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人老顾的头像

文人老顾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29
分享
《多舛》连载

第七章 何春未归,小铁匠转业回山

战争仍在继续,解放大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新中国成立了。但和平的曙光还是始见于抗美援朝结束以后。

(我们不了解战争,只能对战争做概括性的描写。我们要表述的是:大山里的人们在历次社会大变革中的生活与命运的场景——作者)

人们每次出山,都会带回谁谁转业回家了、谁谁回家又走了、并在城里找到了工作。而更多人在结束了多年的军旅生涯以后,不得不回到原籍、重新做个农民,过起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清贫日子。这并非政府不重视他们,而是人员太多,数量太大,政府实在无力安置他们。而他们始终任劳任怨、无怨无悔、默默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着一切……

鉴于此,人们预测,何春和小铁匠专业回家的日子应当不会太晚。从寄给家里的信中人们还得知,赴朝时何春是团级干部,小铁匠已升为营长了。一路飙升、共同进步是件好事,但从二人的回信中人们却隐约发现了问题,差别虽然缩小了,但小哥俩的默契似乎降低了。信像是各写各的,很少提及对方一字。何春的信除了对母亲和孩子问候关心外,对妻子竟连一句动情的话也没有,全是些空洞无味的感激话,什么感谢她多年来对孩子的抚养和对母亲的照顾、嘱咐她要保重自己、珍重自己等……

可仔细一想又没什么,军队是个严肃的地方,当了团长就更应当严肃,一旦被人发现、传扬出去,有损军队形象和个人体面。云霞也不苛求这些,恩爱夫妻只要相互挂念、相互鼓励和关怀就够了,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是她应该做的事,她更关心的是丈夫何时才能回家。

这时,大山里的人们已不再吃惊和震撼了。俩人从大山中起步,在战火与硝烟的陪伴下,一步步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现在,人们终于搞清了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的职务区别,团长就相当于县长,县长就是过去的县太爷啊,虽然官居七品,但也并非谁想见就能见到的。

自古至今,大山里还没出过七品的政府官员呢。

大约是在明代,沟外老马家出了一位在县太爷身边的领班执事,官居九品。那在十里八乡就非常叫响了,远近闻名。可惜这位九品大员利欲熏心、为官不正,上任还不到半年就因苛扣官税而掉了脑袋。整个家庭也因他而遭到不幸。时至今日,除了那处残垣断壁的影像外,留在大山里的只有这个传说了。

如此说来,何春是大山里走出的唯一一个当大官的人。他不可能再回到这地方来了,即便回来,也是接上母亲,领上老婆孩子就走。

至于小铁匠,回不回来也得两说着。营级干部,二等功臣,政府或许另有安排。再则,二等功臣是享受政府津贴的人,还回这大山里干么?在城里找个好媳妇享清福算了。假如他真的要回来,恐怕也不可能和父亲打铁,营级干部相当于区长吧?

对古今官员的品级大小,何二先生最有发言权。给大伙解释清楚这一切后,他便躲到一边看热闹,留给他人的是种种猜测、遐想和羡慕。

“眼热死你们些个王八泥鳅鳅的,一群不求上劲、没出息的玩意……”他骂。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议论和好奇总会淡漠的。

云霞是永远不肯淡漠的人,期盼的心情越发强烈,曾不止一次在睡梦中梦见何春一身戎装、大踏步地向她走来。尽管山里的女人对未来从未有过多过高的奢望与苛求,但她想象中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起码不至于为了一封信、几斤盐巴还要到几十里外的大山去取去买。而消磨时光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婆婆学的剪纸。记忆中的何春被她剪完了,她便开始剪婆婆,剪孩子,还有小铁匠。小铁匠对她的印象太深了,至今她还清晰记得大年初一、他要出山时的情景。没想到他在部队当了营长,残酷的大山不知埋没了多少有用人才啊……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山路上走着扛着䦆头、端着种子去播种的人流。今天学校放假,儿子占福和女儿小凤也被云霞赶上山,她对孩子们的管教一向严格。农村的孩子,只要懂事就得教会他们干活,这是庄户人家的本分。除这娘儿三个外,婆婆也扛着䦆头从后面赶来。

