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湿漉漉的阴雨天,早已闷得大家心烦意乱了。难得的阳光明媚,又且逢星期天休息,高兴得大家早早起了床,拆被的拆被,换衣的换衣,准备洗洗刷刷大搞一下个人卫生。
“赵英姐,有你一封信。”李春芬从一叠报纸堆里,抽出一只信封在赵英面前晃了晃。
“谢谢。”正洗着衣服的赵英,用自来水简单冲了一下沾在手上的肥皂沫,伸手想把信接过去。
“谁来的,是不是你的阿三哥啊?”李春芬故意把手又缩了回去。
“去,毛病真多!”赵英白了李春芬一眼,夺过信拆开看了起来。
阿英:
最近学习紧张吗?别太累了。爸妈和爹娘他们都很好,有什么事我都会弄好的,不要担心……
“班长,班主任在找你,让你过去一下。”学习委员跑过来。
“好的,我马上过去。”赵英把只看了一半的信往口袋里一塞,就朝班主任办公室方向走去。
办公室里空空荡荡,只有班主任老师一个人低着头写着什么,赵英用手敲了敲门:“老师,星期天您还来上班啊?”
“赵英来,快坐。你们就要毕业了,大家的毕业鉴定还没有写好,今天加个班。”班主任拖过一把椅子示意赵英坐下:“赵英啊,叫你过来是有件事情想与你商量。你也看到了,你们进来的这几年中,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数也逐年增加,但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却仍然比较薄弱,已经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为了缓解这个矛盾,学校党委专门商量了这个问题,想在你们这届毕业生当中,挑选部分优秀学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你是学校考虑的人选之一,今天受校党委的委托想听听你本人的意见,不知你对此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班主任把学校的意图转达给了赵英。
“十分感谢这几年来学校对我的教育和培养,在这里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让我懂得了怎样教书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至于您刚才说的问题,我需要好好想一想,因为家里有些具体情况,可能会走不开。”赵英详细地向班主任老师汇报了张娟红及家里的具体情况。
“原来是这样呀。”班主任听后,半晌说不上话来:“张娟红家里情况确实有点特殊,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照顾他们。”留校与否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师资短缺的困难,但对个人来说,却是关系到今后事业发展的前途问题。所以,班主任让赵英不要急于答复,回去再好好想一想。
“班长,听说你要留校了?恭喜哦,”赵英刚从班主任办公室出来,就被同学们团团围住了。
“以后成了大学教授,可要请客哦。”
“现在许多党政干部都是从大学教师中提拔的。”
“真好,毕业文凭还没有到手就有了工作,我们还不知道会分到哪个里山角落呢。”
“以后我们到母校来玩,班长可要招待我们哦。”
大家七嘴八舌地嚷嚷着,赵英只是对着大家淡淡一笑:“到哪还不是一样教书啊。”
此时赵英脑子里,根本没有去想以后评不评教授和当不当干部的事,而是一直在想假如留了校,阿红爹和娘还有大姐怎么办,因为留校意味着离开家乡,今后无法在身边关心和照顾他们了。但是,听了班主任的一番话后,也确实感到学校急需要人手。怎么办,赵英一下子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晚上,赵英躺在床上,像解一道难解的数学题,脑子迷迷糊糊的找不到思路……
“阿英,你在想什么啊?”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从哪里,阿红身着草绿色军装,裹着一条洁白的床单走了进来。
“啊?阿红怎么来了,你不是……”赵英揉着眼睛,不敢相信。
“别说!”阿红摇着手:“我都知道,你为了我要求退伍,退伍后一直照顾着我的父母,尤其我爹生病期间,如果不是你没日没夜的守护,他哪会好得这么快啊。我很感谢你这位好战友,好同学,好姐妹。现在你就要毕业了,学校让你留校,你就留下来吧,我爹那边就甭管了。”
“这怎么行。”赵英听了马上表示反对。
“听我的!你为了我已经做得够多的了。如果这次你再这样做,我的心会不安的。”说完,阿红裹着床单就飞出了窗外。
“阿红,阿红!”赵英对着窗口喊着……
“班长……班长!你做梦了。”正在熟睡的同学们,听到赵英的叫喊声都坐了起来。
“?”赵英这才意识到刚才是在做梦,但梦中阿红的那些话,却记得十分清楚。
