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昌言的头像

昌言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2/29
分享
《李光弼:大唐烽火传奇》连载

第一十一章 夜探敌营,险象环生

常山城头,李光弼身披战甲,迎着猎猎寒风,凝视着城外叛军营帐,那连绵成片、如黑色恶浪般的营帐,在月色下透着阴森与威压。他深知,在这烽火连天的平叛之战中,情报犹如利刃之锋,精准且致命,唯有洞悉敌军一举一动、一兵一卒的部署,方能于混沌战局中寻得生机,克敌制胜。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夜探敌营计划,在他心中悄然酝酿,细密铺陈。

挑选精锐之士,便是这场冒险的首要关节。李光弼目光如炬,于军中扫视,那些被他看中的士卒,皆是身手矫健、善于隐匿身形且机智过人之辈,平日里在战场上便以灵活多变、临危不惧著称。被点到名的士卒,昂首挺胸,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决然,大步向前,汇聚成一支敢死小队,他们知晓此去凶险万分,却毫无惧色,满心皆是为大唐建功、护百姓安宁的壮志豪情。

李光弼将他们召集于营帐之内,幽微烛火映照着众人紧张又坚毅的面庞。“兄弟们,此次任务艰巨,咱们要深入敌营,摸清敌军底细,你们便是大唐的眼睛、大唐的希望。” 他声音低沉却有力,字字砸在众人心坎上。紧接着,便是一番精心筹备,士卒们乔装改扮,有的扮作流离失所的难民,衣衫褴褛得几近遮体,碎布在风中瑟瑟发抖,脸上涂抹着污泥,头发杂乱如草,眼中含泪,满是惊恐与绝望之态,让人见之生怜;有的则扮作走街串巷的商贩,挑起扁担,担中货物琳琅满目,或蔬果,或杂货,而在筐底、匣内,却巧妙暗藏着密信筒、匕首与毒药,这些便是他们于危境中自保与传讯的关键器物。

李光弼仿若严苛导演,对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应对之策皆精雕细琢。他模拟敌军盘查场景,教导扮难民的士卒如何哭诉悲惨身世,用颤抖声音诉说家园被叛军焚毁、亲人离散的遭遇,以真情实感骗过敌军;对扮商贩的士卒,则传授周旋话术,遇上敌军刁难,如何以嬉笑怒骂、阿谀奉承应对,巧妙转移话题,分散敌军注意力。“记住,你们的一举一动关乎战局,生死一线间,定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 李光弼目光灼灼,反复叮嘱,士卒们神情凝重,将每一句话铭记于心,抱拳领命,那紧握的拳头,恰似他们钢铁般的决心。

夜幕如墨,浓稠得化不开,正是行动的绝佳时机。队员们仿若暗夜幽灵,悄无声息地从常山城的隐秘小门鱼贯而出,融入黑暗之中。扮作难民的队员,脚步蹒跚,走走停停,刻意发出微弱的抽泣声,朝着叛军营帐方向踉跄而去。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的剪影凄惨无助,当真如同被战争驱赶的可怜人。行至敌军第一道巡逻防线,几个叛军士兵手持长枪,大喝一声:“站住!什么人?” 队员们吓得浑身一抖,纷纷跪地,为首一人哭喊道:“军爷,我们是附近村子的百姓,村子被烧了,没了活路,想找点吃的,求军爷开恩呐!” 言罢,泪如雨下,其他队员也跟着磕头哀求,那悲戚模样,让叛军士兵心生厌烦,却也放松了警惕,挥挥手让他们赶紧滚蛋。

扮作商贩的队员则挑着担子,不紧不慢地吆喝着:“卖果子咯,新鲜的果子!” 声音在夜色中传得老远,他们专挑有叛军聚集、嘈杂之地走去,利用人群掩护,混入其中。遇到敌军盘查货物,队员们满脸堆笑,递上几个果子,陪着小心说:“军爷尝尝,自家种的,甜着呢!” 边说边将藏有密信的果篓稍稍挪动,以身体遮挡,手上熟练地翻找着钱财交税,眼神却时刻留意着敌军反应,一旦察觉异样,便准备抽出匕首拼死一搏。凭借着夜色掩护与对地形的巧妙利用,他们绕过一处处敌哨,逐渐逼近敌营核心地带,心跳声在寂静夜里如雷鸣,却无人退缩,一步一步,似在黑暗中踏出希望之路。

