面好像还有字,不大看清楚!”

韩芯明白林辉的意思,便向那群人快走过去。林辉继续一边拿着扩音器拉着嗓子介绍鸭荡湾村的情况,一边吩咐大家注意安全,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着。

只见韩芯走到那群人那边,交流了一下,便小跑过来。“书记,书记,是央视的记者!”

“央视的记者?”林辉惊讶地看着小跑过来直喘气的韩芯,“你说他们是央视的记者?他们怎么到这里来了?也没有人通知我们呀!”

韩芯点点头:“是央视记者,那个车子挡风玻璃地方有个通行证,上面写的是中央电视台。我问了他们,他们也说是中央电视台的。我也没有再过问,就赶紧过来了!”

老人们一听顿时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那可厉害了,我们鸭荡湾村要上中央电视台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林辉心里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中央电视台记者竟然来到鸭荡湾村,那岂不是鸭荡湾村要全国出名了。平时县电视台和日报社经常来鸭荡湾村进行宣传,但是市和省以上媒体宣传的就少了,省电视台还在前年来专题拍摄宣传过。自那以后,除了一些新闻通讯报道由县融媒体中心推到一些省市级宣传外,就再也没有省级媒体专程来进行宣传的了。如今,中央电视台突然现身鸭荡湾村,怎能不让林辉高兴呢?担心的是,不知道中央电视台什么时候到鸭荡湾村的,有没有一些不好的负面的事情被他们所拍摄,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上次省台来的时候,县、镇都很重视,专门成立工作组提前做好准备,现在却来了一个措手不及。林辉心里特担忧,毕竟这个真的上了中央电视台,不仅是鸭荡湾村的颜面,更是三贤镇、安海县乃至市里的颜面呀!

林辉面对老人们,双手示意大家少安毋躁,他先去看下,毕竟他心里现在还没有底。

林辉吩咐张爱梅继续带着大家往前走,他快速跑步走过去。

林辉来到他们面前,只见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赶紧摇手示意,林辉不要往前走,等一下。

“现在,我来到了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水上森林公园。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树上有一排排的木屋,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这是白鹭的家。”

林辉看清楚了,正是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在拍摄。他心里激动的往回走了三四十步,拨通刘爱东的手机。

刘爱东挂断了林辉的电话,林辉估计刘爱东在开会,赶紧又拨打王宏伟的电话。“王镇长,向您报告,中央电视台记者来我们鸭荡湾了!”

“什么?”王宏伟那边好像有点吵,“你说清楚,什么来了鸭荡湾?”

“中央电视台记者来鸭荡湾了!”

“太好了!这个之前没有谁告诉我们呀!你向刘书记报告了吗?”

“他挂了我电话,可能在开会吧!”

“这样,你赶紧先做好服务工作,我让秦东先去,我来向市委宣传部汇报!”

很快中央电视台来鸭荡湾村的消息一下子在鸭荡湾村、三贤镇和安海县炸开了!

林辉让韩芯先把老人们带到其他地方转转。他扫描了一下整个摄制组,连同司机一行6人。

前后反复录制了约10分钟,最终摄像师来了一个“OK”的手势,林辉知道这边录制好了,便走上前去打招呼。“各位好,我是鸭荡湾村的党总支书记,我叫林辉。”

刚刚出境的女记者转过身看着林辉,皮肤黑黝黝,仿佛被阳光和风雨雕刻出来的,透着一股坚韧和力量,脸上挂着阳光般的微笑。“你就是村党总支书记林辉?”

林辉点点头,伸出友谊的手,与大家一一握手欢迎。

“林书记您好,我叫李芳,是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美丽乡村栏目组的记者。”李芳自我介绍了一下,随即指着身边的同事,一一做了介绍。“我们这次就是来鸭荡湾村做一档美丽乡村节目。之前,我们摄制组也商议了,不通知你们当地,目的就是想拍到一个真实的美丽的乡村。今天是第二天,来这里后,觉得不虚此行!”

看来拍摄组的同志们,来之前做了不少的功课,他们利用媒体报道和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对鸭荡湾村进行了一个全面的熟悉和了解。林辉一边微笑地点头,一边听记者说。

“本来是想最后结束的时候,我们再到村里去找你们。既然您现在知道了,那也省得我们去一个一个的寻找拍摄点,您就给我们先在这里介绍一下情况。”

林辉看着水上森林里面一些摄影爱好者和婚纱拍摄,于是他便向拍摄组的同志介绍起乡村旅游度假区的运行情况,拍摄组的同志一边听着林辉的介绍,一边寻找拍摄场景。

“林书记,我刚刚看到一些老人从那边走过去了,大约有几百号人,今天你们这里组织什么活动吗?”李芳问道。

“是这样的,今天是重阳节,我们组织全村所有60周岁以上人员到这里来参观,中午在我们鸭荡湾村便民大食堂举办活动,一起共进午餐。”

“哇,我都忘啦,今天是重阳节,你们要举办活动?”李芳饶有兴趣地问道,“这些老人到时都去吗?”

