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金默的头像

刘金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12
分享
《太阳流过马星河》连载

第四十三章 一口瓦窑

河堤宴结束后,为了犒劳在活动策划上立下汗马功劳的李秀华和帮扶队队员,刘金宁又专门精进技艺做了次“茶香肉”给他们分享。从没吃过浙菜的李秀华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对浙菜是,对刘金宁是,对马桥村的旅游也是。她的看法就是,马桥村的那些地道菜,周边的人都吃得腻,偶尔来这么盘新鲜菜反而让人“芝麻地里捡了西瓜”。

刘金宁就批判她是拿来主义,草编艺术学了人家的,服装道具学了人家的,现在连顿饭也得学人家的了!

李秀华觉得刘金宁这是叫花子卖狗娃,自己坑了自己一嘴毛,明明这些都是他自己安排做出来的东西,这回又赖到她头上了,心里的纠结感就像是有人拿了小钢刀在瓷砖上刻纹路,胸口麻疼,牙直痒痒。但理智上占了上风的李秀华不吭也不卑,她说,这些不都是你的事吗,你是孔乙己他师傅,读书人叫窃不叫偷!

刘金宁说,你先别急,我们先捋捋,到底我们学人家的东西张冠李戴的对不对?!

“金宁哥,什么对不对?”抓着两人话勺子的梁倩突然骑着她那辆电瓶车进了院子。

“我们在聊村里旅游的事呢,开始他自己设计了那么多学习别人的文创和文博形式,现在又反悔说感觉变了味!”

“我觉得挺好啊,大家都喜欢就是最好的感觉。”梁倩的话虽然中肯,但她看到刘金宁目光凝聚,面颊晗扬,好像在等一个闪闪发光的盒子被打开,但慢慢的那种期待的光又消失了。

“今天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李秀华忽然意识到梁倩的来意。

“也没什么事,就是听说你们上次去野茶山上采了野茶,我想讨点来喝。”

李秀华忽然想起些什么事来,说,“你怎么知道,是不是张薇跟你讲的?”

“是舒老师,今天在她办公室聊天喝茶就聊到这个事了。”

“她?没说别的什么事吧?”对于上次采茶时和刘金宁发生的不愉快,李秀华有些难以启齿的羞涩。

“没啊,就是学校的一些教学设施比较旧了,她想着村里有条件的话能不能换新一下。”

“村部的多媒体电子屏平常他们都可以用啊!”刘金宁本着“校村一体化”设备综合利用的理念补充说。

“但越是这样,舒老师他们越是觉得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村里的东西用在村里孩子的身上又没有亏了谁的。”李秀华看着平日里除了村务工作对村小教育也特别上心的梁倩,言语轻和,话音里带着点心疼的自我埋怨。

“行,回头我跟舒老师说声,让她解了自己头上的紧箍。”

“这就对了,刘金宁,你赶紧去给小倩拿两盒纸盒茶!”李秀华一边看着在院里头跑跑跳跳的刘金宁,一边有些颐指气使的发出自己的指令。

进屋摸索了好一阵,刚拿了纸盒茶递到梁倩手上,刘金宁的手机就在裤兜里“嗡嗡”作响。他打开语音视频的绿色按键,那头就传来李春林的声音和身后像是被炮弹炸垮塌的地堡一样的瓦窑画面。“金宁哥不好了,建车场不小心把我二叔的坟给刨了!”

“什么,你二叔不是好好的嘛,说清楚点!”

“啊呸,不是,是瓦窑!”

“瓦窑?那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以前村里那么多各家烧瓦的瓦窑不是都拆了吗!”

“这个不一样,你得亲自过来看看!”

“有什么不一样,里面藏棺材板了?”

“可能比这还严重,你赶紧过来!”

把手机塞回裤兜里,刘金宁和李秀华三人就分别乘着两个电瓶车往李家院子建停车场的地方赶。来到李家院子她二叔屋前空地的时候,发现在一棵高大的铁杉树下,一个原来烧制土砖房屋顶陶瓦的瓦窑,塌陷裸露在一片树叶和黑色陶泥掺杂的土坡上。

刘金宁远远的看着,没上前去仔细端详并没有觉察出什么与众不同,说,这有什么特别的嘛,不就是普通的瓦窑嘛!