“没事,大家接着睡吧。”赵英对大家说。
可经过这么一折腾,大家的瞌睡虫却已跑得无影无踪。睡不着都干脆坐了起来,议论着毕业后的去向和打算,但议论中更多的话题是对教育工作的崇敬和向往。
“以后,班长可要多组织我们搞些活动哦,别到时候大家老死不相往来,到老了也见不上一面。”
“有了新单位,大家相互写个信通个气。都说同学情,似兄妹情,我们朝朝暮暮同窗共读这么多年,真有点舍不得。”眼看着就要分别了,大家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班长,怎么没声音,又在做梦了?”尽管大家说得热火朝天,赵英却发着呆一声没吭。大家见赵英不作声也感到无趣,又躺下继续呼呼了。
赵英躺在床上,继续想着留不留校的问题。虽然,梦中阿红再三说,不要再管她们家了,叫她多关心关心自己的事情。但赵英心里一直想着,如果阿红爹摔倒了怎么办,谁扶他,谁送他去医院?阿红娘走丢了怎么办,谁去找?阿红大姐……万一有什么事,怎么对得起阿红!当然,她也知道自从阿红牺牲后,自己所做一切也遭到了一些人的不理解和不同说法,说她也太痴情了,人家的事管过一阵就行了,用不着这样不顾一切地去做,自己的事要紧。只有爸妈对她的行为一直很理解,也很支持,说阿红为了国家,为了你和小老表连生命都献出了,我们还有什么不可放弃的?!
赵英一夜没睡好,一直到天亮。
“班长,你眼睛怎么发红了?”洗漱间里,一位同学端着脸盆从她身边走过。
“没什么。”赵英冲着那同学微微一笑。
“是太高兴了没睡好吧,同学们都很羡慕你。唉,我们还不知道分配到什么地方呢。”那同学说。
“班长,以后别忘了我们这些乡村女教师哦。”又有一位同学挤进来。
“告诉你们吧,我不想留校,与你们一样,回家当乡村女教师。”赵英一本正经的对大家说。
“班长,别开玩笑了。以后能在省城工作、生活,还可以晋升什么副教授、教授的,这么好的机会人家还求之不得呢,你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大家对赵英的想法,都投来了不解的目光。
赵英对着大家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下午,班主任老师又找到赵英:“赵英啊,你的情况和想法我已经向学校党委做了汇报,校党委很理解也很支持你的想法。是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你就安安心心回去吧,以后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尽管来找我们。”
“谢谢老师们,我一定好好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说完,赵英向班主任行了一个军礼。
“呵呵,不敢当,我们的战斗英雄!”班主任老师笑盈盈地按下赵英高举着的右手:“以后多来母校走走,看看我这个破老头子。”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班主任老师的眼睛有点发红了。
“一定来,请您多多保重。”赵英向班主任老师挥手告别。
“大家都抓点紧,接新娘子的人马上就要到了。”赵英一位远房阿婶向大家打着招呼。
院子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几个小后生嘴里叼着香烟,手里拿着鞭炮和炮仗,静静地守候在家门口的那条小路上,做好了随时点燃的准备。一些年长的婶婶嫂嫂们,围在堂前,摆弄着贴着大红囍字的木板箱、棉花絮被和七盆八桶。而那些闲得发慌的孩子们,则绕着大人的膝盖在人堆中穿来穿去……
“沈老师,小朱老师你们来啦,快进屋里坐。”赵英爸看见赵英的几位老师进来,拿起一包香烟迎了上去。
“赵英爸,恭喜恭喜哦!”沈老师向赵英爸作着揖。
“阿英啊,沈老师他们来了!”赵爸朝里屋喊着。
“别叫她了,她正忙着呢。”沈老师向赵英爸摆了摆手。
“沈老师,你来啦。”阿红爹看见沈老师进来,也连忙站起来与他打招呼。
“沈老师好,小朱老师好!”赵英听到声音,从房里走了出来。
“阿红爹,你还好吧!”沈老师握着阿红爹的手,问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好,好。”阿红爹伸了伸胳膊,又活动了一下腿。
“阿英快回来,还有一点点就好了。”赵英二姐拿着一面镜子,从房里追了出来。
“二姐,已经蛮好了。”赵英对着镜子,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刚刚梳理好的头发,满意地对二姐说。
“赵英姐,真漂亮。”小朱老师站在一旁,对着镜子里面的赵英说。
“快,快!接新娘子的人来了,快放炮仗!”门外一阵喧哗声,守候在路口的一个小男孩跑进来。后生们听到声音,连忙蹲下身来,用烟蒂点燃排放在路边的鞭炮和炮仗。瞬时间,“砰”“啪”“噼噼啪啪”,炮仗声和鞭炮声响成一片,要把整个院子掀起似的。
“新郎到!”
