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慈云祥(张桂云)的头像

慈云祥(张桂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4
分享
《我们的队伍像太阳》连载

第一十五章 军歌嘹亮

1

在兖州送洪烛归队后,薛莲也随医院南下到了徐州。

近几天大雾,几米以外就看不清人脸。每有伤员从战场上送来医院,她就会想起洪烛,想起洪烛头上缠满绷带的样子。

天下起了大雨,气温骤降。昨夜抢救病人一夜未眠,头有些晕晕乎乎,却没有一丝困意。同宿舍的舍友李琴回来,一进屋就嚷嚷:“薛莲,听说了吗?咱们医院要改编了。”

“没有啊,怎么个改编法?“

“医院的人员分三部分,一部分随军南下,一部分留在徐州,一部分复员回家。”

“您分在哪了?”

“不知道啊,说是明天上午开会公布分配情况呢,院长没有告诉你吗?”

“呵,您这话说的。院长和我还差着两级呢,怎么会告诉我?”

两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李琴说:“别笑了別笑了,抓紧休息。这天气湿漉漉,太兴奋了容易失眠。”

“嗨,这比我们打鬼子住“青纱帐”时强多了。再湿也不会失眠的。”

也许是太累了,熄灯一会儿,薛莲就进入了梦乡。她梦见了洪烛。

还是在兖州医院里,还是在那一轮月光下,洪烛用手轻轻拂去她脸上的碎发,低下头来想亲吻她,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突然“轰”的一声,一棵炸弹落在了不远的地方,蓝婷满身是血从火里跑了出来,边跑边喊:“薛莲,薛莲,快跑,快跑啊!”她睁开眼睛,屋里一片漆黑,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

洪烛抱着一大束鲜花向她走来。她正准备接过鲜花,忽然听到有人边推边在喊她的名字:“薛莲,薛莲,你怎么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快起床,快起床吧,别晚了点。”睁开眼睛,看到同寝室的李琴正站在床边。

她一个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边穿衣边问:“几点了?“

“六点五十分了,7点半开会。还半个小时开会,我们就知道自己的归属了。”

会议在手术室旁边的小会议室里举行。院长荣启明作会前动员。他用犀利的目光扫视了一遍来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员,清了清嗓子后说:“同志们好。这一阵子解放徐州,同志们辛苦了。现在徐州已经全部被我军接管,根据接下来的部署,我们这些女同志要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改编到第二野战军医院,随军继续南下,一部分留在徐州进入地方的标准医院,还有部分同志,跟随部队的脚步,转战到河南去。下面由总护士长公布分配情况,希望大家积极配合。我有其他任务,提前离开会场。祝大家一切顺利。”说完这段话,荣院长急匆匆地离开了会议室。

2

薛莲改编到第二野战军医院,随军继续南下。

春节过后天渐渐暖和起来。至三月,所有的冰河都解了冻,薛莲所在的卫生队随部队来到了望江县。指战员们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联系划船,为躲避敌机的破坏。晚上挖战壕,练习海上划船和怎样躲避敌机的轰炸。

薛莲所带领的卫生队只有12人,住在一户渔民家的南屋里。没有那么多床,用稻草搭了地铺。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好水上抢救的功夫。

渡江开始了,薛莲卫生队的十二个人,分散在十二条船上。白天敌机轰炸,夜间航行。

薛莲所在的船只上载有二十六个人,在敌人的炮火中迂回前行,敌人的炮弹围着小船不断激起水柱。

薛莲晕船了,头疼恶心,不停地呕吐,她咬牙坚持着,心想只要到了长江对岸,一切都会有好转。突然,小船似乎颤动了一下。扭头望时,只见小船内已开始进水。她刚想询问怎样阻止进水,又感觉头上有水样的东西留流下来了。用手摸,手上沾满了鲜血。她开始感到头晕目眩,慢慢地什么也不知道了……

3

一间农家小院里,满院的院墙秧。紫色的、蓝色的小花似开非开,蜜蜂嗡嗡地叫着围着小花转。躺在竹子躺椅上的老人,似睡非睡。

太阳透过梧桐树的影子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扫来扫去,随着大门“吱呦”一声响,进来一位身穿警察服的年轻姑娘,她进门后站在门旁向身后的人说:“请进。

一前一后,一位拿话筒、一位扛摄像机的两位青年人走了进来。学生姑娘高喊着:“爷爷,记者来采访你啦!”

说罢就进屋端出两杯水放在了爷爷身旁的水泥茶几上,笑着对两位记者说:“记者同志,请喝水。”说完就退到了一边。

记者向她点头致谢。其中拿话筒的一位对躺椅上的老人说:“爷爷,我是省电视台的小王。咱们党马上就过一百岁生日了,过来给您聊聊天,请您讲讲以前的事情,讲给我们年轻一代听听。”

听到后面这句话,老人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睛。虽然已是百岁老人,眼睛依然放射出了光芒,明亮而清澈。

老人说:“既然是这样,我就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什么?”

“哦,听说您有位叫薛莲的战友,她后来怎么样了?”

老人陷入沉思,眼里似有泪水流出:“薛莲啊,自从兖州战役分开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打听过无数人,有人说她在渡江战役中牺牲了。有人说她没有牺牲,解放后进北京当了大官。我信第一种说法,她如果没牺牲,胜利后一定会来找我的,她知道我的家就是在东原县的龙脉河西岸,她一定会来的。后来我见过老李,老李说他知道薛莲牺牲了。是被敌人的炮弹炸飞的。老李说他表弟还参加了她的追悼会,薛莲回不来了。”

两位记者相互对看了一眼,拿话筒的记者又问:“爷爷,你们那时候打仗那么勇敢,不怕死吗?”

“死,谁不怕啊。但是想想不建立自己的政权,就要永远受人欺负。一年四季吃不上饭,冬天还穿不上棉衣,冻死饿死不也是死吗?就不怕了。还有您听,还有这个“军魂”,我们天天唱,天天唱。唱起来血就往头上涌哪,就想上战场杀他几个敌人。你听……”

他把抱在怀里的录音机打开,一阵铿锵有力的歌声从录音机里传出: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不畏惧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不畏惧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

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

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老人高高地挺起胸膛,一边用手打着拍子,一边跟着哼唱。拿话筒的记者、警校女大学生洪劢,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越唱声音越大,泪光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摄影记者,精准记录下了这感人的场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