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曰的头像

莫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1
分享
《涛声》连载

第二十二章 小年夜进伙了

时间过得很快,小年夜这天很快就到了。

小年夜是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民间拜灶王爷的日子。传说灶王爷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成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之类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糖果美食,据说是让灶王爷吃了嘴甜,好叫他上天后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然后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灶王爷农历二十四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了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在新的一年过平安日子了。

小年夜过后,人们便开始打扫庭院、居室,清除积垢,置办年货,制作节日食品,一直要忙到过大年了。

让宋涛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小年夜前一天,深市客商范志强老总也到了原城。他是来原城了解企业用地解决的事情,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原来市里面承诺今年交付土地的,但是由于用地指标问题,至今仍无着落。

“真的感谢你们的信任和帮助,但是时间等不起啊!”晚饭时,三杯酒下肚,范志强的话就多了起来。他说:“我已经决定将企业搬迁到梅城了,那边已承诺随时都可以进驻他们的高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政策十分优惠。”

“我对原城还是很有感情的,原城的人们十分厚道纯朴,还有你们这些老朋友,真有点割舍不了啊!”他继续说道。

“但是我的企业可拖不起,有几百个工人在等着我开饭呢!我在海外订购的设备在催着我提货呢!有什么办法呢?”他似乎像一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在向我们道谦,而实际上道谦的不应该是我们那些吃着政府俸禄而无所作为的官员吗?

宋涛只是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听着,他实在没有什么底气去解释,也没有什么底气去安慰。这个晚上,宋涛也放量地陪着范志强喝了很多酒,他虽然不胜酒力,但是此时,他觉得也只有酒这种东西才能更好地表态自己的心情,唯有喝好了酒才能更好地抚慰这位远道而来在深市摸爬滚打成功创业的企业家。

次日是小年夜,宋涛没有忘记高洞村的盛情邀请,他当然要参加他们新村全体村民的进伙仪式。宋涛还特意建议范志强晚一天回去,与他一起到高洞村去感受一下原城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

范志强算得上是个很有文化涵养的儒商,也很喜爱民俗文化,上次参加了东坝村的“龙舟饭”,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又有这样好的见识机会,他当然没有理由推辞。不过真正让他留下来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想与宋涛再相处一下,因为自从与宋涛认识之后,他对宋涛的人品和能力逐步有了很深的了解。这样的人才如果真的能够拉过来跟自己一起打拼创业的话,那对于自己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

好像老天爷有心安排好似的,小年夜这天一扫往日阴霾天气,太阳从重重的云层中钻了出来,这可是原城入冬以来少有的晴朗天气。

午餐后,宋涛就约上小田坐着范志强的小车向高洞村进发,一路上大家看到的,是家家户户趁这晴好天气浆浆洗洗的情景,大家都在用心地准备着迎接春节的到来。为表示对高洞村村民进伙的祝贺,昨天宋涛还掏钱叫小田到店里面专门购买了一个三十万头的大团爆,这不,那爆竹正躺在小车的后备箱里面呢!

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宋涛于是给范志强讲起了原城客家人进伙的古老习俗。他说,客家人建好新房,从旧居搬迁到新房居住叫“进伙”。新屋竣工后,主人一般要请先生择出黄道吉日乔迁新居,先生往往一是看灶头坐向,是利南北还是利东西;二是看东道家生年是否合财丁旺,切忌刑冲克害。如一时未能迁入,古时还会将衣服挂于梁上,以示有人在此居住,以免鬼神乘虚潜入作祟。

范志强听得饶有兴趣,不时还会插问一下。宋涛继续说道,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要举行“驱邪”、“除煞”仪式,才能迁入居住。在原城,人们习惯在进火前把需要用的家具等摆到新房,但是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则需要进火当天才能搬进去。从前,人们进火的时辰一般都选择在晚上,太早路上来往的人多,怕碰到不吉利的事情,怕别人说不吉利的话。现在这个传统习惯变了,大多选择在中午进火。

进火这天,主人要从原来的家中灶上生个火,然后将灶中燃烧的木炭用火盆提进新家,并以此为火种在新家烧火煮饭。新居落成,祖先也要享子孙福,于是还要买上一对香烛等,将祖先牌位迎接到新家重新安放。

“那如果在很远的城市里买了房咋办呢?”范志强好奇的问道。

“一些人家就用马灯将火种从老屋传到新房子,据说,旧时没有马灯,人们就用一把祭祀用的香点燃后传到新房子,总之不能让火种中途熄灭就可以。”宋涛笑着说。

“很有趣,看来客家文化还真的源远流长啊!” 范志强赞叹道。

宋涛说,其实还不止这些,譬如进火这天,如果有其他亲朋好友家也在办喜事,全家人都不可以包红包去喝喜酒的。老人家说,这是守财的习俗,如果违反了这个规矩,主人家的钱财就会外流,以后也会守不住财。在进伙的这一年,这个家庭的女儿可不能出嫁,嫁出去了也就意味这个家庭突然间人数少了,十分的不吉利。相反的,进伙这年,这个家庭的儿子是可以娶媳妇的,即意味着人丁兴旺。进伙这天,主人家要大摆宴席,请族中长辈、亲友和建房师傅等喝进伙酒,由本族长辈或先生坐首席,开席时,他们一般要说好话。如“华堂吉庆,玉室生辉,房房富贵,世代昌辉,财丁兴旺,人才辈出”之类的祝颂词。亲友则依例要带着烟花炮竹及各种贺礼,以表达祝愿主人家发家致富之意。

