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云霞已经知道这个令人难以承受的结果,那么将要和儿子见面的婆婆也会很快揭开这一切的。经过半天一宿的漫长履行,火车终于到达儿子所工作的省会城市——沈阳。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出车站,婆婆完全变傻了,这是哪跟哪呀……
这城市一望无际,远远望去雾蒙蒙一片,民房建筑鳞次栉比,绝非她的大山沟和附近的几个小村子。站前的小广场上人山人海,婆婆融入这个群体,宛如茂密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上爬着的一只蚂蚁,总是显得那么渺小和势单力薄。她拿着儿子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着,直奔儿子所处工厂的大致方向走去。有人建议她坐公交车或叫辆黄包车,婆婆没听。公交车人挤人,她怕把自己挤丢了,黄包车倒可以考虑,但那也太贵了,开口就要五毛钱!小摊上的烧饼才八分钱一个,五毛钱能买四五个烧饼呢,这样还能省出一碗汤钱。另外拉车的能跑,她为啥就不能走着呢?居家过日子啥账都得算。
就是为了节省这几毛钱,或是将要见到儿子的喜悦,婆婆浑身是劲,脚下生风,走大街串小巷,从早晨一直走到中午,也没到达目的地。打听一下路人,人们告诉她,方向不错,再过两条街就到。但人们还是提醒她,您这么走可不行,城里没有什么近路可抄,到处都是居民区和房屋建筑,这样容易钻死胡同,您老还是顺着大街或看着公交站牌走吧。婆婆有些急,多数人都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她就不适合在这地方居住。这城市究竟有多大?一上午只穿越三条街,剩余两条还指不定多远呢,简直是坑人!她决定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下午接着找。
于是,婆婆就近走进一家餐馆,要了碗面条。这时她才发现,原本没咋穿几回的一双新鞋,连出山带走城市的街道,竟然跑耍圈了。她遭这份罪、受这份累,还不全是因为儿子?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见到儿子,就是把腿跑折也是值得的。
带着这份喜悦,以致到晚上掌灯时分,婆婆才按信封上的地址来到“曙光机械厂”门前,核对了一下门牌,不错,就是这,终于到了。于是她如释重负地一屁股坐在地下。进出于厂门的人们都挺奇怪,哪来这么个农村老太太呢。门卫出来问大娘您有事吗?婆婆说我找人,门卫一听不是当地口音,问她找谁,婆婆说你们厂有个叫何春的人吗?门卫说有啊?我们何书记就叫何春。
“那是我儿子。”
“您儿子?”门卫端详着婆婆。
“对,我儿子就叫何春。”
“您是何书记的母亲吧?快,别在这坐着了,上屋来吧。这工夫何书记应当下班回家了,我给他家里打个电话,让他亲自来接您……我这脱不开身,不然我可以送您……”
门卫用手一拉,然后搀着婆婆进了警卫室。他先给婆婆倒了杯水,然后抄起电话。电话还没拨通,突然门口“叮铃铃”一声自行车铃响,一个穿军装的女同志推着自行车穿门而过。她刚要偏腿骑车继续走,门卫赶紧放下电话到门口喊:
“刘大夫,您等等。”
女同志跳下车。
“快,这有个老太太,您顺便领回家去吧。”门卫说。
“老太太……”这刘大夫显然有几分意外,“谁啊?”
“说是何书记的母亲,刚从乡下来,领回去见到何书记不就明白了?我也不敢确定……”门卫说。
刘大夫停下,门卫扶着婆婆从屋里走出。
“哦……那就跟我走吧……来,上车,我带着您……”
刘大夫左手握住车把,腾出右手用力一扶,婆婆便坐到后衣架上。婆婆偷眼瞄了瞄这刘大夫,发现她不但皮肤细嫩年轻貌美,而且力气也挺大,身上散发着浓浓的来苏水味儿。一瞬间婆婆突然意识到,不会是儿子又在城里找了媳妇吧?于是走了几步,婆婆突然问:
“闺女,你是何春的什么人啊……你和我家春儿认识?”
刘大夫莞尔一笑:“何止是认识……何春没写信告诉您?我叫刘冬梅,是军区医院的大夫,我应当把您叫娘才对……”
“什么?!”婆婆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随即跳下自行车,又一屁股坐在地下,“这个瘪犊子呦……你和我儿子到底啥关系?咋回事?你给我说清楚,不然我就不走了!”