表哥的陪同下,阿三从烟雾里钻了进来。阿三上身着一件深藏青全毛华达呢中山装,下面穿了一条湖蓝色的确良大脚裤,脚上是一双草绿色军用解放鞋,全身上下整整齐齐,既得体又精神。听说,为了这一身打扮,阿三足足准备了半年时间,尤其为买那双草绿色军用解放鞋,一直跑到县城的百货商店。
“慢!”阿三刚想进屋,被守候在门口的赵英表姐和表妹拦了回来。
“好姐姐,好妹妹!”阿三赶紧向她们作揖讨好,从口袋里摸出两包喜糖塞了过去。
“我们也要。”一群孩子围了上来。
“快抢哦!”表哥一旁见了,从口袋里抓了两把喜糖向空中抛去,趁着孩子们哄抢喜糖的当儿,拉着阿三钻进了里屋。
“站住!”赵英另外两个小表妹,紧紧地护着房门口也向他们伸出了双手。表哥笑着,又从口袋里摸出两包糖……
房间里,赵英妈和赵英面对面坐着,两双眼睛里都闪烁着泪花:“阿英啊,今天你就要离开家,离开我和你爸,做阿三家的媳妇了。有句老话说,未嫁从父,既嫁从夫。你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如今要出嫁了,要有自己的新家了。我与你爸也没有更多的话要说,希望你从今往后与阿三一起好好持家执业,孝顺长辈,教育幼小。
唉,这日子过得也真快,一转眼工夫你们一个个离开我们,为人妻为人母了。我与你爸呀,也老了……”
“妈别难过,我又没跑远,每天都能看到。”赵英拿着一块手帕给妈擦眼泪:“您和爸要多保重,有什么事就来叫我。”看着妈的这个样子,赵英不觉得鼻子一酸,眼泪也“啪”地掉了下来。
窗外传来一阵锣鼓声……
“阿英,我们走吧。”表姐一旁催赵英。
“妈,我走了。”赵英拥着妈的肩膀抱了一下,随着表姐走出房门。
“阿英!”赵英妈一只手捂着嘴巴,一只手向赵英挥着……
迎亲的队伍很长,由几个小后生组成的锣鼓队走在最前面,姑娘们簇拥着阿三和赵英紧随其后,加上挑箱子、棉花絮被和七盆八桶嫁妆的,浩浩荡荡从院子里一直排到大路口。
看热闹的人更多,差不多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
“阿三真是好福气,讨了这么好的一个老婆。”
“阿英今天打扮得真漂亮。”
在村口的水井旁边,老头老太们围在一起,议论着阿三和赵英的婚事。
“新娘子来啦!”阿三家门口的人更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喂,大家安静,小朋友也别吵吵,婚礼马上就要开始了。”阿三表哥向大家挥着手。
村支书走到中间,从口袋摸出一张纸,扯着嗓子大声喊:“结婚典礼现在正式开始,新郎新娘入场!”
阿英挽着阿三的胳膊,缓步走向堂前……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来宾,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两位新人,这是新郎叫……”还没等村支书喊出口,下面齐刷刷地一声“阿三!”
“新娘叫……”村支书刚想喊,下面又是一声“阿英!”
