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原来没有山,是一望无垠的荒凉的戈壁滩。到底有多久,久得没边没沿。这里自古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就是回鹘上古时期的前朝。传说他们原是居住于昆仑山麓西番民族畏兀尔的一个分支,因经常遭受黠戛斯族等其他民族的袭扰与大雪的困扰,被迫从昆仑山迁徙至此,经过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游牧民族,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被人们称作撒里畏兀尔。
千百年的斗转星移,岁月变迁,河流改道,这里已演变为一望无垠的广袤草原,水草丰茂,族众安居乐业,自然又被周围的民族所觊觎。由于领地周围没有高山大岭那样的天然屏障,只有一些山不山、丘陵不丘陵的高地,同样不能避免遭受周围各个民族的不断侵扰。
撒里畏兀尔有一位品行端庄、貌若天仙、冰清玉洁的素珠公主,被国王视为掌上明珠。素珠公主佩戴一串取自昆仑山上的极品白玉打磨的项链,乃先祖迁徙时带出来的传家之宝。此项链润如凝脂,洁白无瑕,价值连城,因此国王给公主取名素珠。素珠公主的性格自幼就如她的名字,冰雪聪明且清高冷傲,虽为女流却性情刚直,更兼为人处世,毫不逊色于男人,巾帼不让须眉。年方二八,待字闺中。
撒里畏兀尔西边很远的地方是高原的一个王朝。高原王朝王子听说了素珠公主的品行与美貌,倍感惊奇,遂勾起好奇之心。一个弹丸之地竟还有如此特立独行的女子?于是带着许多随从和青稞酒、酥油、藏红花、雪莲等高原特产,以及成驮的奇珍异宝,赶着藏牦牛,浩浩荡荡来到撒里畏兀尔,向素珠公主求婚。
撒里畏兀尔东边很远的地方是中原的一个王朝。中原王朝王子也听说了素珠公主的品行与美貌,深感震撼,顿生仰慕之情,心想西域荒蛮之地竟也有如此超凡脱俗的女子?遂带着许多随从与丝绸、茶叶、珍稀古玩、金银珠宝等中原特产,以及文房四宝,成车的小麦、大米,浩浩荡荡来到撒里畏兀尔,向素珠公主求婚。
两支队伍几乎同时到达撒里畏兀尔,又同时向国王呈上婚帖与礼物。这可难坏了国王。撒里畏兀尔本是蕞尔小国,而两个王朝都是当时的强国,两边都得罪不起。国王一时急得抓耳挠腮,一筹莫展。
这时,聪明的素珠公主出来替父王解围了。她告诉父王,何不让两位王子比试文韬武略,一较高下,谁胜出她就嫁与谁,不论他们谁输谁赢都会心服口服。即使输的一方不服气,也会因为忌惮于对方的强势而不敢轻举妄动。如此一来,则有利于达成各方势力的平衡,避免引发不测,也可根绝周围民族的觊觎。国王一听大喜过望,还是女儿善解人意。随即派使者向两位王子传达了比试招亲的旨意。
两位王子仗着各自强大的国力做后盾,跃跃欲试,踌躇满志,都觉得自己胜券在握,志在必得。他们一方面想着能抱得美人归,另一方面也想压对方一头,以展示本国强盛的实力,趁机将撒里畏兀尔及周边小国皆纳入自己王朝的势力掌控范围。
第一场比试是比文,两位王子各自口占一首诗。因为高原王子先一步到,先由高原王子吟诗。只见高原王子盛气凌人地环视了一下,随即略一沉思便吟诵起来:
天之大地之阔高原之巅峰,佛祖的祥瑞之光普渡众生,
月光菩萨波斯匿觉悟觉他,日光菩萨摩诃萨指引光明,
信众们的衣食皆赖佛所赐,弟子们竭尽虔诚皈依佛门,
……
还没等高原王子吟诵完毕,素珠公主将手一挥,示意高原王子停止吟诵。高原王子一脸愠色,待要发作,但略一寻思,那样既失礼度又失风度。遂勉强按捺住一腔闷气,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诺诺退下。
接着中原王子上场。他轻蔑地睥睨了高原王子一眼,挥一挥长袖,做出一付慷慨激昂的样子,开始抑扬顿挫地吟唱:
