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九0一年的农历四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在黔西北高原的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一个男性婴儿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报到了。
四十多岁的佃农赵云清,看见儿子出世了,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赵家有人传宗接代,可以接续香火一脉了。忧的是家庭贫穷,年辰也不好,怕养不起,委屈了出世的孩子。
对面沟口上有个落魄文人,终年云游四方以看相算命为生,在江湖上也小有名气,人称铁咀葛三。葛铁咀与赵云清关系好,在家有空时就时常来赵家坐坐,同赵云清喝杯茶摆摆龙门阵打发日子。这几天,葛铁咀恰好不曾外出闲在家里,听说赵家生了小孩,就来祝贺。
葛铁咀要看小孩,赵云清就抱来给他看。
葛铁咀仔细观看过 小孩的面相手相,又抓着小手小脚摸过看过,问了出生时辰,说:“赵老弟,令郎骨骼精奇,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印堂现英武之气,胸中怀豪爽之情,足下驭鞍马,右手执剑鞭,左手握符印,长成后该是一位带兵的将军哩!山人斗胆,想为令郎算一张八字,不知你愿意否?”
赵云清说:“葛兄,你太夸他了,会令他受不住哩,我家的祖坟山,怕没埋得这样好哩!你要给他算八字,那就有劳了,谢谢了哩!”
葛铁咀说:“令郎取名否?”
赵云清说:“还没有哩,就叫赵大吧?或者,就有劳先生,费心给取一个名嘛!”
葛铁咀说:“好,我就连名字也一并帮你取了吧!”
葛铁咀出门的时候,挎一个布囊包,里面备齐文房四宝,倘若有人要算八字,随时可以用上。当下,他取出墨砚,让赵云清磨了墨。他在小桌子上铺上纸,想了一下,就在纸上写下“赵文海”三个字。这个名字竟然伴随了赵文海的一生。然后他排定赵文海的“年、月、日、时”八个字,开始算命。算完之后说,“老赵,你家这个娃儿,果真要当将军,可喜可贺哩!”
赵云清想了一会说:“干啥事都要先学本领哩!我是粗人,没啥本领教他哩!我想请先生你收下他,让他叫你一声干爹成为你的干儿子,你帮我教教他,先生,你看成哩还是不成哩?”
葛铁咀就成了赵文海的干爹。从此,葛铁咀在家的时候,就抽空教赵文海读书认字。赵文海喜欢打打杀杀,葛铁咀就将自己仅会的几招拳式,也一并传授给他了。
赵文海16岁的时候,参加了蔡锷将军领导的云南讨袁护国军,成了朱德将军统率的第六支队的一名司号员,后来当了班长。他有幸认识了朱德将军,思想上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护国战争结束之后,赵文海曾随滇军部队回到昆明。朱德将军离开滇军之后,不久赵文海也离开了滇军。回到家乡之时,赵文海才知道,由于灾荒,他的父母及义父葛铁咀都先后离开了人世。赵文海独自一个,离乡出外闯荡,往西转北到了川滇边境上的盐津县。
一天,在盐津街上,赵文海碰到了他在滇军认识的连长桑云峰。当年,在纳溪战场上,赵文海把负伤的桑连长从战场上背下来,送到医疗队救治得以活命,桑云峰感激从此记住了赵文海。这次在盐津街上见面的时候,桑云峰已经是盐津保商队的队长了,赵文海因此加入保商队。后来,赵文海立了功,当了小队长,又升为副队长,并经桑云峰介绍,认识商会会长、县长等人,再后来,桑云峰殉职,赵文海当上了盐津保商队的队长。
2
川滇边境一带,是绿林武装活动频繁的地区。
赵文海的保商队保一批货物,从盐津到筠连,在途中遇到一支绿林武装,头目叫鲜于红姑。
雾凇山位于盐津至筠连的途中,驿道从山下经过,是保商队的必经之地。鲜于红姑带人下山来,将驿道拦断,在山坳上推码擂木滚石备用,然后将人分做两队,埋伏在驿道边上的树林里。
赵文海的保商队被阻挡在驿道上,驮马无法通过。赵文海叫保商队员搬开拦路的大树,好让驮马通过,可是一时间却搬不开。赵文海正在想办法的时候,一位身披猩红色大氅的女子,仙女下凡一般,飘飘荡荡地降落在驿道上。
女子就是鲜于红姑。保商队的队员,见红姑身披大氅,双手持枪从空而下,一个个的心里,一阵赞叹,一阵惊异,一阵紧张。
赵文海四面一看,前进的路被拦断,两边是山,隐约可见把守的寨兵,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竟然双手执枪,堵在来路上。
那时盐津保商队,热兵器与冷兵器并用,全队十多个人,只有一枝短枪和两枝步枪,其余的队员,还使用古老的刀剑鞭锤……
赵文海一抄手,后面的保商队员立即个个拔剑抽刀,端枪扣机,蠢蠢欲动。
女子在对面,左手枪指定赵文海,右手一扬,枪响了,树上的一只松鼠,中枪落地。
女子说:“把刀枪放下,都别动,你们被包围了,我只要一声令下,山下放下檑木滚石来,你们都会成了肉饼肉酱。你们人少,要乱动,打斗起来还是你们吃亏。”
赵文海和保商队被包围,暴露在驿道上。
赵文海也知道,今天这阵势,自己和保商队已经处于劣势了。他不对保商队员作手势,保商队员就仍然处于战备状态。他面向女子,抱拳说 :“ 女侠,赵某人这厢有礼了。只不知如何称呼,今天摆布这阵势,兴师动武的,又意欲何为?”
