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乡镇与机关最大的区别,那就是繁琐的事情特别多,似乎有永远忙不完的工作。想想自己以前在市委机关无非就是抄抄写写,接接电话,做做秘书工作,忙当然也是忙的,但是单纯得好,你是不用去直面那些涉及到基层百姓的具体的事情,心里面不会装着那么多烦恼事。在机关工作,主要是服务好领导,保证机关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即可,而在基层乡镇,则是要服务好百姓,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对象不同了,工作内容不同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角色转换。
暂且不说这些吧!隔天宋涛就收到了东坝村委会上报来的受灾情况统计,倒塌房屋八间,全倒户两户;鱼塘过水面积八十多亩;农作物受浸面积四百二十多亩,其中歉收和绝收面积二百六十多亩,主要是花生、辣椒等各类经济作物。东坝村是个郊区农村,土地肥沃,村民勤劳,因为离城市较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近年来该村大力种植蔬菜,发展肉、乳、蛋、禽生产,已成为原城市的“菜篮子”基地,看来这次洪灾,对东坝村经济不能不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上午,宋涛接到村支部书记罗荣打来电话,说村民们都窝着一肚子火,憋着一肚子气,说这次洪灾主要责任就是江源电站,他们都自发组织到电站那讨说法去了,说一定要电站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
“俺们知道消息后,都极力劝阻村民,说已将灾情汇报给了政府,待等政府出面处理,但是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我看这样好不好,你叫村民们选几个代表到镇上来,将他们的诉求集中反映到镇政府,到时我们再约电站方一起坐下来协商处理。”
但是半个小时后,却是罗荣自己一个人来到了宋涛办公室。他说,没办法啊!村民都在气头上,都不愿来,说以前也曾到政府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这次不来了。
经过了解,原来几年前电站兴建后,差不多年年都会有造成东坝村农田水浸的情况,虽然电站多少会承担起一些责任并给予一定的赔偿,但是村民已经感到很厌烦了。你说年年如此,换作是谁都无法忍受这种折磨啊!今天他们自发组织到电站讨说法去,想想行为是过激了些,但事出有因,还是情有可原的。
“那是情非得已,俺想老百姓自家的事都忙不了,少干一天活那就少一份收入,谁又有那份子闲心去你电站闹事呢?”罗荣对宋涛说道。宋涛是在农村长大的,当然知道农村的事,自然也理解农民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看这样吧!罗支书,我安排党政办老朱和司法所老卢协助你们村干部一起来解决这件事。”宋涛觉得一定要借这个机会,趁热打铁,彻底解决好电站的事,以免今后矛盾更加激化无法收场。他说道:“我想到一个解决方案,不知可不可行?你们也来帮着想想,那就是把这几年常受浸的农田叫电站方长期租起来,租金可按现在的亩产量和当年的粮食市场价作为参考,当然电站方租田后,他们也不会耕作的,这样,我们村民还可以继续自己耕种,这样我们村民就有了保障了,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我们可以围绕这个目标来调解。”
实际上,这样的解决方案,在其他地方也有先例,宋涛觉得这种办法就很好,是可以借鉴来用的。罗荣听了后,觉得切实可行,因此也同意这个解决方案。说实话,村干部这几年也十分头痛,因为每年春汛期间,调解这个矛盾纠纷似乎都成了他们的一个例行工作了,如果能这样一次性解决好,他们当然就轻松多了。
老朱干事比较踏实,也有农村工作经验,与农民打交道多,对农民富有同情心;卢所长熟知法律法规,拟写协议文书又很擅长,他们搭配起来一起工作,那是全镇干部职工都知道的绝佳搭档了。老朱与老卢来到办公室后,宋涛简要地将事情经过跟他们说了,他们尊重宋涛的安排,也赞同这个方案。实际上,这几年来,他们都收到过东坝村民的情况反映,说实在话,一直以来他们心中都有想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打算,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有领导拍板支持,那他们就没有更多的顾虑了。
“刚才江源电站还打了电话来我们党政办,请求镇政府出面帮助调解,我看,就趁热打铁把这个疙瘩解开吧!”老朱说。大家的心思一样,那是一拍即合了。接下来,大家商量了一下有关细节,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应急情况的处置等等,然后老朱和老卢就一起乘着司法所专用摩托车出发去电站那边调解了。罗荣随后也带着村干部一起去了,毕竟到电站讨说法的村民是他们村的,他们也要负起责任来啊!
