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的硝烟,终于在李光弼的殚精竭虑与唐军的奋勇拼杀下,彻底散尽。大地重归宁静,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市井间再度弥漫起烟火气息,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似是为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奏响的赞歌。李光弼望着已然恢复生机的浙东,心中满是欣慰,那数月苦战的疲惫、应对复杂局势的压力,此刻都化作了嘴角一抹淡淡的笑意。他整顿好凯旋的大军,军旗烈烈,刀枪生辉,踏上归京之路,满心期许着能如往昔那般,在朝堂之上受君恩赞誉,于市井之中得百姓欢呼,扬眉吐气,荣耀加身。
一路行来,李光弼脑海中不断浮现曾经功臣归朝的盛景,百姓们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彩旗,口中呼喊着英雄之名,那场面,热闹非凡,满是尊崇与爱戴;同僚们亦是满脸笑意,抱拳祝贺,共话沙场功绩,豪情在彼此心间激荡。可当京城那巍峨高耸的城墙映入眼帘时,他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
靠近城门,往昔总是大开、迎接着荣耀之师的宫门,此刻却紧闭着,似一道冰冷的屏障,将他与那朝堂隔开。没有百姓的欢呼浪潮,没有鞭炮齐鸣的喜庆氛围,街道上行人匆匆,对这支凯旋之师仿若视而不见,不过是寻常过客罢了。朝堂之上,亦是寂静无声,那些平日里争权夺利、长袖善舞的权贵们,此刻正沉浸在自己的棋局之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于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光弼,视若无物。这般冷漠,恰似寒夜冷风,毫无预兆地直直穿透李光弼的身心,将他心底那点炽热的期待,瞬间吹灭,只留下满心的世态炎凉,如坠冰窖。
他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踏入京城,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孤独地回荡,每一下都敲打着他愈发沉重的心。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依旧是繁华喧嚣,绫罗绸缎在风中飘动,珍馐美味的香气飘散而出,可在李光弼眼中,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孤寂的色彩,与他此刻的心境格格不入。抬眸望向那威严的宫阙,朱红的墙壁、金黄的琉璃瓦,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往昔那是他心中大唐荣耀的象征,是他拼死守护的目标,如今却似一座冰冷的牢笼,禁锢着他的壮志豪情,让他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的豪情壮志,仿若也被这冷漠的现实消磨殆尽,只剩无尽的怅惘。
归京之后,李光弼念起往昔并肩作战的旧友,想着即便朝堂无情,还能在故人间寻得些许慰藉,重拾往昔温暖。于是,他怀着一丝期待,逐一走访旧友府邸。然而,命运似乎仍不肯放过这位英雄,给他的,依旧是满心悲凉。
踏入一处旧友宅邸,那原本朱红的大门,如今漆色剥落,透着斑驳沧桑,门口的石狮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满是灰暗死寂之色。门扉半掩,他轻推而入,一阵冷风扑面而来,带着素白的纸屑,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座灵堂。白幡飘动,素烛摇曳,香炉中袅袅青烟,似是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李光弼身形一僵,眼眶瞬间泛红,望着那供奉着的牌位,往昔旧友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浮现,曾几何时,他们还在营帐之中,对着沙盘谋划战局,言辞激昂,壮志凌云,誓要为大唐荡平贼寇,守护山河,如今却阴阳两隔,生死永诀。
再访别家,有的旧友因仕途被排挤,不堪打压,早早闭门隐居,庭院深锁,任他如何叩门呼唤,唯有寂寥回声,无人应答。曾经热闹非凡、满是豪情万丈的场景,如今都如梦幻泡影般消逝,站在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旧地,往昔回忆如汹涌潮水,将他彻底淹没,长叹一声,只觉命运弄人,岁月无情,那壮志豪情,也在这接连的打击下,渐渐消散,英雄迟暮之感,油然而生。
忆起与郭子仪,那位曾与他携手走过风雨、共御强敌的挚友,往昔营帐之中,彻夜不眠,对着地图你一言我一语,剖析敌军破绽,谋划破敌良策,得胜之时,把酒言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畅谈家国抱负,豪情干云。可如今,朝堂之上的猜忌阴霾,同样笼罩在郭子仪头顶,相见亦难,即便碰面,怕也再难有往昔毫无顾忌的畅聊。念及此处,李光弼潸然泪下,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这清冷庭院的石板上,溅起微小水花,却似砸在了他心底最柔软之处,在这京城的繁华喧嚣背后,他只能独自咀嚼这份落寞,往昔荣耀与当下孤寂交织,成了一道他此生都难以释怀的伤痛,而大唐的天空下,这位曾经威震四方的英雄,身影愈发显得单薄与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