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曰的头像

莫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31
分享
《涛声》连载

第一十五章 六月的那些事

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呢,是由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副镇长邓标同志跟踪服务。当然由于宋涛情况较为熟悉,所以在联系有关工作时,邓标都不忘邀上宋涛一起同行,而宋涛呢!则碍于面子,只要有时间都会一起参与。

总之还好,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范志强按照政策要求提供了有关资料,在宋涛的帮助下先是在原城注册了公司,注册资金是二百万元,目前等待的就是土地问题了。无论怎样的,工作还是有进展,有进展就好,起码在范志强那边还是有交待的,宋涛想。

这段时间,由于临近“七一”了,工作上又有点小小的忙乱,为啥?因为红旗镇组织委员林虹调任到另一个乡镇做副书记了,新的组织委员又还没上任,所以党建工作重任又落在了宋涛这个“年轻”领导的肩上。谁叫你年轻呢!有重要工作不压在年轻人身上,难道叫“老革命”来做?你下来“挂职”本身就是组织部门培养的后备人才,这要锻炼啊!

先兜着吧!宋涛有时心里想,就权当是学习吧!在乡镇能学习的东西确实很多,多积累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没有坏处,当然他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基层党建工作挑战性并不小。

这天上午,虎山村支部书记凌海以及高洞村支部书记高广云不约而同地来到宋涛办公室,就有关农村积极分子入党一事来求助。都是老支书了还来求助?他们真的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啦!

坐下来,他们诉说得比较多的就是,现在两个村每年都有许多人写入党申请书,虎山村曾经有一年一下子就有十多个人交来入党申请书。你看这矛盾不就来了吗?一是每个支部每年入党的人数是有限制的,像他们有五十个党员以上的支部,一年也就三个以内的指标;二是这些人中多数人入党的动机并不纯,不批准的话,就得罪了他们,平时见了面连声招呼都没有;三是和平年代,如何在这许多人中认定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入党积极分子?

他们两人一坐下来之后,话就没停下过,说的都是自己的难处。想想两位老支书所反映的问题,平时也曾听其他村的干部说起过,确实是当前许多农村党支部普遍存在的问题。据多方了解,目前农村那么多人入党,特别是郊区农村尤甚,主要还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好,村干部的待遇也越来越高。如果能够入党,那不就有了政治资本吗?有了这政治资本不就更容易当选为村干部吗?有些人看中的就是这张“党票”,认为很值钱,村里面一年开两次党员大会,有饭吃还有误工补贴,有些村集体经济条件较好的,还会带着党员到外面“参观学习”;当然还有些人认为以上什么什么的都可不考虑,但党支部换届选举时,我这一票就很重要了吧,这回你们可都要来找我了,我这个时候就是“爷”。

“现在的党员队伍中,除了那些老党员,思想还较‘马列’之外,其他思想都比较复杂,现在的党员可没有以前那么好管理啦!”在宋涛面前谈到党员的管理,两位老支书并没有遮遮掩掩,都感慨地这样说道。

既然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在两位老村支书又专门来咨询,你作为代理党建工作的领导总得要说点什么吧!

宋涛谦虚地说:“你们也知道,我也就是暂时负责一下组织委员的工作,对如何搞好党建工作也还陌生,实际上你们都是村上的老支部书记了,经验比我那是丰富多了。”

这不是等于白说吗?宋涛看到他们对视一下又看着自己,似乎不是很满意,于是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你们两个村反映的这些问题很普遍,其他村也是一样,首先我认为,那么多人想入党,那是好事,说明我们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加入到党员队伍当中来,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就为我们选出好苗子提供了基础,我们可以好中选优,让那些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

宋镇长讲的是这个理啊!不是吗?我们对这件事是不是想歪了?两位老支书不由在心里面反问自己。

“为了选出好苗子,我们办法有的是,譬如是否可以采取公示的办法,将入党积极分子公示出来,听听群众意见呢?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查的办法来了解积极分子情况。”宋涛与他们一起分析道:“我认为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考察方式,比如他在家里对长辈们是不是有孝心?与邻里关系能否相处好?有否互帮互让?有无致富带头能力?家庭经济能否搞好?再有就是村里的公益事业是否支持?捐款时积极吗?还有就是政府的工作和村委会的工作支不支持?打个比方,你们征地较多的村,他是不是带头签名?还是成了‘钉子户’?等等这些,我觉得都是要认真考察的内容。”

