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3/22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九十章 汉高帝尊刘太公为太上皇 为尊严田横自尽舍生取义(下)

于是,萧何马上派人去齐地打听田横所在岛屿的详细情况,最后得知田横带领五百门客居住于黄海的一座孤岛上,此岛东西狭长,方圆仅有数里,距陆地不足十里,岛上既无淡水,也无粮食,在岛上居住皆需从陆地运输,或靠捕鱼为生,十分艰苦。

刘邦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刻派使者持皇帝诏书和符节乘船前往岛上面见田横,传达汉高帝刘邦的旨意。

田横见汉朝使者不远两千里而来,已知其来意,立而不跪,听来使宣读皇帝诏书,诏书中说道;“大汉开国,天下归一,圣上得知齐王田横现居住于偏僻孤岛,甚是挂念。为社稷安定,重用人才,特赦免田横等人以往的所有罪过,召田横接诏后即刻到洛阳觐见圣上,接受朝廷封赏与任职,不得有误!”

使者读罢诏书,田横岂能听不出其中的威严与命令的口气,当即予以拒绝。他对汉朝使者说道:“我万分感谢皇上的美意。但是,我任齐国丞相时,曾一怒之下烹杀了当今皇上最宠信的谋臣郦食其,现在郦食其的兄弟郦商为汉朝右丞相,立于天子之旁,位高权重,所以我担心遭受其迫害,恕我不能奉诏进京。请转告皇上,我田横甘愿做一个庶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度过余生!”

其实,田横这话仅是托词而已,他仍然因为当年韩信率汉军突袭荡平齐国而心存怨恨,他认为此事定是刘邦指使韩信所为,而刘邦心机太重,难以看透,无法全然相信刘邦的盛意邀约,这是田横不愿意入朝为官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曾为齐王的田横血管里流淌着齐国王室贵族的血脉,他从心里瞧不起一个沛县泗水亭长出身的布衣皇帝刘邦,不愿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刘邦俯首称臣,接受汉朝的俸禄与赏赐。

汉高帝刘邦听了使者归来禀报海岛之行的经过,更加感觉田横忠厚刚直,不愿放弃此人。为了打消田横的顾虑,刘邦召集全体文武大臣,颁布一道诏令,宣布:“为了社稷平安,朕传召齐王田横来洛阳为官,所有官员务须对齐王以礼相待,视为贵宾,谁胆敢坏了朕的大事,冒犯田横及其随行者,满门抄斩,绝不宽恕,望全体大臣周知!”

诏令一出,大臣们心里都明白,此诏令其实就是针对郦食其的兄弟、右丞相郦商而颁布的,皇上担心郦商为报杀兄之仇对田横有所不利,所以才颁布如此严厉的命令,无人敢于置全体族人的性命于不顾冒犯田横。由此可见,汉高帝刘邦对待田横的诚意溢于言表,毫不作假。

不久之后,刘邦再派使者持皇帝符节出使海岛,使者将汉高帝刘邦“凡冒犯田横者满门抄斩”的诏令详细告知了田横,对田横说道:“高皇帝承诺:‘田横若来洛阳,大可封为王,小可封为侯’,我朝圣上宽厚仗义,求贤若渴,爱惜人才,一向钦佩田将军的贤德大义,已是对田将军做到了仁至义尽,还望田将军不负圣上的一片诚意,即刻遵旨赴洛阳觐见圣上,接受封赏,不然,若是不识时务,抗旨不遵,朝廷必将派大军剿灭之,届时,怕是悔之晚矣!”

田横听了汉使这番话,心里明白,若是再拒绝刘邦召见必会连累岛上的五百弟兄,考虑再三,田横最后决定在汉使陪同下前往洛阳。

此时的田横早已看淡生死,心意已决,他明白,自己此一去将是与众兄弟永诀,于是临行前,田横召集岛上的五百壮士,对众位弟兄们深深施了一礼,说道:“我田横感谢各位壮士多年来抛家舍业,与我同舟共济,出生入死,不离不弃,舍命相随。今日一别,怕是无缘与诸位再次相见,只能来生与诸位重续兄弟之谊了。还望各位兄弟好自为之,多多保重,我走之后,各位便尽快离开这座荒岛,回家乡耕田务农,孝敬老人,陪伴妻儿去罢,田横就此别过!”

岛上的五百弟兄虽然依依不舍,但皆认为是自己的主人接受皇帝圣旨前往洛阳为官,享受荣华富贵,应该高兴相送才是,不能挽留,于是,便与田横挥泪作别,目送田横乘坐的官船渐渐消失于海上茫茫雾气之中,久久不忍离去。

田横等人上岸后早有马车等候,于是一行人换乘马车继续西行,行至洛阳东面大约三十里处一个叫做“尸乡”(古地名,又名尸氏,西亳,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西面)的地方(143),田横对陪同的汉使说道:“前面不远即是洛阳,在下应该事先沐浴更衣,梳理一番,再进宫觐见圣上,这才合乎礼仪。”

使者料想一路平安无事,洛阳就在眼前,不会出现差池,便施礼说道:“喏,田将军请便,有需要之处随时吩咐。”说罢便回到自己的住所,派属下前往洛阳告知汉高帝刘邦,田横即将进入洛阳。

待汉使回避之后,田横对他的两名随从说道:“二位兄弟跟随我多年,应当知道,我田横一生不甘屈于人下,仰人鼻息。当初,我与刘邦都是王者,他居于偏远的巴蜀称汉王,我据有富庶的齐国为齐王,与他平起平坐。现在他刘邦做了皇帝,我却成了亡国之奴,还要对他俯首称臣,唯其马首是瞻,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耻辱,我岂能忍受?况且我当年烹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若今后与他的兄弟郦商同朝为官,侍奉皇上,即便是那郦商慑于皇帝的诏命,不敢冒犯于我,我田横立于朝堂之上,内心岂能不感到愧疚?又如何面对郦商及众位大臣的目光?所以,这一路上我思来想去,下了决心:绝不活着踏入洛阳一步!”

