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曰的头像

莫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28
分享
《涛声》连载

第一十四章 龙舟文化节

深市招商回来后,根据劳功书记的吩咐,宋涛积极与原城产业园区管委会沟通协调,想为范志强的投资项目争取五十亩土地,但由于园区土地紧张,且听说客商投资额在五千万元内,因此管委会的领导并不是十分看好他的项目,宋涛去了几次,得到的答复都是说正在研究当中,基本上是毫无进展。

为了能使市政府重视范志强这个科技型和创税型投资项目,根据市政府招商队一些人的提议,最后他们与范志强取得一致意见,对外就说总投资八千万元吧!想想也是,以前其他一些所谓的大项目不也是如此操作吗?说投资多少个亿,还美之名曰,分一期投资,二期投资,而最终也不过就是几千万样子,而过后又有谁吃饱了饭撑的再去追究。唉呀!或许这也是招商引资方面的一个游戏规则吧!你想,当地政府高兴了,招商的人高兴了,老板拿到了地也高兴了,你高兴我高兴大家高兴这不就完了吗?何必执意去较真呢?

宋涛之后又与劳功一起多次找分管园区的市领导和市长,将客商的诚意和有关情况进行了汇报,总算是有了点眉目,承诺可在原城产业转移园区扩园之后留一块地给范志强,但也要等到“三通一平”之后才能提供。

管他呢?总算能给范志强一个明确的答复了。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闻着邻居家飘出的粽子的香味,才知道端午节又即将来临了。宋涛依稀记得儿时,每至端午,全家人聚在一起包粽子,煮熟了互送亲朋,让人感受到浓浓亲情。老人们还会做几个放了雄黄粉的小香袋,给孩子挂在胸前辟邪祈福。《原城志》记载:“民国时,阴历五月初五,各户悬菖蒲、艾蒿于门,孩子戴香包或擦雄黄酒于耳鼻,认为可以祛邪除秽。中午吃粽子,喝雄黄酒,女婿上门送礼贺节。原江两岸村场由行帮组织划龙船。夜间用菖蒲、艾蒿、金骨草、八角枫熬水沐浴,以防疮毒。”如今,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其中的“味道”却远不如从前了。

今年的端午节据说要比往年热闹,因为原城市政府要在这个时间里举办龙舟文化节,目的是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据政府发出的公告,文化节将从六月八日始至七月十五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星期,届时原城各个乡镇都会派出一支代表队参加龙舟竞赛。另外,政府旅游部门为此还同时组织了啤酒节、烧烤节、樱花谷狂欢节,以及民俗文化游演、瑶族风情展示、户外露营等各类文体活动几十项。

临近端午,原城节日气氛渐浓,处处可见彩旗招展,灯笼摇曳,喜气洋洋。由于宣传十分到位,国内外游客闻讯纷至涌来,他们又与当地市民积极参与其间,真的是处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息。

滔滔原江水,自东向西,如一条白龙,穿城而过,将原城分隔成南北两个部分,北边为老城,南边为新城。老城以东大街为标志,多明清古建筑,古街古巷,穿行其中,如品一碗老酒,醇香扑鼻。而新城则以新行政中心为标志,多现代建筑,高楼林立,马路宽敞,超市商场鳞次栉比,灯柱灯箱整齐华美,咖啡馆和西餐店,休闲会所和俱乐部不时映入眼帘,让你深深感受到一种现代化城市的生活气息,新老两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红旗镇东坝村位于原城东郊,临江而居,自古以来就有“端午划龙舟”的习俗,此次龙舟文化节红旗镇政府挑选东坝村龙舟队作为代表参加龙舟竞赛,在东坝村人眼里,自然是非他们莫属了。自从洪灾事件之后,经过政府出面调解,事情总算得到了全面解决。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东坝村民这几天是铆足了劲加强赛前训练,以便在端午这天能为自己赛出风采,为镇政府赛出好成绩。

