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昌言的头像

昌言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03
分享
《李光弼:大唐烽火传奇》连载

第一十六章 援军会师,扭转战局

城郭之外,残阳似血,余晖洒在焦土之上,勾勒出一幅满是疮痍的画面。城中军民,这些日子以来,虽被战火与围困磨砺得面容憔悴、身形疲惫,可双眸之中始终燃烧着不屈的火焰,犹如困兽,蛰伏待机。每一日,瞭望台上都有士兵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远方,渴盼着那援军身影的出现,好似久旱之地盼甘霖,绝境之人求生机。

就在这看似无尽煎熬的等待里,一抹亮色,仿若划破暗夜的曙光,悄然绽放在遥远的地平线。起初,只是细微如尘的影迹,渐渐地,那影迹化作飘扬的旗帜,猎猎舞动,好似灵动的火焰,驱散着笼罩在众人头顶的阴霾。“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瞭望台上的士兵嘶吼着,声音因激动而撕裂、沙哑,却带着穿透云霄的力量。

刹那间,整个城池仿若被点燃的火药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与呐喊。街巷之中,百姓们奔走相告,喜极而泣,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简陋的木旗,蹦跳雀跃;老人们颤颤巍巍地走出家门,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感恩上苍庇佑、大唐洪福。士兵们亦是热血沸腾,铠甲碰撞间,奏响激昂乐章,他们迅速列阵,整肃军容,等待着主帅号令。

李光弼立身于城门之前,身姿挺拔如松,尽管战甲之上满是征尘与伤痕,却难掩其周身散发的英武之气。他目光炯炯,凝视着援军渐近的方向,那眼神之中,有欣慰、有振奋,更有即将决战的决然。“开城,随本帅出城迎接!” 一声令下,城门缓缓开启,犹如巨兽张开大口,吐露出钢铁铸就的獠牙。李光弼策马当先,身后大军如滚滚洪流,汹涌而出,马蹄声恰似密集鼓点,敲打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

两军渐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激动交织的气息,仿若静电在滋滋作响。待得相逢,一时间,欢呼声、呐喊声、兵器碰撞声汇聚一处,奏响一曲热血沸腾的战歌。将士们纷纷下马,相拥而泣,那些泪水,是多日坚守的辛酸,是生死未卜的后怕,更是此刻会师的狂喜。有人拍打着战友的后背,力道之大,似要将这些日子的艰难困苦一并拍出;有人紧握着手,久久不愿松开,仿佛一松开,这重逢的喜悦便会如烟般消散。李光弼穿梭于人群之中,与援军将领们一一见礼,简短的寒暄,却饱含着千言万语,目光交汇间,默契已然天成,此战必胜的信念,如燎原之火,在每一个人心间熊熊燃烧。

“众将士,此刻援军已至,我等齐心协力,共破叛军,扬我大唐军威!” 李光弼翻身上马,手中马鞭遥指敌军方向,声如洪钟,响彻四野。大军迅速整队,依照既定作战计划,如精密齿轮咬合运转,各就各位,一场雷霆万钧的攻势,即将拉开帷幕。

正面战场上,负责佯攻的部队在一员猛将率领下,仿若脱缰猛虎,嘶吼着冲向叛军。那将领生得满脸黢黑,络腮胡恰似钢针,根根直立,在风中肆意舞动,一双铜铃大眼,满是腾腾杀气。“杀 ——” 他手中大刀一横,率先冲入敌阵,刀光霍霍,恰似闪电划过夜空,每一次挥舞,都裹挟着千钧之力,带起一片血雨腥风。士兵们见状,呐喊声愈发震耳欲聋,“大唐万岁!杀尽叛军!” 的呼喊此起彼伏,声浪滚滚,直震得地动山摇。枪尖在日光下闪烁寒光,剑刃切割着空气,发出尖锐呼啸,佯装全力冲击的他们,虽未拼尽全力,可那气势,仿若要将天地捅出个窟窿,成功吸引了叛军主力倾巢应对。叛军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攻吓了一跳,旋即稳住阵脚,挥舞着兵器,妄图抵挡这如潮攻势,却不知,自己已然落入精心布置的陷阱。

