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二九先生的头像

六二九先生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4
分享
《开荒(上)》连载

第三章 荣归

时间回到解放前,日本兵败投降,全国一片欢腾,寿县的县政府也从保义重新迁回到了寿县县城里。保义镇旁边的开荒集大地主林家今天也是人头攒动,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在二少爷林成儒指挥下人们杀猪宰羊张罗饭菜,老太太林李氏一大早就来到了集里通往保义的大路上,手打凉棚,向远处张望着。

林李氏今年也才四十多岁,早年丧夫,还好留下了家业,一人拉扯大了两个儿子,老大林成武当年送去新式学校上学,忽然弃笔从戎,要以身许国,参加军队打日本人去了。林李氏从来没有见过军队什么样子,只从戏文里听说了战场打打杀杀,朝不保夕,人命如草菅,着实为大儿子担心,从此吃斋念佛,希望大儿子在战场上能逢凶化吉,平安归来。

经过了两年的时间,终于盼来大儿子即将归来的消息,林李氏高兴的泪流满面,从早晨开始就守在了入集的大路上,有来往的人,她总要迎上去问问消息。

日上三竿之时,远远的便看到有一队人马从远处而来,越来越近后,看到为首一人,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足蹬黑色长靴,黄色军装,腰板挺直,头戴军帽,胸前别着几块勋章,英姿飒爽,后面跟着一群同样骑着马的人,装扮都是一样的军装。为首这一人便是林成武,打老远,他也看到在路口张望的母亲,便打马快速跑了过来,待走近,翻身下马,蹬蹬蹬跑到母亲身前,忽然站身立定,啪的一下,敬了一个军礼。

林李氏看这阵仗,愣了一下,继而开心的笑着拉着儿子的手,“看你这帅气的样子,快让我瞧瞧,嗯,壮实了,也黑了不少。这兵荒马乱的,不要再往外面跑了,可担心死我了。”

“妈,你就放宽心吧,男子汉大丈夫就当成名立业,开荒集这个小地方哪里能留得住我。妈我跟你说,我现在已上升到一名排长级别了,你看这些都是我的兵。”

林李氏拉着儿子的手,招呼他手下的那些兵往家走去:“快都进到家里去,你们陪我儿子一起回来辛苦了,家里在备好了酒菜,快来吃饭。”

林成儒听到下人的报告,也从家里迎了出来,兄弟相见,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林李氏让下人重新准备了一桌酒菜,引着林成武的战友们到偏房,让他们在那里用餐,然后拉着林成武来到了正厅坐定,林李氏坐上首,兄弟俩分坐两边,还有几个亲戚陪着,酒菜也早已摆上了。林成儒招呼站在旁边候着的长工小石头:“快给大少爷倒酒!”。

小石头年龄比林成儒还要小一点,平时脑袋瓜灵活,手脚勤快,深得林家人喜欢,倒酒这个“重大任务”自然就交给了他。小石头得令后,拎着酒壶,欢快的跑向大少爷林成武,谁知脚下一个趔趄,重心不稳,一个骨碌摔倒在林成武脚边,酒壶掉到地上摔碎了,酒水洒到了林成武的脚上和裤脚上。

小石头一看犯了大错,忙爬到林成武的脚下,边用袖子给林成武边擦皮鞋边说:“大少爷,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要见怪我啊!”

林成武本来吓了一跳,一低头又看到脏兮兮的小石头,心里一阵厌恶,本能的往退去,然后掏出一块手帕边擦鞋子说:“这个靴子是我在前线立下战功,我们师长亲自送给我的,别沷上酒给腐蚀坏了,你看这皮好像都变色了!”

小石头刚站起来,林成儒冲过来,一把揪住他的领子,对着脸打了一巴掌说:“没用的东西,倒个酒都能洒掉,如果弄坏了我大哥的靴子,看我不扒了你的皮,你的贱命都抵不过我哥的一双靴子!”

林李氏一看不太像话,不高兴的对小石头说:“你让开吧,让老韩来倒酒,还好准备了两壶。”

本来负责在旁边端菜的老韩,慌忙拿起另一壶酒,小心翼翼的给几个人倒上了酒。林成儒怒气未消,指着捂着脸不知所措的小石头说:“你给我滚,我不想再看到你!”

小石头红着脸,低头跑了出去。几个亲戚也都过来劝林成武,林李氏重新招呼两个儿子都坐下:“快坐下,成武今天回来是开心的日子,不要跟下人一般见识,多吃点菜,你们兄弟俩好久不见了,多喝点也没关系。”

林成武有意要在亲戚们面前显摆显摆,摆手说:“乡下人都笨手笨脚的,一点小事都干不好。城里人就不一样了,说话啊,走路啊,都是有规矩的。”

林成儒和几个亲戚们都点头称是,林成武又说:“还有咱们进村的路,又窄又是坑坑洼洼的,但凡路好一点,我就开吉普车回来了,成儒你不要在乎那点钱,把路也修修,进出也方便点。”

“修,马上就修,下次大哥你回来就可以开车回来了。先吃菜。”林成武招呼道。林成武和几个亲戚便开始吃喝起来,林李氏一直不停的给林成武夹菜。

“这个是瓦埠湖的银鱼扑鸡蛋,你小时候最爱吃了,妈妈亲手给你做的,你多吃点。”

“嗯,真好吃,还是家里的饭菜香。”说着又倒了半碗银鱼扑鸡蛋到饭里拌了拌,吃了几口,又喝了口酒,很是惬意。

饭后,林成武领着手下到集上四处转了转,又拿出鱼竿到瓦埠湖边钓鱼。一群人咋咋呼呼的到了湖边,半天也没钓到多少鱼,林成武很快失去了兴趣,准备回家时,远远的看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朝自己的方向过来。待走近了,停好自行车,跑过来对着林成武说:“林大少爷,我是保义夏镇长派来的,夏镇长听闻林大少爷荣归故里,特备了薄酒给林大少爷洗尘,还望赏脸。”

林成武本来就觉得无聊着,一听说有人请喝酒,觉得很是有面子,便跟手下人说:“兄弟们,有人请喝酒,要不我们去?”

