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年 10 月,陕甘的秋意如同一位冷峻的画师,肆意挥洒着颜料,将南梁的山川晕染得雄浑且苍茫。连绵的山峦仿若蜿蜒沉睡的巨龙,褪去了夏日那身葱郁的翠衣,如今裹上斑驳的黄褐裳袍,在烈烈秋风中尽显沧桑古朴。其间,一丛丛红枫像是被革命者热血点燃般,傲然挺立,那鲜艳夺目的红,恰似烽火在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烈烈燃烧,冲破灰暗色调,昭示出深埋于泥土与人心间的不屈与希望。
山风仿若脱缰的野马,呼啸着冲过一道道沟壑纵横的原野,那枯黄干涩的草,在风的驱赶下,涌起层层草浪,沙沙作响,恰似大地发出的低沉呢喃,倾诉着对命运变革的深切渴望,期盼着能有一双双有力的手,打破旧枷锁,重塑山河。
在南梁一处隐秘的山坳里,几缕炊烟宛如灵动的丝带,袅袅升腾而起,为这冷峻肃杀的画面添了丝丝烟火气息,仿若在预告一场热血汇聚的盛事即将启幕。简陋至极的营地,错落分布于山坳四周,不过是些歪歪斜斜、勉强遮风挡雨的简易棚屋,用粗细不一的树枝作骨架,茅草层层铺就屋顶,在风雨侵蚀下,尽显单薄脆弱。
营地周遭,堆放着简易粗糙的防御工事材料。沙袋是战士们用粗布麻袋装裹泥土,一袋袋垒砌而成,表面坑洼不平,沙粒不时从缝隙中漏出;质朴的木栅栏,由砍来的树干简单加工、捆绑,带着未脱尽的树皮,其上划痕累累、污渍斑斑,每一处都沾染着战士们一路辗转游击、风餐露宿的尘土与血汗,见证着他们为求生存、谋解放所历经的艰难险阻。
营地中央,一杆红旗如同一柄利刃,直直刺向铅灰色的苍穹,那鲜艳欲滴的红,在四周枯黄为主调的天地间,似是跳跃燃烧的火焰,夺目得让人移不开眼。旗面在狂风裹挟下,尽情舒展舞动,猎猎作响,恰似一位激昂的传令兵,欢呼雀跃着迎接游击队员们的历史性相聚。
刘志丹宛如一尊战神雕像,身骑一匹枣红马,马蹄扬起滚滚烟尘,率先踏入营地。他身形高大挺拔,如苍松般屹立于天地之间,面庞仿若被塞外的风沙当作璞玉精心磨砺,黝黑中透着坚毅,每一道皱纹、每一处棱角,都镌刻着战斗的故事与对革命的执着。剑眉斜飞入鬓,其下那双眼睛宛如深邃夜空中闪烁的寒星,犀利且明亮,能洞悉这乱世的风云诡谲,看穿敌人的阴谋诡计,于迷雾中找准革命前行的方向。身上那件旧军装,洗得发白,补丁摞着补丁,针脚疏密不一,可穿在他身上,却似披挂上阵的战甲,被赋予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彰显出一位革命领袖的卓然风采。
他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长腿一跨、身形一扭,稳稳落地,手中缰绳随意一挽,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从各路赶来、衣衫褴褛却神情激动的游击队员们,心中恰似翻涌着滚烫的岩浆,满是欣慰与豪情。回首往昔,走过的是荆棘满途,经历了一次次战斗挫折、人员折损,在深山老林中东躲西藏、忍饥挨饿,可如今,看着眼前这些面庞,这些虽满面风霜却斗志昂扬的兄弟,他深知,历经诸多艰难险阻、辗转游击,各路力量能汇聚南梁,犹如涓涓细流归大海,这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势,只待风助火势,燃遍陇东大地。
“同志们,咱们可算是聚到一块儿啦!”刘志丹那洪亮如钟的声音,仿若一道炸雷,瞬间打破了营地片刻的宁静,声浪滚滚,在山谷间激荡回响,惊起林间飞鸟,引得众人如磁吸铁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的光芒。
习仲勋身姿矫健,快步如飞地迎上前去,他脸庞尚留着几分青涩稚嫩,仿若春日枝头初绽的新芽,可那沉稳笃定的神情、从容不迫的步伐,又似久经沙场的老将,已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干练。他身着一件灰色粗布棉衣,棉絮外露,针脚粗糙,头发因长途跋涉略显凌乱,几缕发丝被汗水黏在额头,却遮不住双眸中喷薄欲出的炽热光芒,恰似藏于炉灶内的熊熊烈火,只待时机,便能燃成燎原之势。