此时的田横,可说是既有傲气,也有不服,还怀有当初怒杀郦食其的愧疚之意,此时此刻,他的内心陷入极为复杂的纠结矛盾之中,难以排解。

两名随从听田横说出这话,顿生不祥之感,急忙劝解道:“大王务须珍重,切不可有此轻生念头。若大王不愿入朝为官,不必勉强,我们便即刻掉头返回海岛去,与众兄弟长相厮守,饮酒畅谈,逍遥快活,岂不美哉?”

田横摇头苦笑道:“天下之大,哪有我等寸土之地?天子一言九鼎,言出必行,皇命不可违矣。汝等还没看出,此番刘邦召我来洛阳,虽说是许以高官厚禄,但其意志坚决,不容置喙,他是担心我今后东山再起,对他的江山社稷构成威胁,故而欲把我留在宫中,岂能任由我在民间与众兄弟逍遥快活?再者,我若抗命不遵便是忤逆之罪,必招杀身之祸,岛上的五百弟兄怕是也不得善终,刘邦绝不会放过他们!”

“这......这可如何是好?还请大王冷静三思!”

两位随从听了田横所言,不知所措,皆低头叹息不语。

田横顿了一顿,平静地说道:“你们的心意我岂能不知?但此事我思虑已久,并非临时起意,你二人不必再劝,既然皇上执意要召见我,我便从命!”

两位随从听到这里,一起抬起头,满怀希望地看着田横,以为田横改变了主意。

田横看着二人期待的目光,明白他们的心思,笑笑说道:“我今日便割下自己的人头,尔等将我的头颅速速送往洛阳,献给皇上,就说田横已经遵命来到了洛阳,请他善待岛上的众位兄弟,我田横今生便心愿足矣!”

两位随从这才明白,田横誓不活着进入洛阳这话的含意,他是以死来恳请皇上保护岛上的五百弟兄,顿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田横说罢,整理衣冠,面向东方跪地拜了三拜,二位随从默默地跪在田横两旁,流着眼泪为田横送行。

田横拔剑在手,长啸一声,口中说道:“山河尽失,壮志未酬,就此诀别故国亲友,我田横心中委实不甘矣!罢了!”遂举剑自刎而死。

汉朝使者闻讯过来,看到田横竟自刎而亡,大惊失色,使者听了田横的遗言,后悔不迭,急忙让两位随从将田横的头颅割下仔细包裹好,骑马往洛阳疾驰。

汉高帝刘邦听说田横距离洛阳还有三十里地,不足半个时辰便可到达,十分兴奋,命文武百官齐聚洛阳皇宫,准备以隆重礼仪迎接田横到来,不料使者匆匆进宫来报:“禀报皇上,田将军他,他在尸乡自尽了!”

接到田横的死讯,刘邦感到万分震惊,听完田横的二位随从讲述了田横自刎前所说的话,再细看田横的人头,竟然面色安详,栩栩如生,刘邦禁不住伤感地流下泪来。

刘邦拭泪对众臣说道:“是朕求贤情之迫切,令齐王自寻短见,纵观当今天下,能有几人有田横这般刚烈不阿之德行?齐王的忠直大义,我等皆不及矣!”

刘邦遂任命田横的两名随从为都尉,在皇帝的护卫军中担任将官,并下诏按照王侯的礼仪,派出两千名汉军士兵组成仪仗队,将田横厚葬于洛阳东北六十余里的首阳山之麓(位于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东),惜今已荡然无存,令人遗憾。

唐代诗人胡曾在他的《咏史诗.田横墓》中感叹道:

“古墓崔巍约路岐,歌传薤露到今时。

也知不去朝黄屋,只为曾烹郦食其。”

然而没有料到,田横的这两个随从安葬完田横,待众人散去之后,便在田横墓旁左右两侧挖了两个土坑,二人在墓前拜了三拜,然后在坑内拔剑自刎,为田横殉葬而死。

汉高帝刘邦听说此事后不禁扼腕叹息,感慨万分,他更加相信田横的追随者皆是贤德忠义之士,可委以重任,于是,再次派使者持诏上岛,欲召五百壮士入洛阳皇宫觐见,打算赐封他们官职,为朝廷所用。

然而,事情再次出乎刘邦的预料,相传这五百壮士听到田横已经在洛阳城外自刎而亡的消息之后,痛不欲生,有的蹈海而亡,有的在岛上挥剑自刎而死,追随田横的亡灵而去。

齐王田横矢志不移,始终坚持自己的道义信念,为了维护尊严而舍身取义的精神令人嗟叹。

然而,这五百门客选择自尽而亡,却完全违背了田横的初衷和一片苦心。田横原本打算以死来保护这五百弟兄免受朝廷迫害,绝不会想到自己死后,这五百忠义壮士竟然甘愿为自己殉葬而亡,以田横仗义刚直,不甘俯首寄人篱下的性格,倘若地下有知,这令他情何以堪?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田横,便将田横及其五百壮士居住的海岛叫作“田横岛”(今属山东省青岛即墨市),并在岛上建起“田横五百义士墓”以志纪念。

清代诗人王士祯有一首《田横客墓》,诗中写道:

“一剑纵横百战身,楚虽三户能亡秦。

拔山力尽虞兮死,争及田横五百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43)资料记载,西亳、南亳、北亳为殷商时期都城,西亳位于偃师市西面,南亳位于商丘市南面,北亳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但争议纷纷,莫衷一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