两位老支书一边听一边不断点头,宋镇长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咱怎么就没想到那么多呢?是啊!这公示可是个好办法,这就像是“照妖镜”,一切“牛鬼蛇神”面对群众雪亮的眼睛都无可遁形。

宋涛接着说:“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量化打分,让党员们进行民主评议,这样一来,就可以挑选出好苗子了,这样的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培养加入党组织后,自然不会有群众非议,也肯定成为我们党员队伍中的生力军。”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有大学生预备党员转回组织关系的;有国企改革后党支部解散了,关系要转到社区的;也有来告状,说写了入党申请书几年了,村党支部都不拿出来讨论的;还有就是其他地方的党组织来搞外调的。党建工作是很讲原则的,你看吧!那些外调材料无非都是围绕有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有无参加邪教组织,能否坚持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等等这些来写,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有个别村党支部还写有出身“贫农”之类的,倒觉得有点好笑,似乎有回到历史的感觉。这些倒并不是什么大事,有组织原则就是好,该怎样办的就怎样办吧!办不了的就进行解释说服。

这天,宋涛前脚刚进办公室,后面就跟进来一个农村老伯,手里提着一篮子水果,口中满是感谢的话。有些眼熟,是谁呢?哦,对了,这不是云石村贡柑专业合作社社长周群吗?宋涛问他,今天有啥事呢?这么客气啊!周群说,感谢宋镇长帮了他的大忙,这不,在宋镇长的帮助下,他在农信社贷了款,实现了扩大贡柑种植规模的愿望。

嗯,是有这么一回事。三个月前不是去了云石村那个贡柑产业发展基地吗?周群很健谈,在临走时,他说自己有个愿望,就是要将现今的一百亩贡柑扩种至三百亩,但是除了自己存款外,仍缺十几万元的资金,由于没有什么抵押物,家里也没有公务员之类的工作人员,所以在各个银行都无法贷到款。

后来回到镇里面,宋涛专门为此跑了一趟红旗镇农信社,找了负责人陈主任,与他进行了协调沟通,同时还带他一起到云石村贡柑基地参观考察,最终通过将周群的山地租赁合同作为抵押物贷了八万元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办了这件事后,他没有放在心上,所以一时想不起来。

周群说:“今年俺的贡柑预计收入有十多万元,还清农信社的贷款根本不成问题,真的要感谢宋镇长的帮助啊!”

一个普通公务员,你就为老百姓帮了一点点小忙,他却一直记在心里,感激着你。哎呀!宋涛心里面不由得有些沾沾自喜了,这就是一个小小公务员的成就感。

喝了一会茶之后,周群眼睛有些游移不定,双腿在左右摆动着,很局促不安的样子。忽然他站了起来,手伸进裤腰袋里掏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然后硬往宋涛手上塞。

“宋镇长,俺也没有什么好感谢你的,这个你就收下吧!你帮了俺家这么大的忙,这只是俺一点小小的心意。”

很突兀,宋涛用力一挡,信封掉到了地上,溜出了一沓子钱。两个人对视了一下,周群紧张地弯下腰把信封捡了起来,宋涛也帮忙把钱收拾好装进了信封,然后他走到门口把门关了起来。

宋涛看着周群放在茶几上的信封,上前拿起来,拉开了周群的裤袋塞了进去,然后神情严肃地说:“老伯,你能来一趟我这里,告诉我你贡柑丰收了,我已经很高兴,但是你却把这辛苦钱送给我,这就不对啦!”

看着周群一脸尴尬,宋涛接着说:“你看你不自在了吧!我现在也不自在,本来大家谈得好好的,因为有了这钱作怪,就脏了我们的感情。如果收了你的钱,以后我也不好意思再见你,你也不好意思再到我这,况且我还会因此犯了错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哩!”

经宋涛这么浅白地一说,周群总算放松地笑了起来。

“其实,俺今天来还有一件事要请宋镇长帮忙!你看,现在‘七一’不是就要到了吗?俺有一个孩子在莞市一家公司务工,而他的党组织关系还在我们村里,以前每年这个时候,要回来参加一次组织生活十分不容易,公司那边难请假,这边缺席多了,党员们意见很大。俺的孩子说今年他们公司成立了个什么‘非公企业党支部’,所以想将组织关系转到公司那去。”

这不就是流动党员吗?现在红旗镇的流动党员可多了,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七八十人之多,这些人主要是在外面务工或经商,也有少数随亲友生活的,由于无固定地点所以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现在组织部门要求非公企业有条件的也要成立党组织,这是好事,解决了这些流动党员无法正常过组织生活的问题。