“刘大哥,这一路可真不容易啊,枪林弹雨、缺衣少食,可算是盼到今天了。”他紧紧握住刘志丹的手,言语恳切,字字句句都满是对这支队伍未来的殷切期许。说话间,往昔战斗的场景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不断闪现,那些战斗失利后的捶胸顿足、不甘懊悔,乡亲们被土豪劣绅欺压凌辱时的凄惨哭声、绝望面庞,皆化作刻骨铭心的记忆,深深刻入灵魂。他深知,今日众人相聚于此,是迈向新生的关键一步,是改写南梁乃至整个陇东命运的起始点,绝不容有失。
其他游击小队的队长们也接踵围聚过来,他们仿若一群从战火硝烟中走出的勇士,各个衣衫褴褛不堪,补丁层层叠叠,颜色早已辨不清原本模样;面容憔悴消瘦,脸颊深陷,胡茬丛生,唯有双眼炯炯有神,透着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与抖擞的精气神。有个队长大手一挥,抹了把脸上厚厚的尘土,咧嘴露出一口白牙笑道:“是啊,在那深山老林里,像野耗子似的东躲西藏,天天提心吊胆,日子可算到头咯!咱如今凑在一块儿,可不能瞎混,得好好合计合计,咋把这南梁游击队干出个大名堂,让敌人听到咱们名儿就吓得腿软!”
众人围坐成一团,或席地而坐,或蹲踞在地,你一言我一语,热烈激昂地讨论起建军规划,恰似一场激昂的头脑风暴,在这简陋营地中掀起热潮。刘志丹神色专注,仿若一位胸有成竹的军师,蹲在地上,捡起一根干枯的树枝,以地为纸,在尘土上刷刷几笔,勾勒出南梁的大致地图,山川河流、沟壑要道,虽简易却清晰明了。
“南梁这地方,那是老天爷赏给咱们闹革命的宝地,山高林密,就像天然的堡垒,地势险要得很,进可攻、退可守,敌人想进来,得先在山里绕晕咯!咱们既然扎根在此,就得好生经营。”他手中树枝指着地图上关键处,目光灼灼,扫视众人,声音沉稳有力,“军事训练必须搞起来,以前咱们靠着一股子热血往前冲,虽说勇气可嘉,但也吃了不少亏。往后,得提升枪法,百发百中才能一枪毙敌;战术也得钻研,什么游击战、伏击战,灵活运用,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习仲勋坐在一旁,频频点头,待刘志丹话音一落,便紧接着补充道:“群众是咱们的衣食父母,是咱革命的根基呐!南梁的百姓,朴实憨厚、受尽苦难,咱们只有一心为他们谋福祉,帮他们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到他们手上,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才会真心实意拥护咱,把咱们当亲人,给咱们送情报、送粮食,咱们这支队伍才能如鱼得水,越走越远。”
队员们听得热血沸腾,纷纷摩拳擦掌,挥舞着拳头大喊:“对,那些个土豪劣绅,平日里作威作福,吸干了乡亲们的血汗,必须打倒,土地就得回到咱老百姓手里!”有的年轻队员则目光坚定,拍着胸脯表态:“我一定苦练杀敌本领,日夜不辍,绝不让敌人再祸害咱这片土地,谁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回!”众人激昂之声,汇聚成一曲气壮山河的革命战歌,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夕阳宛如一颗熟透的巨型蛋黄,缓缓西下,余晖似金色纱幔,轻柔洒在营地,给每个人周身都镀上了一层璀璨金边,仿若为这些革命者披上神圣战甲。大家起身,整齐伫立,望着那飘扬舞动、饱浸热血与希望的红旗,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在这南梁之地,一支新生的力量正磨砺爪牙、蓄势待发,恰似沉睡雄狮初醒,要在这片饱经沧桑的黄土地上,以笔为剑、以血为墨,书写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传奇,用热血与生命去捍卫理想、拯救苍生。那星星之火,已然在众人心中燃起熊熊烈焰,无惧任何风雨侵袭,只待燃遍山河,照亮华夏大地,迎来黎明曙光。
夜渐深,营地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队员们坚毅脸庞,他们或擦拭枪支、或交流心得、或站岗放哨,为即将开启的征程默默积蓄力量,而南梁的夜色下,革命火种正悄然蔓延,孕育着改天换地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