女子说:“本姑娘行不改姓,坐不改名,我就是雾凇山上的女寨主鲜于红姑。本寨主想要了你们这批货物。你们放下货物,不乱说乱动,可以毫发无损全体都活命离开。”
赵文海说:“原来姑娘就是大名鼎鼎的红姑寨主,久仰,久仰。只是,这批货物,我赵文海必须带走交还货主,怎么可以给你?红姑寨主,这次怕不能如你所愿了哩!”
红姑说:“我也料定你不会轻易放手,我如果要硬抢,也显得不够仗义。我看你相貌堂堂,也算是一个人物,今天就放你一马……”
赵文海说:“赵某人就多谢女侠了!”
红姑说:“我话还没说完。我是说:我们比试,你若是赢了,我放你们走,决不阻拦;你若是输了,就必须连人带货随我上山,怎么样?”
赵文海说:“这好像有点不公平!”
红姑说:“怎么不公平?你看,你已经占下风了。我这样做,是给你一个选择,一条出路,公平得很嘞。我也是听见传闻,你赵队长为人正直,口碑还不错,才这样做的哩。要换了别人,我还少费口舌早就硬抢下来喽嘞!”
赵文海说:“请问寨主,怎么比试法?”
红姑说:“我的枪法你已经领教了,我今天只与你比试拳脚功夫,你看如何?”
赵文海明白:无论是枪法还是拳脚功夫,自己都占不了红姑的上风,但是身为七尺之躯的堂堂男子汉,又岂能不比试而在女子面前甘拜下风?他说:“那就比试。不过,红姑寨主你得说话算数,输了不许反悔赖账!”
“你放心”。红姑说。“我还怕你会反悔赖账嘞!不过,你反悔赖账本寨主也不怕。还有,招呼你的手下人老实点规矩点,否则是自讨苦吃!“
赵文海说:“我的手下人,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会乱动。你也要招呼好你的手下人。“
红姑说:“我的手下人最听话,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会动。你要注意,坏了规矩也算输!”
赵文海回头对保商队员说:“尔等散开,一边站着观看,不要让人家瞧不起咱保商队!”
保商队员走到一边,站到路边山脚下。
赵文海在驿道上拉开架势:“来吧,寨主请!”
红姑将猩红氅一抛,“赵队长,放马过来呵!”
