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云的头像

月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03
分享
《将军情》连载

第一十四章 十万蜀州老卒喋血沙场,金兵处境艰难奸计顿生

早在苏庆梧占领雄州时,赵青云就发现了金人大军调动的动静,他们还带着攻城器械,他们瞬间就明白是苏庆梧的计划成功了,他们怕打乱作战计划,等到第二天才行动。

而第二天也是完颜罡派兵去大营取攻城器械的时候,而那时老将董寿带着十万蜀州老卒出望北关,排成军阵,刀出鞘,弓上弦,踏着整齐的步伐攻向金营。

如此大的动静,颂军自出关便被金人探马发现了。完颜狐急忙调兵遣将,应付来犯的颂军,他心里疑惑不已。

“这颂军疯了,以往都是守城,这次居然还敢出城野战,派的还是十万老卒。”

但完颜狐生性谨慎,还是迅速安排好防卫。虽然完颜狐重视,但底下的兵将却是对蜀州老卒十分轻视。

其实这出关打疼金兵也是苏庆梧与众将商量好的,只是当初苏庆梧并没有想着让蜀州老卒打头阵。就是赵青云也不愿意,生怕蜀州老卒顶不住,被金军打崩盘了,坏了望州这一边的战局。但架不住董寿老将军以命相请,董寿将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说道:“赵将军,我求你了,我们这把年纪了,没几年的活头了,打一场仗就少一场仗,就让我们死在战场上,也好有一个归宿啊!赵将军,我求你了,难道你要让老夫跪下吗?”

说着董寿真的跪下,赵青云连忙将其扶起,可是董寿说赵青云不答应,他就不起来。赵青云看着董寿如此坚持,而且这一幕他想到了他的姨父陈渊,便也就答应了。但赵青云的条件是他要带着屠二与望州精锐兵卒跟在他们后面,若蜀州老卒顶不住,他们会增援,总之此战不能败,若败不但望州不保,就是在雄州的苏庆梧等人一个也活不了。

董寿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胸甲铮铮作响,他眉飞色舞的说道:“哈哈哈,赵小子你就看好吧!等你们上的时候,定是我蜀州老卒全部战死沙场之时,不说了,本将下去准备了。”

赵青云看着精神焕发的董寿,知道这有可能是这帮老卒老将们生命的最后一战。这让他想到了他的姨父陈渊,他在望州最后一战将生的机会留给了他,而自己却永远倒在了他镇守多年的望州城。

望北关外,董寿带着十万蜀州老卒到达金军阵前,他骑在陪他征战多年的战马上,受挥令旗,蜀州老卒立即停下,动作行云流水,令行禁止,依稀可见当初大颂边军精锐的风采。

此时的望北关城外,大雪纷飞,那雪花似乎将老卒们的鬓发染白,老卒与战马呼出的气微微可见。他们纷纷自嘲不已,终究是老了,想当初年轻的时候走这点路都不带喘的。

董寿纵马走到老卒们的阵前,高声道:“老兄弟们,这次机会是本将跟赵将军那抢来的,多少年没经历这个阵仗了,不知昔日南下御蛮的大颂边军可还在。”

众老卒齐声喝道:“在,在,在。”

“诸位同袍昔日杀敌镇边之雄心壮志可还在否。”

蜀州老卒们双目紧盯前方,拿紧武器,高声喝道:“在,在,在。”

“可还握得动手中刀枪。”

“能,能,能。”

董寿大笑道:“哈哈哈,不愧为我蜀中老卒,待后世儿孙定会记得我蜀州老卒大战金贼,十万儿郎无一懦夫。诸位兄弟,拿好手中兵刃,今日,本将与尔等共赴黄泉,来世在做袍泽,也让后面的儿孙辈们看看咱这些老卒手中兵刃还锋利否,今日此战不死不休,死战不退,随我冲啊!”

