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无前志向坚,
攀高逐梦舞蹁跹。
高台炫彩童真绽,
峰顶欢歌绮梦圆。
在胭脂县这座宁静质朴的小县城里,少年宫宛如一颗闪耀的星星,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梦想与希望。而李小雪,便是这颗星星的守护者,一位用爱与坚持浇灌梦想之花的舞蹈老师。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排练厅里的朦胧,李小雪就已经静静地站在了那里。她的目光温柔且坚定,一一扫过眼前这群正在刻苦练习基本功的孩子们。十岁的林小满,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此刻正全神贯注地帮七岁的王小雨压腿。王小雨紧咬着嘴唇,疼得小脸煞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可即便如此,她也倔强地不肯发出一声呻吟。十二岁的张明远,在排练厅的角落里,独自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空翻。每一次跃起、翻腾,他的衣衫都会被汗水浸湿,那晶莹的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细碎的钻石般闪闪发亮。
“小雪老师!”林小满像是察觉到了李小雪的注视,突然抬起下,眼眸中闪烁着好奇与憧憬,“您说北京的大舞台,真的有那么大吗?”
李小雪微微一愣,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暖的笑意。她缓缓蹲下身,修长的手指轻轻擦去小满额头那细密的汗珠,轻声说道:“那舞台啊,可比咱们县里的电影院还要大上许多呢。台下密密麻麻能坐上千人,到时候啊,舞台上的灯光全部亮起,亮得就跟白天一模一样,可壮观啦。”
孩子们听闻,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迅速围拢过来。王小雨躲在人群后面,怯生生地探出小脑袋,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那台下的人,会不会笑话我们啊?”
李小雪的心里猛地一酸,这些孩子的身世她再清楚不过。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有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在遥远的城市打工;有的甚至是留守儿童,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他们从未踏出胭脂县半步,县城里的电影院,已然是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
“不会的。”李小雪伸出手,紧紧握住小雨那有些冰凉的小手,目光坚定地看着每一个孩子,“你们跳得这么好,台下的人一定会被你们的舞蹈吸引,为你们鼓掌叫好的。”
正说着,排练厅的门被人轻轻推开,发出“嘎吱”一声响。县文化局的王主任满脸喜色地走了进来,脚步轻快,仿佛带来了世间最美好的消息:“小雪,好消息!北京那边来通知了,演出定在下个月十五号,在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惊呼声。这个名字,他们无数次在电视里听到过,那是一个无比神圣、遥不可及的地方。
李小雪的心也猛地跳动了一下,像是被一道电流击中。一瞬间,她的思绪飘回到了自己年少的时候,那时的她,同样怀揣着对舞蹈炽热的梦想,满心渴望着能站在北京那绚丽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然而,命运的齿轮却悄然转向,让她最终留在了胭脂县。但此刻,看着眼前这些充满期待的孩子们,她知道,自己终于有机会带着他们去实现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小雪老师,您怎么了?”张明远敏锐的声音将李小雪从回忆中拉了回来。她这才惊觉,自己的手在微微颤抖。
“没事。”李小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目光中重新燃起斗志,“来,我们继续排练。这次要更加认真,因为我们要去的,可是中国最好的舞台!”
接下来的日子里,少年宫里的时间仿佛不知疲倦,总是亮到很晚很晚。李小雪每天天还没亮,就悄悄起床,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为孩子们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她知道,这些孩子在家里,平日里连鸡蛋都舍不得吃一口。热乎的牛奶、香喷喷的面包,还有精心煎制的荷包蛋,她一样样摆上桌,只为了能让孩子们吃得饱饱的,有力气去追逐梦想。
有一天深夜,万籁俱寂,整个县城都沉浸在梦乡之中。李小雪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路过排练厅,却意外发现里面透出微弱的灯光。她心中一惊,赶忙推开门,只见林小满小小的身影独自在偌大的排练厅中央。小姑娘的舞鞋已经破旧不堪,鞋面磨损得厉害,脚趾都从破洞里露了出来,可她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自己的舞蹈世界里,专注地重复着一个又一个旋转动作,眼神中透着一股执拗。
“小满,怎么还不休息?”李小雪放轻脚步,走到小满身边,轻声问道。
林小满像是被吓了一跳,猛地停下动作,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后又低下头,小声说道:“小雪老师,我怕...我怕给咱们县丢脸。我听说北京的孩子跳舞都穿特别漂亮的舞裙,用最好的舞鞋......”
