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一个人过了一辈子
题记
真理呵,真理!您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被永远定位在不合时宜和尴尬的处境里。
目录
楔子 …………………………………………………….3页
第一部 涓涓溪流
第一章 初露锋芒………………………………………8页
第二章 冷眼阅世…………………………………….16页
第三章 宋智才传奇………………………………….21页
第四章 朱家坪纪事………………………………….24页
第五章 祸起萧墙…………………………………….29页
第六章 魏凤英……………………………………….38页
第七章 风声鹤唳…………………………………….40页
第八章 血案………………………………………….44页
第九章 医院内外…………………………………….50页
第十章 从沉冤到昭雪.........................58页
第十一章 上访.................................66页
第二部 惊天主流
第一章 扎西拉姆日记(一)
牛棚探师……………………………………………………71页
第二章 扎西拉姆日记(二)
活靶子翻身记………………………………………………77页
第三章 扎西拉姆日记(三)
阿爸遇刺……………………………………………………81页
第四章 扎西拉姆日记(四)
闯虎口为情所驱……………………………………………83页
第五章 扎西拉姆日记(五)
心口窝里跑下马………………………………………….100页
第六章 扎西拉姆日记(六)
流亡的“死囚”………………………………………….105页
第七章释放“俘虏”………………………………112页
第八章 堵地狱门(上)……………………………117页
第九章 堵地狱门(下)……………………………125页
第十章 扎西拉姆日记(七)
三代恩仇演义…………………………………………….129页
第十一章 扎西拉姆日记(八)
赵振华的自白…………………………………………….133页
第十二章 “女俘”……………………………………143页
第十三章 兵临城下……………………………………147页
第三部 余波荡漾
第一章 大地园林梦………………………………….160页
第二章 在学习班里………………………………….168页
第三章 情何以堪…………………………………….174页
第四章 官复原职……………………………………..184页
第五章 扎西拉姆日记(九)
探狱……………………………………………………..193页
第六章从痛失罗英到劫法场…………………....201页
第七章 离别………………………………………..206页
第八章 县城遇奉明大哥…………………………..211页
第九章 “董事长”………………………………..214页
尾声 … ………… ………………………………..223页
楔子
扎西拉姆把日记给了我,我的素材应该有的全都有了。有了她的日记,三部曲小说就初具雏形了。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但是我那传奇经历怎么就沉睡了半个世纪了呢?那纷繁的往事,是不是还需要岁月的沉淀与升华?我不得而知。我的经历扑朔迷离,云山雾罩,神秘莫测,捉摸不透。运动初期,凤凰县形成了两大派群众组织:凤凰县联合造反总部和凤凰县临时造反指挥部。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晶莹闪烁,红得发紫,红得耀眼,我成了璀璨的明珠,成了声势显赫的神话。人们说我是这场运动的先锋和闯将。我不想出名都不行。我走上街头,不是遭遇围观,就是追随着一群狂热的崇拜者,我成了香饽饽!我身上似乎有一个吸引力强大的磁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群众组织,都竭尽全力争取我的加入,我稀里糊涂站队温和派。这派群众组织为我的加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和欢迎仪式。看见我的人们喜出望外,仿佛今人看见仰慕已久的大明星似的。看客越聚越多,跟着我行走,相随不舍。我觉得这太搞笑了,有没有搞错?在万人盲目崇拜、众星捧月之际,我没有因为身价倍增而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可以这么说崇拜和拥护我的人越多,我内心的孤独和疑惑就越多。在荣极一时,我没有忘记自己姓什么,没有抛头露面,没有出风头,没有接受副司令的头衔。不知道为什么,我找了个借口,逃离“凤联”。就像吃了败仗的逃兵似的,丢盔弃甲,逃之夭夭。
可是后来呢,当“凤联”飙升到武装部队,与“凤指”兵戎相见 ,刀光剑影,真枪实弹,激烈干仗和拼命厮杀的时候,我却接受了武装部长夫人的意见,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凤联”,企图制止武斗。我的行为,堪称反其道而行之。头头把看管“俘虏”的差事交给了我,由于有人从中作梗,完成劝阻武斗的神圣使命,我颇感力不从心。但是当“凤指”鸡镇分部总指挥郭育碌被擒获,第二天就要拉出去枪毙,却被我当天夜里偷偷地放跑了,结果会如何呢?当我的叔父来武斗队找我,却被他的表叔活捉。当他被五花大绑,拳打脚踢、严酷审讯的时候,却为我所救,结果又会如何呢?两派武斗队拿着枪杆子,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在一次激烈的交战中,丢车折马,死伤惨重,头头们恼羞成怒,对“俘虏”大肆杀戮,八个“俘虏”,命悬一线,危在旦夕。眼看就要开刀问斩,危急时刻,鬼使神差,小小的我,派上了大用场。纵使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得天昏地暗,我硬是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堵住了地狱之门,结果又会如何呢?