与此同时,侧翼迂回的精锐之师,宛如暗夜幽灵,趁着暮色掩护,沿着隐秘小道,悄然逼近叛军侧翼与后方。他们身着玄色劲装,与夜色融为一体,身姿矫健轻盈,脚步踏地无声,仿若飘行于地表之上。这些战士,皆是久经沙场、熟知地形的老兵,对周边一草一木、沟洼丘壑都了若指掌,哪里可供隐蔽,何处便于突袭,心中一清二楚。他们借助巨石、矮树隐匿身形,偶尔惊起的夜鸟,便是他们最好的掩护。待时机成熟,恰似蛰伏已久的猎豹猛然出击,与援军骑兵一同,对叛军形成紧密包围圈。

援军骑兵,恰似天降神兵,风驰电掣般切入敌阵,马背上的骑手仿若战神下凡,勇猛无畏。他们挥舞着马刀,寒光闪烁间,人头滚落,鲜血飞溅,所到之处,叛军如被收割的稻草,纷纷倒下。马匹嘶吼着,奔腾跳跃,马蹄踏地,扬起漫天尘土,仿若蛟龙出海,搅得敌阵大乱。步兵们则紧随其后,长枪如林,步步紧逼,枪尖寒光闪烁,每一次刺出,都收割着一条性命,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曲令人胆寒的死亡交响。

叛军此时才惊觉大事不妙,可已然陷入重围,首尾难顾,往昔那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仿若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荡然无存,只剩仓惶逃窜的狼狈模样。有人丢了兵器,抱头鼠窜;有人哭喊着求饶,却被无情斩杀;营帐被点燃,火光冲天,滚滚浓烟弥漫天际,恰似末日降临。

李光弼屹立于高处,俯瞰战局,见叛军已呈溃败之势,眼眸之中闪过一抹决然,手中马鞭狠狠一挥,声嘶力竭地喊道:“乘胜追击,绝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军令如山,唐军仿若汹涌澎湃的洪流,呼啸着向逃窜的叛军席卷而去。一路上,刀劈剑砍,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脚下这片干裂的大地,所过之处,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斩首数万,那一颗颗滚落的头颅,仿若熟透的瓜,堆积在路边,成为这场胜利最血腥的注脚;缴获的兵器堆积如山,在日光下闪烁着冰冷光芒,长枪、大刀、盾牌,皆是叛军妄图逞强的凭依,如今却成了唐军的战利品;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一袋袋粮食、一车车物资,见证了叛军曾经的贪婪与野心,此刻却为唐军补充了充足的补给,支撑着后续的征程。

在追击途中,唐军未曾忘却自己守护百姓的使命。沿途所见,皆是被叛军残害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身形枯瘦,面色饥黄,仿若被抽干了生机的稻草人。孩童们怯生生地躲在大人身后,眼中满是惊恐,可当唐军递来干粮时,又忍不住探出脑袋,小手颤抖着接过,那眼中闪烁的,是对食物的渴望,更是对生的希望;老人们涕泪横流,拉着唐军将士的手,不住地道谢,口中喃喃着 “大唐恩重”“王师归来”。唐军将士们纷纷下马,分发干粮、提供医药救助,安抚着这些饱受苦难的百姓,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呼,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粥、一壶壶清冽的酒水,饱含着百姓对唐军的深情厚谊与殷切期盼。

叛军丢盔弃甲,四处奔逃,似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而唐军则势如破竹,一路收复失地,周边郡县的百姓听闻喜讯,纷纷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驻。曾经紧闭的城门,如今缓缓开启,百姓们站在城门口,挥舞着自制的旗帜,眼中满是欣喜与信任,人心重新归附大唐,仿若离散的游子重归母亲怀抱。这一场胜仗,彻底扭转了河北战局,往昔被叛军阴霾笼罩的山河,如今重见天日,为后续平叛之战筑牢根基,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让大唐重燃平叛的希望之光,照亮了那通往盛世重归的荆棘之路。

夜幕降临,星辰璀璨,唐军扎营休整,营帐之中,将士们欢声笑语,分享着今日的战功与见闻。李光弼独坐于帅帐,对着满案的地图沉思,虽已获大胜,可他深知,平叛之路,依旧漫长,明日的征程,还需砥砺前行,不过,此刻的胜利,已然为大唐注入强心针,未来,可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