踏入敌营,喧嚣扑面而来,篝火熊熊,映照着叛军们或饮酒作乐、或擦拭兵器的身影,营帐错落,巡逻兵穿梭其间,戒备森严。队员们迅速隐匿于暗处,或藏于堆积如山的粮草垛后,借阴影掩护身形;或悄然潜入空营帐,趴在房梁之上,透过缝隙观察着外面一举一动。他们目光如隼,仔细审视着敌营布局,营帐分布疏密、粮草囤放位置、兵器库所在,皆一一牢记于心;又默默记下岗哨换防规律,何时人多、何时松懈,巡逻路线如何交叉、有无死角,皆以特殊符号绘制在随身羊皮地图上,标注要点,那专注神情,仿若世间唯有这敌营机密,再无其他。

然,危险如影随形,恰似潜伏于暗处的恶兽,随时可能扑出。正绘制间,一队敌军巡逻兵突然闯入营帐,脚步杂沓,铠甲碰撞声刺耳。藏在房梁上的队员屏住呼吸,身体紧贴梁木,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滴在下方叛军头顶,险些暴露。巡逻兵似有所感,抬头张望,却只见昏暗梁木,一无所获,嘟囔几句后离开。又有队员藏于水缸之中,仅留口鼻在外透气,敌军为找水饮马,竟来至缸边,伸手便要揭开缸盖,队员心提到嗓子眼,握紧匕首,准备拼死一搏,好在此时远处营帐传来呼喊,敌军匆匆离去,方逃过一劫。

历经重重惊险,队员们凭借着机智果敢,趁敌军换防疏忽、注意力分散之际,成功脱身,似暗夜归巢的倦鸟,怀揣着珍贵情报,飞速返回常山城中。李光弼早已于城门口翘首以盼,见队员平安归来,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忙迎上前去。队员们满脸疲惫,却难掩兴奋,呈上绘制详尽的地图与密信,将敌营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李光弼接过,目光在地图上扫视,眼中光芒渐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笑意,如今,敌军底细尽在掌握,一场扭转战局的反击,已然在他心中悄然布局,只待时机成熟,便可雷霆出击,给予叛军致命一击。

随着情报到手,李光弼迅速召集众将领,于营帐内围坐,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满是期待与紧张的面庞。他将地图铺展于案几之上,手指沿着敌营布局,详细解说着敌军兵力分布、粮草储备、防守薄弱环节,声音沉稳有力,条理清晰,仿若已在脑海中预演多遍战局走势。

“诸位,敌军看似强大,然破绽已现。” 李光弼目光炯炯,扫视众人,神色凝重中透着自信,“此处,敌军粮草囤放之地,虽有重兵把守,却因临近河道,地势低洼,我们可派水性好的士卒,趁夜色潜水靠近,以火箭点燃粮草,断其补给根基;而此地,西门外营帐,敌军防守相对松懈,且多为新兵,可作为我们突袭突破口,大军佯装强攻东门,吸引敌军主力,再派精锐绕道西门,直捣黄龙,内外夹击,敌军必乱!” 将领们闻言,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钦佩之光,你一言我一语,补充着细节,完善作战计划,营帐内气氛热烈,却又满是临战前的肃杀与决然。

接下来数日,常山城内一片忙碌备战景象,士兵们日夜操练,打磨兵器,使之寒光凛冽,锋利无比;打造攻城器械,投石车、攻城塔在工匠手中逐渐成型,高大巍峨,气势汹汹;水性好的士卒于护城河水中反复泅渡,锻炼体能与水下憋气时长,熟悉水下行动技巧,为夜袭粮草做足准备。百姓们亦纷纷响应,帮忙搬运物资,缝制沙包,煮饭熬汤,犒劳将士,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恰似一张绷紧的强弓,只等李光弼一声令下,便将利箭射向叛军,于烽火乱世中,为大唐夺回安宁与荣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