“看您吧……娘,有啥事咱不能回去说吗?您在这坐着算怎么回事呢,快走吧,从这到家还有一段路呢,走着得啥时候啊……我带着您,一会就到……”
“你也别管我叫娘,我也没你这么高贵的闺女,我们庄稼人更没长坐这么好车的屁股,家里的媳妇天天等,天天盼啊……”婆婆耍起了无赖。
“咱先不说这些好吧……既然你不想坐我的车,那么咱娘儿俩一面走一面唠总可以吧?您不就想见儿子吗?总不至于到这就拉倒吧?快站起来,跟我回去。”
刘冬梅很有耐心,好说歹说婆婆才站起身。于是二人一面走一面唠。刘冬梅问婆婆,有个叫徐丙寅的人您认识吧,何春习惯地叫他老三或铁匠。婆婆说那我咋不认识,他是我家邻居徐铁匠的三儿子,人们都叫他小铁匠。
“曲云霞呢?”
“那是我儿媳妇,问我你算问到家了。既然这些你都知道,那怎么还……唉!真是气死我喽……这可让我回去怎么向儿媳妇交代,怎么向乡亲们解释……可怜我那媳妇啊……你对我说句实话,何春是不是就这么蔫吧出溜把结发妻子给休了,又在城里娶了你?”
“哦……”刘冬梅有些含糊其辞,“本来我同何春的事,应当写信给您和云霞姐告诉的……就因为有徐丙寅在,所以没好意思写信直言相告……”
“是没好意思还是不敢?怕他娘领着他老婆孩到部队上闹?怕影响他的前程?怕搅散你们的好事?”婆婆连珠炮似的问。
“嗯……都有一点……其实……主要还是怕您和云霞姐一时接受不了……”
“这我就能接受啊?小小的年纪,还和我老婆子玩花花肠子,别以为我们乡下人好欺负,本老太太见识多了!过去贝子府的贝子爷我都见过,那里的当差哪个不比你们现在的干部霸道、难对付?”
“何春在我面前没少提起过这些,特别是您……所以我才同何春商量,想托徐丙寅……徐丙寅回去没对您和云霞姐说?”
“我看小铁匠是他妈吃了哑巴药、作死紧了牙关了他……说?他哪对我说过一句实话,看我回去怎么朝他算账!还有你们俩,写信怕我们娘儿们接受不了,这我就能接受啊?你们这是先斩后奏、男盗女娼!不是我说你丫头,你要模样有模样,要能耐有能耐,一看就不是个简单人,找啥样的没有,为啥偏偏找个有妇之夫呢?虽然共产党不提倡娶俩,毕竟你也是二房啊,好说不好听……”
“咋说呢?这叫英雄爱美女,美女更爱英雄吧!”刘冬梅深深叹了口气,“也许这就是缘分……何春负伤那段时间,我还不知他是有家室的人,因此我像着魔似的喜欢上了他……等他伤愈出院时,我几乎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没有他我简直就不能活……后来何春向我挑明了一切,徐丙寅也单独找了我……我才不管……也算是鬼使神差吧……娘,您不知道,一个女人如果喜欢上一个男人,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其强烈程度可以为他付诸一切,甚至是死……我知道何春挺为难,是我把他逼上了绝路……其实何春是个好男人、正直男人,是我硬缠着他,把他拉过来的,要怪您就怪我吧……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他今后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事业上我们可以共勉……”
“借口,打遮掩,啥错都往自己身上揽……是不是知道我会来,早就把堂词背好了?就你这模样往他面前一站,他不花心才怪呢……你们他妈没一个好东西……中了,甭解释啦,赶快用车带我回去吧,再折腾几步我就要散架子了……唉……家里的媳妇天天等天天盼,谁知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婆婆真想坐在地下大哭一场,为家里的儿媳鸣不平,为自己出这口恶气!但婆婆毕竟是婆婆,她没这么做!假如把刚才看做还有几分质疑的话,那么现在完全变成真的了,连小铁匠她都认识,这事还会有假?刚才她还浑身是力,此刻却像被人突然抽去了筋骨,瘫软地坐在后衣架上,并用手紧紧抓住刘冬梅的后衣襟。假如不是离家有上千里之遥,她真想扭头就走!
谜底被彻底揭开了,她感觉刘冬梅浑身都在筛糠颤抖。事实可以说明一切,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以后二人再没说什么。
但门卫还是提前给何书记家打了电话。
自行车穿过宽阔的工厂大院出了西门,大约走了有五分钟的路,眼前便出现一片家属区。车在一个独门小院门前停下,婆婆双脚刚一落地,就见从门内跑出一个四五岁大的小男孩,上前抱住婆婆的大腿喊奶奶,接着是腰扎围裙的儿子从门内闪出。婆婆惊愕地猫腰把男孩抱起,敢情啊,俩人不但结了婚,都造出小人儿会叫奶奶了!小家伙挺聪明,搂着婆婆的脖子又亲又咬,无怪乎是父亲唆使他这么干的。但她还是用冷眼瞟了眼儿子,意思为逃脱责骂,你们两口子算费尽心机啦!进屋后,何春只和母亲打了个照面,简单问了几句关怀的话便接着下厨房。刘冬梅赶紧给她倒洗脚水,帮她换掉满是尘土的衣服,然后照顾她倒在干净柔软的床上休息,接着夫妻俩又一同下厨房做饭。婆婆的脸一直阴沉着,只有孙子在身旁不离左右。
“孙子,告诉奶奶,你叫什么名字呀?”婆婆问。
“我叫占雄。”
“这名字谁给你起的?”