董寿手持长枪,身后十万蜀州老卒,人人向死,呼嚎着冲锋。看着他们须发皆张,但阵型不乱,仿佛这一刻回到了当年他们年轻之时,那时候南蛮叛乱,他们这支大颂边军精锐为保家卫国,深入南方山林,舍死忘生的拼杀。最后战乱平息,他们也留在南方镇守边关,一守就是二十年。守得他们须发苍白,青春不在,都快忘记自己昔日也是大颂边军的悍卒。今日此时此刻,这支大颂边军的雄兵劲旅又活了过来。

对面的金兵也发现了情况不对,这支颂军老卒似乎是来拼命的,他们开始振作起了精神。金人迅速放箭,意图打乱颂军的攻击阵型,但这又如何可能轻易的击碎这些老卒们操练多年的兵阵。这些老卒都是多年从征的兵卒,个个身经百战,那多年的同袍情谊,使彼此间的配合甚是熟悉。

董寿的一声“御”字喊出口,盾牌兵便举盾防御,若有防御不及时被射杀的,后面的兵卒会迅速举起盾牌防御。

董寿又下令:“弓箭手,射。”

蜀州老卒弓箭手在盾牌手的掩护下,拉弓搭箭一气呵成,再以准确的角度抛射。这一轮抛射之下,金兵的损失竟比老卒还大,可见这些老卒虽年老,但眼神尚佳,弓射不输金人。

就这样,双方还未正式接战,双方就迎来了彼此的对射,天空中箭雨乱飞,不时有兵卒中箭,或倒地,或落马。

就在颂金两军将要正面交锋时,颂军老卒十分果断的扔掉弓弩,拔出腰刀。瞬间,敌我两方的盾牌受率先彼此碰撞,颂军老卒还是因为年迈,力气上略输金兵,但气势上并未输。双方士卒顷刻间就战在一团,他们相互配合,竟与金军相持不小。由董寿带领的蜀州骑兵更是奋勇冲杀,似乎是要金军大阵凿穿,为后面的步兵开出一条血路。

拼杀的蜀州老卒们都知道,这或许便是他们此生的最后一战,个个都以死拼杀。临死都要抓住金人刺过来的长枪,握住砍向脖子的弯刀。只为了同袍能抓住机会斩杀金兵,有的就是在重伤垂死时也要拼命挥出那一刀,为身后的老兄弟开路。

当金人的战马冲上来时,几个老卒只是彼此眼神示意,便紧握武器,以血肉之躯冲向冲锋的战马,落得个筋骨断裂,五脏六腑皆碎,吐血而亡的下场。就是为了让金人战马停下,给同伴制造围杀金骑的机会。

董寿身中三箭,着枪两处,浑身染血,那血有金人的,也有自己的。他最后终于带领骑兵杀穿了敌阵,扰乱了金人阵型。在后方的赵青云看得眼眶通红,双拳紧握,手上的青筋暴起。屠二更是嚷嚷着要发兵进攻,但赵青云没有答应,见蜀州老卒拼得差不多了,已无再战之力,金人也开始溃败。

他迅速拿起长枪,大声喊道:“老英雄们打得差不多了,该我们这些后辈儿郎了,随我杀。”

身后的望州兵卒早已望眼欲穿,个个都憋了一股子气。蜀州老卒都是他们爷爷那一辈的人了,居然排在自己的前头跟金人拼杀,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都拼命的向前冲,生怕晚了一分一秒,便会有更多的蜀州老卒死去。

等赵青云率军赶到战场时,金军听到望州兵卒的喊杀声,自知不听,纷纷溃败。完颜狐想阻拦,但看金军胆气已丧,根本不再是颂军的对手,也就顺势跟着乱军撤回大营。

赵青云看着战场的惨烈场景,心中五内俱焚,能够直起身的蜀州老卒并无多少,且许多还都是相互搀扶,杵着兵器才没有倒下的。老将董寿更是被两个亲兵扶着走向赵青云,赵青云连忙下马跑到董寿面前,想说一些话,可却不知怎么说。

董寿望着赵青云,问道:“赵将军,我蜀州十万老卒勇否。”