“全部,总共是三百多人,有些老人因腿脚不灵活,身体不适现在没有过来,过一会都到大食堂去吃饭。”

李芳转身说:“林书记,我们今天中午就到鸭荡湾村便民大食堂一起吃饭去,凑个热闹!”

林辉开心极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要与他们一起去大食堂吃饭。

不一会儿,秦东、王宏伟、刘爱东先后火急火燎地赶过来,见到拍摄组的同志正在拍摄,心里那个高兴,真是吃了喜鹊蛋——乐开怀。

中午,鸭荡湾村三百多位老人们齐聚鸭荡湾便民大食堂。安海县县委宣传部部长韩晓强以及安海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也都齐聚一堂。

整个大食堂内摆放了42桌,桌上放满了菜。都是鸭荡湾村的土特产:鸭荡湾的螃蟹、咸麻鸭蛋、鸭荡湾香肠、河蚌烧豆腐、红烧麻鸭、韭菜炒鸡蛋、土豆烧肉、洋葱炒黄鳝,红烧鲫鱼等等。

厅内喧嚣一片。三贤镇党委书记刘爱东邀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韩晓强上台说几句,韩部长一再推辞。他说,今天是鸭荡湾村组织的活动,今天的主人就是鸭荡湾村的当家人,我是来陪同媒体朋友的。没有办法刘爱东只得让林辉上台说几句。林辉当仁不让地拿起话筒站到台中间。“各位大叔大婶,请安静一下。”

厅内渐渐安静下来。林辉看着摄制组一行,他激动地说:“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在鸭荡湾村便民大食堂一起共进午餐,没有想到,来了几位远方的客人,而这远方的客人,将会把我们鸭荡湾村,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大叔大婶们,都带到全国十几亿人民的面前,让大家知道我们。这是我们鸭荡湾村,我们三贤镇,我们安海县何等的荣耀呀,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远方的客人,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栏目组朋友的到来。”

话音刚落,掌声雷动,许多老人都争着站起来,想看看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同时也希望镜头能扫到他们,就可以上电视了。

李芳在下面鼓励道:“林书记,说几句。”

林辉站在台上,心潮翻滚,难以平静,眼泪都差点激动得流下来。他稍微平息了一下心情,强忍住激动的泪水,看着台下,终于说出了自己一直埋藏在心里的话。

“白驹过隙,日光荏苒。6年前,镇党委找到我,让我来担任鸭荡湾村的党总支书记。我是一个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我是一个党员,奉献是我的准则。焦裕禄能把兰考那个一毛不长的地方发展起来,我也能把鸭荡湾村带领大家一起发展起来,我一定要在这里努力为鸭荡湾村留下点什么。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这些年,我们鸭荡湾村回村的人越来越多。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三百多人回来。他们回来养鸭,到村加工厂、辉婷公司上班,有的在家开民宿、开饭店,有的自己通过抖音、快手平台铺货,有的在旅游度假区创业。总之,大家都找到了适合自己谋生创业的工作,不再到外面打工了。现在我们在座的大叔大婶们,有很多都是与子女团圆在一起,享受着温馨的家庭照顾。但是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鼓励更多的人回来创业。记得我们刘爱东书记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乡村振兴需要‘领头羊’,需要新农人,要做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实践者、守望者,而我今天还要再补充一句,我要做乡村振兴的‘兴农人’,兴起我们鸭荡湾村的人返村回巢,做新时代的新农人,共同走向我们鸭荡湾村美好的明天!”

一阵阵掌声,久久回荡在鸭荡湾村便民大食堂内,经久不息。

半个月后,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栏目推出题为“鸭荡湾——黄海之滨的兴农人”的专题宣传报道。鸭荡湾村的名气越来越响亮,鸭荡湾乡村旅游度假区更是火爆起来,鸭荡湾麻鸭蛋、鸭荡湾牌香肠、鸭荡湾牌猪肉铺渐渐被游客所喜欢,凡来此的游客都要购买上鸭荡湾的特产,才觉得不虚此行。特别是鸭荡湾村在外的务工青年陆续返村创业致富,不再外出打工。许多轮民弃宅住进了鸭荡湾雅居的二三期里面,整个鸭荡湾村沸腾起来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