宋涛叹息地说,现在原城客家人进伙没有那么讲究,也没有从前那么热闹,往往请来亲朋好友吃顿酒席便散去了。一些传统的习俗和热闹景象逐渐离我们远去,上一代人还可以回忆,我们这一代人还可以想象,那下一代人呢?还可以口口相传下去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是万能钥匙,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

宋涛是个有思想的人,范志强十分赞同宋涛的观点,那些童年美好的记忆弥足珍贵,但愿政府有较好的办法让它们得以传承并赋予时代内涵发扬光大。

谈论间,他们的小车已徐徐驶进高洞新村村道,但见村口建有一简易仿古大门,上面雕刻着“高洞新村”几个隶书镏金大字。进村道路已硬底化,两旁种上了香樟、桂花等本地树种,每隔五十米左右便装上了一盏太阳能路灯。一路进去只见道路两旁彩旗飘扬,不时还见有“感谢共产党,住上新楼房”、“美丽村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之类的横幅标语挂在树枝之间。同时还能清楚地听见锣鼓喧天和唢呐清脆嘹亮的声音,一股热闹喜庆的气氛随之向宋涛他们扑面而来。

小车到了新村文化广场,只见广场上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正在观看舞台上民间文艺队表演的精彩文艺节目。他们表演的是朴实自然的客家山歌:

“唱山歌来迎新年,过个新年赚大钱,山歌祝你好运来,发财发达子孙贤;

唱山歌来恭贺你,新的一年运气美,生意做得红火火,大富大贵显门楣;

过个新年满堂红,家家发达又兴隆,心想事成多如意,户户人家显神通;

过新年来喜洋洋,脚踏楼梯步步上,五福临门财神到,四季平安身健康。”

……

小车刚停下,高洞村村支书高广云和新村建设理事会的成员们便迎了上来。大家相互介绍并一一握手,小田则不忘从车后厢里搬出了大团爆,引得村民们一片欢呼声,并鼓掌表示诚挚的感谢。

他们跟着高广云一起进了广场旁边新建的村委会大楼。大楼为两层,占地有两百多平方,有办事大厅、会议室、办公室、食堂、档案室、图书室、计生服务室等,功能齐全。进门就是客,只见里面已坐着受邀来参加新村进伙仪式的组织、农办、国土、城建、民政、文化等有关部门派来的代表。

大家平时都是认识的,一番寒喧过后,刚一落座,屋里屋外正在张罗的理事会会长高风,便带着几位村民进了村委会,他们或端着豆饼或捧着花生或提着满满一小笸箩贡柑一个紧跟着一个进来,纷纷热情地说道:“各位客人,吃吧!这是俺们村民们的一点心意,大家不要客气,都尝尝吧!……”。

“知道你们来了,村民们执意要送些自产的东西给大家吃。”高风由衷地说:“大家尝尝吧!说句心里话,要是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俺们这‘家园梦’还不一定能实现呢!”

“习总书记说的‘中国梦’其实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就是‘中国梦’,大家的‘家园梦’实现了,我们‘中国梦’就实现了。”宋涛笑着接话道。

大家济济一堂,谈笑风生,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宋涛决定带着范志强出去走走看看。新村在建的过程中,宋涛每个月都要来一次二次,而且一直在协调解决新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高洞新村如同他自己的孩子,宋涛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

高广云带着宋涛他们一起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前面就是小型公园,约有四五亩地的样子,小桥流水、亭廊花架、荷池假山、花草树木,情趣四溢。穿行其中,范志强不由感叹,若不是面积小了些,这与城市公园有啥差别呢?而这里的生活却是那么惬意,这可是城市无法相比的。

“这公园是由投资温泉度假村的香港公司捐建的,据说投入近百万元,俺们仅提供土地给他们。”高广云说。宋涛当然知道这一回事,这家企业要利用高洞村的温泉资源建设度假村,于是支持村里做了这项公益事业。

公园旁边建有“高家祠堂”一座,祠堂分为门厅、会客厅、祖宗堂。祖宗堂神龛上香火正旺,两旁柱墩上书对联“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立业维艰,虽一粟一丝无忘先泽;守成非易,遵六德六行不坠家声”,其含义秉承了“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客家祖训。听高广云介绍,这是他们高家自筹资金建设的,其中高家在外创业的人士捐资就有几十万。祠堂有多方面的用途,除特别的日子祭祀祖先外,平时就作为农村博物馆和文化活动室使用。

高广云说:“要让俺们高洞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可是你宋镇长提出的新村建设理念,俺们可一直记着哟!”