两个人一来一往开始较量。一开始,红姑使的是一般的拳脚功夫,赵文海还能应付。
红姑见赵文海身手还算快捷,忖道:这小子年青力壮血气方刚,倘若被他纠缠久了,会消耗气力,不如就使出“僰人拳”,早点赢了他算了。
鲜于红姑家有一本祖传《僰人拳谱》,一共七十二式。红姑从小随父演练“僰人拳”,练到炉火纯青登堂入室的程度,与一般对手对阵她不会轻易使用。
今天,红姑要收服赵文海,使出“僰人拳”。
赵文海一个黑虎偷心击向红姑。红姑灵巧地一闪躲过,从他左边绕过去,施展僰人拳法。赵文海转过身来,红姑又从左边绕过去,到了他身后。赵文海又转过身来。红姑先是恐龙摘蕨直击赵文海的双眼,然后果老砍树狂劈赵文海的左颈,观音拜佛猛攻赵文海的前胸,洞宾背剑偷袭赵文海的后背,采和钓鲤直钩赵文海的上腭,仙姑采藕直取赵文海的下盘,继而野象卷木、鳄鱼翻身、野豹甩鞭、野牛竞技、后羿射日、女娲补天、野猴偷桃、岩鹰掠食……忽前忽后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变幻不定奇快神速,一连十多个僰人拳法的招式使了出来。赵文海一招也看不懂,渐渐地眼花缭乱转动不灵,只能傻痴痴地被动挨打,最后被红姑使出一招僰风拂柳,踢倒在驿道上。
保商队的队员看得惊呆了,忘记了一切。
红姑一声唿哨,雾凇山的寨兵从两边山上奔跑而来,抢了保商队员的武器,团团围定。
红姑说:“捆了,连同驮马,带上山去!“
一位寨兵拾起猩红色大氅,红姑接过来,披在身上,英姿飒爽地前面走了。寨兵们押了捆绑了的赵文海和保商队员,牵了驮马,跟在后面,沿着山路向雾凇山寨走去……
3
赵文海和保商队员住在雾凇山上,一连三天都像宾客一样,喝酒吃肉地受到招待。
一连三天,红姑都跟赵文海喝酒谈心。赵文海跟红姑是无话不谈,让红姑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志向和抱负。红姑也向赵文海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在别人面前从未吐露过的一些心里话。
两人都有些同病相怜、猩猩相惜、相见恨晚的意思。
第三天晚上,红姑把赵文海灌醉了,搀扶到床上。酒醉后的赵文海,在烛光的映照下,面色白里透红,眼神柔中带醉,五官均匀顺眼。红姑看着赵文海,心里产生了爱恋,忽然联想到自己的终身,心里一阵紧张,脸上一阵羞涩,犹豫了一阵之后,她忽然拿定了主意,吹灭蜡烛,上床抱紧了赵文海……
第四天早饭后,赵文海带领盐津保商队从雾凇山出发,把货物保运到筠连城交给货主。
同红姑结婚之后,赵文海手下,就掌握了一支包括盐津保商队和雾凇山寨兵在内的四十来人的地方武装。红军游击纵队来到兴文、筠连一带,赵文海带着这支队伍,找到了红军游击纵队,要求参加,红军游击纵队让他和他的队员,随纵队行动接受培训。
赵文海在红军游击纵队入了党。
特委任命赵文海为贵州游击支队的支队长,让他带队回到黔西北,组建贵州游击支队。
赵文海回到黔西北,四处活动,宣传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宣传党的政策、号召群众组织起来闹革命,共同抗日。
孙炳奎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是赵文海在护国军之时的战友和上级。当年,桑云峰是连长,孙炳奎是副连长,赵文海是班长,三人同一个连队,关系很好,情同手足。护国战争结束之后,孙炳奎下海经商,靠着在毕节当参议长的舅父的支持和荫庇,靠着自己的精明干练和驾驭风浪的本领,靠着自己的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几年就腰缠万贯成为商界巨子,还当上商会会长和稽查长。此时的孙炳奎,“四十而不惑”,正是精力充沛事业发达如日中天。当年,杨明钦落难的时候,孙炳奎着实提携了他一把,并在舅父面前极力推荐,才使杨明钦由一位即将落户丐帮的农村无产者,成为当兵吃粮的人,一步一步地做到了保安大队副大队长的职位。杨明钦是一个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知恩图报的人,他把孙炳奎及其舅父视作再生父母般的恩人,心怀报答之情,心甘情愿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也!”