李小雪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疼得厉害。她缓缓蹲下身,张开双臂,轻轻抱住这个瘦小却又无比坚强的女孩:“傻孩子,舞蹈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一颗热爱舞蹈的心。只要你用心去跳,哪怕穿着最朴素的衣裳,在舞台上也是最美的。”
第二天,李小雪顶着两个黑眼圈,却满心坚定地去了县里最大的商场。她径直走向卖舞鞋的专柜,精心挑选着每一双舞鞋。结账时,看着那高昂的价格,她没有丝毫犹豫,掏出自己辛苦攒了半年的工资,为每个孩子都买了一双崭新的舞鞋。当孩子们看到新舞鞋的那一刻,眼中绽放出的惊喜光芒,让李小雪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出发前的那个夜晚,李小雪正在房间里忙碌地收拾行李,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她心头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赶忙接起电话。电话那头,是王小雨的奶奶,声音带着焦急与无助:“小雪老师啊,小雨发高烧了,这可咋办啊?”
李小雪的心瞬间揪紧,二话不说,披上外套就立刻赶到小雨家。昏暗狭小的房间里,小雨蜷缩在床上,小脸烧得通红,干裂的嘴唇微微颤抖,却还在喃喃地说着:“我要去北京...我要跳舞...”
“小雨别怕,老师在这儿。”李小雪眼眶泛红,轻轻抱起孩子,一路小跑着将她送到了县医院。
那一夜,医院的走廊灯光惨白,李小雪守在病床前,一刻也不敢合眼。她一遍又一遍地用温水浸湿毛巾,小心翼翼地给小雨擦身,试图帮她降温。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深,李小雪的心里满是担忧与焦急。天快亮时,小雨的年代烧终于退了。她缓缓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还能去北京吗?”
李小雪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能,当然能。老师答应你,一定要带你去北京。”
第二天一早,李小雪带着孩子们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大巴。一路上,孩子们兴奋得像一群刚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眼睛紧紧盯着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眼中满是新奇与惊叹。李小雪坐在前排,时不时回头看看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然而,她很快注意到,张明远一直沉默不语,脸色也有些发白。
“明远,是不是晕车了?”李小雪关切地转过头,轻声问道。
张明远微微摇头,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像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小声说道:“小雪老师,我...我害怕。”
李小雪伸出手,握住他有些冰凉的手:“怕什么?”
“我怕...怕跳不好。”张明远的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爸妈都在北京打工,他们说会来看演出。我...我已经三年没见到他们了......”
李小雪的心猛地揪紧,像是被重锤击中。她这约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些日子以来,明远总是练到最晚,为什么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用力,仿佛倾注了所有的情感。
“明远,你知道吗?”李小雪微微侧身,目光温柔且坚定地看着他,“你跳舞的时候,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充满了力量与活力。你爸妈看到,一定会为你骄傲得热泪盈眶的。”
大巴缓缓驶入北京城区,孩子们像是被施了定身咒,瞬间安静下来,全都屏住了呼吸。窗外,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梦幻中的场景,太过新奇,太过震撼。李小雪望着窗外繁华的街景,心中也是百感交集。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北京,而且还是带着孩子们来实现多年的梦想,这份喜悦与责任,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到达驻地后,李小雪顾不上休息,立刻带着孩子们去熟悉场地。当人民大会堂那宏伟壮丽的金色大厅出现在眼前时,所有的孩子都惊呆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合不拢。林小满下意识地紧紧抓住李小雪的手,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声音都在微微发抖:“小雪老师,我们...我们真的要在这里跳舞吗?”
“是的。”李小雪深吸一口气,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这就是你们的舞台,属于你们绽放光芒的地方。”
彩排时,李小雪站在下面,一眼就看出孩子们紧张得不行,动作僵硬得如同木偶。她心急如焚,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来,孩子们,我们玩个游戏。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不是舞台,而是咱们少年宫后面的那片草地。春天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泥土的芬芳,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轻盈地飞舞,就像我们跳舞时一样自在......”
孩子们听话地闭上眼睛,渐渐地,紧绷的表情放松下来,嘴角甚至泛起了微笑。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他们仿佛真的置身于那片熟悉的草地,舞姿变得轻盈而自然,每一个行动作都饱含着对舞蹈的热爱。李小雪站在台下,看着这群在舞台上如精灵般绽放的小小身影,泪水不知不觉模糊了视线。
演出当天,李小雪早早地起床,像个陀螺一样忙碌起来。她细心地帮孩子们化妆,每一笔都倾注了满满的爱意;认真地整理服装,抚平每一道褶皱。当她蹲下身为王小雨系好舞鞋的带子时,小姑娘突然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小雪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教更多的小朋友跳舞。”
李小雪的手顿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好啊,那你可要好好跳,让所有人都看到咱们胭脂县的孩子有多棒。”
当大幕缓缓拉开的那一刻,李小雪站在侧幕,心跳如雷,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台下座无虚席,前排坐着文化部的领导和各界嘉宾,一双双眼睛满含期待。她一眼就看到张明远的父母坐在第三排,正焦急地伸长脖子,在人群中寻找着儿子的身影。
音乐奏响,孩子们仿若一群破茧而出的蝴蝶,在舞台上翩然起舞。林小满的旋转优美流畅,像是风中舞动的花朵;王小雨的跳跃轻盈灵动,如同林间跳跃的小鹿;张明远的空翻干脆利落,恰似翱翔天际的雄鹰......李小雪站在台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知道,这是孩子们跳得最好的一次,他们将所有的努力与梦想都融入了每一个动作之中。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寂静了一秒,仿佛时间都为之凝固。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来。李小雪看到张明远的父母激动地站起身,泪流满面地鼓掌,双手拍得通红。台上的孩子们手牵着手,深深地鞠躬,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的笑容,那笑容比春日里最灿烂的阳光还要耀眼。
回到后台,孩子们激动得难以自已,纷纷抱在一起,又哭又笑。林小满一头扑进李小雪怀里,泣不成声:“小雪老师,我们做到了!”
