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30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八十三章 固陵之战楚霸王反击刘邦 淮南王英布切断项羽退路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王刘邦采纳了张良的主张,放弃回归关中休整的打算,调集关内外汉军和诸侯军队四十余万兵力,亲率大军自荥阳出兵,沿着项羽撤退的路线向东追击楚军。同时派出信使快马赶赴齐国,大梁和九江,命齐王韩信,魏国相国彭越和淮南王英布起兵参战。

其时,楚霸王项羽心里非常清楚,自己面临的形势危急万分,汉军正如潮水一般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围了上来,此时绝非彭城之战时期,那个时候,刘邦虽号称率领四十万联军进攻彭城,但其中多是各诸侯军队组成的乌合之众,一击即溃。如今则不可同日而语,数十万汉军皆久经战阵,训练有素,且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十余万楚军无论如何勇猛善战,也难以打破数十万士气高昂的汉军四面围攻。所以,项羽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考虑按照鸿沟协议的约定,向东退往处于汉军包围中的楚都彭城,将军队部署于此与汉军做无谓抵抗,而是另有打算。

鸿沟协议签订后,项羽当即决定,不向东经过尚在楚军控制下的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外黄(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等几座城邑补充军需物资,而是率领仅有的十余万楚军主力径直向东南方向沿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固陵(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南)向寿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方向迅速退却,欲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汉军即将形成的合围,向东渡过长江,回到当年反秦起义的发起之地会稽,那里既有长江天险作为安全屏障,又有广大民众的支持拥戴,必能一呼百应,迅速恢复元气,再次壮大起来。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王刘邦亲率大军自成皋出发,沿着楚军撤退的路线向东南方向追击,刘邦此时已经看出,项羽并没有打算返回楚都彭城,而是向江东方向快速撤退,因此催促汉军加快行军速度,务必截住项羽。

汉军急行军五百里到达楚军防守的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终于发现了项羽的主力,而项羽此刻还毫无察觉,刘邦命樊哙率汉军先锋部队突然发起攻击,汉军一举击溃守卫阳夏的楚军,攻占了阳夏城,俘获楚军士兵五千余人,刘邦见首战告捷,精神振奋,下令汉军尾随楚军乘胜追击。

楚霸王项羽正带领楚军在前面匆匆赶路,突然部将来报:“禀报大王,汉军追来,已经攻占阳夏,我军损失五千余人!”

项羽忙问:“来了多少汉军?”

属下禀报说道:“不计其数,怕是有数十万之众!”

项羽听了心里一沉,他完全没有料到刘邦居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便背信弃义,撕毁鸿沟协约,向楚军发起大规模追击战,得到汉军攻占阳夏的军情报告之后,心中极为震惊。项羽原本打算趁着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韩信大军尚未赶来之际,率自己的十余万军队迅速击溃英布的部队,向南渡过淮水,直插江边,然而,此时刘邦的数十万大军自背后袭来,项羽的撤军计划被完全破坏。

项羽心里明白,自己的兵力已经不足以击退尾随而来的汉军,他看到阳夏失守,汉军气势正盛,紧追不舍,知道不可硬拼,遂命楚军后撤至阳夏之南三十里的固陵(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柳林村),项羽看到这一带便于防御,便下令楚军在固陵暂且驻扎,阻击汉军,了解军情。

这时候,项羽的叔父项伯看出楚军已经限于绝境,无可挽回,跟着侄子项羽撤退怕是难以摆脱汉军追击,到头来后果不妙,于是有意脱离项羽,找个安全的地方暂避一时。

楚军进入固陵之后,项伯趁机对项羽说道:“籍儿,叔叔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还要带着家眷赶路十分不便,我不想再拖累你,不如这样,你派人将叔叔一家送过淮水,我暂且在那里的乡间隐居,待局势稳定之后,你我叔侄二人再相见,你看如何?”

项羽本就孝敬叔叔,听项伯如此一说,也感到叔叔一家确实难以跟随楚军一面作战一面长途跋涉,略加思索便点头答应道:“好罢,就依叔叔的想法,我派人将叔叔送往淮南暂住。恕籍儿不孝,无法继续保护叔叔,来日我回到江东一定派人来接叔叔,到那时再与叔叔相聚,望叔叔善自珍重!”