“我爸给我起的,我爸说我在乡下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呢,哥哥叫占福、姐姐叫小凤。”
“亏他还记得这些!你认识我吗?见面就敢上前抱我的大腿叫奶奶?”
“这都是我爸教的,我爸说只要我把奶奶哄乐了,明天给我买好吃的。”
“噢……明天奶奶给你买,咱不花他那几个臭钱。”
说着,婆婆下意识地摸了下兜,可惜她不知是这种情况,要知这种情况,说啥也给孩子买几块糖果。但小家伙还小,理不清大人们那点恩怨情仇,在婆婆的诱导下,他很快就倒向奶奶,成了叛徒,婆婆问啥他就答啥。等何春两口子做好饭菜,喊占雄领奶奶吃饭时,他已和奶奶打成一片了。
餐桌上竟然摆了六个好菜,婆婆领孙子坐到餐桌上吃饭时,何春和刘冬梅一直规矩地站在旁边,显然这菜是特意为母亲做的。小占雄什么也不顾,抄起筷子便吃开了。婆婆歪头瞅着二位说,难怪许多人从农村出来都不愿回去,敢情这城里人的生活就是比乡下好,顿顿四六八碟儿,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快赶上我们乡下人过年了,还不受什么大累,个个养得白白胖胖。何春苦笑了笑说,妈,您理解错了,其实也不全是,城里人也有断顿的时候,比如我吧,一个月只供应三十二斤粮食,四两素油,三两肉……刘冬梅只给二十八斤,占雄就更少了……这不正赶上五·一节嘛,国家给每个职工特发了一斤肉票……
“这么说是我吃了你们的探头粮了?”
“绝没那个意思,妈,您吃。”何春始终陪着笑脸。
“我吃个屁,你俩这么站着,我能吃得下嘛?来,都来,坐到桌上一起吃。”
“您吃,我俩……嘿嘿……不敢……”何春瞥了眼妻子。
“你俩不敢?谁信啊,重婚罪你俩都敢犯……来吧,坐到桌前一起吃吧……狗吃不了日头,账该咋算还咋算,一顿饭吃不没……你俩也用不着给我装可怜,你妈也不吃那套,另外孩子都这么大了……妈哟,你俩要不抓紧坐下抢一口,可全让这小祖宗给划拉光了,看撑坏孩子……来,吃吧,别怕,就是过去问斩,还赐碗断头酒呢,这是新社会,你妈的心也没那么狠,来,一起吃吧……”
在母亲的极力要求下,夫妻俩才小心翼翼坐到桌前。刘冬梅首先夺下儿子手中的筷子,然后把菜往婆婆和丈夫那边挪了挪。
婆婆又把筷子递给孙子:“每人每天还合不上一斤粮食,一个月才四两油、三两肉,就这点油水都抵不住咱乡下一只大公鸡,难怪把孩子靠成这样。”
“是的妈,有些时候,其实城里人的生活并不比乡下好……这不国家有困难嘛,人人都得勒紧裤腰带……”何春又说。
“吃东西是把腰带勒紧了,可感情的腰带却松着没人管,你说是不儿子?所以才成全了你们俩,让你们钻了新政府的空子!”
“娘,有啥事朝我说,这不关您儿子什么事……”刘冬梅说。
“我这就是对他说,你少搭嘴。咱俩的事我已经说过了,一路上的熊话你还没听够?”婆婆说儿媳。
刘冬梅瞅瞅丈夫,意思无论吉凶祸福,我也保不了你,你自己和这难对付的老太太周旋吧。何春朝妻子递了个别在乎的眼光,他坚信,事已至此,善良的母亲不可能把他怎样!
谁知刘冬梅端起饭碗刚吃了几口,就听屋外有人敲门,刘冬梅抽身出去开门。不知和外面的人嘀咕几句什么,回来后赶紧放下筷子,丢下句娘你们吃,别等我……然后背起药箱走了。婆婆问儿子,你媳妇每天都这么忙吗?儿子说就算是,噢,别管她,咱们吃。
“那也得把饭菜给人家留点,吃东西能那么黑吗?你得学会疼媳妇……”
婆婆说着,让儿子把每个菜拨出点放锅里去,等你媳妇回来好吃。
何春瞅着母亲放心地笑了:您吩咐的也正是我想要做的,我就知道我老妈心地善良……说着连饭带菜一并给刘冬梅放进锅里。回来时他又问,一路上刘冬梅是怎么哄的您,这都妥协啦?
