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曰的头像

莫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09
分享
《涛声》连载

第五章 洪水进村了

你在乡镇工作时间长了,你就熟了乡镇日常条条块块工作,年年三百六十天,年年工作差不多,你只要按部就班即可。

“这有点像做老师的,因为你每年都教着同一个科目同一个年级,年年如一地这样教下去,你说不烂熟于胸吗?有些老教师上课都不用带书了,每一节课要讲什么内容都记在脑子里了。”二十多年前曾经做过老师,后来转行到乡镇搞办公室工作的老王这样对宋涛说。老王名叫王海,因为以前是老师,有文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其时乡镇十分缺这样的人才,因此就被物色到乡镇办公室做抄抄写写的工作了。想想,在当时还没有广告公司的时候,会场的横幅、政府门口的欢迎牌,还有计生、征兵之类的标语那都得他操心,他那一手好字可十分吃香了。而今天,由于年龄偏大,文字工作都用电脑代替了,他又是个电脑盲,所以宋涛便安排他管理后勤工作,文字工作就由年轻公务员小田他们去干了。

宋涛觉得老王说得很在理,实际上乡镇各项工作只要你认真总结的话,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就以接待群众办事这个例子来说吧!宋涛仔细翻阅了老朱他们记录的《群众来访接待登记表》,他就发现,群众来办事比较集中在三个时间:一是每周的星期一;二是每月的集市日;三就是每年节庆日的时候,此时来办事的群众就比较多,而农忙季节来办事的群众就特别少。

“计生工作迎检时忙,城建工作征地时忙,党建工作‘七一’时忙,民政工作动员合作医疗时忙,武装工作征兵时忙,林业工作防火时忙。”对乡镇各项工作,老王掰着指头如数家珍,最后他呵呵地笑道:“我们办公室工作呢?可就是年头至年终都在忙哟!”

“好像还有农业工作没说吧?老王是不是健忘啦?”宋涛问道。

“以前在乡镇,催粮要税磨破嘴,跑断腿,农业工作是重中之重,但取消农业税之后,农业组的干部职工那是最悠闲的了,现在,大家都争着要到农业组去呢!”老王回答道。

老王说的没错,但那都是各办组自己的日常工作,而如果出现较大的突发事件时,那不管是那个办组的工作人员都好,都要一起共同应对了,譬如每年的“春夏防汛、秋冬防火”这样较大的事情,基本上全镇的有生力量都要一起出动的了。

原城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这样的气候特点,一年四季下来,防汛、防火就自然成了乡镇干部的一项“例牌”工作了。

四月初的一天下午,红旗镇党政办在下班时间收到了市三防办发来的一份传真,传真是急电,大概内容说的是,“受雷雨天气的影响,未来24小时内我市将有暴雨至特大暴雨,局部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巡查和排查,及时做好防御工作。”

刚好宋涛还有事处理没有下班,小田拿到传真之后,便请示宋涛如何处理。因为是急电,宋涛也不敢怠慢,看到书记劳功和和镇长魏国良都不在办公室,他就在电话上分别作了汇报,同时叫小田向其他班子领导进行了电话通知,要求各位班子领导立即与所驻村联系,布置好防汛减灾工作。

这样安排之后,他在办公室走来走去,仍感到不放心。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曾听说前几年确实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个别班子领导接到通知后,并没有真正把这种事放在心上,没有及时通知自己的驻村点布置好防汛工作,结果有一个村的一位低保户没有及时转移,住的泥砖房子在暴雨中倒塌了,人也被砸成了重伤。事件发生后,倒查和追究责任时,村干部说没接到镇上的通知,驻村领导说办公室没及时通知他,最后是扯不清原因,大家相互推责,办公室工作人员委屈得流了几天眼泪。

也是啊,每到雨季,三防、气象部门这样的传真不时都有发来,有时气象部门的信息也不是十分准确,于是一些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就有些麻痹大意不以为然了,有时还不把它放在心上。

俗话说“油多不坏菜”吧!工作还是做细些好。于是,宋涛又叫小田专门拟写了一个防汛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再次将信息群发到驻村领导和各村及居委会书记和主任手机上。同时,要求下班后,将办公室电话设置为呼叫转移,转到值班领导的手机上。