宋涛记得农历五月初一那天,东坝村为了祈求龙舟下水后能给村里人带来风调雨顺,因此举行了隆重的龙舟下水仪式。宋涛是驻村领导,受邀请参加了仪式,那天的场景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仪式在东坝村临江码头旁边一棵参天蔽日的大榕树下举行。当宋涛紧追慢赶来到时,这里已是人山人海,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了,周边村场的群众和游客也争相来这里观看。大榕树下,放着一长条香案,上面摆着一头已杀好约有二百斤重的猪,还有时令水果和糕点这些供品,龙头则放在香案前面,香炉已插满了十多对半米高的香烛,烛火摇曳,烟雾缭绕。

罗荣告诉宋涛,古时东坝村划龙舟,是为了祭祀龙神,这与他们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是相关的。东坝村人认为,龙,是水神之王,它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因此,东坝村人崇拜龙、祭祀龙,希望它保佑常年风调雨顺,江水波澜不惊。今年东坝村受了水灾,除了人为因素外,村里许多长者认为是龙神发怒了,因此他们对这次的龙舟下水仪式更是不敢怠慢,比往年都来得隆重些。

阳光普照,江水泛着银波。早上八时八分,年已八十有五的村中长者罗叔公一声吆喝:“龙舟下水仪式开始啰!”接着村中的“八音”乐队齐声奏起了鼓乐。罗叔公代表村民行至香案前虔诚地对着龙头叩头,举香,庄严祭拜,同时见他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站直了身子,接过一年轻人抓过来的一只雄鸡和一把菜刀。只见他手起刀落,一刀将鸡头剁掉,反手抛入江中,看他那凌厉劲儿,真的是宝刀未老。此时,一小伙迅即燃起了远处一串悬挂在大树上的长达十几米的鞭炮。鞭炮声响,村民们也纷纷排队至香案前祭拜龙神,还有部分村民将自家做好的粽子抛入江中供奉龙神。

时间差不多了,三十多个小伙子齐声大喊:“一,二,三,扯哟!”即刻合力将一长约二十多米、宽一米二左右,重达上千斤重的龙舟,连同旗手、锣鼓手一同扛起,行至码头处缓缓地放下水中,然后大家陆陆续续上了龙舟,按各自指定位置坐好,拿起了桨。此时,一壮小伙扛起香案前龙头尾随罗叔公下了码头,上了龙舟,并在他的指挥下将龙头安放到了龙舟上。龙舟上的鼓手立刻扬起了鼓槌,敲响了锣鼓,鼓声急急,响彻一江两岸。当罗叔公迈开双腿,刚一离开龙舟,小伙子们便一声呐喊,木桨齐挥,龙舟即如蛟龙入海般飞出了江面。呵呵,仪式结束,从即日开始,他们就要放下手上的一切工作,每天到江面上进行演练了,直至龙舟竞赛的日子到来。

这不,龙舟文化节说来就来了,当然几天的练习,队员们体能有了提升,配合更加融洽,更主要的是那股子精神劲儿别提有多足了,因为今天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范志强这次到原城投资智能交互式触摸屏项目被列入了这次龙舟文化节的签约项目。他很重视,前一个晚上,他就从深市赶来了。上午八时三十分,当宋涛与劳功陪同他一起来到会场时,只见原江两岸早已是人流如潮,商贩云集,彩旗飘扬,不时还听见锣鼓声声和依稀的鞭炮声。南岸LED超大屏幕上,正在反复播放着原城的宣传片。再往江面上看,但见江边一溜子整齐地排列着二十多艘装饰华丽的龙舟,各龙舟队的队员们穿着鲜艳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坐在龙舟上,一个个生龙活虎,摩拳擦掌,像是整装待发的士兵。据说周边县市的龙舟队也来了参加助演,真的是热闹极了。