“妥协什么妥协?我是一句好听话都没说……赶紧吃饭吧。”
看得出,尽管儿子没吃上几口好菜,但这顿饭吃得也算舒心。
拾掇下碗筷,何春直接安排母亲和孙子住在一起,他多么希望这事到此为止啊。这时,门外又有人来找刘大夫,说家里的病人还是高烧不退,让她给出趟诊。何春说刘冬梅刚被人找走不大一会,你可以到半路去截她。来人被打发走后,何春坐在卧室的椅子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着闷烟。
房门一闪,母亲披衣来到儿子的卧室。她先问你媳妇还没回来,她不已经下班了吗?儿子答,义诊,这是常有的事……占雄呢,睡了?您也累一天了,歇着去吧。母亲说你先别管别人,先问问你自己,怎么还不睡?心中装着事睡不着是吧?正好,趁着这工夫肃静,你媳妇不在,咱娘儿俩合适唠唠……念你是个男子汉,又主管着这么大个厂子,我给你留点面子,不然……来,你往前来,让娘好好端详端详你。何春站在母亲对面,张开双臂就要拥抱母亲,母亲用手一推,抬手就是俩嘴巴:
“我又不是你媳妇,少给我发贱!按理说咱共产党的队伍一向治军严整、纪律严明,你犯这么大的错误,难道就这么拉倒了?还把这么大个工厂交给你,没少受了委屈吧!你和这丫头结婚,她的父母就这样同意了?没反对?听说你还负过伤,伤哪了?你坐下,给娘说听听……”
打了儿子俩嘴巴,婆婆的气总算消去大半,于是一指对面的小床。
何春捋了把滚烫的半边脸,坐在母亲对面,娘儿倆便开始唠了起来……
和许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兵一样,负伤住院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包括打天津那次,何春共负过两次伤,另一次是抗美援朝。幸运的是这两次负伤都不致命,就在左右臂上。更为巧合的是,两次负伤都住进刘冬梅所在的同一所野战医院,这就等于再一次拉近了二人的距离、增近了感情。于是二人便很快坠入爱河……
至于他原籍抛下的妻儿老小,那是二人结婚以后别人才知道的事。刘冬梅的父母也只能将错就错,破镜重圆固然是好,然而,破镜圆得再好,也难免留下难以愈合的裂痕;既然一块镜子破了,就不能再把另一块也打破,谁的屁股谁擦,烂摊子由他们自己去收拾,这是刘冬梅父母的看法和意见。
但组织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
看在刘冬梅还不完全“知晓”对方底细的情分上,组织网开一面,只给她个党内记大过处分,保留军籍。何春干脆就开除军籍,军队里不留像他这样腐化堕落的败类分子,赶快转业回家或交由当地方政府安排处理……
何春毫不掩饰地对母亲道出他当时的心情和境遇:
“唉,自从我和刘冬梅结了婚,就没过过一天像样日子,整天怀揣个小兔子嘭嘭直跳……部队每次开生活会,军区首长都首先拿我开刀、骂我,做反面教材……转业到地方,军装还没脱利索,又把这么大个烂摊子怼给我……好像我有多大本事似的……我多次想递交辞职报告,刘冬梅又不同意,声称她当初看中的就是我这段才……我有什么才啊……我不承认自己有才,不就带兵打了几个胜仗嘛……有才也是拿命赌出来的。如今我是有家不能回、有苦无处诉,都当我是三头六臂的孙猴子呢……”
“小子,娘也承认你有才,你不但有才,胆子还挺大,啥毛蛋都敢戳,啥事都敢干,不是吗?好好工作,不能半路开小差,你要立功赎罪。领导给你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你为啥不利用呢?拿出你过去带兵打仗那股子劲头来,把工厂搞好,给他们干一个看看。再者说,这么点小处分你就受不了啦……让我说处分还轻,就应当拉出去枪毙!当年的陈世美只因为不认秦香莲母子三人被包黑头铡了脑袋,共产党给你颗‘定心丸儿’吃你觉得冤吗?我认为一点也不冤。还有,脚上泡都是自己走的,谁也替不了你,你他娘还委屈啥?这叫活该!明白不小子?”
婆婆狠狠地盯着儿子!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本想第二天就启程回家的婆婆,不得不推迟了启程时间,毕竟是母子啊……儿子不容易,家里的媳妇和这里的媳妇也都不容易。可谓儿女们愁在表面,母亲牵挂在心里。更何况好不容易来趟大城市,小两口又极力挽留,因此她不得不在这多住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