因为救了8个俘虏,我受到了辱骂和攻击,连夜逃亡省支左委员会的我,请来了一个团的兵力,战士们手持枪械,乘车飞驰凤凰县,收缴了武斗队的枪枝弹药,借助军队,我完成了部长夫人的委托。
后面的故事更精彩,但是碍于小说创作的规矩,恕不再提示。除了艺术技巧以外,这是以亲身经历撰写的小说。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我看见了自己的价值。这不是孤立的个人事件,这是小“蚂蚁”绊倒了大象,这是乌龟跑赢了兔子。马尔克斯有一部小说叫做《活着为了讲述》,但是我不知道是我在讲述历史,还是历史在展示我?两次逃离和一次返回, 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大疑团。成了20世纪扑朔迷离的万丈迷津。这部小说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离奇寓于平淡之中,这看不见的微尘却映射出大千世界。而如实地讲述,却跌宕起伏,玄机重重,神秘无限。而浑然天成,毫无人造之痕迹,却隐藏着巨大的魅力,堪称天地之大悬疑,千载无人破解。不说我一个亲历者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参不透其中的奥秘。我不时补充细节,是想从细枝末节中撬出破解的钥匙,但也无济于事,苦其心志。评论家也许有例外,但也不排除潜心研究,也是隔岸观火,雾里看花,亦真亦幻,飘忽不定,想要研究出个结果来,结果也可能是无结果。但无论怎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不想隐瞒任何细节,把一切和盘托出,希望没有经历过这场运动的读者,对这场运动有一个感同身受的体验和认识。也希望有目共睹,指点迷津。
除了上述原因,一封信拖住了小说的后腿,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封信一波三折。当初,丢失了;可是后来又失而复得;可是再后来又丢失了。世事变幻无常,怎能不叫人扼腕唏嘘,个中滋味让我对谁说呢?万事开头难,没有这封信,这部小说就无从说起,就力不从心,就迟迟下不了笔……
可是忽然有一天,部长的遗孀,把这尘封多年的信送来了。这真叫人喜出望外, 感慨万千,这真是天助我也。
闲话少说,这迷失在蹉跎岁月里的信,拉开了一个荡气回肠、撕心裂肺的历史故事的序幕。
亲爱的阿爸:
您好!
一个穿便衣的小伙子,在武装部住了很久。我注意他也不是一天两天啦!他中等个儿,戴个眼镜,文质彬彬,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带着淡淡的忧伤,他的身体似乎有点儿虚弱。一天到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待在屋里读小说。他有时候忘记了吃饭,炊事员就会把饭菜送到他屋里去。外面轰轰烈烈的运动,似乎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一天早晨,我在县医院给阿妈取药,正巧他也在药房窗口站着。一个高鼻梁、长吊脸的药剂师,在窗口里面说:“你就是任芊芊吗?”
“是的!”
“对不起!你的药属于自费药,不能报销!”
任芊芊睁大了忧伤的眼睛,没有争辩,转身走了。因为好奇,我远远地跟着他。我看见他在医院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过了一会儿,部里两位军人脚不点地的飞跑而来;他们气喘吁吁地说:“首长指示:任芊芊的药,大量地报销;不管报销的和不报销的,一律报销。”
药剂师立刻拿起了几盒人参鹿茸丸,恭恭敬敬地递给了任芊芊,说:“有了指示,你的药统统报销!”
两位军人握住了任芊芊伸过来的手,似乎有点儿受宠若惊。我惊诧不已,在县委和县人委瘫痪以后,武装部可是全县最高权力机关,居然连武装部也对他顶礼膜拜,奉若神明,一个电话连首长都惊动了,克制不住的好奇心,驱使我悄无声息地跟踪着他。
时值盛夏,火热的太阳当空照耀着,两排人腰粗的垂柳,把街道变成了景色宜人的林荫道。那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来回摆动的缕缕柳絮,近看似少女沐发,远瞧又像深绿色的生态屏障。路上行人稀少,一切显得那么宁静,那么神秘。
任芊芊走到钟楼广场那棵大柳树底下,似乎走不动了。他在石椅上坐下,纤柔而细长的柳絮,犹如天然的屏幕。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树藤搭成的凉亭,柔弱的柳条垂到了地面上。任芊芊被严严实实地掩藏起来,他从装药的布袋里掏出一本书来,在手里捧读着。听说他是个蛀书虫,读书是他最大的乐趣,他心无旁骛地阅读起来。
那种求知若渴、如痴如醉的憨态,对我是多么大的震撼!这是怎样一幅赏心悦目的读书图啊!我站在离他有点儿距离的地方,看见石椅后面一棵苍老的古柳,而跟古柳一样安详的他,那双忧伤的眼睛,在字里行间行进着,时而像一辆疾驶的汽车在赶路;时而又闭目沉思,像一泓池水,平静得连一丝波纹也没有。而那在风中飞扬的柳絮,是不是陪伴他读书的进行曲呢?