赵文海找到孙炳奎,说明来意想请孙大哥鼎力相助的时候,孙炳奎就很爽快的答应了。两人根据目前时局和黔西北一带的状态,商谈了一些实施的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研究出了一套行动方案。之后,孙炳奎介绍赵文海认识了杨明钦,杨明钦见是孙炳奎出面,自然是满口应承。
由孙炳奎和杨明钦出面,串连商界耆宿和人士,说动一些有爱国抗日之心的民团首脑和开明绅士,或出钱或出力或提供场地等,以抗日的名义,在毕节、黔西、大定、镇雄、威信等地,设立了“难民收留救助站”,借以吸收兵员,扩大贵州游击支队。陆陆续续地,原贵州抗日救国军一、二支队的部分人员,在康海平、黄于龙、路明宣等人的率领下,归到了贵州游击支队的抗日大旗下,一些小股的绿林武装也相继地加入了贵州游击友队,一些失散或负伤留下的红军二、六军团的战士和红军游击纵队的战士,也先后进入了贵州游击支队的行列。到一九三七年底,赵文海领导的贵州游击支队已经发展到七、八百人,有三百来条枪的规模了。
4
阮俊臣和欧阳崇廷带领的抗日先遣队第一支队,同陇存尧的镇雄独立营遭遇,在黄莲坝激战突围之后,在水田寨找到了红军游击纵队。在见到特委领导人之后,阮俊臣泪流满面,叙述了抗日先遣队一、二支队被甩掉后的不幸遭遇,提出自己的意见;红军游击纵队甩掉一、二支队的作法是错误的,应该正确对待起义部队和绿林武装,予以教育和改造而不是甩掉。特委接受了阮俊臣的批评,为了加强领导,派阮俊臣到贵州游击支队去担任政委。
阮俊臣的部队,原是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加入红军游击纵队之后,改称抗日先遣队第一支队,共有四个大队:一大队长由阚世芳兼任,二大队长黄华先,三大队长詹少武,四大队长叶少奎。
阮俊臣接受特委的任命,回到驻地,同政委欧阳崇廷商量之后 ,召集部队的大队干部开会。阮俊臣说:由于大队长阚世芳已经牺牲,鉴于部队的战斗减员和目前的兵员状况,决定将原来的四个大队整编为三个大队,把一大队的人员,分散补充到其他三个大队。
阮俊臣和欧阳崇廷率领部队,从威信境内南下,经过镇雄进入黔西北,寻找赵文海,取得联系后好商谈合队组编贵州游击支队的大事。
南下的路上,遭到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的堵截袭击,战斗中,政委欧阳崇廷为了掩护部队突围,带领战士断后阻敌,英勇牺牲。
国民党中央军暂编五旅旅长柳际民,派团长雷大龙来找阮俊臣谈判,商量两支部队合编,然后开赴抗日前线的事情。阮俊臣在黔军服役的时候,就认识雷大龙,这次听雷大龙提到军队合编的事,半信半疑却又怕失去机会,谁知却中了柳际民的奸计。阮俊臣派出的一个大队被雷大龙缴械编散,一些战士逃出来,几个月之后才回到阮俊臣身边来。
阮俊臣为合编中计的事痛心追悔,因而更加怀念政委欧阳崇廷。要是欧阳政委健在,劝劝他拿个主意,他阮俊臣咋会中计干傻事呢?
一九三八年春天,阮俊臣带领的部队,终于同赵文海带领的部队会师了。赵文海同阮俊臣商量之后,成立了合队后的领导机构:
贵州游击支队设立司令部,下辖三个大队。
司令员赵文海。政委阮俊臣。参谋长康海平。
黄于龙任第一大队长。路明宣任第二大队长。詹少武任第三大队长。
贵州游击支队兵力达到一千多人。建立了以毕节的黄塘、对坡,镇雄的刘家山为中心的连接威信、威宁、赫章、黔西、大定等地域的广大游击区。贵州游击支队在黔西北和滇黔边境,动员和组织群众惩治贪官恶霸、抗捐减租,进行抗日救国活动,影响很大。
5
威信水田寨的老百姓,向赵文海和阮俊臣举报郑耀香和郑东古叔侄同谋,在一九三七年一月抓捕、杀害红军游击纵队领导人龙厚生、曾春鉴、刘少成等人的事,并说郑家叔侄勾结日本特务卖国求荣,要求予以惩办。
距离水田寨约五公里处,有一处庄园,房屋都是青瓦,一楼一底砖墙木楼,但摆布得错落有致。房屋占地和花园占地超过五千平方米,一面靠山,三面有矮墙与外界隔绝。花园内,池中鱼跃荷壮,路旁蝶舞蜂飞,桃林灼灼,李树莹莹,紫竹篁篁,柳叶青青,兰草幽幽,花儿朵朵,在初春的季节里散发出浓郁的气息。庄园的房屋墙上,贴有硕大红纸“寿”字。庄园的主人郑耀香,今日为父亲摆筵席办八十寿庆。
郑耀香因捕杀红军领导人有“功”,当上了威信的参议副长,平日就住在威信城里,今天因为父亲寿辰,赶回水田寨家中主持接待应酬。
外面,贵州游击支队的队伍在行动。
阮俊臣带两个大队,在庄园外出的交通要道两头埋伏,拦截镇雄威信及附近的敌军或民团的救援,确保抓捕郑耀香和日本特务的抗日除奸行动成功。
赵文海带领一个大队,实施除奸行动。
赵文海派人解决了哨兵,安排部队包围了庄园。
赵文海率领一个排,直闯宴会大厅。战士们端枪四面环立,包围了宴会大厅。
贵州游击支队的战士仿佛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宴会大厅里。顿时,宴会大厅一片慌乱,几十个赴宴的客人纷纷嚷嚷惊惶失措。
赵文海鸣枪示警,人群骚乱顿息,鸦雀无声。
赵文海大声说:“各位父老乡亲。郑耀香勾结日本特务,提供情报卖国求荣,横行乡里欺压百姓;郑耀香与红军游击纵队为敌,伙同侄儿郑东古,杀害了红军领导人,还砍头剁手示众,罪恶昭彰民愤极大。我们今天来,是要为国除奸为民除害,只抓捕郑耀香和日本特务,其余的父老乡亲,我们会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放你们平安离开自行回家!”