赵青云双目含泪,声音嘶哑的说道:“勇冠三军。”

董寿似乎是听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微微笑了一下,但突然喷出一口鲜血,双目迷离。赵青云大急,忙上前扶住董寿,忙叫军医上前。

董寿却是摇头道:“没用了,受了这么多伤,神仙也难救。替老夫转告苏将军,老夫与十万蜀州老卒没有丢大颂边军的脸,对得起大颂了。”

说完便气息全无,这位军中宿将,自年轻之时便为大颂效力于沙场的老将便这样战死沙场了。和当初的陈渊一样,选择将这身血肉之躯永远留在了边关。

赵青云将董寿安稳放在地上,下令道:“副将留下收拢蜀州老卒,联系望州城中的饶圆将军尽,全力救治伤员。全军随我追杀金人,给蜀州老卒们报仇。”

赵青云尾随追杀,杀得金兵哭爹喊娘,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多生两条腿。丢掉了前军营寨,狼狈逃到后营,才集结众军立足了阵脚。赵青云知道战机已经失去,在打下去恐伤亡过重,而功效微小,便极为不甘的撤回望北关。

撤退时还将金人前营的军需辎重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连同营寨都给烧成了白地。这让本就粮草不足的金军更加雪上加霜了。

当消息传到雄州城下的完颜罡耳中时,他先是不信,等看到完颜狐的亲笔信时,他不得不信。嘴里念叨着:“完了,完了,折损了四万兵卒,还有一万多伤兵,粮草所剩无几,眼看冬季又快来了,若是不能破局,就真的完了。”

这一年是大颂熙德十八年,金人在冰天雪地里攻城,几乎每日都在进攻,但不是攻城器械被焚毁,便是死伤惨重退了回去。

因为望州城下那一战金军损失惨重,绝了进攻望州的打算。完颜罡直接集结大军,想要攻下雄州城,撤回草原,可惜苏庆梧又怎能如他所愿,昼夜严防死守,就是没让金人得逞。

金人或夜袭,或挖掘地道,或担土堆山居高临下的攻击,都被苏庆梧给破解了。只是徒劳无功的攻打,当然苏庆梧麾下的六千兵卒折损也不少,伤亡过半。苏庆梧自己还挨了两箭,一箭划破了他的脸,一箭射在身上,好在没射住要害。他带伤指挥作战,苏庆梧不好受,但金人更不好受。

金人已经粮草不足了,而苏庆梧占下了雄州这个中转站,不但军械充足,粮草也不少。每天颂军吃完饭,都会用烙饼,或者是储存的熏肉诱出金人,用弓箭射杀。金人胆战心惊,但面对吃的,饥饿已久的金兵还是忍不住会铤而走险。但在颂军的设计之下,大部分都成了箭下亡魂。

这一日,颂军吃完饭后,兵卒们又故技重施。

“城下的金人儿子们,爷吃饱了,不忍心你们也饿着,赏你们几个饼吃,接着。”

颂卒扔出了几个饼,离金人只有几步远。起先金人都能忍住,因为这几天颂军用这种方法已经射杀了不少自己的同袍。但最后还是有金兵忍不住冲了出来,他们想得很简单,迅速拿到饼便跑回盾牌阵,但城上的弓箭手可不是吃素的,一阵箭雨下少有逃脱的。第一批的死了,过不了多久,第二批的又按耐不住了,死里逃生的抢到了饼。回到方阵,抓着沾血的面饼就往嘴里塞。金兵已经多日未食,早就饿得不行了,为了这饼都大打出手,抢夺起来,惹得城上的颂军大笑不已。

这一幕让完颜罡大怒不已,拔刀砍掉了几个抢夺的兵卒,镇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兵卒后就回了大营。

在大营内,完颜狐愁眉苦脸的说道:“王爷,这样不行啊!在这样打下去会全军覆没的。”

完颜罡气愤不已,怒道:“本王也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可有什么办法,大军攻不下雄州城。眼下粮草所剩无几,马上又是冬天,这十万兵马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

