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那胜利的欢呼声还在城中街巷、军营壁垒间隐隐回荡,本应是荣耀加身、备受嘉奖的李光弼,却未曾料到,一场更为汹涌的暗潮,正悄然向他席卷而来,将他拖入了更深的泥沼之中。
朝堂之上,鱼朝恩见李光弼再度立下赫赫战功,那嫉恨之火在心底熊熊燃烧,几近燎原。他怎会甘心让李光弼凭借这些功勋,重回皇帝信任的高位,从而威胁到自己的权势与地位呢?于是,这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与一众心怀叵测的朝臣勾结得愈发紧密,诋毁李光弼的谗言,犹如毒箭,一支支射向朝堂之上,愈发变本加厉。
“陛下,臣听闻那李光弼在河阳之战,根本未曾尽全力啊!” 鱼朝恩满脸悲戚,仿佛在为大唐江山痛心疾首,“他故意示弱,看似打得激烈,实则是在保存实力,谁知道他心里是不是打着日后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算盘呐!陛下,此等居心叵测之人,不可不防啊!” 皇帝坐在那威严的龙椅之上,起初听闻这般言论,还面露迟疑之色,可经不住这日复一日、朝堂之上众口一词的污蔑,渐渐被谗言蒙蔽了心智。
诏令自皇宫传出,一道比一道严苛,仿若冰冷的枷锁,套在了李光弼的脖颈之上。兵权,那曾让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指挥若定的依仗,被逐步削减,麾下精锐之师,被调离分散,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被生生折断了羽翼;军需补给方面,更是刁难重重,粮草的拨付,仿若涓涓细流,时断时续,拖延许久才勉强送来些许,还常常是霉变生虫、难以入口的陈粮;兵器的配给,更是克扣严重,送来的刀剑钝缺,铠甲破旧,箭支数量稀少,质量亦是堪忧。
前线军营之中,往日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如今已变得冷冷清清,士气低落得仿若寒霜笼罩下的枯草。士兵们围坐在一起,望着手中破旧不堪的兵器,有的刀刃卷了刃,在日光下黯淡无光,有的枪杆开裂,稍一用力便摇摇欲坠;再看看那口粮,硬邦邦的干粮,干涩粗糙,咬上一口,咯得牙疼,却也只能就着浑浊的饮水,勉强下咽。
“这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立下战功,换来的就是这般对待?” 一位年轻的士兵满脸愤懑,将手中的干粮狠狠摔在地上,引得周围士兵纷纷侧目,眼中皆是不满与无奈。将领们亦是聚在营帐之中,愁眉苦脸,商讨着应对之策,可面对这来自朝堂之上的刁难,他们又能有什么良策呢?无非是束手无策,空自叹息罢了。
然而,就在这困局如乌云压顶般沉重之时,李光弼,这位久经沙场、历经风雨的名将,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叛离大唐之心。他的忠诚,宛如那巍峨屹立、历经千年风雨侵蚀的磐石,任外界谗言诋毁如何凶猛,亦岿然不动,坚定不移。
在那略显昏暗、弥漫着压抑气息的营帐之中,李光弼召集了麾下将士。他身姿挺拔地站在众人面前,虽身着的铠甲已显破旧,可那周身散发的英武之气,却丝毫不减。目光坚定如炬,神情恳切真挚,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似在讲述一段尘封已久却刻骨铭心的故事。
“将士们,咱们都来自大唐的四方,我自辽西柳城踏上这军旅征程,一路行来,所仰仗的,皆是国家给予的信任,百姓寄予的期许啊!” 他抬手遥指南方,那是大唐京城的方向,“往昔平叛之战,咱们哪一场不是浴血奋战,每一滴热血挥洒在这山河大地之上,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守护大唐的山河完整,让百姓能重归安宁太平啊!”
营帐内,将士们静静聆听,往昔那些战火纷飞、奋勇杀敌的场景,仿若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每个人的眼眸之中,渐渐燃起了一丝追忆往昔荣耀与使命感的光芒。
“如今,咱们虽遭逢这不公之事,朝廷被小人蒙蔽,可咱们报国的志向,能就此改变吗?不能!” 李光弼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之上,“咱们要隐忍,要坚守在此,我相信,终有一日,朝廷会明察真相,还咱们一个公道!” 言罢,他转身,命人抬出几个木箱,打开箱盖,里面是他积攒多年的私财,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在这简陋的军营之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那般耀眼。
“我虽不富足,但愿以这些私财,购置些许粮草,修缮部分兵器,咱们先熬过这艰难时日。” 李光弼率先垂范,将士们见将军赤诚依旧,深受触动,那原本满心的怨言,此刻仿若冰雪遇春阳,渐渐消融。众人纷纷起身,挺直脊梁,齐声高呼:“愿随将军坚守,护我大唐!”
自那日后,军营之中虽依旧艰难,可士气已然悄然回升。士兵们不再抱怨,而是在烈日下、风雨中,苦练战术,刀枪挥舞得虎虎生风,队列变换整齐有序;加固营防时,他们肩扛手抬巨石、木料,汗水湿透衣衫,却毫无怨言,一心盼望着局势能够扭转,好让他们有机会证明清白,继续守护那虽历经沧桑却依然令人眷恋的大唐江山。
时光悠悠流转,李光弼与将士们在这困局之中,默默坚守,等待着云开雾散、重见天日的那一刻,他们坚信,忠诚与坚守,终将战胜谗言与猜忌,让大唐的烽火,再度熊熊燃烧,照亮这片饱经战火的山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