项羽没有想到,他与叔叔项伯自此一别竟成永诀。

却说汉王刘邦率大军到达固陵城下,见项羽防守十分严密,无懈可击,且楚军尚有十数万之众,感到难以攻破该城,于是命汉军暂时驻扎于阳夏一带,监视楚军动向,等待韩信与彭越的援军前来会合,然后向固陵发起进攻。

但是,刘邦等候多日,仍然不见韩信和彭越的部队到来,心中不由得有些急躁发怒,为了防备项羽突然撤离固陵逃遁,刘邦命汉军兵出阳夏,驻扎于固陵城外与楚军对峙,并下令汉军做好向固陵发起进攻的准备。

刘邦认为汉军兵力数倍于楚军,项羽又是仓皇撤退,因而断定项羽重在防御,不会贸然主动出击,向汉军发起进攻,不料,刘邦低估了项羽的胆气和果敢。

项羽发现汉军戒备松懈,防御并不严密,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一举击退汉军。这天凌晨,项羽下令打开城门,亲率楚军突然向固陵城外的汉军发起大规模反击。

刘邦没有想到项羽如此大胆,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且不断退却的情况下,竟然发起猛烈反攻,汉军猝不及防,临时构筑的防线瞬间便被楚军攻破,汉军被冲散失去战斗力乱作一团。

刘邦面对潮水一般突然冲上来的楚军,来不及组织汉军反击,只好在周勃、卢綰、夏侯婴、蛊达、柴武等数员大将全力掩护下大败而逃,后退三十里返回阳夏,坚守城池不出。

固陵一败,让汉王刘邦意识到与项羽正面作战仍然没有必胜把我,于是再一次派信使飞马赶往齐国和大梁,催促韩信与彭越速速率军前来增援。

项羽虽然想进一步扩大战果,进攻阳夏,逼退汉军,怎奈兵力有限,又缺少攻城装备和军粮,无法向阳夏发动攻势,而刘邦固守阳夏拒不出战,项羽只好在阳夏城外与刘邦形成对峙之势。

其实,项羽在固陵击败刘邦之后,应该抓住汉军怯战,等待援军的有利时机,迅速向南撤退,或许还能摆脱汉军的追击。然而,由于项羽高傲好胜的性格,依然想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再现彭城之战的辉煌,以劣势兵力击败刘邦,因而与汉军在阳夏相持不下,失去了极为宝贵的时间,使得汉军最终形成了合围之势。

汉王刘邦没有想到项羽手中仅剩十余万兵力竟敢大举反攻,击溃汉军的几十万人马,心中不禁有些沮丧之感。但是一向乐观自信,愈挫愈勇的刘邦并没有气馁,脑子里一直在考虑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方法,因为毕竟是项羽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撤军,而兵力占优的汉军正展开大规模追击,其形势早已与彭城之战完全不同,即便是神勇如项羽者,也无力再次创造新的战争神话。

刘邦见韩信和彭越的军队仍然不见踪影,感觉既恼怒又不解,便召来张良问道:“韩信和彭越想必早已接到寡人的命令,为何至今迟迟不率军前来参战,子房可知这二人究竟意欲何为?”

张良抚着胡须略一思忖,微微一笑答道:“启禀大王,在下以为,汉军诸将接连战胜楚军,攻城夺地,战果累累,可是,大王迄今为止很少封赏功臣,所以有些将领心存观望态度,不愿奋勇向前,效死杀敌。”

刘邦听出了张良话中所指,便问张良道:“子房所指可是韩信与彭越二人?”

张良答道:“在下所说的正是此二人。”

刘邦忿忿地说道:“哼,本王已经授予韩信正式齐王封号,超出了他的预期,还要让寡人如何再封赏他?”

张良说道:“大王您想,韩信拥兵几十万,聪明过人,他岂能不明白大王封他为齐王,并非发自内心,而且,韩信虽为齐王,却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领地,所以,他尚未下定决心竭尽全力助大王成就霸业,而是在盘算自己能得到多少实际利益。”

“那么彭越呢?寡人已任命他为魏国相国,难道他还不满意?”刘邦说道。

张良说道:“大王应知,彭越在楚军后方频频袭扰项羽粮草物资通道,攻城掠地,切断楚军粮草供应,将缴获的大批军粮都献给了大王,令项羽顾此失彼,陷入被动,可谓战功显赫,鲜有人可比。魏豹死后,西魏国原本就无人称王,而大王封韩信为齐王,封英布为淮南王,燕国臧荼仍为燕王,却仅封彭越为魏国国相,彭越既无封地亦未称王,仅得了一个徒具虚名的国相,与前者差别巨大,心中必然不悦,所以,他宁愿在大梁逍遥快活,也不愿为大王全力而战,即便是接到您的命令,也是有意拖延观望,迟迟不出兵参战,此乃利益使然矣!”