“这你不用担心啊!我们会按原则办事的。”周群将村党支部开具的介绍信给了宋涛,宋涛叫来组织干事小田,帮周群开具了镇党委的介绍信,同时找来了周老伯孩子的档案袋封好盖章给了他。因为组织关系要转到别的地区,所以宋涛又吩咐他到市委组织部再去开具一个介绍信就可以了。

原来这么简单的事自己却想复杂了,这不是在宋镇长面前丢人现眼了吗?真的不应该啊!周群在心里面骂着自己,嘴里却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的话,然后离开了宋涛的办公室,说是马上去市委组织部办好孩子的事,以后有时间再来叨扰了。

送周群走后,宋涛总算松了口气。想想也是,这钱的压力有多大啊!弄得心里面都喘不过气来,这以权谋私的事可千万不能做!帮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的难题,而又能被老百姓惦记着,这已是十分幸福的事情了,你还想有什么奢求的呢?

党建工作十分繁琐,对不懂的业务,宋涛就通过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来进行解决,有时还会亲自到市委组织部去咨询,工作上倒是没有拖后腿。而真正考验他的则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比方说吧,给红旗镇“七一”困难党员慰问金的名额只有四十八个,红旗镇有二十个村和六个居委会,你如何分配?当然通过各村居委会报上来的困难党员的材料来分析,平均分配一下,每个村两个,就占了四十个。城市居民相对生活较好一些,困难党员较少,那么剩下的九个每个居委会各分配一个吧!这样就还余下两个了。

这问题就来了吧!这两个给谁呢?实际上给哪个村,都是可以的,因为每个村报上来的困难党员都不止两个三个,而且据了解,这些报上来的困难党员家庭收入都较差,有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贫困的;有缺技术、缺资金发展失败而导致贫困的;有因病因灾而导致贫困的;也有因企业下岗而导致贫困的,其中还有些是低保、五保党员,长期处于失业状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来度日,这些都是实情。

呵呵,这是很简单的数学加减题,并不是什么歌德巴赫猜想,可是却让宋涛想了许久许久。这人是不是总有偏心的时候?只能偏些心了,明年再考虑其他村吧!他这样想,于是就将余下的两个名额分别给了自己所驻的高洞村和东坝村了。

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有些村又来电话了,说我们村那么多困难党员,你才给我们一个二个名额的慰问金,你说让我给谁啊?那不得罪人吗?不用慌的,实际上他们每个村委会多年来已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操作办法,他们不过是口中这样说说,出出心里面这点儿怨气罢了。宋涛早就听说过了,有些村就几个困难党员轮着来,今年给你,明年给他;有些村集体经济好些的,就村集体收入里面配套些钱来慰问;有些村就干脆将这些钱平均分配给几个困难党员,等等办法,可谓不一而足,却又相安无事。

宋涛想,这也算“一村一策”吧!只要党员们觉得公平就好。所以但凡接到类似电话时,他都会说:“你在党员会上说明清楚慰问金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下分配办法,我相信党员们都有这个觉悟,都会理解的。”

整个六月,原城的天气都是不愠不火的,真让人提不起激情,但宋涛却觉得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你看啊!既要管党政办,又要管群众服务中心,这本来就够忙的,是吧!现在却还要代管党建工作。这宋涛不得不承认,每天只要自己把办公室的门一开,那来访的人就络绎不绝,根本就难闲得下来,有时下班时间到了,他还得陪着来访的群众。

原城农村有句俚语叫“收六月”,意思是六月水稻熟了,农民都忙于收割,没有空闲时间,后来引申到其他方面,比喻事情多,很忙碌。六月的那些事,让宋涛更加忙了,人也跟着消瘦了许多。而让他尴尬的是,当有熟人说:“哎呀,宋镇长,你好像比以前瘦了啊!”这个时候,宋涛只能自嘲地回答:“是啊!是啊!但比以前精神多了!”

你这不是在嘲笑吧?人说当官了,身体会越来越发福的,怎么你宋涛的却刚好相反呢?这不符合官场的发展规律啊!呵呵,说归说,笑归笑。

你想啊,一个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并不总是称心如意的,有时自我解嘲一下,那也是为了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

不过,说实话,宋涛虽然感到自己的工作十分繁忙,压力也十分大,但是工作劲头没减弱,这一方面还得感谢有老朱、老卢和小田等一批得力的干部,你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的,也难完成好所有工作啊!

翻看这个六月宋涛的《工作日记》,每一天都是记得满满的,实实在在的,即使是礼拜这样的休息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