安排好这些工作后,宋涛根据职责,又电话联系上自己所驻的高洞村和东坝村两个村支部书记,专门就防汛工作进行了布置。他特别强调要将所有村干部包干到组,并通知各村小组长做好险情排查等相关工作。同时要求村干部一定要深入到自己联系的村小组中那些低保、五保户家中去查看,还要提醒住在地质不稳定的山边、河边等地农户,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一切妥当之后,宋涛沉思,自己是不是有些大惊小怪啊!至傍晚六时多了,当他回家的时候,干部职工早已下班了,整座办公楼已是空荡荡的。

说真的,这天气预报还真准,天气说变就变。白天还是丽日当空,天无片云,至晚上九时多,窗外风声渐大,推窗一看,已是乌云层层,了无星光。紧接着,便是天连水,水连天,黑压压一片,但见一道垂天而下的雨帘,如同瀑布一般,顷刻间倾泻而下。宋涛赶紧将所有的窗户关闭起来,心想看这雨势一时半刻是停不下来了。

宋涛此时全无睡意,他在厅里面一会儿坐下来,一会儿又到窗户前看雨势,来来回回地不知多少次了。妻子是市区一间中学的老师,正在评改着学生的作业,被丈夫这么晃来晃去的,有点心烦意乱了。她觉得丈夫自从下到基层挂职之后,好像成了国家总理一样日里万机,总有干不完的事,总是心事重重,“你不过就是个‘挂职’的副镇长嘛!用得着这样忙吗?天塌不下来,就是塌下来,不是还有镇长,还有书记吗?”平时她老是这样说他。

看他今晚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又在急什么了?

“你不要老是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好不好?影响我评改学生作业。那外面下雨又不是下‘金条’,你看什么哟!那有什么好看的吗?”

还在里间看书的小女儿这时候也出来凑热闹,她笑道:“是下‘金条’吗?爸爸是忙工作忙得晕头转向了吧!”

宋涛没有心思理会母女俩,他自顾自地说:“看来还是得打个电话问一下村里面的情况吧!”

而在临江而居的东坝村,此时此刻与他焦急心情一样的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东坝村的党支部书记罗荣同志,他也在密切地关注着雨势。

雨水越下越大,全无减弱的迹象,伴随着轰轰雷声,震人耳膜。村里面街街巷巷,除了噼噼啪啪的雨声,再无其它。这时候,有的农家窗户还亮着灯光,那是他们在谈着家事,有的农家还会隐隐约约传出大人小孩的吵闹声,而大多数农户由于白天干活较困较累,早已关灯入睡。虽然村干部都通知了他们要注意防汛,但是这么多年来,还不是一样平平安安地过来了吗?大可不必这么紧张,自己吓唬自己。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却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降临。

罗荣是个老支书,觉悟较高,他白天虽然已安排村干部联系各村民小组长加强防汛工作,但看到现在这种雨势,他心里是十二分不踏实,预感到似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样。他想,反正睡不着,干脆出去看看吧!他找着手电筒,穿上雨靴,披上雨衣,再撑了一把雨伞出了门,先去看看江水涨势如何再说,他想。

他穿街过巷来到村头的大门口,借着微弱的电筒光向远处察看,双脚忽然就感到湿冷湿冷的,往脚下一看,只见江水已无声无息地漫到了脚背上了。

这可把他吓得心里一啰嗦。是啊!江水进村那还是他儿时七八岁时候的事情,几十年过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得赶紧把大家伙唤醒,抗洪救灾。

正在此时,他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他接起来一听,原来正是驻村领导宋涛打来的。

“宋镇长,俺正要打电话给你呢!看来这次大水来势凶猛,江水已涨进村子里来了,几十年一遇哟!”

“哦!我也正担心呢!老罗,你赶紧通知其他村干部,一起组织村民起来抗洪吧!如果洪水太大,就要安排群众转移,我现在就赶过来。”

宋涛突然想起去年镇里不是给每个村发了一面铜锣吗?这回可起到作用了。 “对了,老宋,你记住叫村干部把村委会那面铜锣敲起来,这样村民们知道险情就快一些!”

“好的!知道啦!”