“不是,窑里有枪支和子弹,还有军工奖章。”

“是什么时候的?”刘金宁一时有些兴奋,现在村里正准备开放筹建很久的红色文化展馆,如果能够搜集到有些年代的军工纪念品,那对村里红色文化的挖掘将是最好的帮助。

“感觉很新,应该就是最近几年的!”

“最近几年的,难道有人想要仿制纪念勋章?你跟你二叔讲了吗!”

“讲了,他说可能是李兴海的。”

“李兴海的?!不是红色勋章啊!这李兴海还真是千手观音啊,戴红玲找回村里来跟他复婚,没想到他却在这藏了颗定时炸弹!”

“你瞧仔细了没有,私藏枪支弹药那可是犯罪,要判刑的!”李秀华一时觉得身上起了丝凉意,但直觉告诉她,这当中可能存在蹊跷误会,便提着她那身平日里惯穿的碎花裙,绕过挖机的铁挖斗,踩着松软的泥土进了瓦窑。

刘金宁也受着好奇心的驱使跟了上去,一边还扶着李秀华,说,你慢点,你这胆子真是跟大象换了个,注意别破坏了现场!

还不等刘金宁和李秀华跑近瓦窑看仔细,镇上派出所的人就来了。只见带头走在前面的方脸大个头大声的说,你们赶紧下来,等我们派出所的人先现场勘察!

一阵搜搜捡捡和拍照之后,两名民警慢慢悠悠的从瓦窑里爬了出来,给到的说法是,子弹是真的,不过做成了心形的工艺品,手枪是仿制的,那些获奖的勋章是真的,还是些有含金量的奖章,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私人物品,不过要把这事翻篇的话,必须要找当事人问话做笔录。

听了民警的话,刘金宁几人都不知所措,只有李秀华从人群里找出已经有些哆嗦的李兴海父亲,说,二叔,别怕,如实告诉他们什么情况就好了。

她二叔说,这是我小儿子李兴海的,应该是几年前他从部队带回来放在这里的,不会像春林说的那样要坐牢吧!

民警说,有可能会,但我们要找到当事人问清楚枪支弹药来源!

二叔听了身子一下子就瘫软了往后倾,李秀华赶紧扶住,安慰说,叔,没事,或许就是兴海哥收藏的一些爱好,解释清楚就没事了。

她二叔说,可是我小儿子他跟媳妇去淮北了,好不容易成家了,又牛粪糊住了路边草,这叫什么事呢!

“没事,老人家,你把你儿子叫回来,把瓦窑里这些含含糊糊东西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这事情也不会那么严重。”另一位一身警服、身姿飒爽的女民警一改刚才严肃的神情,和蔼亲切的说。

她二叔拿出手机,手微微颤抖的准备拨通小儿子的电话,女民警赶紧拦住说,你先别说这些手枪子弹的事,你就说你要翻修老房子了,让他亲自回来一趟!

“你们这是要捉他吗?”老头一阵哽咽,两目涕流。

“看你说的,不会,就是问清楚这些枪支子弹的来源!也好给村民们一个交代嘛。”

“好,我就按照你们说的打,要是他犯的错误就要他自己承担!”

秀华二叔按照民警的说法让李兴海回来帮忙翻修房子,李兴海也没推脱,似乎很关心家中父母的状况,说是隔天就带着戴红玲一块从淮北赶回来,还说着给老俩口准备了许多的淮北特产。挂完电话,她二叔却情不自禁、心绪复杂的哭了。

李秀华就不停安慰,说,叔,没啥事,相信兴海哥放的这些东西能够自证清白,不是红玲嫂子也一块回来吗,肯定会没有事!

派出所民警取证完枪支物件,围在瓦窑边看热闹的人群便一窝蜂的逐渐散去,李春林问刘金宁,说,这停车场场地还挖吗?

“先不挖了,等李兴海回来把这事情搞清楚再说了,窑里的那些东西我们又不能动!”

“警察查他们的案,我们干我们的活,这又不矛盾!”