“别吵吵了。”看着大家故意抬着杠寻开心的样子,村支书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书记,他俩我们都认识,你就别介绍了,还是让他们亲个嘴吧。”有人高声喊着。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村支书继续他的主持词。
“亲一个,亲一个!”不知是谁又带头喊了一声,全场都跟着喊了起来。
后生们推着阿三,姑娘们拥着阿英……
“来就来。”阿三满脸通红,噘着嘴巴在阿英脸上“吱”了一下。
“没有碰到,不算!”有人起着哄。阿三见犟不过大家,只好重新搂着阿英的脖子,在她嘴边深深地亲了一口。
“哇,好!”大家鼓着掌,发出了一阵尖叫声。
“今天是阿三和阿英的大喜日子,也是我们村的大喜日子。我们衷心祝福这对新人,祝福他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白头到老!”村支书把昨天晚上刚背熟的词,一个脑儿地倒了出来。
阿三与阿英是同村人,同村人联姻在他们村里还是第一对,他们的婚事成了轰动全村的大事。前些日子,村支书得知了这个消息,主动跑过来要求主持婚礼,说一定要把他俩的婚事办得风风光光。阿三家离阿英的家很近,他们商量着干脆把两家的酒席办在了一起,两家的亲戚朋友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堂兄哥弟和前来帮忙的村民,酒席从阿三家的门口一直摆到了阿英家的门口。
“来来,大家一起举起酒杯,祝贺这对新人恩恩爱爱,白头到老……”村支书拿着一杯酒,高高举着。
“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大家大声喊。
“大家多吃点,多喝点。”赵英爸和赵英妈一张桌子挨着一张桌子,向大家打着招呼。
“阿英她爸妈今天高兴吧。来,我敬你们一杯,祝贺你们二老!”村口的阿根夫妇站起来向他们贺喜。
“宝宝,快叫爷爷奶奶。”阿坤儿媳妇阿秀抱着快两岁的儿子,向阿英爸妈拱拱手。
“沈老师,小朱老师你们多吃点哦。”赵英拉着阿三,向老师们敬酒。
“来,赵英。祝你们俩恩恩爱爱,白头到老……”沈老师拿着酒杯向他们祝贺。
“早生贵子!”小朱老师在一旁补充着。
“对对,早生贵子,早生贵子,明年生一个大胖儿子。”沈老师乐呵呵的。
“赵英姐,校长老思想了,别听他的。现在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更贴心,我喜欢女儿呢。”小朱老师笑嘻嘻地对赵英说。
“小朱老师,你与那位怎么样了,可要抓紧点哦。”赵英知道小朱老师至今还单身一人,前段时间找了位大学的同学正在热恋中。
“大家吃好喝好。”阿三爹妈也出来与大家打招呼。
酒席间,相互作揖贺喜,敬酒划拳,端菜斟酒,谈笑聊天……到处洋溢着热闹、欢乐的气氛。
“真好,真热闹。”阿红爹捧着茶杯,在一旁坐着看着,不知是高兴还是想起了别的,眼睛里一直闪烁着泪花。
为了阿英和阿三的这桩婚事,阿红爹可没少花心思。还在年初时,他就在鱼塘边上盖了一间猪舍,又从隔壁村买来了两头猪苗,说等阿英结婚的时候可以派用场。自从养了这两头猪后,家里最好的米糠和玉米舍不得喂鱼,都拿来喂它们了。这两头猪也很听话,吃了睡睡了吃,没多少时间就白白胖胖一天一个样了。不仅这样,阿红爹还天天在鱼塘边割野草喂它们,说这样喂出来的猪肉壮实味道好。村民们都说,这两头猪简直成了他的心头宝贝,天天盼着它们快点长大。赵英看阿红爹这么辛苦,说现在提倡婚事新办,不要那么铺张。可他说,阿英是自己的亲闺女,一定要把婚事办得风风光光的。
客人渐渐散去了,屋里除了阿三的爹妈还在收拾东西外,只剩下了阿三和阿英。
“阿英、阿三,你们早点回房休息吧。”阿三妈对阿英说。
“你们也别忙了,明天再一起弄吧。”阿英对阿三爹妈说。
“你们先回吧,我们马上就好。”阿三的爹妈继续收拾着东西。为了这桩婚事,他们也已经好多天没有睡安稳觉了。
“阿三哥,别干了,明天再收拾吧”赵英拎了一只热水瓶往脸盆里倒了点水,用手试了试水温。
“真香。”阿三接过阿英递过来的毛巾,用鼻子闻着,两只眼睛一动也不动直勾勾地看着赵英。
“站着干吗?还不快到床上来。”赵英见阿三洗好了脸还傻傻地站在那里,忍不住笑了。
“哦。”阿三如梦初醒,脱掉外衣钻进了被窝。
“这是怎么了?”赵英想替阿三拉一下被子,可没想到一只手还没触碰到被角,阿三竟浑身打起哆嗦起来。
“没……没什么。”阿三满脸通红,有点语无伦次。
“外面东西都收拾完了吗,爹妈休息了吗?”赵英岔开话题,想引阿三说话。
“差不多都收拾好了,明早再把院子打扫一下就好了。”说起活,阿三的话就多了起来。
“那我们休息吧,今天有点累了。”赵英转身想睡觉了。
“阿英,你真好。”阿三深情地看着阿英,扭扭捏捏的像个大姑娘:“阿英啊,说实话做梦也没有想到,我这一辈子还能娶你做老婆。你也知道,我们家世代都是农民,生下来只知道到地里干活,一年到头能穿暖不饿肚皮就心满意足了。家里穷得叮当响,没有钱也没有像样的房子,我也没读几年书也没见过大世面,各个方面都配不上你……但我内心上真心喜欢你,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待你,好好过一辈子。”
