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16
分享
《红色南梁》连载

第一十八章 曙光重现

1935年,历史的巨轮在时代的洪流中辗转前行,于华夏大地之上,革命的征程正历经着血与火、迷茫与挣扎的淬炼。彼时,在根据地中枢这片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热土,长久以来被错误“肃反”阴霾所压抑的氛围,终于在岁月的缝隙间悄然迎来了命运转折的关键契机。

那是一段暗潮汹涌、混沌不堪的艰难时日,错误的“肃反”政策犹如一场突如其来且迅猛无情的风暴,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无情地将诸多对党和革命事业赤胆忠心、矢志不渝的优秀志士卷入其中,蒙上不白之冤,深陷囹圄。他们曾是这片土地上为理想奔走、为正义拼搏的热血先锋,或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无畏之姿抵御外敌、守护家园;或在后方默默耕耘、殚精竭虑,组织群众、筹备物资,为革命的持续推进筑牢根基。然而,无端的猜忌仿若毒瘤,肆意滋生蔓延,错误的指令恰似冰冷镣铐,将他们的手脚禁锢,革命事业这艘巨轮仿若在惊涛骇浪中失去航向,被沉重枷锁死死束缚,前行之路仿若被浓稠迷雾层层包裹,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艰险,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刘志丹,这位在陕北革命历程中顶天立地、熠熠生辉的擎旗者,出身于贫寒困苦之家,自幼饱经生活磨难,目睹乡亲遭受疾苦,心中那股改变命运、拯救苍生的壮志豪情便如地底炽热岩浆,蓄势待发。虽家境贫寒,读书求学之路异常艰辛,但凭借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渴求,他潜心钻研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在那深邃且充满智慧光芒的理论中,寻得了指引方向、照亮前路的真理火种,笃定信仰在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凭借卓越非凡的军事智慧,他深知陕北这片黄土地沟壑纵横、山川险要,既是天然屏障,亦是孕育革命力量的温床。于是,他扎根于此,穿梭于一道道山梁、一条条河谷之间,凭借着对乡亲们质朴情感的深厚积淀,凭借一番赤诚为民的肺腑之言与果敢坚毅的行动,将分散在四方的热血青年汇聚麾下,组建起一支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且一心向民的革命队伍。他们在陕北的沟沟壑壑间辗转游击,巧用地形、出其不意,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防不胜防,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竭诚拥戴,战友们对其军事韬略、高尚品格更是钦佩有加、敬仰备至。

可命运却在关键时刻陡然转向,无端的猜忌与荒谬错误的指令如阴霾蔽日,刘志丹这位纵横沙场的英雄豪杰,竟被囚禁于阴暗潮湿、狭小逼仄的牢房之中。往昔于广袤天地间驰骋沙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于营帐之中与战友们围坐研讨、谋划方略,那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身影,如今只能局促于这方寸之间,困于四面高墙之下。狱中岁月,孤寂漫长,粗粝的囚饭、冰冷的地面,成为日常陪伴,但他的双眸始终闪耀着炽热光芒,赤诚之心坚如磐石,未曾有丝毫动摇,他坚信,真理之光即便历经风雨波折,终会如利剑般穿透重重迷雾,还世间以朗朗乾坤,还革命以光明正道。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毛泽东、张闻天等了解到这一严重情况,当即下令停止捕人、停止审问、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随后,中央派李维汉、贾拓夫、王首道等人携带电台前往了解情况.经调查研究,中共中央颁布《西北中央局审查肃反工作的决定》等文件,认定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予以立即释放。

中央有关同志对刘志丹说:“志丹同志,委屈你了,党中央来接你归队!”话语中饱含着深深敬意,那微微颤抖的语调,尽显内心复杂情绪。

刘志丹听闻此言,缓缓起身,长久牢狱生活虽让身躯略显虚弱,可脊梁依旧挺直,他抬手整理那身破旧却满是故事的军装,弹去灰尘,抚平褶皱,每一个动作都庄重且坚定,似在宣告对过往磨难的不屈,对未来战斗的期许。而后,迈着沉稳有力、不卑不亢的步伐跨出牢门,重见天日那一刻,刺眼阳光让他不禁眯起双眼,眼眸之中,泪光闪烁,那是委屈、是感慨、是欣慰,更是重燃的希望之光,熠熠生辉。彼时,他心中别无他念,唯愿早日重回战斗序列,重拾钢枪,再赴疆场,续写革命华章。