这时候,已是晚上十一时多了。宋涛向书记劳功和镇长魏国良分别通了电话,简单汇报了东坝村这边洪灾情况,然后通知镇里的司机林师傅到家门口来接他。

“下暴雨啦!东坝村洪水已漫进村里面了,我等下要去看看,那是我的驻村点,我有责任啊!”

妻子刚才也听到了宋涛的电话,知道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丈夫肯定要出去,那是他的责任,谁也拦不住的,于是帮助他拿出了雨伞和雨靴,并叮嘱道:“那就去吧,人命关天的事,你有这个责任!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我知道了,你们早点休息吧!我不会有事的!”

来到了小区门口,林师傅已开着镇里面的那辆旧皮卡车等在那里了。

上了车之后,皮卡车一下子就猛冲进了雨帘里。回过头,宋涛看到妻子还在窗户边上目送着他们。

车很快出了城,拐弯转进了去东坝村的乡道。这一路上除了雨水“沙沙沙”的肆虐和他们这一辆皮卡车在暴雨中挣扎前进外,周围黑黝黝的世界似乎都是静止的。

“林师傅,能再快一点吗?”宋涛的心火燎火燎的。

外面狂风卷着暴雨拍打着疾驰的皮卡车,雨水在车灯的照耀下闪着刺眼的白芒……林师傅没有搭话,只是一声不吭地握紧方向盘。他目不转睛地透过那不停地淌着雨水的挡风玻璃紧盯着前方的道路,“我难道就不着急吗?但是这雨势,你急得了吗?”他没有回应宋涛。

约摸走了近半个多小时后,车总算开到了东坝村村委会门口。村委会和小学校并排一起建在村子后面的一个缓坡处,现在已是灯火通明,人影幢幢,原来这里地势较高,罗荣他们这些村干部已经将村民陆陆续续地转移到了这里。

几乎是在司机刹车的同时,宋涛就打开车门冒雨冲了下来。

“来得太快了,俺家冰箱、摩托车还浸在水里呢!”

“有半米多高的水位哟!床呀和桌子、凳子全浮起来了,哎呀!顾不上啦!”

“俺家还不是一样?可是人平安了才好哇!”

“谁说不是呢?”

“……”

“……”

在学校的课室里,村民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宋涛过去询问了一下情况,知道罗荣仍然带着村干部在村里面劝离村民。有些村民怕丢失东西,不愿离开,这太危险了。

暴雨好像还没有要减弱的样子,宋涛与林师傅打着雨伞直接往村里面去了。村里有两个小组是建在江边比较平坦的地方,所以江水才会涨了上来。他们两个人卷起了裤腿,进了村子里面,也一起挨家挨户地察看灾情。

此时,许多村民家里的大门都已上了锁,并已撤离了,但也有些建了水泥楼房的村民没有离开,他们还在收拾着一些东西,能搬的都搬到楼上去。

他们来到一户农家门口,只见有一对中年夫妻用木板挡住了大门,然后用洗脸盆不断将涌进屋子里面的水往外舀,电视、冰箱、电饭煲等电器已抬到桌子上面了,实木沙发上堆着椅子,椅子上面又堆着五、六包农用化肥。

“老乡,为啥不转移呀?要帮忙吗?”宋涛向他们打招呼。

“俺们的是水泥楼房,坚固着呢!不用怕!谢谢啦!”

“那你们要注意安全啰!有什么事打电话联系村干部。”

“好的,好的,你们去前面看看吧!好像村里的罗书记他们就在前面那条巷子,在帮助一个五保户转移呢!”

穿过了一条巷子,转了一个弯后,宋涛他们便隐隐约约地看到前面有人蹚着水慢慢过来了,到了跟前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人用木板抬着一位老人。他们正是村支部书记老罗和副主任小陈,他们有衣服已经被雨水打湿了,湿透的头发沾着前额,然而他们顾不上自己。而那门板上躺着的就是那位五保户,头上用一把伞挡住了雨水,身子都盖着雨衣。

宋涛招呼林师傅一起赶忙协助他们,四个人一起抬着五保户小心翼翼地蹚着水出了村子,然后来到了小学校的课室里,将老人扶了下来。

五保户已有七十高龄,是个哑巴,腿脚也不方便。他看着罗荣他们,嘴巴在蠕动着,两眼滚着泪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宋涛后来才知道,五保户住的泥砖房子也有一定历史了,罗荣他们去到他家时,他那间低矮厨房因为年久失修,被水一浸泡刚刚倒塌了。

