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央红军进入贵州之时,贵州的赤水、毕节、安顺、贵阳等地已经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或外围组织,为迎接中央红军进贵州积极地开展了很多活动。红军到达遵义期间,毕节支部书记林青到了遵义,向党中央汇报了贵州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当时,由李维汉代表中央宣布:承认贵州党组织,成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中共贵州省工委由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贵州省工委成立之后,途经贵阳的潘汉年带来了党中央的指示,要贵州省工委在川滇黔边区开展武装工作,准备迎接后面来的红军,并带来了同红军和红军游击纵队接头的暗号。于是,一个寻找和联系红军游击纵队的任务,就落实到了康庆长的身上。康庆长是邓止戈发展入党的共产党员,他的这次任务,也是由邓止戈领导执行的。
康庆长三次从毕节出发,寻找、联系红军游击纵队。
第一次,康庆长在贵州大定长岩附近,找到了红军游击纵队。康庆长说明来意之后,由接待他的女红军阚思颖引荐,见到了特委书记余泽鸿。对上了联络的暗号后,康庆长取出邓止戈的信交给余泽鸿。邓止戈在信上说,中央要我到川滇黔边区搞武装,迎接后面来的红军,现在派人来同你们联系。余泽鸿询问了康庆长一些情况之后,就让阚思颖带康庆长下去安排食宿。第二天天没亮,阚思颖进屋唤醒了康庆长,将一封密信缝在康庆长的裤脚边让他带走,交给他一件白色的衬衣和一样山货,要他以做生意为名混过关卡。康庆长回毕节之后,向邓止戈汇报了找到红军游击纵队的经过及与余泽鸿见面的情况,将从纵队带回的衣物和信件交给了邓止戈。余泽鸿在信中说明了纵队目前遭受敌人的围剿,队伍疲惫力量不足,打算分兵突围等情况。邓止戈看完信后,立刻写了回信。让康庆长立即又去找纵队联系。邓止戈在信中向余泽鸿建议,红军游击纵队不要分兵突围,应该集中力量突围,把部队带到毕节方面来。康庆长在白腊坎附近又找到了红军游击纵队,把邓止戈的信交给余泽鸿并按照邓止戈的意见说明了来意。余泽鸿看完信之后,在屋里踱来踱去地思索了一阵,才对康庆长讲:“回去给你们大哥讲,我们贫困了,本钱也少了。你赶快离开这个地方,这里情况不好!”康庆长回到毕节之后,向邓止戈汇报了同余泽鸿的谈话以及了解到的红军游击纵队的目前的情况。邓止戈明白了红军游击纵队目前处境困难和损失严重的情况后,又派康庆长第三次去寻找红军游击纵队联系,却没有找到,康庆长无功而返……
2
一九三四年八月,任弼时、肖克、王震奉命率领红六军团,离开了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进入贵州东部。红六军团同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在印江县木黄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组成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首的红二军团总指挥部,两支部队统一领导和指挥,开辟了湘鄂川黔苏区根据地。石阡会议之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到了毕节、黔西、大方一带。一九三六年初,成立了任弼时任书记的川滇黔省工作委员会,成立了川滇黔省苏维埃政府,由贺龙任主席。成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下辖三个支队,以周素园任司令,邓止戈任参谋长。邓止戈将余泽鸿带来的密信交到了贺龙、任弼时等军团首长手中。贺龙、肖克等人早就认识和了解余泽鸿,很想见到他。于是就研究决定,派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司令员阮俊臣和政委欧阳崇廷率领部队,离开毕节前往川滇黔边境寻找余泽鸿,把红军游击纵队接到毕节来会师。他们并不知道,这时候,余泽鸿已经牺牲了。
第三支队在二月底离开毕节,拟向西向北,经镇雄威信一路,到川滇黔边境后进入川南。行军道路被敌人封锁,第三支队到处与敌人拼杀,行动极是困难,没能找到红军游击纵队,就回师毕节,又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失去了联系,就转战在乌蒙山区地带,直到几个月之后,才与红军游击纵队会合。
3