“阿三哥,别净说这些傻话了。我们现在是夫妻,是一家人,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好好孝顺父母,好好孝顺阿红她爹娘。”赵英打断了阿三的话。
“对,我们好好过日子,好好待几位老人。阿英啊,这些年我们农机修理部的生意还不错,前来修理各种农机的人很多,虽然利润很薄,但也算赚到了一些钱。我想待到明年开春后,把家里几间旧房子重新返修一下,旁边再扩建一间,也好让爹妈他们住得舒适些。”阿三说着早已装在心里的打算。
“谁?”阿三听到门外窗台上“噗”的一声,像有人跌倒了,阿三连忙起身追了出去。
“哥哥,是我。”赵英听到是阿三表弟和几个小孩的声音。
“是几个闹洞房的小孩。”没一会,阿三笑呵呵地回到了屋里。
“给他们糖了吗?”
“被他们敲走了好几包。”
“时间不早了,睡吧。”阿三拉灭了床头灯。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赵英把一块小黑板挂在墙上,用教鞭指着上面的字:“同学们,怎样才能解这道题目呢?下面,让我们首先看看它问的是什么?”
“求这两个数。”有位同学举着手。
“对,求这两个数。那么,这两个数是怎样的数,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赵英进一步启发大家。
“这是两个连续奇数。”又有同学举手。
“它们的积是323。”另一位小同学坐在位子上喊。
“对,注意‘连续奇数,乘积是323’这几个关键词。弄清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可以着手思考怎样解题了。
设:较小的奇数为X,那么另一个奇数则为X+2
根据题意,得方程:X(X+2)=323
解此方程:X1=17,X2=19
这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7、-19
题目就这样解答好了。大家再想一想,这道题目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吗?”赵英一步一步地讲解完例题后,要大家开动脑筋举一反三,找出更多的解题方法。
“报告赵老师,还有一种解题方法……”数学课代表举手发言。
“来,上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赵英要数学课代表上台演示。
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
得方程:X-323/X=2
解方程:X1=19,X2=17
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7、-19
“很好,这样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赵英感到很满意,当即对数学课代表进行了表扬。
“报告赵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一个平时调皮捣蛋的男生也高高地举着手。
“好,你说说。”还没等赵英说完,那男生从位子上跑出来,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设:X为任意整数,则这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X-1和2X+1
得方程:(2X-1)(2X+1)=323
解方程:4X2-1=323
X2=81
X1=9,X2=-9
代入得:2X1-1=17,2X1+1=19
2X2-1=-19,2X2+1=-17
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7、-19
“报告老师。还有……”又有同学举手。
“是的,还有很多种不同的解法,就留给大家课后再慢慢动脑筋吧。许多数学题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经求得最后的结果。其实,推而广之,有许多事情与数学问题一样,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以解决。我们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只是仅仅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学会善于探索,勇于寻求真理……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课后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题目,看哪位同学能寻找出更多的解题方法。”说着,赵英把小黑板翻了个面。
“妈妈!”