手下人自然满心欢喜,纷纷说要去喝酒,于是就回了送信的人,说马上就到。回到家里一说晚上要到保义去吃饭,林李氏一脸的不高兴:“这才刚回来,怎么又要出去,就不能好好在家里呆上几天吗?”

“妈,人家夏镇长盛情难却,如果不去就不给人家面子,我们林家在开荒集这个小地方,还要指着人家照顾,我快去快回,成儒你在你的屋给我支个床,晚上我回来睡。”

林李氏无奈,只能放林成武去保义吃晚饭。来到保义镇上已快到晚饭的时间,由人引到饭店后,夏镇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穿着长衫,戴一顶帽子,一看就比较传统,早带了一帮当地乡绅在等着了,看着林成武一行人到来,便站起来抱拳说道:“林将军,你看你回乡也不给夏某人打个招呼,好尽地主之谊啊,快带兄弟们入座。”

林成武也抱拳还礼说道:“好说好说,夏镇长太客气了,我就是顺道回乡看看,没想到惊扰了夏镇长和各位乡绅们!”

有人带了林成武手下坐到另一桌由其他人陪同,林成武与夏镇长和几位乡绅坐一桌。一番推让后,夏镇长坐主位,林成武陪同夏镇长左手边坐定,夏镇长便逐一介绍了其他几个人,分别是保义镇当地的大户张家、洪家、常家,夏镇长说:“我们保义镇当年称为晒网滩,因这里地势较高,到瓦埠湖打鱼的人就到这里来晒网故尔得名,夏张洪常,还有以前的黄家是本地的大族,聚在一起把晒网滩改名为保义,意思为保住义气。黄家现在没落了,我们保义镇的义气还在,我们在座几位家族代表也都到齐了,还有几位镇里的官员,一起给林将军接风洗尘。”

林成武再次拱手说:“兄弟学到了,没想到咱们保义镇还有这么一个典故,感谢夏镇长和几位乡绅,成武敬各位一杯。”

于是杯来盏往,称兄道弟,借着酒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酒后,林成儒留手下的人在保义,自己婉拒了夏镇长的挽留,一个人骑马又回到了开荒集林家。

晚上终于夜深人静了,兄弟俩睡在一个房间,两张床,对床而卧聊天。这是林成武的主意,林成儒还说:“家里又不是没有地方住,非要跟我挤一个房间。”

实际是上林成武看过苏轼的故事,特别羡慕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感情,想当年苏氏两兄弟多年重聚后就对床而卧,谈论诗词歌赋、评论时事政治,好不惬意。

但林成儒只是勉强能识字而已,却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办法跟苏氏兄弟相比,聊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以及林成武离开后的家里的一些情况。

林成儒问道:“哥,你在外面跑的地方多,见的也多,听说北边闹革命,好多大户人家的地都分给佃户、农民了,这可是真的?”

“都是一些传言,你不要听。再说了咱们家有我在,没有人敢动我们家一根毫毛!今天又结交了保义的几个大家族,你要跟他们也多走动走动,保个照应,不要就盯着家里的那几块地,在乎那一点钱,该打点的地方也要打点打点。”

“我总是不放心,你在外面离家远,又随部队调动不能随便回来,万一开荒集这边也闹起来,怕一时也通知不到你,你也不能立即赶回来,保义那些人看你现在得势便巴结你,你不在家里才不会理我们。倒不如寻个差事,看看能不能调回来,调回县城里工作也好,也能照应家里点。”

林成武连连摇头:“那怎么能行,部队上哪能说转业就转业的,况且我现在正是立业之时,我跟你说,我现在跟的李将军当年在我们安徽当过省长,对我这个安徽老乡特别器重,我跟在他后面前途一片光明,这个小县城哪能留得住我。你把妈照顾好,到时候我升官发财时我就把你们都接出去,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林成儒还想要再劝,但看到大哥雄心壮志,也不好再打岔。两人又聊了一些小时候的往事,就沉沉的睡去了。

第二天,林成武又带着林成儒到保义镇各个乡绅家走动走动,还去了大镇安丰镇,少不了吃饭喝酒,呼朋唤友,说了些互相照应的话。林成儒不擅应酬,在酒桌上话也少,那些官员和乡绅们也只顾着跟林成武聊天喝酒,林成儒显得很别扭,吃过饭就闹着回了开荒集。

过了几天,林成武的假期也要结束了,就别过家人,带着手下重新上路,经淮南、蚌埠再一路北上,去寻当时的北京行辕主任李宗仁去了,林李氏一直送到保义,看着大儿子远去,流下了眼泪,叹声道:“这一去,又不知哪年才能相见了!”她没有想到的是她一语成谶,林成武这一去从此天涯相隔,骨肉分离,三十年后才能归来,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林成武离开后,一直没有回来,中间偶有书信寄来,一开始雄心壮志官路亨通,然而后来就说因与李政见不合,受到排挤。待到第二年底,又来信说北京呆不下去了,要转到南京投当时的国民党总统蒋介石了,离家更近一点了,很快就能回来,云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