苍翠的柳树, 在街道两边撑起了长长的绿纱帐。人在树荫下,逛街和行走,多么清爽,多么优雅,多么舒心,多么和谐!街道柳荫底下,时而走过三两个行人,可是谁又能发现柳絮屏幕里面藏着一个如饥似渴的读书人呢?而寻食的麻雀,在他的面前,轻悄悄地跳来跳去,是不是它们也为读书人的入迷和忘情而感到惊奇呢?
他一直在静静地读书,一点儿也没有发现我。
可是忽然间,“任芊芊在钟楼广场!”
谁的眼睛那么尖?一声呐喊,犹如石破天惊,整个山城都轰动了。
“任芊芊在钟楼广场!” 这消息不胫而走,犹如蝴蝶效应,传得比风还快。
凤凰县分成了两大派,是因为对贺书记和程县长的不同态度而引起的。“凤指”拥护贺书记而要打倒程县长;而“凤联”拥护程县长而要打倒贺书记。这天来县城参加批斗大会的人和看热闹的人特别多。广场左侧的电影院里,“凤联”召开了批斗贺书记的万人大会;广场右侧的剧院里,“凤指”召开了批斗程县长的万人大会。两会座无虚席,人满为患。但消息传来,电影院和剧院里的人们,狂叫着往外跑,人们一呼百应,犹如一窝蜂似的涌出了会场。一时之间,台下被召集开会的人跑光了,台上召集会的人也跑光了。闻讯而来的人们像潮水般地涌来,人们争先恐后,先睹为快。一个个脖子伸得像鹅似的,他们是那么急切好奇,跑在最前头的人,为什么渴望和他握手?莫非是想蹭蹭他的热度?
钟楼广场,顿时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看到那些对他心醉神迷、为之倾倒的人们,我困惑了:“他何德何能,竟然这么辉煌荣耀?简直就是人们崇拜的偶像,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震撼力?”
就在我对这个巨大的悬念百思不解之际,任芊芊被围困在广场中央, 动弹不得。人们前呼后拥,人声鼎沸。几个戴袖章的学生抬着一张桌子,奋力挤入人群之中,他们企图把任芊芊扶上桌子,任芊芊本能地抵制着,一个学生说:“站上去吧!渴慕你的人们,比猴子摘桃子还着急。看不见你,势必拥来挤去,发生了踩踏,会出人命的!”
或许是这个学生言辞恳切,任芊芊屈从了,他提着药袋子,很不情愿地站上桌子,我看见他的眼睛充满了忧伤。看见他的人群,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和鼓掌声。
但是任芊芊没有情绪激动,没有热血沸腾,没有雄赳赳气昂昂,没有运动初期最时髦、最气派、最勇敢、最耀眼和最高昂的革命姿态,没有跟着崇拜他的群众一起狂欢,一起疯狂。
站在绿茵茵的东坡草地里的一大群性情温顺的绵羊,停止了吃草,它们聚精会神地鸟瞰着钟楼广场,似乎在心里琢磨着:“拥挤在广场上的人们,究竟要干什么呢?”就连走到凤凰河岸饮水的一大群倔强的黄牛,也集体停止了饮水,它们兴致勃勃地注意着,似乎也想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天真活泼的鸟儿也没有闲着,它们或者落在广场周围的树枝上,或者盘旋在广场上空,俯瞰着广场中央那个后来为它们主持公道、雪耻沉冤的任芊芊,为什么被激情燃烧的人们围困着?
任芊芊心无所动,简直就像一尊泥塑的佛像,对为他狂欢的群众非常冷漠,没有回应和互动,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看见,似乎什么也没有听见。
寥廓长天,悠悠白云,似乎勾起了他无尽的遐想。他那如醉如痴、忘乎所以和伫立沉思的神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仿佛看见困厄桌上、翘首凝视着那白云的他,泪水盈盈。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为什么流下了晶莹的泪水?沦陷在运动围城中的他,是不是觉得自己没有白云那么悠闲浪漫?是不是觉得自己没有飞翔的鸟儿那么自由自在?是不是渴望给自己插上飞腾的翅膀,飞上蓝天与白云一起翱翔广阔的宇宙? 也许他的头仰得太久了,需要转换一下姿势,俯首瞥视之间,他发现广场的人们,都在不错眼地注视着他。在万目睽睽之下,他脸飞红云,像新媳妇揭起了盖头一样,害羞地用双手蒙住了眼睛。药袋子在他的胸前来回晃动着,万人追捧,似乎使他感到尴尬和无奈。
“请任芊芊同志讲话!......”一阵阵的口号声,千呼万唤,不见任芊芊互动, 唯有山鸣谷应,回声震荡。
任芊芊谦虚谨慎,严守本分,闭口无言,就像海潮喧哗中一块沉默的礁石。
相反相成,他愈是相对无言,群众就愈是对他期盼过高,热情不减。我不由得想起了莎士比亚的话:“沉默而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我也想起了英国海斯利特的名言:“知道什么时候锁住自己舌头的人不会是蠢人!”
