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昌言的头像

昌言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9
分享
《大秦真相》连载

第一十九章 巅峰论战

备受瞩目的学术研讨会如期而至,会场内座无虚席,气氛凝重而热烈。来自学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历史爱好者们齐聚一堂,他们目光齐聚舞台,眼神中交织着质疑与期待。这场研讨会,已然成为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剑拔弩张的学术战场,而苏逸,即将在这舞台中央,直面传统史学观念的狂风巨浪。

苏逸稳步登台,身姿挺拔,面容沉稳,虽深知前方荆棘满布,却毫无惧色。他目光扫过台下,与那些质疑的目光对视,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微微清嗓,开启了这场关乎历史真相的陈述。

然而,他刚一开口,台下便有一位权威学者 A 按捺不住,面带愠色,大声质问:“你仅凭几卷简牍就想推翻千年定论,未免太草率!” 这一声质问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会场短暂的平静,也拉开了激烈辩论的序幕。

苏逸不卑不亢,神色镇定自若。他轻轻拿起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物报告,面向众人展示,沉稳地说道:“您看,这份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古籍,明确显示成书于秦代。从其内容完整性、书写风格以及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细节综合判断,根本不存在汉代史官所描述的大规模焚书导致文化断层一说,这显然只是汉代史官迎合统治者的编造。” 苏逸的声音坚定有力,在会场内回荡,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那份报告上,不少人面露惊讶之色。

“秦朝以法家治国,向来被视作严苛暴政,你所谓的墨家助力秦朝兴盛,又有何真凭实据?” 权威学者 B 紧接着发难,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

苏逸微微点头,不慌不忙地回应:“诸位请看,这是我们团队多年来在各地考古发掘中收集到的带有墨家标记的器物残片,它们出土于秦朝不同时期的建筑遗址、兵器工坊等地。结合秦朝官职体系深入研究,我们推断墨家子弟很可能凭借其卓越的技艺专长,以特殊身份融入秦国各个关键领域,如军工制造、工程建设等。虽古籍中关于墨家在秦朝活动的直接记载稀少,但这些实物证据足以表明墨家在秦朝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说着,他将那些珍贵的残片图片投射在大屏幕上,台下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此时,又一位传统史学阵营的学者 C 站起身来,质疑道:“那秦朝大兴土木修建水利、道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百姓苦不堪言,这可是诸多史书明确记载的,你又作何解释?”

苏逸嘴角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他切换到一张水利工程的详细数据图表,说道:“从我们对秦朝水利工程的深入研究来看,事实恰恰相反。通过精准的实地勘测与复杂的数据分析,我们还原出这些水利工程的覆盖范围与灌溉效益。以都江堰、郑国渠为例,工程建成后,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不仅足以养活因工程建设征调的民力,还让秦朝的人口得以迅速增长,为国家繁荣奠定了坚实根基。这实实在在的数据,难道不比那些带有主观偏见的史书记载更有说服力?” 台下听众中,不少人开始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思索之色。

苏逸不给对手喘息之机,继续深入阐述:“再看秦道,我们沿着秦驰道、直道遗迹进行了细致勘查,测量道路宽度、研究铺路基石工艺,还采访了沿线居民,获取大量珍贵口述历史。秦朝道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商贸往来、保障了边疆稳定,为大一统帝国的运转提供了强大支撑。而汉代史书却轻描淡写、歪曲记载,妄图将修路之功据为己有,其用心不言而喻。”

在苏逸层层剥茧般的论证过程中,台下听众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的怀疑、抵触,慢慢开始被他详实精准的论据、严密的逻辑所打动。但传统史学权威们并未就此罢休,他们继续抛出一个个尖锐问题,试图扳回局面。

权威学者 D 接过话筒,语气强硬:“即便如此,古籍版本流传千年,你所依据的少数版本差异,焉能证明是汉代篡改?说不定是后世传抄讹误。”

苏逸早有准备,他从容不迫地打开古籍文献对比资料,投影在大屏幕上,有条不紊地解释:“各位请看,这是我们收集的不同版本同一古籍的关键章节对比。从文字避讳、用词习惯到叙事逻辑,诸多细节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涉及秦朝历史评价部分,某些版本对秦朝功绩刻意删减、对所谓‘苛政’大肆渲染。结合汉代的政治背景与统治需求深入分析,这些差异绝非偶然,正是汉代史官蓄意篡改留下的痕迹。而且,我们在汉代宫廷档案资料的夹缝中,还发现了几行被涂抹的对秦驰道赞美之词,通过特殊技术还原后,铁证如山。” 苏逸的一番话掷地有声,会场内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许多人眼中满是震惊。

随着辩论的深入,苏逸愈发沉稳自信,他的每一个回答都如同精准射出的利箭,直击汉代史官篡改历史的要害。他不仅凭借扎实的考古发现、古籍研究成果支撑论点,更从历史背景、政治动机等多角度深入剖析,让听众们逐渐看清了那段被尘封、歪曲的历史真相。

为了进一步强化论证,苏逸又展示了一份新出土的秦朝官方文书,上面详细记录了墨家工匠参与宫廷建筑修缮的任务分配与工艺要求,这再次证明了墨家在秦朝宫廷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他还提到,在对秦道周边的驿站遗址挖掘时,发现了大量与墨家机关术相似的防御设施设计图纸,从侧面反映出墨家技术对秦道安保的助力。

台下,原本质疑声不断的听众们,此刻也沉浸在这场精彩绝伦的学术交锋中。一些年轻学者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钦佩之光,他们为苏逸新颖大胆的观点、严谨缜密的论证所折服;不少历史爱好者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仿佛在见证一场历史真相的重生。

而苏逸团队的成员们,坐在台下一角,眼神中满是自豪与坚定。他们深知苏逸此刻肩负的重任,也为自己能参与这场捍卫历史真相的战斗而骄傲。在苏逸一次次有力回击对手质疑时,他们暗暗握拳,用眼神给予支持与鼓励。

在又一轮激烈交锋后,苏逸再次环视全场,他的声音微微有些沙哑,却依旧充满力量:“我们探寻历史真相,并非为了刻意颠覆,而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秦朝。一个凭借卓越智慧与勤劳汗水,创造无数辉煌成就的朝代;一个为后世华夏文明发展奠定深厚根基,却被误解千年的朝代。希望大家能放下成见,重新审视那些被掩盖的历史证据。”

话音落下,会场内短暂的寂静之后,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起初稀稀落落,而后迅速汇聚成汹涌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经久不息。那是台下听众们发自内心的认可与钦佩,他们被苏逸的执着、勇气与智慧所打动,也为这场震撼人心的学术盛宴所折服。

苏逸站在台上,望着台下激动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多年来的艰辛探索、承受的巨大压力,在这一刻仿佛都化作了眼角微微闪烁的泪花。他知道,这场巅峰论战只是一个开端,历史真相的破晓之路依然漫长,但此刻,他已然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会后,众多学者纷纷围上前去,与苏逸握手、交流。曾经质疑他的一些权威学者,此刻也面带愧色,主动表达歉意,并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表示,这场辩论让他们深受触动,回去后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学术观点,深入研究那些被忽视的历史细节。

苏逸一一回应,谦逊而真诚。他深知,学术探索永无止境,自己肩负的使命还很重。他与团队成员们约定,要继续深挖历史资料,拓展研究领域,让更多被埋没的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离开会场的那一刻,苏逸回望那灯火辉煌的建筑,心中默默发誓,无论未来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沿着这条追寻历史真相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直至那最后一抹迷雾消散,让世人看到历史最本真的模样。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