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官亚兵的头像

官亚兵

鲁迅文学院学员

小说
202504/27
分享
《运河书商》连载

第一百零二章 留下书香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李惟庆带领他的陇西堂书肆全体伙计们,刻印了上万套书籍,为中华文明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书籍,才是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法宝。

三代不读书,就是一窝猪。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广大底层老百姓的命运,所以才有孟郊46岁中进士后的诗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李惟庆感谢读书,让他考上了举人,也让他拓宽了人生视野,一辈子弃考从商,成为一代有名的书商。

如今,李惟庆退休,回到了家乡,住进了自己建造的“大夫第”,是该好好享受一下奋斗的成果。

张文君每天陪着李惟庆看书写字,写书稿,准备好营养餐,夫妻两人从来没有今天这样幸福过。

“你的书稿内容,我看了,写得很好,就是把我写进去,不妥,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以后可印新书出来,我可不想让子孙后代了解我的底细。”张文君很低调,希望李惟庆在新书里不要提及她。

李惟庆哈哈一笑,说:“一个成功的书商后面,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你就是,没有你,也就没有我李惟庆的今天,几次在关键时刻,你拿出家当变卖银两给我创业,我能不写你吗?你是大功臣啊。”

张文君被李惟庆夸得不好意思,就没有再说下去。

这时候,一个苍老又熟悉的声音传来:“惟庆,你回来把家乡搞得这么好,也不告知我一下,今天,我厚着脸皮,带着村里的人来取经了。”

李惟庆转身一看,原来是恩人周大维,他已经是老态龙钟了,脸上的皱纹像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石头一般,白头发也没有剩下几根,手脚不利索,微微颤抖。

岁月啊,真是改变了一个人,当年北京琉璃厂叱咤风云的周大维,也会老得走路摇摇晃晃的。

“大恩人,你怎么来了,我,我实在不好意思,这些天一直在村里忙呢,我都想着,忙完了,哪天到你府上拜访你呢,跟你一样,我现在也退休了,有的是时间。”李惟庆连忙解释,他心里永远感激眼前的周大维。

两人坐下来喝茶聊天,李惟庆把自己在家乡搞建设的情况详细地汇报了一番。

“可是,我总觉得这次村庄建设还不完美,缺少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但是我自己又想不出来。”李惟庆很坦然,想再次问计于周大维。

周大维缓缓地放下茶杯,说道:“你是读书人,这一辈子都离不开书,刚才我看了你们村庄,搞得不错,我觉得呢,还缺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文化,要用书籍来弥补,你想啊,一个村庄要兴旺发达,只有靠一代接一代去读书,你们可以在村里建设一座藏书馆,还可以创办几所书院培养人才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听完这一番话,李惟庆找到了新的思路。

又过了几天,堂兄李惟藩退休,回到了李家村。

“惟庆老弟,咱们从那时在码头上读书开始,聚少离多,现在又回家乡聚到了一起,以前还跟你说过气话,说要是仕途的路走不下去,就给你打工,从事雕版印刷业,还好,我的官运不差,在关键时刻,总有人挺我,让我一次次度过难关,如今,再也不用去想那些仕途上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我们以后还是在一起多读书,多谈谈诗与远方,那才是人生快意呢。”李惟藩见到李惟庆,很是感慨万千。

李惟藩住进了“进士第”,他并不想让自己与族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于是,也穿起了布衣,拿起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开始学会了种菜。

这晚,李惟庆来到“进士第”,看到李惟藩在认真研读庄子的《逍遥游》。

“你现在研究庄子的高深学问?”李惟庆好奇地问道。

“是啊,庄子与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出世;而孔子与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入世,以前我走仕途,喜欢看研究儒家思想:事知其难而为之;现在呢,我喜欢老庄的思想:道法自然。”李惟藩真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才有这么深度的见识。

“堂兄,你看,现在我们村里建设硬件是搞上去了,软件方面呢,还是文化比较缺乏,我们一起来建一个藏书馆,然后,创建一个书院义务教村里的弟子如何,这是我们村要发达的重要支柱。”李惟庆真诚地来征求李惟藩的意见。

李惟藩很爽快地答应了,读书人,当然要做文化的事情,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村中心,一座藏书馆在半年后建成,上万册刻印的书籍,供全村人免费阅读。

从此,这里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慢慢地认识了很多字,并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与此同时,李惟庆与李惟藩,这两个读书人,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分别创办了“开智”书院与“达成”书院。

书院招收男生,也招收女生。

招收女生,这是李惟庆当年在许镇吸取的教训,那时候,很多女婴被母亲狠心的丢弃,就是因为这些母亲没有文化。

让妇女有文化,知书达理,就会带来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李惟庆白天黑夜忙得很,不是在写书稿,就是在书院上课,文化人,回到了本来的轨道。

书院书声琅琅,整个李家村弥漫出书香,让那些邻村交不起学费的辍学孩子羡慕不已。

为了让全村弟子考出好成绩,李惟庆还在金川县的县试考场附近,购置了一栋房屋,作为学子们参加考试的吃住场所,当然是免费的。

人才啊,李惟庆正在与堂兄李惟藩一起,精心培养。

空闲的时候,李惟庆约好李惟藩,一起到码头上读书,现在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交流思想,以前是为了考取功名。

书,将伴随读书人的一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