李小雪紧紧抱住她,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是的,你们做到了。你们是最棒的!”
这时,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跑来,脚步急促:“李老师,文化部的领导想见见您和孩子们。”
李小雪带着孩子们来到休息室,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正坐在那里等候。他看到孩子们,脸上立刻露出亲切的笑容:“你们的表演让我很感动。特别是那个领舞的小男孩,他的舞蹈充满了感情。”
张明远的脸“唰”地一下红了,低着头,小声说:“因为...因为我爸爸妈妈在下。”
老人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它能跨越距离,传递最真挚的情感。李老师,你培养了一批好苗子啊。”
李小雪谦逊地微微欠身:“是孩子们自己努力。他们虽然来自小县城,但对舞蹈的热爱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的孩子少。”
老人沉思片刻,目光看向孩子们,满是期许:“这样吧,我建议你们在北京多留几天,去舞蹈学院参观学习。费用由文化部承担。”
孩子们听闻,顿时欢呼雀跃起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李小。雪却有些犹豫,面露难色:“可是...孩子们都没带换洗的衣服......”
“这个不用担心。”老人笑着摆摆手,“我让人去准备。这些孩子值得拥有更好的机会。”
就这样,李小雪带着孩子们在北京多留了一周。他们走进舞蹈学院,看着那些身姿挺拔的专业舞者练功,眼中满是崇拜与向往;观摩专业演出时,孩子们沉浸在精彩绝伦的舞蹈世界里,仿佛被施了魔法;还有幸得到著名舞蹈家的亲自指导,每一个孩子都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着新的养分,眼神越来越明亮,对舞蹈的追求也愈发坚定。
一天下午,李小雪带着孩子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夕阳的余晖如金色的纱幔,轻轻洒在广场上,将一切都染成了梦幻般的金色。林小满望着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突然眼神坚定地说:“小雪老师,我以后一定要考上北京的舞蹈学院。”
“我也是!”其他孩子纷纷附和,声音清脆响亮,在广场上空回荡。
李小雪看着这群充满梦想的孩子,心中涌起无限的希望。她知道,这次北京之行不仅是一次演出,更是在这些孩子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一颗无论遇到多少风雨,都会努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种子。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李小雪带着孩子们去了故宫。走进那古老的宫门,红墙黄瓦,庄严肃穆。孩子们仰起头,看着眼前宏伟的建筑,眼中满是震撼与惊叹。王小雨拉着李小雪的手,小事问:“小雪老师,古代的人真的住在这里吗?”
李小雪笑着点头:“是啊,这里曾经是皇帝的家,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故事。”
张明远若有所思地说:“原来北京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这么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李小雪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北京之行,不仅让他们见识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回到胭脂县后,少年宫仿佛被施了魔法,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报名学习舞蹈的人数激增,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说是看了电视上的报道,被孩子们的舞蹈所打动。李小雪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心里却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一个月后,李小雪收到了一个包裹。她满心好奇地打开,只见里面是十几双崭新的舞鞋,还有一封信。信是那位文化部的老人写的:
“亲爱的小雪老师:
这些舞鞋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你们的舞蹈让我看到了最纯粹的艺术之美,那是源自内心深处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希望你能继续坚持,让更多孩子通过舞蹈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追逐属于他们自己的星辰大海......”
李小雪捧着信,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她用舞蹈为孩子们点亮了一盏灯,打开了一扇通向梦想的窗。
夜深了,少年宫的灯
光依然亮着。李小雪静静地站在排练厅里,望着镜中的自己。这个曾经只能在梦中想象北京的姑娘,如今终于带着孩子们登上了中国最好的舞台。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李小雪轻轻哼起了那首熟悉的旋律,仿佛又看到了孩子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就一定能舞出最美的人生,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绚丽多彩的天空。
西江月·梦启新程
少小逐光寻梦,年华励志登峰。宫墙难锁志无穷,梦绕京城心动。
圆舞惊鸿初绽,舞风振翅颇丰。起程前路韵无穷,航向辉煌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