欧阳崇廷是红六军团的一位团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团同红二军团会师之后,从黔东来到毕节一带,帮助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并从红军政治部抽调一批政工干部分到三个支队去作政治工作,欧阳崇廷被派到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任政委,同第三支队的司令员阮俊臣成为战友,合作的伙伴。欧阳崇廷和阮俊臣奉命,率领第三支队离开毕节,到川滇黔边境地带去寻找红军游击纵队之后,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接到上级命令,撤离毕节继续长征,因此,欧阳崇廷就留了下来,和阮俊臣一起,率领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乌蒙山地区作战,牵制国民党军队,掩护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欧阳崇廷和阮俊臣率领第三支队,在八寨坪、金银山一带打了一个大胜仗,取得了支队建立以来的一次重大的胜利。
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团到了八寨坪,要从金银山一带路过,开往毕节一带执行任务。
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金银山梁子一带布阵埋伏。
敌人派一个尖刀排在前探路开路。
敌人的大部队紧随在尖刀排后面,毫无戒备地开过来。
敌人的尖刀排进入支队伏兵的射程之内。
阮俊臣下令开火。支队的三个大队一齐开枪,战士们的子弹猛烈地射向敌群。
敌人的尖刀排几乎全报销了,丢下了二三十具尸体,其余的吓破了胆,惊慌后撤。
后面敌军见前面的伙伴吃了枪子,立即仓惶后退,许多人陷在沼泽地带,成了支队战士射击的目标,又死伤了很多。
敌人改变了战术,收拢了部队,一名副团长亲自指挥部队,在金银山梁子对面的山嘴上,架起轻重机枪和小炮,向山梁上的第三支队阵地轰击扫射。支队一些战士伤亡了。几名大队长招呼大家注意隐蔽,避免伤亡。
敌军的副团长亲自督战,令敌军发起冲锋。敌军蜂涌扑向支队阵地。敌军的副团长被支队的神枪手刘汉才一枪毙命……
这一仗,第三支队缴获了很多枪支弹药。
国民党的毕节专署闻听中央军十四团在金银山一带遭到伏击,急忙调集附近的保安队和团防队,从燕子口、海子街、何官屯等地赶来援助协剿,妄图在金银山一带围歼第三支队。阮俊臣和欧阳崇廷率领支队,借着夜色的掩护安全撤出,转移到黄塘梁子、杨家湾一带。
毕节专署代理专员马仁生急忙电告上司“留兵镇摄”。
不久,国民党中央军暂编第五旅开到毕节来了,任务就是堵截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围剿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和抗日救国军。
4
陶树清今年23岁,正是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他身材高大英气勃勃,为人正直机敏果断,能双手开枪百发百中,在暂五旅中素以威仪过人著称,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虽在国民党中央军服役并做到连长,却对蒋介石置国家民族的危亡于不顾,专门打内战的倒行逆施行为不满,有心率部起义投奔红军。说来也巧,这次到毕节来,他的连队驻扎在毕节郊外,在一个日丽风和的天气里遇见阮俊臣。
陶树清是在黔军服役时认识阮俊臣的。他同阮俊臣的关系很好。阮俊臣介绍陶树清与欧阳崇廷见过面之后,更坚定了陶树清率部起义的决心。双方约定:下次见面之时,具体商谈陶树清率部起义投奔红军的事情。
会面的地点选择在吉祥客栈。
吉祥客栈的李老板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的客栈是多种经营,主营住宿,也兼营饭馆酒店茶楼。李老板知道,川滇等地来的客人,多有喝茶的嗜好和习惯,所以必须设茶楼好招留客人。另外,有好闲者到他的客栈来,有烟瘾的可以抽上两口,有赌瘾的可以玩上几把。虽是小打小闹,却是五花八门尽有,四面八方不拒,三教九流可纳。李老板是能“在人面前说人话,在鬼面前说鬼话”的交易高手,黑道白道方方面面都玩得转的能人,在当地和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生意很是红火。
一块写有“吉祥客栈”大字的布幌子,挂在客栈门前,随风摆动,招引着旅客和食客。
阮俊臣将带来的一个连队,在客栈周边分做三处埋伏,以应付意外的情况,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的其余部队,也在驻地作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红军方面的洽谈代表欧阳崇廷,化装成一个到毕节来收购山货的商人,早早地来到吉祥客栈,在木板楼二楼的一个雅间里等着。
会面的地点就选在这里。
陶树清同好友唐和中、梁学奎借打猎为名,来到吉祥客栈。陶树清将带来的两班人安置好,派了岗哨,然后上楼来见欧阳崇廷。
见面后,双方问好。陶树清向欧阳崇廷介绍了自己的朋友:“这是我们三营二连的连长唐和中,这是三连的代理连长梁学奎。”陶树清自己是一连连长,上次见面之时,由阮俊臣向欧阳崇廷介绍过了。
欧阳崇廷同大家一一握手,表示欢迎。
茶楼的服务生端来茶碗和干果盘,泡好茶摆好之后说:“四位客官慢饮罗!”然后退了出去。
四个人围着茶桌坐了,边喝茶边洽谈。
欧阳崇廷问陶树清:“部队的情况如何?”