罗荣说:“哎呀!真的是危险极了。”

此时的课室里面,人群黑压压的一片,转移出来的村民有的带来了草席被子,因困倦已躺下来了;有的村民则围坐一起,猛抽着烟,悄悄的说着话。说真的,几十年没遇过这么大的洪水了,大家都有些懵了。

宋涛与老罗他们几个来到村委会,一边喝茶一边商量抗洪救灾的事。这时,镇党委书记劳功和镇长魏国良也一起赶了过来。再过了一会儿,办公室的小田和镇里面其他的班子领导接到通知之后也陆陆续续地来了。宋涛发现,班子成员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党委副书记关小华,另一个是党委委员曾权。小田告诉宋涛说,关小华父亲生病住院了,他正在医院服侍他,走不开;而曾权没有接电话,是他妻子接的电话,说是晚上陪市里面某某领导吃饭喝醉了酒,睡着了。

劳功听了宋涛和罗荣的情况汇报后,对他们及时转移村民奋力抗洪抢险工作进行了肯定。他说已向市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市主要领导的表扬。他还说,市领导及时通知了市三防办,要求下游的江源电站将全部闸板打开泄洪。这次雨水来得猛、来得快,上游部分乡镇半小时降水量达到了一百三十毫米以上,一下子都堵在了电站那里了,电站方虽然也接到了通知,但估计不足,所以仅仅是打开了其中两个闸板,造成洪水无法及时下降,洪水于是就淹进了村子。看到班子领导基本到齐,劳功即在村委会办公室召开了一个短会。他要求,驻村领导和村干部要继续关注灾情发展情况,要积极组织村民抗洪救灾,要求分管民政、农业和国土的领导配合做好救灾工作,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会后,劳功率班子领导来到小学校灾民安置点,看望了各位灾民,并对他们进行了慰问,表示政府一定会全力协助大家渡过这个难关。此时已是凌晨四时多了,雨水也在不断变小,市气象部门也发出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解除的信息。在村里面负责巡逻的治保主任来电说,洪水正在慢慢退去,现在积水已退至二十公分左右了。

大家听到这个好消息,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劳书记,看来电站那边泄洪起作用了,现在雨水也变小了,俺看你们镇领导很辛苦,你们就先回家吧!这里有俺们村干部在就可以了,有什么事俺会及时向政府汇报的。”

宋涛说:“劳书记你们先回去吧!不要紧的,我不累,等下我与村干部再到村子里面看看,没什么我就回去。”

“那好吧!你们也要注意安全。”劳功看灾情可控,于是就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布署,便与其他班子领导先后回去了。

宋涛随后打起雨伞招呼着罗荣等村干部又进了村子。司机林师傅这次没去,他躺在村委会一张长椅上打盹,其实他并没有睡着,他半睁着眼睛看着宋涛他们渐渐隐没在黑夜中,心中不由地想,宋涛啊宋涛,你又何必那么认真哟! 你的身子是铁打的吗?难道你就不累吗?

到得村里面,淹进农户家的水已基本退出来了,但街巷里的积水还有十几公分,雨势继续在慢慢减弱,看来险情已基本可以排除了。

宋涛吩咐罗荣:“天亮之后,要叫村民们看看房子情况,特别是泥砖瓦房,水浸之后有无倒塌危险,另外察看一下农作物受灾情况,一并统计好上报到镇上,我们帮着解决大家的困难。”

回到村委会的时候,天已经开始麻麻亮了,宋涛叫醒还躺在椅子上睡觉的林师傅一起回去了。车子缓缓地开出了村子,林师傅不敢开得很快,因为他看到在后座上的宋涛此时已闭起了眼睛,神色疲倦地睡了。唉,看你累的,你也就下来挂个职罢了,也没有哪个实职领导对工作有你这样上心的啊!

林师傅是跟着上一任镇长从另外一个乡镇调来红旗镇的,乡镇领导他是看了一拨又一拨,所谓旁观者清嘛!哪个领导怎么样?哪个领导不怎么样?他都是知根知底的,不过像宋涛这样务实勤快,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的领导,他还是第一次遇见。跟着这样的领导干事,确实很累人,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心里面却感到莫名的畅快。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