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喝酒,大闹晚自习,这一系列的事情让原本沉浸在紧张的备战中考氛围中的班级一下子有了热点。第二日清晨,这件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年级,韩冰、肖明、王乐、一下子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家如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昨夜挨打的南阳,眼里对韩冰等也是充满着敌意,乔莎也有点怨恨韩冰酒后发疯。进教室后也没有正眼看韩冰一眼。
乔莎穿着一件粉色的羽绒服,她走到座位上,放下书包,收拾完桌子,偷偷的往韩冰的座位上瞟了一眼。此时的韩冰焦急万分,早上进校门的时候,他看到了班主任张老师的自行车。
毫无疑问张老师来学校了。
王乐背着书包,面色很不愉悦的走进了教室,韩冰和他对视一眼,刚坐到座位,韩冰快步走到了王乐的座位,鬼鬼祟祟的道:“兄弟,我刚进校门的时候看到了张老师的自行车,你看到了吗?”
王乐一惊:“我么看到,没心情看四周,昨晚回家被我爸美美的打了一顿,哪有心情看这个。”
韩冰又道:“那你昨晚给你爸说我们喝酒的原因没?”
王乐拿着手中的书包,边往桌洞里放,边回答到:“说了,就说是班长肖明的生日,我们三个关系好的一起喝了点,喝醉了。”
王乐的这个回答,韩冰是满意的。会心的笑了下,拉着王乐道:“快快快,走,去找肖明说一下。”
王乐不解的问:“急急忙忙的干嘛呢,这大清早的。”眼看着早自习的上课铃就要响了,王乐还像个没事人似的。韩冰着急了。
这时柳永、红喜走了过来,几个人低声细语在教室后面嘀咕了几句。王乐拉着韩冰就向教室外面走去,两个人还比划探讨着,刚才商定的应对方案。
肖明此刻也骑着自行车进了校门,他推着车子,沿着学校的花园小路,向放自行车的树林带走去。
韩、王二人赶快凑了过去,王乐指了指张老师的自行车,对着肖明说道:“班长,看到没,班主任的自行车已经来了。”
既然事已至此,那就只好顺其自然吧。三个人,各自的心里状态都不一样。而这里面要说最害怕的,莫过于韩冰。王乐昨晚家人已经知道此事,而肖明家里也把他当个成人一样看,喝点酒也不是什么大事。
唯独韩冰家里,自幼家教很严,也担心张老师会责备,让他请家长,他自己也无法给父亲交代。
果不其然,早自习一上课,张老师就走进教室,给大家布置完早读的内容后,把韩冰三人叫出了教室。同学们一看,也知道准是为了昨晚喝酒之事,大家窃窃私语后,也开始背诵起了课文。
张老师把韩冰一行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从一进门就表现的很严肃,老师那犀利、严肃、凝重的眼神,不怒自威。三个人并排站在一起。也不互相对视,低下了头,韩冰的脸色也变的通红,这是他羞愧的表现。
“你们,简直是不像话。啊,你看看,肖明、韩冰、还有你个王乐。平时不吭不哈,我一离开,一个二个就露馅。韩冰,喝酒有你,我是万万没想到。”
韩冰听张老师这样一讲,头低的更低了,他心里很清楚,自上初中以来,张老师很是器重他,经常在公开场合和私下,鼓励他好好学习。此时,做出这样的事情,确很是愧疚,这不应该是他做的事情。
张老师内心很是诧异,平时也没看出来。一个是班长,一个是自己平时器重的人,且是学习比较好的人,看着老老实实。“说说看,你们尕不唧唧(北方方言,小的意思)的,就想着喝酒,谁的主意?”
韩冰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张老师严肃的瞪了半天没有撬开嘴。改变了策略,让他们一个个单独拿纸写下为什么在晚自习喝酒的原因。
当张老师看到他们分别写的检讨书,得知就是青春期的叛逆和冲动,但还是觉得要给他们好好教育一下。让请家长来学校谈话。
对韩冰来说这比扇几巴掌都害怕,从来没有因为不好的事情,请父亲去学校。他想起了刚来新疆时候,因为带着弟弟们偷废铁,在全连队做检查的场景。
耻辱与彷徨感一阵阵袭来。
一周过的很煎熬,每日回家他强颜欢笑,不知道咋样张口给家人说。
焦虑了几天后,他决定先告诉母亲。出乎意料的是,母亲这一次没有大加责怪,而是问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喝酒?是不是学业压力大?
韩冰一下子觉得妈妈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如此,母亲还安慰他,让不要着急,慢慢给父亲说清楚,喝酒的前因后果。也向韩冰保证,她会劝说韩父不要责怪儿子,处理好学校老师这边的事情。
也可能是母亲说了好话,也或是父亲感觉到了儿子已经在青春期,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不能像以前一样,要进行有效沟通和疏导。
韩父了解了前因后果,确认儿子不是跟着不三不四的人喝酒,选择了正确引导,原谅了儿子。
韩冰如释重负,回到自己的卧室,为父母的开明感动。
星期一早晨,韩父交给韩冰一封信,让他带给班主任张老师。并不让儿子在路上拆开看。
按照父亲的遵嘱,韩冰将这封信交给了张老师。
果然不出所料,张老师选择了原谅韩冰,并且在课堂上公开读了韩父的这封信,让韩冰刻骨铭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煞费苦心,就是为了让韩冰成才。下力太狠,怕他在青春期叛逆,激起不好的反应。不加处理,日后他唱喝酒玩耍,荒废学业。为人父母难,
百般思索下,选择了写封信和学校老师沟通。
在后来的学习生涯中,韩冰一直铭记此事,这是父亲的智慧也是父亲给自己留的尊严。
初三这一年,大家都一个个开始了冲刺。
韩冰彻底放下了乔莎,每天三点一线,除了帮助家里干农活,平时到几个要好的朋友家去外,什么事也不干。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考上“实验班”。
实验班是高中按成绩排的,全垦区成绩排名前200的人,才可以进“实验班”,其他的都进“平行班”。
能进入“实验班”意味着距离大学进了一步,也是他父亲一直以来的愿望,儿子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吃多大的苦都值得。
韩冰和同学们都为前程,在默默努力着,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