范志强听到这里,竖起了大拇指,“这个理念真好啊!”对于他这样的游子来说,体会就深了。

新村整齐划一,气派壮观。目前已规划建设了八排住房,每一排有十户人家,每一幢为两户双拼。根据农村实际,外观全部统一灰瓦白墙小阳台,可建两层半或三层半,第一层设计有车库,也可用作门店或仓库。房前屋后有院落,仍可保留农村田园生活。

“这就是俺们高洞新村的农村别墅,说起来要感谢宋镇长,是他邀请搞建筑设计的同学免费为俺们设计的,为了俺们村民住得起别墅,宋镇长可是提出了不少的修改意见。”高广云笑着说。

“我建议将原来设计的琉璃瓦,全部改用本地青瓦,因为楼面坡顶已水泥硬化了,不存在漏水问题,用上青瓦既节约了成本,又保留了客家建筑风格。”宋涛接过高广云的话,有点得意地说。

“车库也是宋镇长建议设计的,他说今后村民有条件买车了,可以放车,暂时没条件的话,也可以开店或当仓库放农具。”他们来到一户人家门口,高广云指着车库说道。

“这主意好,农民致富奔康了,小车也很快进入农家了,这房子设计起码几十年不落后。”范志强又竖起了大拇指。这宋涛,别看他戴着近视眼镜,却是个有长远眼光和有创新能力的人,企业要发展壮大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不不不,说不定我们高洞村的村民也很快会有人买得起飞机呢!这可是我当时没想到的。”宋涛呵呵地笑着说。

“那就停在文化广场啰!”小田帮腔说道。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此时,他们已来到了第一条街巷,但见村民已将饭桌从家里搬到了街道上,从街头到街尾八十张桌子拼成了一溜儿,真的成了蔚然壮观的长桌宴了。再一眼望去,只见家家户户大门口都挂着红灯笼,贴着喜庆对联。大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着午餐,小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嘻闹玩耍,村民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这进伙呀真的是比过年还要热闹。

“俺们要求每家每户一起动手,拿出自己的真本事煮一桌菜参与长桌宴,由新村建设理事会评出高洞村‘十大名菜’和‘十佳厨师’出来,所以你们看到今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呢!”高广云说。

“原城正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高洞村目前来说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更扎实的基础,你们可要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将新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使旅游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渠道喔!”

听宋涛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小田就想,看来自己还得要加强学习,才能跟得上领导的思路。

“一家上市农业公司在我村投资的快乐农场已经开工建设,还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也来考察了我们高洞村,有意向将我们的老村场改造为‘民宿’,并依托我们的梯田景观开发乡村旅游。”高广云借机向宋涛作了汇报。

今年换届后,高广云继续担任村支部书记,群众对他充满信心,他对今后发展也充满信心,有宋涛这样的好领导驻村,高洞村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冬日的太阳较早西下,亮丽多彩的晚霞,静谧安和的村场,婀娜多姿的青山,幻若仙境的田园,这一切的一切将高洞新村和谐成一幅传统古典的油画。

落日余辉,新村各家各户的灯光此起彼伏亮了起来,街头巷尾的路灯也亮了起来,不一会儿,整个新村都亮了,亮得耀眼,亮得绚丽,亮得让人倍感祥和,倍感温暖!

长桌宴开席了,土鸡土鸭土酒土青菜,碗碗都是幸福滋味。

八十张桌子,八十户人家,八百多人参与,村中男女老少与宾客一起欢庆一堂。当宋涛等客人坐下之后,理事会会长高风别出心裁,提出理事会成员一起来唱个“三句半”作为祝酒辞,庆祝新村建成进伙,话音刚停,掌声便立刻此起彼伏响了起来。

甲:敲锣打鼓台前站,

乙:今儿就说个三句半,

丙:讲讲高洞的新生活,

丁:得说说!

甲:党的决策真英明,

乙:惠农政策一箩筐,

丙:农民过上好生活,

丁:要称赞!

甲:农税改革有粮补,

乙:合作医疗有报销,

丙:新村建设大投入,

丁:好政府!



甲:村容整洁环境好,

乙:道路硬化路灯亮。

丙:污水处理垃圾少,

丁:讲环保!

甲:灰瓦白墙好风光,

乙:公园广场路宽畅,

丙:游人如织来观赏

丁:奔小康!

甲:乡风文明素质高,

乙:村里大事齐商量,

丙:邻里和睦村和谐,

丁:新风尚!

“宋镇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乡亲们,大家端起酒杯,站起来一起大声说吧!”高广云、高风端起酒杯向大家提议道。

宋涛站起来了,范志强站起来了,小田站起来了,朋友们站起来了,大家都站起来了。

“好!”

“好!”

“好!”

……

合:

新农村、新气象,

政策全靠党中央,

高洞乡亲齐努力,

勤劳致富奔小康!

奔—小—康!

“干杯!”

“干杯!”

“干杯!”

……

在文化广场那边,年轻人同时燃放起了烟花爆竹,隆隆的鞭炮声响彻云霄,像奏响了新村发展的交响乐;绚丽的礼花绽放夜空,似在刻画着新村美好生活画卷。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生活又有了新的憧憬!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