“坚决支持任芊芊同志的一切革命行动!......”当这口号声不绝于耳、经久不息响彻广场的时候,我看见他凄然一笑,把药袋子挂在胳膊上,用双手捂住了耳朵,蒙住了眼睛。
就在我对他这些古怪的动作难于理解之际,人群中出现了推拉和拥挤,他的药袋子摇晃得更厉害了,桌子也像狂风恶浪中颠簸的一条小船,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危险,尽管那几个学生小心翼翼地护持着。我忽然想起刘副政委那天对警卫员说的话:“你们要特别注意保护这个人!不能有半点闪失!”
我害怕出事,急忙挤出人群,跑回武装部报告。正巧刘副政委戴着眼镜,背着手,在门外转悠。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听我一说,一下子就急红了脸,他摘下眼镜,气急败坏地说:“他跑到广场干什么去了?”
“他去医院看病,回来路过广场!”
刘副政委当即对秘书说:“任芊芊今后看病,或者叫走背街,或者把大夫请到部里来!”
刘副政委事必躬亲,对此事格外重视。他亲自给县中队打电话,下令战士们跑步来武装部,务必把任芊芊安全护送回来。那是一批昨天才换防的新兵,地理环境不熟悉,刘副政委请我带路。于是,我就领着一批大兵,跑步赶往钟楼广场。
看见解放军来了,任芊芊浑身一震,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仿佛孩子见到久违的亲人似的,他抓住一个战士的手,从桌上纵身一跃。
战士们手拉着手,在闪开的人缝里,筑起了一条移动的救援任芊芊的军事通道。挤在我身边的一个来自首都的学生,用普通话说:“这真是个奇迹!那个神秘人物一到广场,两个批判会全砸了!”
我串联时认识的一位省委的女干部,说:“批判会肯定开不成了!连贺书记和程县长都看热闹哩,抿着嘴巴笑。”
也有人说:“解放军来得太及时啦, 简直是从天而降。这个被大家崇拜的人被军队护送回去了!”
“不然,这么多人挤在广场,推推搡搡,不定会出什么事的。”
听了这些话,我感到欣慰。但仔细一想,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可理喻:觉得我一个女孩子与他素昧平生,连话也没有说过,为什么要为他担惊受怕、颠前跑后呢?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事就和自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任芊芊躲避在柳絮屏障里读书,那么隐蔽,是不会暴露的。是不是我欣赏那一幅神魂颠倒的读书图,看得入迷,注意力过度集中而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一个姑娘看什么呢?成了暴露任芊芊的诱因。
听说任芊芊还去县中队感谢,可是那些战士说:“你感谢我们什么呀?你要感谢,就去谢谢那个藏族姑娘,要不是她,谁会知道你被围困了呢?”
任芊芊还真的来感谢我,弄得我像孔雀一样羞涩。从此以后,他也不把我当外人看待。不过,每逢我想知道他的故事的时候,他就很固执,不愿意吐露一星半点,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是水涨船高,他越是守口如瓶,深藏不露,我就越发兴趣倍增,穷追不舍。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每个人都是大自然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创造。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故事,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是灿烂辉煌和不同寻常的。阿爸,我想知道任芊芊有怎样惊天动地的事迹?有怎样耀眼的巨大光环?他对我的震撼力比一颗原子弹的冲击波还要强烈。
阿爸,除了讲述他的故事,女儿别无所求。
祝您工作顺利!
扎西拉姆
一九六七年六月一日
杨部长在信的背面写道:你让我怎么说呢?“燕子衔泥垒大窝。”任芊芊的故事,是多么厚的一本书。你已经打开了扉页,不妨自己读下去,我再多言,恐怕有画蛇添足之嫌。况且‘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人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是神奇的,但也是危险的。你用了‘耀眼的光环’,一语道破了任芊芊的奥秘。我也只是有点朦朦胧胧的感觉,或者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况且,他何去何从?无法预测。待阿爸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咱们再一起讨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