“妞妞真乖,快让妈妈抱抱。”赵英抱起坐在席子上正在玩搭积木的女儿,脸上“吱”的亲了一下。
“阿英回来啦。”赵英妈在院子里收着衣服。
“回来了。今天妞妞怎么样,还咳嗽吗?”赵英问妈。
“上午你爸到村卫生室配了点咳嗽糖浆,吃了以后好多了。”赵英妈说。
“哦,晚上睡觉再不老实,下次屁屁上打针!”赵英抱着妞妞又亲了一口:“妈,这几天阿三很忙,顾不上回家,你和爸带着妞妞辛苦了。”
“没事,妞妞挺乖,不吵也不闹,你们尽管放心好了。”赵英妈对赵英说。
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阿三手头上的活多了起来,每天天还没亮就出门了,不是为这个村修插秧机,就是为那个村修水车,有时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而赵英天天忙着上班,阿三父母身体又不好,妞妞只好托付给外公外婆带了。
“阿英啊,刚才阿三带信来说村里那台插秧机轴承断了,他要到县城去买配件,可能要晚点回来,让我们先吃饭别等他了。”赵英妈对赵英说。
“妞妞,我们饭饭了,爸爸有事迟点才能回来。”赵英放下妞妞,拿了个脸盆给妞妞洗手。
“阿三的菜留着,我们先吃吧。”赵英妈招呼大家坐下吃饭了。
“这几天阿三也真够忙的,既要忙工作上的事,还要照顾我们这些老人。”赵英爸摇着头。
“我们趁身体还好,就多给他们帮点忙。”赵英妈说。
大家围在一起一边吃着,一边聊着……
“不好啦,快来人哪,阿三出事了!”阿根喊着,从村口跑了进来。
“出事了?”正准备睡觉的村民们听到声音,披着衣服纷纷从屋里跑了出来。
“阿三出什么事了。”村支书问迎面跑过来的阿根。
“书……书记,快去救阿三。”阿根结结巴巴的。
“慢慢说,说清楚点,阿三到底怎么了?”书记问阿根。
“阿三与拖拉机一起掉到河里去了。”阿根拉着书记一起向村外跑去。
出事地点离村庄不远,阿根和村支书很快赶到了现场。他们看到一座水泥桥一边的护栏已经拦腰折成了两截,中间留出了一个黑乎乎的大窟窿,窟窿的四周撒满了破损的化肥和化肥袋。桥的下面,一台拖拉机头朝着下,倒扎在河里,水面还“咕噜咕噜”冒着水泡……
“阿三他人呢?”村支书从人堆里挤了进去。大家见有人找拖拉机驾驶员,告诉说驾驶员已经送医院了,不过从河里捞上来的时候人已经没有气了。
“阿根,快回去告诉阿英,其他人跟我一起去医院。”村支书对一起赶过来的村民们说。
一阵忙乱,大家跑到镇卫生院。卫生院的值班医生告诉村支书,说驾驶员随拖拉机掉到河里时,头部被撞击负了重伤,在水里时间过长,已经呛水窒息死亡。死亡?大家被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呆了,怎么好端端一个人说没有就没有了?!