完颜狐看着完颜罡说着丧气话,安慰道:“属下倒是有一计,还请王爷看下能否可行。”

完颜罡一听有解决困境的办法,急忙问道:“快说快说,你有什么办法。”

“属下以为我军现下兵士饥寒交迫,已经疲惫不堪了,若是在死力攻打雄州城,恐怕就是在搭上再多的兵卒也拿不下,不如遣使求和,以备来年再战。”

完颜罡听闻议和一策,虽然心下不愿,但却是无可奈何,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完颜罡只得派使往雄州求和,结果苏庆梧不允,金使连雄州城门都没能进去,就被赶了回来,这让完颜罡愤怒不已。

完颜狐劝其息怒,派遣金兵精锐,趁夜色绕过雄州城,前往金朝王庭,让皇帝遣使亲自赴大颂京都议和。

完颜狐此计甚为高明,苏庆梧镇守雄州的兵少,自是不能面面俱到,真让那金兵逃了出去。金朝皇帝完颜胜之大军处于危急时刻,立刻派出要员赴大颂京都议和。

当大颂君臣听闻苏庆梧困住了金兵二十万大军,先是惊愕不已,紧接着就是狂喜。但谈及金使议和之事,却有不同的看法,以蔡经为首的奸臣一党主张议和,理由是战争损耗颇大,劳民伤财,不如息事宁人,以德行感化金人。

此举惹怒了李钢为首的主战派,大颂武将们等了几辈子才有这么大的一个机会,岂能如此放过,纷纷请战灭了金人的这二十万大军,让金朝元气大伤,不敢南下窥视中原。其中李钢的声音尤其大,满朝都能听见那大嗓门,那口水几乎喷到蔡经几个奸党的脸上,为了护住自己的脸面,不得不暂避锋芒,求助于龙椅上的官家,让其做决定。

但不知大颂首位君王武德太过充沛,还是怎么的,后世君主多羸弱不堪,一遇战事,不是想着一战到底,而是先想着议和。这大颂能留存到熙德一朝,实在是苍天眷顾。那赵吉心里也是想着议和,生怕在打下去这大好局面将不复存在。

赵吉美其名曰:“上天有好生之德,大颂乃礼仪之邦,实在不忍两国军民生灵涂炭,枉死疆场。着蔡经与李钢遣要员赴雄州与金人和谈,在和谈时要彰显大颂大国气度,些许财物皆可让与金人,势必让金人知晓我中原地大物博,远非那北方小国所能比的。以此折服于金人,让其臣服于大颂。”

归根结底就是仗不打了,二十万金人放走。若是大金所要财宝,只要条件不离谱,都答应,这样还能彰显大颂的强大。

赵吉的这个旨意,让李钢等主战派目瞪口呆,无可奈何。李钢大叫着不可,但赵吉却是不听,这可是让蔡经等奸臣高兴坏了,大呼皇上圣明。

就这样,颂金还没开始议和,停战命令就传到了望州与雄州。苏庆梧百思不得其解,这朝廷得到的消息怎就如此之快,仗都还没打完,就要开始议和了。

后来,他贿赂传旨宦官,才从他的口里得知是金人主动求的和。苏庆梧这才想到定是有金人逃出去让大金朝遣使求和了,他懊恼不已,原本一个重创金人的好机会就这样没了。

不过他也不敢明面上违背官家的旨意,只能停战,但对金兵的封锁却没有解除。粮草等军资一概不得通过雄州和望州运进去,谁敢偷运一粒粟米,便以通敌罪论处,当场斩杀。这可是让被围困的完颜罡等十万兵马饿惨了,没有吃的便杀军马,军马吃光了就煮皮甲皮靴,这些都吃完了,那就吃草根。若不是最后和谈结束了,他们就得吃自己人了,最后全部饿死。可惜还是晚了一步,一场完美的歼灭战,苏庆梧付出了十多万兵卒的性命,就让朝廷的议和给生生错过了,这让苏庆梧等将士郁闷不已。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