这次龙舟文化节的主会场设在原江北岸的江滨公园广场,搭建好的主席台铺着红地毯,彩带高挂,彩球飞舞,背景布幕上是“原城龙舟文化节”字样,突出了此次活动的主体。开幕式时间差不多到了,主席台早已坐好了市主要领导和特邀嘉宾。会场前几排专门设有签约客商席位。由于项目较多,而且本次签约主要还是履行一个形式,合同文本都是意向性的,并不是正式文本,因此也不用作为政府法人代表的市长与客商一一签约。

范志强对参加政府举办的这种活动,感到有些烦躁。你看一个务实的企业家,按会议要求,还得穿正装,打领带,还要签个象征性的意向合同,是吧!遇到这样的繁文缛节,让他很不自在。要知道,即使在深市公司里上班,他穿着都十分随意,也就因为他这样的朴实,所以与他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当然他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红火,在深市这样优胜劣汰的地方站稳了脚根。你说应付这样的场面,他能自在吗?可这正是政府需要的,没办法,你也得配合好做回演员啦!

他转过头疑惑地问身边的劳功:“不就是一纸协议嘛,干吗搞得这么隆重呢?这样子是很热闹,很喜庆,但那要花费多少人力、财力和物力啊!”劳功在一旁听了,不置可否,他只是对范志强礼节性地笑了一笑,表示回答。

整个仪式十分紧凑,先是由上级分管招商引资市领导表祝辞,接着是已在原城投资置业的客商代表致词,新引进客商代表致词,市长李东友作欢迎讲话,市委书记黄先耀宣布龙舟文化节隆重开幕。总之是各式大小人物一一登场之后,最后才是签约仪式。此时广播适时播放出轻音乐之类的欢快歌曲,随着主持人点名,客商与政府官员分批次上台进行签约。

范志强的项目由于投资额并不大,与一些小客商一起放到了最后一批上台签约,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劳功与他一起上了台,在指定位置坐下,那里早已摆好了样式一样的合同文本。这时候,你是不用看文本具体内容的,当然你也没时间看啊!你只要在投资方落款处签下姓名,然后交换文本给政府官员后,再签一份即可,这是表示一式两份,客商和政府各执一份的意思。签约后,双方站起来握了一下手,表示对签约成功的祝贺。虽然大家都知道是繁文缛节,但也不敢随意,都有模有样地在主持人的导演之下,一一认真地表演完毕。

“总算完成了。”这是范志强主席台下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一起坐在周围的客商听后都会心地笑了笑。接着主持人叫大家移步到江边的看台观赏龙舟竞赛,那里也辟开了一片较大的地方搭起了来宾的看台。因为人多,范志强在劳功和宋涛的陪同下一起坐到了后面的一排,还好,由于在较高处,所以视野倒十分开阔。

正在大家闲聊之时,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一颗红色信号弹冲上天空,龙舟比赛正式开始,一字儿排开的五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向上游终点处冲了出去。随即整个原江上空鼓声点点,锣声锵锵,一江两岸欢呼声此起彼伏,鞭炮声“噼里啪啦”,广播里面不时传出主持人的点评和呼叫“加油”的声音。范志强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欢腾的龙舟竞赛,以前为了企业的发展忙东忙西,哪里有心思去欣赏生活的精彩?今天总算是一饱眼福,身心也不由地放松下来。

一个人呀,不管你工作多么忙,也不能老是绷着神经啊!放不下自己的人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的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善于放自己一马。

再看江面上,只见龙舟上的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伴随着有节奏的鼓点声,他们抡起粗壮的胳膊,狠劲儿地划着木桨,远远看去,那船的两侧倒像是装上了两排飞轮,快速地旋转,同时带动了整条江水不断地翻滚,那不是游龙戏水是什么?再看,龙舟已划到了中途,你追我赶,更加激烈,擂鼓的龙头老大,似乎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干脆站了起了,甩动着臂膀,更加卖力地给船手们鼓劲。而站在后面的舵手,此时则弓着腰,猫着背,双眼注视着前方,双手随时调整着航向,双脚不停地蹬着船尾,嘴里大声地喊着:“划哟喂,划哟喂,……。”

范志强和劳功被原江上那激烈的争斗场面所感染,与周围的人群一样不时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或呐喊加油,或击掌欢呼。宋涛看着这一番景象,不由心潮澎湃,脑子里却想起了学生时代学过的一首《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他想,这首诗歌所描写的不就是原城今天龙舟赛热烈壮观的场景吗?