国巅之国,皇上之皇,中原盛世,威震八方。
物阜民丰,商贾通衢,国运开泰,浩浩汤汤。
人杰地灵,四时纳祥,万邦来仪,拥塞朝堂。
……
中原王子正吟唱得渐入佳境,却见素珠公主眉头紧蹙,又是一挥手,随即戛然而止,羞惭地低头退下。卡在喉咙里的半句诗噎得他半天喘不匀气来。
等众人的声音都静下去,素珠公主纤纤玉指一点,身后随即闪出一位仗剑的妙龄女子,她是素珠公主的贴身侍卫玉女。只见她轻启朱唇,一串叮咚作响的吟诵仿佛山涧溪流般倾泻而出:
天阔地远,山高水长,抵不过贪欲没顶的泥塘,
四季更替,兴衰冷暖,掩不住人性无尽的迷惘。
锦衣玉食,粉墨登场,看不清暗夜中前路茫茫,
饥寒啼号,至亲离殇,道不尽天底下世态炎凉。
草长莺飞,漫坡牛羊,隐伏着虎视眈眈的豺狼,
人心叵测,处处设防,挡不住时时觊觎的强梁。
虎狼当道,日月无光,同仇敌忾筑就铁壁铜墙,
天理昭昭,其势煌煌,天道轮回护佑人间沧桑 。
玉女吟诵毕,只见素珠公主凤眼微闭,两颗大大的泪珠便如珍珠般滚落下来。那两颗大大的泪珠上,分明映照出她对两位王子如此傲慢的鄙视,对他们如此庸俗的失望,和对天下苍生的无限怜悯。
两位王子本来想着如何从鸡蛋里挑骨头,找借口向撒里畏兀尔国王施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他们都从玉女的吟诵声中,品味出一腔深深的幽怨,感受到素珠公主和玉女对他们的鄙夷,同时也解读出素珠公主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加之此次本是来求亲的,于情于理都难主动挑起事端。况且他们带的兵马也不多,遂不敢轻易发难。
第二天,两位王子开始比武。因为是大国的王子,都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疏忽懈怠。假如因为疏忽大意输了阵势,丢的不单是他们的面子,更是一个大国的面子。所以,两人自然都拼尽吃奶的力气,从早晨一直厮杀到午后,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依然未能分出胜负。当两位王子都累得躺倒在地,素珠公主宣布,两人旗鼓相当,并没有一方胜出,她不偏不倚,谁也不会嫁与。
两位王子一听,气得恼羞成怒。求亲队伍浩浩荡荡,天下皆知,这叫他们颜面何存?泱泱大国的王子,岂可受此戏弄和羞辱?遂沆瀣一气,约定某日一同领兵攻打撒里畏兀尔,公平抢亲。
不日,两位王子按约定同时领兵到达撒里畏兀尔,并向其发起进攻。前来迎战的是素珠公主的侍卫玉女,她原是昆仑山上一只得道的母雪豹所化。只见她骑一只胁生双翼、自由飞翔的青白斑斓花纹的雪豹,带领撒里畏兀尔一队由训练有素的兵士,加上一群雪豹、熊罴、野牦牛、野狼、猞猁等猛兽,与白头雕、雄鹰、猎隼等猛禽组成的队伍,勇猛地杀入敌阵。
这一场大战直杀得昏天黑地,飞沙走石,从清晨直杀到黄昏。无奈中原和高原两支队伍皆是虎狼之师,加之兵丁众多,兵刃锋利,玉女带领的兵士及猛兽队伍渐渐力所不逮。这时,城楼上观战的素珠公主看在眼里,急忙鸣金收兵,玉女方才领兵且战且退,退回城里。
第二天,两支队伍又来攻城,素珠公主及时出现在城楼上,她身后站着仗剑的侍卫玉女。素珠公主对两位王子厉声喝道:“你们身为大国的王子,不为江山社稷的繁荣稳固尽职尽责,不为解除黎民百姓的疾苦而殚精竭虑,却为我一个弱女子兴风作浪,大动干戈。你们的父王就放心将国家交与你们这样的人来管理吗?你们将以何德何能担当如此重任?你们就打算以这样的姿态为拥戴你们的天下苍生谋福祉吗?我之所以不嫁与你们任何一个,就是因为你们恃强凌弱,厚颜无耻,你们的品行与大国王子不相匹配。我虽为小国的公主,心里装的却是我国百姓的安危冷暖。为避免生灵涂炭,我誓与国家和百姓同进退,共存亡。你们的觊觎之心皆因我而起,与我国社稷百姓无关,现在我就还你们一个人情!”
