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旬,起初,薄雾在村子里朦胧升起,待薄雾渐渐散去,月明顿时如同白昼。
今晚的月亮显得好大,林上华说她从未见过如此大的一轮明月,就连上面的山脉和湖泊皆依稀可辩,仿佛就高悬在自己的头顶之上。清风阵阵,空气中偶尔传来一缕又一缕野花之香。整个村子异常宁静,没有一点声响。图瓦族人辛劳忙碌了一天,都疲惫入睡了。藏青色的天空中,繁星密布,整个银河显得神秘而有条不紊。尹开山拥着妻子,缓步徜徉在如牛奶般的月色之中。他们走到了村庄外面曲曲折折的小径上,回望图瓦人别具一格的居舍,在明亮的月色中错落有致,清晰可辨,就像一幅静默迷人的山水画。林上华发出无限感叹,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真幸福,这样的生活恬静如诗,它真美啊!她说她宁愿放弃现有的一切来到这里生活,在当地开一家不大不小的诊所,专门为勤劳善良的图瓦人祛除病痛。当然啦,前提是要有丈夫和儿子一道前来。尹开山笑她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一向生活在真空之中。如果真的举家搬到这里来,图瓦人美好的生活并不一定适合她。因为妻子并没有在乡村生活过一天,没有深切体会到做一个农牧人该有着怎样的艰辛。所有这一切,妻子不过是在一片月色之下如梦如幻的想象。
晚上十点不到,整个村子都已处于无声无息地酣睡之中。也许是受到了空气中那些香味的诱惑,在如此绝妙的夜晚,一对年轻夫妻同时荡漾起了彼此温存一会的想法。他们就地选择了路边一处青翠柔软的草地,缠绵缱绻了一番。这个时候,仿佛所有的星辰都跌落到了一条巨大的黑洞之中,天地之间唯有他们合二为一的灵魂,绝不用担心有什么小动物之类的不速之客在这个时候会冒然闯入。就在他们巫山云雨之时,刚才那些还在空中鸣叫的不知名的夜鸟也非常识趣地闭上饶舌的小嘴,就连超凡脱俗的明月也在悄悄躲进了薄薄而透明的云层之中。
两人携手从散发着芳香的草地上站起来,月光再次如瀑布般倾泻在一对情侣的身上。清风徐来,刚才激情渗出的汗珠瞬间随风而去。在那条无名的乡村小径上,他们迈着仿佛走在了月球之上般轻盈的步子一直走到了它的尽头。
尹开山夫妇在外面贪恋山村夜色之美,不觉已是晚上十一点半,只好披着一身月色,恋恋不舍地返回了房间。
清晨,导游带着大家来到了神秘的喀纳斯风景区。喀纳斯的蒙语之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它深藏于阿尔泰山的一处密林之中,湖面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上十倍,湖水最深达180米左右。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影。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湖面时常变换色彩,呈现出令人无法理喻的墨绿色、深蓝色、翡翠色以及金黄透明等各种奇异之色,是从科学层面上也不好解释清楚的著名“变色湖”。
喀纳斯湖另有几大引人入胜的奇观。一是千米枯木长堤,因喀纳斯湖中的浮木被强劲谷风吹着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堆聚而成;二是湖中有着一巨型“水怪”,常常将在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水中,给喀纳斯平添了几分神秘而恐怖色彩,也有人认为是当地特产的一种大红鱼(哲罗鲑)在作怪;三是雨过天晴时才有的奇景——喀纳斯云海佛光。其中有三个景点是游客最密集之处,三个景点一个连着一个,就是位于喀纳斯风景区的主干道一侧,分别是神仙湾、月亮湾和卧龙湾,简称“三湾”。
这三湾是喀纳斯三个美丽的河湾。大家坐着观光车一路缓缓前行,首先抵达的是神仙湾。这是喀纳斯河流因受到下游泥石流及崩塌堆积物的堵塞而变宽,也是喀纳斯河在喀纳斯湖景区内最宽的河段,这里河谷地势平缓,在河岸地带形成大片沼泽与草甸。从湖面背光看去,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细碎的光,仿佛无数珍珠任意洒落其上,由此也称它为珍珠滩。如果说阳光照耀下的神仙湾艳丽多彩,那清晨时分渡上了一层冻霜并附上云雾缭绕的这一幕,便真的是来到了神仙境地,似幻似真。
从神仙湾到月亮湾和卧龙湾之间是要经过徒步栈道的,观光车司机说要徒步两个小时以上才能走完,天气晴朗,大家便决定从神仙湾徒步到月亮湾去。这一路上走在林荫栈道上,牧民和马儿偶尔点缀其间,边走边拍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走到游客大量云集的月亮湾。这是一个蓝色月牙形的湖湾,湖水清澈碧绿仿佛象一颗新月形的玛瑙,湾中一对脚形淡绿色的花纹,传说是嫦娥奔月时留下的一对光脚印,美丽、神秘而静谧。