“救救我们阿三!”有人跪在地上拉着医生的手。
“阿英来了。”没多一会,有人看见阿根跟着阿英跑了进来。
“阿三……阿三呢?”赵英一边跑,一边喊。
“阿英别急,我们都在这里。”村支书想不出用什么话对赵英说。
“阿三!”赵英见阿三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啊”的一声,昏了过去。
“阿英……醒醒,快叫医生!”阿根想扶起赵英。
“平躺下来,让她休息一会。”医生吩咐阿根。
“阿三……阿三呢?”医院里,一下子来了好多人,村民们看见平躺着身体的阿三,都失声痛哭起来。
“阿三啊,只是要你抓紧时间把那台插秧机修一下,没要你马上修好呀,而你却说备春耕比什么都重要,非要今天急着赶到县城买配件,可现在怎么是好啊……”村支书一把又一把地抹着眼泪,回想着下午与阿三说的那些话。
“阿三呢,在哪?”听到阿三出事的消息,赵英爸也一脚高一脚低地赶了过来。
人越来越多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阿三抬回了村里。
第二天早上,交警经现场察看后才知道,昨天晚上阿三开着拖拉机在通过水泥桥的时候,由于地面凹凸不平一阵颠簸,车上的插秧机部件突然掉落,慌乱之中拖拉机失去控制,冲断了水泥桥的护栏而掉到河里。在拖拉机掉落到河里的一刹那,阿三头部被从背后飞来的插秧机轴承击中,当即昏了过去。这时天色已晚,路上没有行人经过,阿三也因在水里时间过长而窒息死亡。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毫无思想准备的村民都陷入到了无限的痛苦之中。大家都很后悔,尤其那些村干部觉得很对不起阿三,要不是村里备春耕生产,阿三也不会平白无故地丢掉性命。
阿三家里更是乱成了一团……
“爸爸,快醒一醒,我要吃糖糖。”妞妞拼命地摇着阿三的手。
“阿三啊,让我们以后怎么活呀。”白发人送黑发人,阿三的爹妈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阿三啊,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你怎么丢下阿英和妞妞独自一个人走了,今后让她们怎么过呀。”阿英爸妈也呼天叫地地喊着。
“阿三啊,我们鱼塘里的鱼都是你养的,还没有好卖你就撒手不管了?”阿红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喊着。
赵英红肿的双眼已经没有了眼泪,喉咙更像塞了一团沙子,发着“咔咔”的声响。她紧紧地抱着妞妞,不让她再去拉阿三的手……
“真是作孽,年纪轻轻就这样走了,丢下阿英和妞妞娘俩,以后让她们怎么办啊。”
“罪过啊,阿三虽然家里穷点,但人很好也很聪明,这么多年来待村里的人都很好。”
“唉,做人真像做梦,说没就没了。”
这件事成了村里的头号大事,也是这几天村民们议论最多,最关心的话题。
“你们几个明天早点过去。”村支书吩咐阿根。
“好的。”阿根随即关照另外几个村民。
村庄的西北角不远处是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的乱糟坟头滩,村里哪家有人死了都埋葬在那里。有人说,那里的阴气很重,时常会听到一些诡异的声音,特别阴雨天时,还能看到一闪一闪的鬼火,平时很少有人到那里逗留,尤其小孩都害怕说起那个地方。因为事情来得突然,阿三的坟做得很简单,一个坑一堆土和一块刻着阿三名字的小墓碑。
“妈妈,爸爸要去哪?”妞妞抬着头。
“爸爸……爸爸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赵英不停地抹着眼泪。
“什么时候回来啊?”妞妞问妈妈。
“……”赵英的眼泪像雨水一般“哗哗”地往下落着。
“妈妈,别哭!爸爸不在我会听你话的。”妞妞见妈妈哭了,也跟着哭了起来。
“好孩子。”赵英紧紧的护着妞妞。
村里除了老人和小孩外,男男女女差不多都赶过来了。赵英一身素装,紧拉着女儿妞妞的手,跟随着阿三的棺木一步步向坟头滩走去。
“阿三啊,一路走好!”村民们默默地祈祷。
“阿三,我和妞妞送你来了。”赵英把一束山花放在墓前,“呜呜”大哭了起来。自从阿三出事以来,赵英满脑子都是阿三的影子,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好好吃饭和睡觉了:“不是说好一起好好过日子,一起好好孝顺父母,好好孝顺阿红她爹娘的吗,怎么说走就走了,妞妞怎么办?她还是个孩子,她需要爸爸,需要父爱啊……”赵英清楚地记得,阿三开着手扶拖拉机送她与阿红去当兵情景;清楚地记得退伍回来后,接送她去学校参加高考复习;清楚地记得阿红爹生病连夜送医院,并与她一起在医院陪护;清楚地记得在送她上大学那天,路上摘了两个大脆瓜;清楚地记得一起搡年糕、吃年糕饺……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昨天……
赵英慢慢从口袋里,掏出用手帕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英雄”牌自来水钢笔,放在阿三的棺木上:“阿三哥,你放心走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妞妞,把她抚养成人,你就在那边好好读你喜欢的书吧。”
赵英带着妞妞,对着阿三的墓鞠了三个鞠躬,擦干了自己的眼泪,也擦干了妞妞的眼泪,咬着牙再也没吱声。
“阿三,你放心走吧,我们一定会帮你照顾好阿英和妞妞。”对着阿三的墓,大家也擦干了眼泪。
远处,传来一阵乌鸦的叫声,似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