陶树清说:“欧阳政委请放心,部队的情况很好。我们的许多士兵,曾经参加过当年由朱德、刘伯承领导的‘顺泸起义’。受过共产党的教育,思想作风过得硬。他们都晓得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红军是抗日爱国的,是穷人的队伍。他们都乐意接受共产党的主张,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红军去抗日救国!”
欧阳崇廷说:“很好。不知三位的想法又如何?“
陶树清说:“欧阳政委请放心,我们三个人,更没有问题。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想办好这件事。我们都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我们都愿意跟共产党走,决不动摇!”
唐和中说:“我们三个人歃血为盟喝了血酒的。既然过来了,就要一条道走到底哩!”
梁学奎说:“是啊,我们都是这样想的。”
欧阳崇廷说:“好,我们一起干吧!”
陶树清说:“这几天,旅长柳际民和副旅长皮光泽要到贵阳去,我们想趁机发动起义。”
欧阳崇廷说:“好,我们研究一下,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吧!”
5
起义的保密工作作得好,准备工作和行动步骤也在按照“行动方案”切实施行。
起义的时间定在一九三六年五月十日清晨。
成立了起义指挥部,由陶树清任总指挥,欧阳崇廷、阮俊臣、唐和中、梁学奎是指挥部成员。欧阳崇廷以红军代表的身份,参加到起义指挥部中,担任了副总指挥的职务。
还制订了具体的起义行动部署:
1、陶树清带领一连,解决营部的卫兵,抓捕营长庞世泽,将庞世泽押往杨家湾。
2、唐和中带领二连,梁学奎带领三连,在解决了本连及周边的反抗力量之后,带上粮食、医药用品、枪弹及其他物资,离开驻地后,沿着预定的方向,撤向杨家湾,同第三支队会合。
3、欧阳崇廷率领一支便衣队,潜入三营驻地,配合起义,接应起义部队。
4、阮俊臣率领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在重要的道路或路口上设伏,实施对起义部队的配合和接应,防止暂五旅其余部队或国民党其他部队对起义造成干扰和破坏。
5、起义的信号是一长两短的三枚红色信号弹。起义的联络暗号是“先明——使者”。起义部队和友军的士兵,都在左臂上扎一条白汗巾,作为识别标记。
由于策划周详,保密工作做得好,起义顺利地取得成功。第一连副连长容太云反对起义,被陶树清执行了军法。营长庞世泽反对起义,拒捕逃跑,被陶树清率士兵当场击毙。一连的排长文明超参加起义后动摇了,想脱离起义部队携枪逃跑,重返暂五旅,被陶树清抓住,执行纪律就地枪决,以安抚军心。
起义部队在杨家湾集中,同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会合之后,当即召开会议,决定撤销起义指挥部,成立行动指挥部,由阮俊臣任指挥,陶树清任副指挥,欧阳崇廷任党代表,唐和中、梁学奎为成员。并决定继续寻找红军游击纵队,合队后共同对付敌人。
毕节专署和商会将“ 驻毕防军暂编五旅二团三营哗变”快电上报贵州省政府,省政府又电呈蒋介石。蒋介石立即命令暂编五旅的旅长柳际民和副旅长皮光泽速返毕节,组织兵力对陶树清起义部队和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进行围剿,同时电令正在修建滇黔公路的国民党军二十三师将公路完工,开赴毕节、黔西、大定等地驻扎,纠集当地民团,协同“助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