日本特务池田次郎扑向一个游击队战士,想夺枪逃走,旁边的战士开枪击毙了池田。
郑耀香想冲出门外逃跑,被游击队战士抓住。其余的客人,在持枪的战士的监视之下,一个跟一个地走出宴会厅,有的出门就开跑,很快地消失得无影无踪。赵文海令战士押了郑耀香,带到水田寨审问后,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处决。
抗日除奸行动经过了细致侦查、精心谋划和周密部署,是贵州游击支队和云南游击支队携手合作,谱写出的光辉的历史篇章。
郑东古在民团团总孔阵云手下任中队长。
清晨,一辆军车从镇雄郊外开出,沿公路向威信方向驶去,后面是一支民团队伍。郑东古带领他的一个中队,要赶回威信水田寨,去祝贺他的叔公的八十寿庆。
云南游击支队的两个大队,埋伏在黄荆岭两边的山坡上。简易公路从山坡下通过,支队的战士在公路上挖坑埋了土雷,队伍则在两边山林内隐蔽潜伏,养精蓄锐,到时好全力出击。
郑东古的军车触雷,连车带人被炸飞滚下悬崖。
云南游击支队的两个大队 从两边杀出。
郑东古被炸死,民团兵丁失去指挥。战斗力本来就弱的民团士兵,在强大的云南游击支队的两个大队的冲击包围之下,很快缴械投降。
6
蒋介石消极抗日发动了皖南事变。
国民党的毕节专员公署借此机会,调集毕节保安四大队、镇雄独立营及周边的地方民团,对贵州游击支队开始了新的围剿。支队为了突破敌人的围剿,在毕节、镇雄、威信一带迂回穿插艰苦转战,损失较大,陷入困难时期。支队的一些重要干部詹绍武、黄华先、黄志忠、黄光明、吴清顺等人,也先后牺牲。
赵文海和阮俊臣也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
为了筹集军费扩展部队,赵文海和阮俊臣分头行动。
当时,孙炳奎在赫章,赵文海即往赫章,谒见孙炳奎。
阮俊臣到毕节,会见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杨明钦。
毕节小横街的“天民诊所”是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
阮俊臣刚走出天民诊所,就被盯梢的特务跟踪。阮俊臣甩掉特务,出城往北,经何官屯到了金银山,想往北经林口到水田寨,路上走不通,于是折回燕子口,下亮岩清水铺,想过赤水河进入川南,联系川南游击支队。不料,在路上被团防根据画像认出抓获,押回毕节。
敌人严刑拷打阮俊臣,想从他嘴里掏出点有用的情报。阮俊臣坚贞不屈,被枪杀于毕节大较场。
赵文海回到毕节,得知战友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他的儿子赵银臣也是游击队员。赵银臣听说父亲要到川南联系川南游击支队,为了父亲的安全,坚决要与父亲同行。不料,父子俩在赤水河被跟踪追来的毕节专署稽查处长张云龙的便衣队抓获,杀害于赤水河南关上。
孙炳奎和杨明钦也先后被抓捕杀害。
已经淡出江湖的鲜于红姑,闻听丈夫赵文海和儿子赵银臣双双遇难,悲痛万分,她化装成一位农村妇女,来到赤水河镇,设法找到赵文海父子的尸体,在当地掩埋了。她回到黔西北,以“贵州游击支队”的名义,收集赵文海和阮俊臣的旧部,组织起来,亮出了抗日的旗帜,并同云南游击支队和川南游击支队取得联系,保持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