月亮湾到卧龙湾,大家还是选择了坐车。卧龙湾,依旧湖水清澈碧绿、晶莹剔透、四周森林茂密,湖中有一小岛,河水流到这里速度减慢,水面柔波浮动,俯视这座小岛恰似一条蛟龙盘卧嬉水,卧龙湾由此得名。
尹开山一家登上了一条能坐10多人的游船,每人穿上了黄色救生衣,不一会便来到了喀纳斯湖中央。天高云淡,蓝天如洗,层林尽染,满目流金,深绿的山坡上透出一片片黄枝红叶相间、青山白雪相连的色块,湖畔的白桦、红松、冷杉等树木以金黄、橙红、黛绿等交叉的色彩,烘托着山顶耀眼的雪色,投映在翡翠石般的喀纳斯湖上,光彩夺目,令人沉醉。
喀纳斯的蓝天、白云、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之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大西北雄浑之气势,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置身湖中,仿佛远离喧嚣的尘世,唯有身边美不胜收的景色真正属于自己。
游览完喀纳斯令人沉醉的风景,大家一路再次颠簸不停,长途奔袭10多个小时之后来到了天山南麓的吐鲁番。
吐鲁番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下,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上,被称为“火洲”。由于这里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因而瓜果丰茂,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所以水果中的含糖量极高。
导游小赵带着大家来到一户维吾尔族居民的院子里,一家人热情地出来迎接。女主人端来凳子让大家在院子里坐成两排,中间整齐地摆上一排小方桌子。男主人把切好的西瓜、哈密瓜和葡萄端了上来,让大家免费吃。他说葡萄没有用水洗,他们吃葡萄从来不洗。大家觉得那个葡萄真的甜得很,而且是无核的。西瓜也比内地的西瓜甜很多。接着主人开始介绍他们吐鲁番人的葡萄干,说外面市场上的那些货都是添加了化学试剂,只有他们这里的才是纯天然的,吃了让人放一百个心。他们的葡萄干品种繁多,价格还真不便宜,比外面市场上的贵很多。但大家好像都非常相信他们说的话,况且刚才又吃了人家的东西,不掏点包包也过意不去呀。尹开山一家带头称了好几个品种,共有30来斤。其他人见状,也开始抢了起来。不一会,主人端出来的几大袋葡萄干就被抢得精光。
时间尚有充足,才下午三点钟。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处大型和田玉石市场。他叫所有的人都下了车,排好队。早有玉石销售人员在门口恭迎,每人发了一张进出的门票。销售人员首先进行了一番天花乱坠的介绍。和田玉石真是价格不菲,一小颗石头就是几千上万,大一点的有十几万和几十万,更大的甚至几百万。一圈转下来看得大家激动万分,但也看得心惊肉跳。团队里开始有人忍不住在掏腰包,林上华看了看一款玉石项链,价格两万多,她嫌有点贵了。尹开山说只要真正喜欢就买下吧,反正今后难得出来一趟。但妻子认为,破费两万去买那么一小颗有点不值得,最后还是放弃了。
一家人走到出口处,导游早已瞄到了他们的动向,看到他们仍然两手空空,像丢了魂魄似的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开始苦口婆心地做起尹开山夫妇的工作。极力奉劝他们无论如何要买一点,看在他这些天来辛辛苦苦的面上,支持一下他的工作。看到小伙子说起来真是可怜兮兮的样子,眼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林上华本是心善之人,一时心软了,她拽着丈夫又折返了回去,请服务员把刚才那枚项链递给了她。
回到车上,导游说这次带队到和田玉石市场,是他吃导游这碗饭以来,业绩最为糟糕的一次。他说三十多人的一个大团队,才买二十九万,人均连一万也未达到,这个月他只有喝西北风去了。他们做导游的根本没有什么保底工资,收入全靠自己所带团队购物的提成。他说自己带队一个星期以来,他每天的付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他也有家要养,有孩子要去上学,希望大家在下一个购物点,无论如何要拉他一把。林上华听他说着很是郁闷,心头有一种极为难受的仿佛不小心吞下了一条虫子般的滋味,心想这小伙子年纪轻轻的,怎么能是这个样子呢?自己不是十分情愿地花去两万元,已经算是大力支持他了。尹开山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想发泄两句,妻子用手捏了他一把,说人家是小伙子没必要计较,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团队里的人一个个耳朵都装聋了,因为行程还有两天呢,如果大家真把导游得罪了,后面吃亏的恐怕永远只有他们自己了。