刘志丹出狱后,先后被中央任命为军委西北办事处副主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等职。

获释消息仿若一阵迅猛疾风,刹那间吹遍根据地每一寸土地,所到之处,皆掀起狂喜浪潮。城镇街巷、乡村小道,军民们奔走相告,欢呼声、喜泣声交织共鸣,奏响一曲激昂欢腾的乐章。在村镇中央那宽阔广场之上,百姓们从四面八方自发汇聚而来,老人们手拄拐杖,眼中含泪,嘴角却挂着笑意;孩童们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着自制小旗,兴奋叫嚷;青壮年们满脸红光,摩拳擦掌,似已准备好随时投身新战斗。众人敲打着锣鼓,那喧天鼓点,恰似革命奋进的心跳脉搏,声声激昂;红绸在空中肆意飞舞,似烈烈燃烧的革命火焰,映红天际。

战士们列阵整齐,站在广场一侧,枪杆被擦拭得锃亮发光,寒光闪烁间尽显威严,一面面鲜艳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绣着的镰刀锤子,似在呐喊宣誓,那是革命力量重聚一堂、满血复活的磅礴昂扬。刘志丹阔步迈入广场,战友们一拥而上,相拥而泣,双手紧握,拍打着彼此肩膀,千言万语尽在那一声声“你可回来了”之中,互道珍重与思念后,众人旋即收住情绪,深知此刻绝非沉浸于悲喜之时,当务之急是重拾武装、整军练武。

他们迅速扎入营帐,围坐在简陋桌案旁,桌上摊开着战术地图,山川河流、关隘要冲皆标记清晰,烛光摇曳闪烁,映照着他们专注谋划战局的身影。刘志丹目光如炬,仿若能穿透地图洞察敌军虚实,手指沿着陕北山川走势缓缓移动,铿锵有力说道:“咱陕北,有这千沟万壑作天然天险,敌人纵有千军万马,也难以轻易踏足;更有质朴憨厚、一心向党的百姓作坚强后盾,民心所向,便是我们最稳固根基。当下,当以此为依托,一面深挖战壕、囤积粮草,全力巩固根据地,让后方稳如泰山;一面挑选精锐,东进直击敌后方,扰其部署、断其补给,助全国抗日大势一臂之力!”言罢,众人纷纷颔首,心领神会,随即拿起纸笔,笔走如飞,制定详细扩军计划,斟酌筹粮良策,研讨练兵妙法,营帐内气氛热烈,似有滚滚热浪,驱散往昔消沉阴霾。

田间地头,亦是一片热火朝天之景。军民携手并肩,同劳作、共耕耘,锄头起落间,翻耕着希望土壤,汗水滴落,滋润着丰收梦想,每一垄田地,皆承载军需保障之重任。百姓们知晓,多产一粒粮,战士们便能多一分杀敌力量,故而不辞辛劳,精耕细作。演兵场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战士们依据新战术演练得目不暇接,近身肉搏时,拳脚生风、虎虎生威;枪炮实操,精准射击、弹无虚发,队列变换,整齐有序、灵活多变,尽显强军风采。

从稚气未脱却目光坚定的儿童团,于村口路边、山岗哨卡站岗放哨,警惕敌人一举一动;到手持简陋武器却身姿矫健的赤卫队,穿梭巡逻、护卫家园,守护根据地安宁;从妇救会里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日夜缝补军衣、纳制军鞋,细密针脚中满含深情厚谊;再到热血沸腾、正值壮年的青壮年们,听闻扩军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奔赴战场,誓言报国。整个根据地仿若一头沉睡许久后重生觉醒的巨兽,每一寸肌体都涌动着蓬勃奋进力量,在历经风雨洗礼、磨难淬炼后,再度昂首阔步,向着抗日与革命最终胜利奋勇迈进。曙光铺洒前路,似为其指引方向;希望满溢心间,化作无穷动力,驱动着这股红色浪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此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知,过往曲折是成长磨砺,当下奋起是使命担当,未来胜利虽仍需披荆斩棘,却已然曙光在望。他们怀揣信仰,握紧钢枪,扛着锄头,带着对新生活、新国家的憧憬,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向着光明彼岸,扬帆远航,永不回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