“春林,别着急嘛,你乱动瓦窑里的这些东西不给人留了口实,到时兴海他们回来了也不好说,虽然我也相信他放这些子弹艺术品放这里另有原因,但不能因为这个就给我们背个锅啊。”

“我是着急这停车场的进度!”

“那也不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李兴海自己有嘴干嘛要我们给他唱小曲呢,你照顾好二叔就行了!”

“那好吧,真够闹心,等明天他回来把这些东西往外一清,我立马就把这瓦窑给平了。”

清退了瓦窑边停车场修建施工工地上的所有围观人员,刚才说话的那位方脸民警凑近刘金宁说,没事,这事不大,主要看当事人的态度,李兴海倒插门的事我们也听说了,刚好借这事多了解了解。

“真没什么事?”

“真没事,他这些子弹都是做的手工艺术品,枪支也不是可以发射的那种,加上他收起来的那些个人荣誉,只要他把来源说清楚了或者有相关的材料证明,保准没事!”

“那真吓死我了。”李秀华看了一眼警徽锃亮、警服衣角都捋的平直的两位民警,也从云里雾里跑出来一样,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许多。

“估计都是你哥给害的,说个事都牛头不对马嘴。”

“事出突然,可能是我们接到春林兄弟的报案后没弄清楚情况,所以就按照一般案例分析给他听了,这才造成这没必要的恐慌。”方脸民警努力堆出一脸略显尴尬的微笑。

第二天赶了火车,打出租车从县城回到李家院子的李兴海看着被刨开的瓦窑心里一惊,扔下给戴红玲拍照的手机在车上大呼一声,坏了!

戴红玲一路都在车上拍稻田、拍花草、拍风景,游泳池都装不下的兴致被李兴海突如其来的声音填满了翻涌的海浪,她也跟着惊呼了一声,说,“什么坏了,遇着你初恋情人了?”

“不是,是我们的初恋互送的信物!”

“初恋信物?就是我们在部队用子弹和子弹壳做的那些送给对方的礼物?”

“对,我把它们放我家瓦窑,瓦窑被人刨了!”

“你不是说那些东西早就都被你给扔了吗?”

“不是,我藏到瓦窑了,这次正准备要带回淮北去!”

“我听咱爸说了,说你刚回村那会儿整个人都萎靡不振,还一个人把瓦窑清空了,在里面住了好长一段时间。”

“那都过去的事了,能不能不要落井下石,麻绳专挑细处断?”

“好好,不提了,看样子这应该是要修个大广场什么的。”揺下车窗的戴红玲伸出双手,照着那个挖出的开阔场地比划了一下,然后好奇的扬起脖子,目光朝着瓦窑的方向探了过去。

还不等出租车停稳,李兴海就甩开车门踩着一地的砖头泥土,径直朝着瓦窑飞奔了过,等戴红玲下车的时候,他已经消失在瓦窑口坍塌的砖头石砺当中。

和他料想的不一样,李兴海曾经像文玩旧货市场地摊一样凌乱摆放的物件,并没有被尘土掩覆或者凌迟切割,而是一件一类更加整齐有序的罗列摆放起来,像是哪家套圈游戏的晃档等着你去入套。

李心海也顾不得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他的信物,跟他陪睡过多少个星辰日月的铜铁坷垃,在那些黯淡的光景里给他信念火花的守望寄托。弯下身来扯下靠墙的竹床上那张落满灰尘的被单,变戏法似的就变成了一个轻便的纳物包袱,这些都是他在部队里学会的基本技能,就像吃饭喝水那般自然。

七手八脚的收拾好东西之后,不一会儿,他就一肩背了个床单做的大布包、手上举着个子弹做的心形工艺品,兴奋的走到戴红玲面前,说,还好,我们互送的那些初恋信物都还在!

戴红玲给他拍了拍工装短裤、短袖T恤还有身上的那些泥土,开心的接过工艺品就抿着嘴笑,说,我知道你做事不会那么榆木脑袋,谁会对过去没个念想!

看李兴海回到村里、出现在院落前面,突然来到停车场施工场地、瓦窑一旁巡查的李春林大喝一声,说,“李兴海你给我放下!你那些东西是违法的知道吗?!”