“那么,子房认为本王该用什么办法,才能令其二人尽心竭力为我所用?”

刘邦听了张良的分析,觉得确有道理,自己一直忙于战事,倒是忽略了这些,于是冷静下来再问张良。

张良徐徐说道:“当前战事正值紧要关头,为使韩信与彭越尽为大王所用,速速率军来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封二人!”

“如何加封?”刘邦问道。

张良答道:“彭越乃魏国人士,目前驻在大梁,大王就封赏彭越为梁王,将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向北至谷城之地(今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封与彭越为领地;韩信乃楚国人,大王可将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向东至海边的土地赏与韩信作为领地,以此向文武大臣昭示,大王与功臣共享天下之意。依在下揣测,此二人若是得到封赏,必愿听从大王差遣,立刻率援军启程前来此地,如是,则项羽败亡之日不远矣!”

汉王刘邦听了,感觉张良考虑周全,目光长远,虽然对于追加韩信封地心中极不情愿,但大敌当前别无他法,略作思索便点头说道:“好罢,为了早日击败项羽,当下也只有这么办了。就依子房所说,代寡人拟定诏命,速派人前往齐国和大梁,宣布加封韩信和彭越,命其速速率军前来增援,不得有误!”

汉王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提议,派使臣携带文书印信分头赶赴齐国和大梁,宣布汉王对韩信和彭越的封赏。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韩信与彭越分别得到封地与王号之后,立刻起兵向阳夏进发。

刘邦暂驻于阳夏,等待各路大军前来会合,未敢再次贸然出击进攻项羽。就在这时,刘邦得知掌管楚国南方军政事务的大司马周殷,正率领九江军驻防于固陵东南方向六百余里的九江郡治所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春镇),此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扼守项羽退往江东故地会稽(浙江省绍兴市)的必经之路,且周殷并非项氏家族成员,与项羽关系并不密切。

刘邦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有了主意:设法将周殷争取过来,占据寿春,联合淮南王英布自南向北包抄项羽的后路,然后组织汉军全力进攻固陵,迫使项羽放弃固陵继续南撤,便于汉军在追击作战中歼灭项羽的有生力量。

于是,刘邦命自己的堂兄、汉军大将刘贾带领一支军队绕过固陵,前往寿春面见周殷。周殷见是汉王刘邦派刘贾前来,心里已然明白了几分,遂以礼相待,与刘贾叙话。

刘贾开门见山,向周殷摆明楚汉形势,晓以利害,他对周殷说道:“大司马想必明白,目前,楚汉两国之争即将见出分晓,项羽仅剩十万人马,已经陷入数十万汉军四面合围之中,毫无胜算可言,项氏家族灭亡只在旦夕之间。我奉汉王之托,前来规劝大司马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弃楚归汉,免得刀兵相向,徒劳无益。汉王统一天下,有大司马一份功劳,将来封妻荫子,共享安逸快活,何乐而不为?还请大司马把握时机,做出明智的选择!”

周殷早已看出项羽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且前不久汉军大将灌婴刚横扫淮水南北,攻克广陵,夺取楚都彭城,守将项声不知下落,展示出汉军强大的战斗力,周殷岂能不明白,自己继续与汉军抗衡只能是白白牺牲楚军将士的性命,自取其辱,徒劳无功。

周殷深知汉王刘邦是一位贤明仗义的君主,令人敬服,他听罢刘贾的劝说,稍加考虑便献出自己管辖的九江地盘,率领自己统领的九江军归顺了汉王。紧接着,周殷按照汉王刘邦的指令,与刘贾,淮南王英布合兵一处,自南向北进攻正在固陵与汉军对峙的楚军,对项羽构成致命威胁。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暂驻于固陵与汉军对峙的楚霸王项羽听说楚国大司马周殷已经背叛了自己,向刘邦献出了九江之地,内心深受打击。项羽心里明白,自己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兵力日渐消耗,已经无力继续进攻阳夏以逼退汉军,而刘邦的军队正从四面围了过来,尤其是刘贾、英布和周殷的军队在南面对楚军形成围堵之势,阻住了自己去往江东的道路,已不宜在固陵继续与汉军对峙,必须尽快离开固陵向南撤退。

主意打定之后,项羽命楚国令伊(丞相)灵常与大将锺离昧、副将利几防守固陵作为殿后,以牵制汉军兵力,自己率楚军主力继续向南面大约一百里的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退却。

项羽打算自陈县转向东南方向,经过楚军守卫的军事重镇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城父镇)补充些粮草,然后寻找汉军包围的结合部,突围奔向江东。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