素珠公主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两位王子被素珠公主的凛然大义所震慑,一时竟理屈词穷,面面相觑,无以作答。但他们毕竟是大国的王子,被一位小国公主如此奚落,颜面尽失,遂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他们正待指挥各自的将士攻城,殊不料还没等他们有所动作,素珠公主竟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跳下城楼撞地而死。可怜如此冰清玉洁的烈性女子,为了维护本国的尊严,为了保护本民族百姓而香消玉殒;玉女一看公主为国殉难,悲愤地大喊一声,随即也追随公主纵身一跃……素珠公主随后化作祁连山主峰素珠链,她那串晶莹剔透的白玉项链化作祁连山的崇山峻岭,一起挡在了两支队伍面前;而玉女则化作玉女峰护佑在素珠公主身前。
两位王子被素珠公主的深明大义所震撼,顿觉羞愧难当。他们一时张皇失措,无以应对,不知道该如何回去给自己的父王复命,也无法给寄予他们厚望的文武大臣们交待,更不知道该以何种颜面面对本国的黎民百姓。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的轻率与傲慢而羞愧,另一方面也为素珠公主的刚烈所折服所倾倒,随即化作两条龙,永远匍匐在素珠链脚下,守护着他们心中的女神,以示对自己轻率行为的深深忏悔。赤龙岭无疑就是中原王子所化,而青龙背则是高原王子所化。
据当地牧民讲述,曾有闫姓牧民和朵姓牧民,先后在赤龙岭与青龙背的首端,也就是离玉石窝子不远处的左右两道山梁上,分别发现了裸露的红宝石与绿宝石,裸露部分至少有桌面大小,除去包浆,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因此前都被包浆层厚厚包裹,一直未被人发现。牧民们由此猜测,那块巨大的熠熠生辉的红宝石,应该就是赤龙口中所含龙珠所化;而那块同样巨大的熠熠生辉的绿宝石,自然就是青龙口中龙珠所化了;玉石沟里琳琅满目的玉石,传说就是素珠公主所佩项链的碎屑所化。那两块巨大的宝石如果能出世,一定价值连城。不过后来再有人上去搜寻,却如人间蒸发了一般,遍寻不着。人们据此怀疑,所谓龙珠所化的红宝石与绿宝石,是否为闫姓牧民和朵姓牧民出于某种目的,根据传说故事中的情节所编造?但后来闫姓牧民复又执着地上山寻宝,最终被发现于赤龙岭被野兽袭击而死,甚至连内脏都被掏空,尸体周围发现像是雪豹的爪印;而朵姓牧民也因为数次进山寻宝,失踪在山里。等后来在青龙背被找到时,早已坠崖而亡,成了一具枯骨。两人如此的蹊跷举动一直无人能解,更为宝石存在的真假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虽然此事当时也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因真相始终扑朔迷离,无确切考证,人们也只当传说故事的一部分流传至今。不过,祁连彩玉却带给人们无限遐想。当地历代牧民都认为它们带着神性,因此想方设法带一些出山,打磨成各种形制的护身符,以求素珠女神——顿珠拉姆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撒里畏兀尔就是后来的回鹘的祖先,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裕固族,代表了回鹘民族在新时代获得了新生,一步步走向富裕稳固之意。中原王子和高原王子化作赤龙岭和青龙背以后,他们带来的兵士与随从随即留了下来,以表永远追随主公之意。自此,这一带三个民族的百姓世世代代相安无事,和谐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