“这是我自己的东西,怎么就被你说违法了?”

“你是知法犯法,私藏枪支弹药三年牢底等着你!”

“什么私藏枪支,那是假枪!”

“假枪也不行,谁知道你拿这些准备干什么!”

“不干什么,这是属于我和红玲的爱情信物!”

“信不信物、浪不浪漫的我不管,但这些东西你得留下,等下镇上派出所还要找你问话。”

李兴海一脸苦笑,拿给戴红玲的工艺品也一并收了回来,说,“你真是我的好兄弟,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可以专拣着我的肋骨来开刀。”

李春林也无奈,慢慢走近李兴海完全不顾戴红玲惊讶的表情就将他拉到了一边,说,“我也不想啊,当时案是我报的,还以为你这些破铜烂铁是那些老古套的东西,可以放到村里的纪念馆里去展览。”

“所以你就这样把我给卖出去了?”

“别说卖行吗,多难听,我不比你觉悟低!”

“那现在怎么办,真要把我这些东西没收,还要抓我去蹲牢底?”

“好像也没那么严重,派出所那边说要弄清楚东西的来源!”

“眼睛长脑门上的都看的明白好吗,就你还揪着条条框框来掀我的伤疤。”李兴海看着平常做事松弛软趴、遇到正事头顶上顶口锅的李春林很显无语,心想着那就顺了他的意到民警面前说个明白好了。

等到当时接案查看的两位民警赶到村口,刘金宁也被李春林的电话催了过来。方脸民警和李兴海竟然还是中学时期的同学。看着俩人称兄道弟聊得一片火热,李春林心想着真是和尚遇上了道士道法自然了。他从自己被村民们怂恿着报案开始,一直到眼前的尴尬场面,总觉得自己像是负了哥哥的吴用,举手投足都成了别人眼中的寡义廉耻之人。

好在一旁的戴红玲看出了他的心思,说,没事,春林,这些东西算不得什么违法违禁,晚点我托我爸的关系,到之前我们入伍的部队开个函件证明,再电话跟镇上派出所告知一声,不是什么事都好了。

李春林禁不住竖起大拇指,以自己寻常乡野村夫、普通乡村农民企业家的认识见地说,“你这招可以,想不到你还有这么强的靠山!”

戴红玲瞥了眼正在闲聊的李兴海和民警,说,“咳,这都是小事,淮北也就那么大的地方,那部队里的人很多我们自己都熟!”

“哎,真是的,你不知道那年他刚回来时的样,我们都以为他是逃犯回来的。”

“真是让你们见笑了,其实我也有很多不可推卸的责任!”戴红玲面露愧疚,说话的神情风清云淡。

“不过现在你俩这小日子是蒸蒸日上了吧?”李春林也想了解两人复婚半年多的情况。

“还好。父母没意见,我俩也跟当时开始一样,现在也准备要小孩了!”

“那得抓紧,虽然我比你俩年龄都小,但我小孩都上小学了。”李春林憨厚一笑,不知道是小满足的幸福还是自豪。

“对,耽误的这几年都得补回来。”

等刘金宁赶到的时候,大家都已经一团和气的开始聊着马桥村这几年的变化了,从乡村旅游一直聊到了乡村旅游,眼前的停车场修建还有李兴海父亲李二叔家房子翻修的事情。大家七嘴八舌,既给停车场提了很多意见,也告诉李兴海给老人家翻修房子可以找哪些靠谱的师傅匠人,怎么样将家里的老房子装修的有情有调有生气,还要融合在乡村旅游的美丽意境中让人觉着心神愉悦。刘金宁就说,这个他有经验,毕竟他帮着村里改过那么多旧房危房,也可以帮忙申请改房的补贴政策。李兴海说,申请补贴就不用,这回回来他是专门奔着老房子的改建而来的,要改成什么样的居室,他也早已自己心里有底。刘金宁说,那就好,既然瓦窑里枪支子弹的乌龙事件顺利解决,那就皆大欢喜,随后就又立即着手安排停车场修建的事情,一场堂兄弟之间关于法理责任的尴尬,在一场美丽爱情的信物见证下愉快化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