婆婆明显变老了,常年的劳累不但使她的腰身不再挺拔,而且头发也开始斑白,手上的老茧一层接一层地摞满手心。云霞本不想再让婆婆上山,但她坚决不服,用她自己的话说,五六十岁的人就告老,那么八九十岁的人又该咋着?人是活到老干到老,大山里连块像样的地都没有,全凭在石头缝儿里刨粮食吃,不干活指着啥?等她什么时候双眼一闭、两腿一蹬就歇着去喽,庄稼地的活她这辈子算干够喽……尽管她这么说,却从没误过工。劳动既是她的精神支柱,又是她对未来的希望与寄托,每每从石缝中长出一株幼苗,她都像呵护自己的孙子孙女般那么用心。

大山里的老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到了晚上、夜深人静躺在炕上时,云霞才能听见她吃力翻身和令人心碎的梦呓与哼哼声……

新中国的一切仿佛都是新的——清新的空气,刚刚破土的一撮一撮碧绿的小草,还有人们口中哼唱的刚刚传进大山的解放区的小调儿……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到处充满新奇和希望。男人们在前面刨坑,女人在后面撒籽,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

婆媳俩种种歇歇,歇歇再种。云霞不时地打起眼罩向远处张望。

突然,她看见,远处山路上走过一个人来,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穿军装的人,背上还背着背包。云霞停下手中的活计,一下子兴奋起来。

“娘,娘,您快看!”她用手一指。

“看啥?”婆婆瞅了半天,也没看见什么。

“一个人,穿军装的,奔咱这面来了。”

“真的吗?”婆婆放下䦆头,“八成是何春或三铁匠吧?你瞧我这破眼哟,咋还花了呢……不会是他俩出什么事吧,来送信的……”

“不是送信的,还背着包呢!”

“那这人……”

婆婆只说了半句就咽回去了,无论是谁,只要是他俩中的一个就好!她更希望首先回来的是儿子,让他看看他的母亲,认识认识他的两个孩子,再和他媳妇儿好好团聚、亲近一番……

穿军装的人拐过两道山湾,渐渐走近了。只见他一面用帽子擦着头上的汗,一面四处张望,云霞紧紧抓住婆婆的手朝前奔去。

穿军装的人越走越近。

云霞突然大叫起来:“娘,是小铁匠,小铁匠转业回家了!”

小铁匠也认出了那娘儿俩,不顾远途疲劳,磕磕绊绊跑上前来。他紧紧握住婆媳俩的手。婆婆问:“怎么就你一个,你何春哥呢?”

“大娘,他很忙,一时半会还抽不出时间来,您也不必惦记,等回去再给您详细说。”

“新中国都建立了,再忙也不比行军打仗那时候忙吧?那时候还能抽空给家里写封信,你都转业回家了,他也不说回来看看,还是有什么事瞒着我?”婆婆连连追问,她要问的话实在太多,疑点也太多。

“没有,绝对没有,我敢对天发誓,何春哥好着呢,什么都不缺……官身不得自由啊……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另外,再着急也不大差这几天对吧?您说呢嫂子?”

云霞莞尔地一笑:“听说你也升官儿了,这么远的山路,政府也没派车送送?”

“咱这地方能跑开车吗?”

“我嫁到你们这破地方的时候还能骑头驴,像你这么大的功臣政府说啥也得闹匹马呀?”

“那是因为当年何春哥有魅力,甭说闹头驴去接你,就是让你走着你都愿意,您说对不嫂子?嘻嘻……麻烦,还得搭草料喂它,还不如自己走着方便……再者,得把牲口累死……”说着,小铁匠一屁股坐在地下,“唉,可到家了,离家时不觉得这条路远,现在一走,不亚于解放大军的一次南下。”

索性,婆媳俩活也不干了,坐下来陪小铁匠唠嗑。

给云霞的印象是,小铁匠学坏了,竟敢油嘴滑皮调侃她!

不记得父亲的小凤问哥哥:“爸爸从前是打铁的吗?”

哥哥打了妹妹一拳:“你傻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