这边东坝村支书罗荣他们刚出去,那边高洞村支书高广云就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宋镇长,你什么时候有空到俺们村看看?上次你下来调研后,俺们就立即着手新村建设的事情,现在地址是选好了,但是大伙都说一定要邀请你来村里面参考参考,心里面才踏实。”高广云是急性子,说起话来直来直去,没有保留。
“不要急,先喝口茶再说。”宋涛倒了杯茶给高广云。喝了一口茶,歇了一口气,高广云才将他们的新村建设的情况说了个大概。
高洞村原本就是依山而居,现在要选一个较为开阔平坦的地方规划建设新农村,那是不可能的了。在山区里面,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村民们都是信心满满的,建设好一个美丽家园一直是他们几代人的梦想。
自从上次宋涛下乡说大力支持高洞村建设新村这件事后,在村委会的组织指导之下,村里面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退休老师和村干部,还有党员代表和村里面公道正派有威望的老者一起组成的新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会长经过大家公认由上一届退下来的村支部书记高风担任。他老人家虽已年近古稀,但还是那么开朗健谈,做事仍雷厉风行,并不比年轻人逊色。
说起建设新村这件事,高风在任时就已着手进行,可惜那个年代他是有心无力,空有一番抱负却无法施展啊!现在大家生活好了,政府又大力支持,自己是赶上了末班车了。既然选自己做这个理事会长,那就要带好这个头,干好这件事,了却当年建设新村的这个夙愿。
到哪里建新村?这对于高风来说已不是个事。当年他早就看中了村子背后那个小山岗,为这件事他曾经上上下下不止百回。这可是风水宝地啊!为了这千秋基业,高风又说服了其他理事会的老者们,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诚恳地邀请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风水大师来察看村子的地形地貌,最后大家才最终决定把新村的建设地址选在了这里。
高风后来将那天风水大师说的话原原本本一五一十地背给高广云听。高广云是高风一手培养的接班人,他哪有不听的?高广云不是迷信的人,但他对这块地也是很熟悉的,这是一个向阳坡,背后是层层叠叠的高山,前方是峡谷盆地视野开阔,这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不过这风水大师说得还是头头是道的,说什么这个小山岗“前有案山、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中有明堂、水流曲折。藏风聚气能令生人纳福纳财、富贵无比;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奔腾,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 总之,将新村建在这个小山岗,高广云也是打心里面同意的。
听高广云这活灵活现地一说,宋涛也开心地笑了。在农村建个新房子不容易,讲风水这是当地信行的民风民俗,现在大学里面不是也开了《建筑环境学》这样的科目吗?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什么阳光呀、空气呀,还有澡声呀、湿热呀等等都得要讲究。讲讲风水,自然无可厚非,但作为政府部门来说,那就得讲规划,要看看这块地有无占用基本农田,有无占用林业用地之类的。
“高支书,因为今天我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所以只能明天去看你们的风水宝地了,去的时候我会叫上城建办、国土所和林业站的干部同去,一下子就敲定你们新村的选址事情!”
除了因为开会这个原因之外,宋涛还要协调其他人,因为没有分管城建、国土和林业工作,不是你这组的人,又要“借用”他们出工出力,这可得要向他们的分管领导打招呼。宋涛想,这也是出于礼貌吧!于是就分别跟分管城建和国土的纪检书记王平和分管林业工作的党委委员曾权打了招呼,跟他们说明了高洞村要规划建设新村的事,请他们安排有关人员配合支持一下。
王平倒没说什么,立即叫来城建办主任钟浩、国土所所长雷军作了安排。而曾权皮笑肉不笑的,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呵呵,建新村?好事啊!当然支持。先看看吧!说不定明天还有其他工作,到时再说吧!你说呢?”
宋涛看他一会阴一会阳的,也不好说什么,“那就看看再说吧!”
等宋涛离开,他鼻子嗤了一声:“嗯,真是蚂蚁与象比腰粗啊!”
第二天,宋涛没有食言,还是决定带城建办主任钟浩、国土所所长雷军先去踩点,正当他们上车准备出发的时候,林业站站长曾山突然跑了过来,说等一下他。
“曾委员安排你来了?”宋涛有点疑惑。
“我自己来的,听说了这件事,反正今天也没有其他工作,所以我跟你们去一趟。”曾山克制住自己,但话中有气谁都听得出来,他对曾权这种官僚习气是有意见的。
“好吧,出发!”宋涛心里面很高兴。高洞村不远,十几公里路程,不一会就到了。为抓紧时间,他们没有喝茶,在村委会干部和新村建设理事会成员陪同下直接就到了那个小山岗。
春夏之交,高洞村仍是让人迷恋的地方。当他们沿着小路爬上那个小山岗上时,只见处处是绿草茵茵,山花烂漫,蝴蝶翩飞。有几棵古樟树,枝繁叶茂,互相依存。高风说,这些樟树少说也生长了三四百年多,每一棵都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站在山岗上,远处山脉连绵不绝,锦江白带缠绕,近处梯田清秀灵动,山寨袅袅炊烟,谁说这里不是一块风水宝地呢?
