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过,岁月走,时值盛夏时期,西北地区甚是炎热。远眺夹沟河,宛如长蛇一样从祁连山的后山流出,冰雪融水常年不断。
若遇下雨天气,洪水暴涨,山洪歇斯底里的从后山经玛尼其沟流入夹沟,自南向北汇入下石圈、三河等地。夹沟村两边的山地,呈现出一派希望的绿色,青豆苗上的红豆花、白豆花点缀了几分颜色,满山遍野的野草野花郁郁葱葱。狗娃花(方言、学名狼毒花)、打碗碗花,猪头(一种刺科植物)、蒲公英、小蒜(野生的一种蒜,比大蒜略小)各自争芳斗艳。
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色之下,一幅优美而孤独的风景呈现眼前。经常可见一个穿着青布衣中山装,一双带有补丁的黑裤子,以及一双磨的快掉了底的布鞋的老者,用双手按着膝盖,佝偻着腰,一步一步的向夹沟东边的西岔村山头翻过。
韩家巷道里几个老奶奶拿着粪叉(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农具,西北地区烧炕,多用马粪、牛粪,故此粪叉用来搅拌晾晒)站立在行道里,闲谝了起来。
韩奶奶穿着大兜巾衣服笑望着邻居郭奶奶道:”郭家奶奶,这些日子天气好啊,前几天我到徐家大地看了一圈,地里的豆子庄稼都长的不错啊,只要后面老天不要作孽,保准今年是一个丰收年。“说着还笑着咧开了嘴。
郭奶奶也笑着回话道:”韩奶奶佛(方言说的意思)的对呀,今年滴庄稼把人看滴稀罕。前几天我的几个丫头从党家窝铺来看我们来了。你们家的小儿子(韩冰的叔叔)外出打工什么时候回来啊?“
韩奶奶道:“快了吧,每年收庄稼的时候就回来了,收完庄稼就走了。娃娃们出门打工,苦啊。老大一家自上了新疆,快2年了就没有回来过,两个孙子韩冰、韩勇也不知道过的好不好。”
郭奶奶道:“是啊,我们家的平娃也出去打工。待着家里没出路,挣不上钱啊。对了,她韩奶,我看韩爷这一个夏天一直忙的很,家里都很少待,这么大年纪了,还四处跑什么呢?”
韩奶奶道:“哎,老爷子闲不住。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家里还是靠他主事呢。眼下听说这大孙子在新疆升了初中,真是用钱之际。自强家里刚去新疆也很是困难,他就想方设法的想赚点钱,去给孙子买学习用品。老爷子的这点心思,别人不知道,我懂啊!他这一个夏天,奔走各地城镇、村落山区,专门给那些来自县城和天祝(甘肃省一个藏族自治县)藏区的牲口贩子介绍卖主,当个中间人,贩卖牲口。挣点辛苦钱。”
郭奶奶道:”韩奶奶,还是你家老爷子有本事,年轻的时候就走南闯北的折腾。老了还不适闲(方言,消停的意思),还要想法设法的为孙子挣钱。不过,你们老两口对你的韩冰是真疼爱啊。韩冰从小就一直在你们身边,那一年他爸爸妈妈到县城去开饭馆,领着小孙子走了。韩冰一直跟着你们住啊。”
韩奶奶道:“郭奶奶好记性啊,这孩子从小就和我们在一起,他从小聪明机灵。大奶奶还说他有亮气,额头很高,眼睛炯炯有神,日后好好培养,定有大作为。”
说着这话,奶奶心想,娃娃们去了新疆这么久,也不知道两个孙子在那边吃的好么?穿的好吗?出门在外有人欺负吗?
傍晚日落西山,红霞映在夹沟的西山边,整个韩家巷道也被红霞映的红彤彤的。
韩家巷道边上有一口井,这口井是民国时期,夹沟人民打的一口井,因为韩家人大多在这个井跟前居住,此井故名韩家井。这口井,养育了夹沟人民几十年。生活用水、牲畜用水都是这口井出的水。
夕阳下,拉马的、赶羊的村子上的张家王家都赶着自家的牛马们来井上饮水。也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恰逢此时,韩爷爷也从村东面的山上翻了过来。从一早出去,这一路韩老爷子跑遍了4个村子,这些村子和村子中间,全是山路,60多岁的人,走了整整一天,少说也有40多里的路,迎着夕阳,韩爷爷向村子走来。
“韩爷回来了吗?今天卖出去了几匹马,给牲口贩子介绍了几个。”说这话的正是邻居郭爷。
韩爷满面笑容,用手锊了一下留的胡子,道:“哈哈,今天做成了四单,挣了20块钱。”
“这么大年纪了,在家里好好休息啊,别跑来跑去累坏了身子啊。娃娃们在外面打工就很不容易了,一旦你身子累出毛病,就是给他们添麻烦啊。”
韩爷道:“郭爷多虑了,庄稼人身体硬朗着呢。不要担心啊。”说着从中山装口袋里面掏出烟来,给郭爷递了一根烟,两个老人,红霞落日,韩家巷道,抽完烟,只听到韩奶奶从巷道出来喊韩爷爷:“老爷子饭熟了,吃完了。”
韩爷笑着抽完了烟进屋吃饭去了,韩奶奶舀了一碗精心做的面条,有意犒劳这劳累了一天的老头子。专门在面条里放了腌制的酸菜还有洋芋块。
家里条件不好,老人们省吃俭用,也舍不得花钱买点肉吃。韩爷爷吃着可口的汤饭,对今天的收入很满意,虽累了一天,但心情倍爽。
饭罢,韩爷爷拿出他的小楷毛笔,伏案于炕,开始亲笔抄写一部《朱子家训》。只见小楷毛笔在白纸上落笔有神一字一句的写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一作: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原来,上个月韩爷爷串门闲逛到了村子上一位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校长毛校长的家里串门。无意中发现毛校长家里有一部古书,韩爷一翻看,竟是《朱子家训》。
此书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韩爷爷自然知道此书的内容和作用,在他的心目中大孙子韩冰是他的生命延续,指望他为家族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韩爷爷心想让韩冰好好读一下这本书,再深谙其中道理,以引导他走向正道。然毛校长称此书仅此一本,全村也仅此一本,若要看,就拿去手抄,限时一周。
韩爷爷争分夺秒,白天跑群山贩马挣钱,夜晚快笔疾书手抄《朱子家训》。
时光荏苒,寒暑交加,思念、牵挂。还有对未来的希望,一切都在韩爷爷奶奶对韩冰无限的关爱之中。爷爷要他立志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走向更远、更高的未来。在想法设法的努力,不管从物质还是精神上给韩冰提供帮助支持。
而此时韩冰,正深陷情窦初开的美妙与彷徨之中,这段时间他的主要心思,都在乔莎身上。
西北风,很快经丝绸之路,吹过了星星峡,吹过了哈密,吹过了乌鲁木齐,吹冷了兵团大地。雪来了,冬天到了,芳草湖又陷入了一片白色的沉寂。
这种沉寂似乎在孕育一场变故,一场突如其来的改变,而等待韩冰的将是更好的成长。冬天正式到来,韩冰也在收到爷爷信的同时,收到了韩爷爷买牲口攒下的600元钱,信上爷爷明确说了,只用来买学习用品,要省吃俭用,听爸爸妈妈的话,努力学习。
收到爷爷来信,韩冰学习异常卖力,但是对乔莎的喜爱也与日俱增,即使每天见也觉得思念不够。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