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死亡的事件,在周自立的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深深地觉得搞好农业生产,不仅要有浑身的干劲,还得有充分的农业生产的知识,就拿这耕牛的事情来说,保护好耕牛,不让耕牛得病,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上次耕牛死亡的原因周阿品说是周凌海下毒,周自立是根本不相信的,无奈周凌海自己承认了,周自立也没有办法了,他感到纳闷的是:周凌海为什么要承认?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佐证了周凌海毒死耕牛的事情是子虚乌有的。原来那头要扔到山沟去的牛竟然悄悄地被周佳才他们杀了,周佳才还把牛肉分了,九架屋的很多人都偷偷地吃了牛肉,并没有发生什么中毒之类的事情。
周自立听说了杀牛这件事以后,没说什么,他既没有去批评周佳才他们这种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的做法,也没有把这件事作为洗脱周凌海罪名的证据,因为他知道仅凭吃了那头牛的肉而没有毒坏人去为周凌海洗脱罪名是远远不够的,想洗刷也是洗刷不了的。
他心中郁闷的是耕牛的死亡原因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因此他督促周昂立去横山街或者县上的时候,多收集一些养护耕牛的一些知识,尽可能地保护好耕牛这个重要的生产资料。
而周昂立也不负哥哥所望,总能找出一点资料来,然后找了一块木板,把抄写在纸上的文字粘贴到上面,摆放在了九架屋的外面,供社员们参考。先是抄写了一些养护耕牛的小知识,后来又把很多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也抄写在上面,又后来抄一些时政新闻方面的等等,几个月来,空闲的时候,木板的周围总会围着一些人,看看说说笑笑的。
第二年,横山大队准备要搞一个黑板报,就把周昂立给叫了过去,具体负责起大队黑板报的事情来了。
1963年夏收以后的一个早上,周昂立拿着一份《中国青年报》,这是一份5月4日印发的报纸,到横山大队已经是几个月以后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周昂立学习宣传的热情,他看着这份报纸上的社论,选择性地在大队部门前的一块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划地抄写着。
“雷锋是一个完全自觉的集体主义者。在他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中,都鲜明地贯穿着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秀品质,渗透着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集体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一个人应该竭尽全力为谋取集体利益而斗争,只有集体事业发展壮大了,才能谈得上个人的前途个人的利益。在雷锋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就是‘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就是‘螺丝钉和整个机器’的关系,就是‘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
周昂立抄着抄着,周围聚集了一些人,抄到一半的时候,周向卓来到了黑板报的前面,默念了起来。
“向卓哥,你大声地念,让大家伙也听一听,学习学习,这社论写得好,很切合实际。”周昂立停下了沾满了粉笔灰的长长的手指,看向了周向卓。
“好。”于是周向卓大声地念了起来。
“个人主义是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水火不相容的。任何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都会造成对社会主义集体事业的损害和破坏。一个人如果在个人主义思想刚刚露头的时候,不防微杜渐,就可能会由小而大,由少而多。”
“停!停!”周昂立循着声音回过头去,只见周阿品从大队部走了出来。
“谁让你念的!周向卓!一个反动阶级的儿子,居然占领了无产阶级的宣传阵地,这成何体统!”
“阿品大,我看大家很多人不全认识字,所以我叫他念了。”
“昂立呀,你和你大哥周自立一样,阶级立场不稳呀!赶紧换个人念。”
“周主任,要不你教育教育我们吧。”旁边的一个社员笑呵呵地说。
“是呀,是呀,周主任,你给我们念念吧。”社员们起哄着说。
“我哪有这个闲功夫,我忙着呢。”说完,周阿品装模作样、慢吞吞地又走回大队部去。
“当他追求的个人利益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不择手段地危害集体利益,甚至发展到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滚进背叛革命的泥坑。”
周阿品的身后传来了不知道是哪个社员的大声的朗读声。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发出以后,全国各地学习的热潮风起云涌,六横山也不例外,虽然比大中城市等其他地方晚了一些时候。在这同时周昂立被推选为了横山大队的团支部书记,周昂立的热情更加的高涨,为了配合学雷锋活动,在田头操场,在屋里屋外他除了进行雷锋故事的宣讲以后,还把大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甚至把横山公社和区里发生的好人好事写成了新闻报道,向区里、县里、甚至地区进行投稿,有不少的稿件被录用发表了。
1964年中秋前夕的早晨,大队的喇叭中开始反复播放“台风”的消息:台风紧急警报,台风紧急警报,今年第11号台风今日10时的中心位置在我省温岭东南方向大约130公里的海面上,也就是在北纬27.5度,东经122.3度,中心气压96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将于今天下午到傍晚在东靖一带沿海登陆,请各有关方面注意防范,请各有关方面注意防范。
每次台风消息来的时候,周自立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到横山水库走一遭,特别是看看水库的泄洪设备,走了一圈,看了一遍以后他才放心。
回去的路上他碰到了张侠。
“自立,你们生产队有没有危险的房子,要保证社员们的人生安全。”
“张侠,你放心,我把我们生产队的一些社员们都转移到九架屋内了,你也可以把其他生产队的人员转移过来的。”
“这个好,自立,九架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庇护所,我这就安排去。”
说完,两个人各奔东西,继续安排抗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