大家收敛起心神,开始忙碌工作。雷军是市国土局地籍科下来做所长的,业务精通,只见他蹲下身子,将随身带来的地图展开后,就熟练地寻找着小山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会儿他就指着一块黄绿色图斑对大家说:“就是这里啦!”大家听了之后都围了过来,顺着他的手指,在他的示意解释下,知道了地图当中哪些是山川和河流,哪些是道路和村场,小山岗的位置确实是一块黄绿色的图斑。
宋涛吩咐道:“既然知道了这块地所在坐标位置,雷所长你马上与市国土资源局联系一下,核实一下是否是基本农田,曾站长联系一下市林业局核实一下是否是林业用地。”
在雷军和曾山打电话联系核实的当儿,宋涛与城建办主任钟浩一起登上了山岗的最高处,大家目测了一下整个小山岗,这个位置约有近百亩地,但是一定要进行“三通一平”,如规划建成新村的话,能容纳二百多户人家居住,还可以建设村民小广场、小公园、体育健身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目前高洞村也就二百多户农户,如果条件成熟的话,那是可以考虑整村搬迁了,当然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村委会办公场所也可以移建此处。
高广云对宋涛等人说:“村民建房积极性都很高,俺们还在统计当中,目前掌握的情况是,已经报名要建房的就有八十二户,没报名但有意愿建房的有四十多户,其他农户还在观望,他们都说等等看。”
实际上这些年,许多农户勤劳致富,通过出外务工、特色养殖或做些小生意等等,家境都比以前殷实多了,这种情况下,谁不想住上新房子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呢?只是限于高洞村自然条件,盖新房子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说真的,这几年形势变化也太大了,你看,由于生源越来越少,市教育局在学校布局调整时,将高洞村小学也一块撤并了,有一部分人家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和前途问题,便纷纷到城里面购房或者租房住了。高广云感慨地说,就是这个原因进城的就有三十多户人家。
“脚是洗了,田是上了,人也进城了,但是高洞村还是俺们的根哪!如果有地方可以盖新房子的话,俺们还是要准备回来的。”进了城的高洞村村民都这样说,他们现在等的就是政府能给他们什么好政策,怎么样帮助支持他们的。
正当他们讨论着如何规划新村的时候,市国土局与林业局都来了好消息,原来他们选的这个小山岗既不是基本农田所在地,也不是林业用地保护区,所以在这个地方完全可以建设新村。
看大家有所疑惑,国土所所长雷军笑着对大家解释道:“所谓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如果占用了,那就成了‘两违建筑’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哟!”
雷军不愧是业务型人才,宋涛心里想。
“地是风水宝地,选址规划建设新村也与有关政策法规不相冲突,但是就小山岗的自然条件来说,不经过‘三通一平’的话,建好一个新村那也是不可能的,不容易哟!高支书,你们想过这件事没有?”宋涛试探着问。
这时,理事会会长高风站了出来,他爽朗地笑道:“宋镇长,这你就不用担心了,俺们理事会已专门开了家长会,大家商量好了,凡是要建新房子的农户,报名的时候,每户先交三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这笔费用就是专门用来平整土地、硬化街道、修建广场和公园等基础设施时用的。理事会在银行已开了基本账户,建房农户都追着俺们说,什么时候报名?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笔钱。平整土地那不成问题,大家伙可积极着呢!”
“群众有这么高的积极性那就好,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我们担心的就是他们有‘等靠要’的思想。当然,如果政府这边有什么好政策,我会去有关部门了解,我想既然大家伙这么积极建设家园,那政府也一定会大力支持的。”宋涛肯定地对大家说。
村干部和理事会的人听了宋涛这一席肺腑之言,都激动地鼓起了掌。
“宋镇长,中央领导讲的‘中国梦’,在俺们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家园梦’,其实建设这美丽家园那是俺们自家的事,但如果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俺们百姓实现这个‘家园梦’ 就更有信心啦!”理事会的人都高兴地说。
看着大家信心满满的样子,宋涛也呵呵地笑了:“对,你们的‘家园梦’就是具体的‘中国梦’啰!”
当他们离开小山岗时,已是日上三竿,阳光洒下,一弯彩虹挂在半空,似乎给高洞村围上了一条彩色的丝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