从吐鲁番那个火炉子钻出来,驱车250多公里到昌吉木垒胡杨林。木垒胡杨林已有6500万年历史,那个起点恰好是曾经的地球巨无霸恐龙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胡杨是迄今最古老的树种,被誉为一种“沙漠英雄树”,有着“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谱写了生命的无比传奇。它是荒漠环境的改造者,不断分蘖植株,逐渐形成“一棵胡杨一片林”的生态屏障;它孤独地承受着大漠风霜,把根深深扎进大地,虬枝举臂,守护着每一片绿洲。
天山南北,无论高原还是盆地,无论火洲还是寒极,无论荒漠还是绿洲,处处可见胡杨傲然挺立。新疆各族人民也像胡杨树那样,默默耕耘、倔强成长,克服一切阻碍,战胜一切困难,铸就了英雄的胡杨精神。
尹开山一家站在最大的一棵胡杨树前合影完毕,林上华抚摸着高大挺拔的胡杨,伫立沉思良久,似乎她的心灵在与圣树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仰望着几乎落尽树叶的胡杨,不知道这种沙漠中的神物在向人类倾诉着什么?茫茫大漠深处,面对这些可以将根系深深扎于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生灵,他们只能虔诚仰望,顶礼膜拜。一株株高大苍劲的胡杨树,尽管有的已经退光了树叶,但它们依然傲骨铮铮,挺立在大漠之中。身边的生物随着冬季的即将来临,完全消失了踪影,只有胡杨树,赫然立在天地之中。
胡杨树身高达二十多米。铁干虬树,龙盘虎踞,好不壮美,且有层层绿叶,形状各异或叶圆似卵,或状态如柳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走进胡杨林,扑面而来是一种最远古最原始的气息,会让你感受到一种最原始生命的律动。
那磅礴向上的气势,向你展示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你感到大自然的壮美。千百年来,它们以顽强的意志抗击着沙漠的侵蚀。让人惊叹的是,这些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象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有诗写道:“矮如龙蛇数变形,蹲如熊虎踞高岗。嬉如神狐露九尾,狞如夜叉牙爪张。”胡杨林之美,由此诗可略见一斑。
“不见胡杨,不知大景之壮阔;不识胡杨,不知生命之辉煌。”难怪当代著名辞赋家王宇斌在其《胡杨赋》里发出如此惊叹。
看完胡杨林后,又马不停蹄地驱车100多公里,到达灵山圣水天山天池。那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一年中观赏天池最佳的时机。
天池古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之圣地,在著名的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滨云杉环绕,雪峰辉映,非常壮观。远处的“马牙山”群峰陡峭直立,直插云天,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它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蚀而成。在山峰北侧,森林边缘有一片由柱状喷发岩经风化、流水侵蚀而成的类柱状石林,造型非常优美。尹开山一家乘坐游船,近距离触摸晶莹如玉,清澈见底的湖水。天池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清风拂面,野花似锦。
游完所有景点之后,游人们站在天池边上小憩一会。遥望博格达峰,晴空万里无云,但其山峰云雾缭绕,山巅白雪皑皑,给人一种神秘深邃的震撼之感。蹲在湖边,手捧清凉的湖水,洗了一把挂在脸上咸湿滑腻的汗珠,瞬间觉得湖水冰凉透骨,沁人心脾。仿佛洗去了尘世与人性中的一切欲望与烦扰,并给人一种彻底洗涤灵魂残垢的深切感受。
天山天池是北疆之行的最后一个景点,明天清晨,他们将迎着朝阳一路向东,返回纷繁芜杂的明州市,全身心投入到激情燃烧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