通过三个多小时的龙舟争斗赛,十二时多总算结束了。预料之中的是,由东坝村龙舟队代表出阵的红旗镇代表队,轻松地摘得了本次赛事的桂冠。晚饭,东坝村照例是全村大聚餐,村民称这是吃“龙舟饭”。村里面邀请了书记劳功、镇长魏国良和驻村领导宋涛参加,他们来时又带着范志强一起过来。大家把与民同乐,体验乡村纯朴习俗作为一种美妙的享受。

傍晚,红霞满天。当宋涛他们一行来到东坝村时,东坝村的大祠堂里,已是人声鼎沸,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一项仪式。为了讨个好兆头,村民们正在竞价赢取对龙头、龙尾的保管权。出价者一个比一个声音高,一个比一个价钱高,最后取得龙头、龙尾保管权的村民出价都达到了二三千元,而船鼓和木桡的保管权出价也有几百上千元,当村中长者罗叔公宣布结果之后,大家都兴高采烈地鼓掌表示祝贺。这笔钱据说由理事会保管,专门用于龙舟修缮和端午节龙舟比赛所需费用。

大祠堂很大,已摆好了五十几围桌子,东坝村支书罗荣说,晚饭是一户一人参加,每人捐资二十元,多捐不限,比赛所得奖金除作为队员们误工补贴外,余下的也作为龙舟饭所需资金。他说这已经足够开销了。

至于“整厨(烹饪)”,则从村民中挑选出多名业余高手负责,饭桌、炊具、碗碟等都是村里面已置办好的集体资产。他们架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每桌有菜八九个,都是用大瓷碗盛装。大家热热闹闹围坐一起,宋涛看到,菜式似有讲究。罗荣看出了客人的疑惑,便指着其中一碟蒜头蒸辣椒说:“这个菜是专门用来祛除划龙舟的队员们身上湿气的。”再看其他,有莲藕鸭、烧猪肉、油豆腐煮鱼、香菇煲鸡等。呵呵,虽无鲍参翅肚,倒也大鱼大肉,村民们吃得兴起,都猜拳行令起来。瞧此情景,颇有《水浒》中梁山好汉“大碗饮酒,大块吃肉”的豪情!而凯旋的队员们,此次坐在上桌,乐呵呵地接受乡亲父老的祝贺。

所谓入乡随俗,宋涛他们一行也纷纷加入到敬酒行列中来。特别是对今天参加了龙舟竞赛的这些队员们,他们更是一一敬酒,表示对他们的谢意。这真没说的,因为他们代表红旗镇摘取了龙舟竞赛的桂冠,也为东坝村民争得了面子,值得庆贺。

范志强也是第一次到农村来参加这样排场的宴会,今天也是放开了喝,虽然是农家酿的“土炮”(烧酒),但他感到比起以前喝的什么茅台、轩尼斯,什么路易十五、人头马更加来劲,更加尽兴轻松,因为与纯朴的村民一起喝酒,大家相互之间少了城市名利场上那种腐朽的铜臭味啊!

清风习习,在东坝村祠堂的大门口的大榕树下,小孩子们像过年般高兴,大家聚在一起,或你追我赶玩着游戏,或你来我往地燃放着鞭炮。此时的东坝村,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落的猜拳行令声,小孩子们的笑闹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把端午节的“龙舟饭”推向了高潮。

次日,中省及地区各级媒体及时发布了原城龙舟文化节新闻,有些还占了很大的篇幅。宋涛关注到其中有关招商引资成绩方面的内容,大意都是“原城举办龙舟文化节,招商引资成绩斐然,成功签约项目几十个,投资额达一百多亿……”云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