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见垓下城连日屡攻不下,虽然表面平静如常,心中却不免有几分焦躁,他明白,自己身为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汉王刘邦和几十万汉军将士都在看着自己如何克敌制胜,击败项羽。但是,靠牺牲士兵性命制胜从来就不是韩信指挥作战的首选,接连几天,韩信一直在苦苦思索破敌之策。
这天傍晚,韩信率众将领在军营中巡视,忽然听到有人在低声吟唱楚国歌谣,韩信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循着歌声望去,原来是一名士兵坐在营帐外,一边擦拭兵器一边唱起楚国的民歌,那歌声委婉凄然,让人听了不由得怦然心动,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韩信是楚地人,自然对楚国民歌十分熟悉,他听到这歌声,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于是便上前与这位士兵攀谈。叙谈中韩信得知,这位士兵是楚国大夫屈原的故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会唱不少楚国民谣。
回到大营,韩信立刻命下属将领把汉军中所有楚国籍的士兵召集起来,让那位会唱楚歌的士兵带领众人练习演唱楚国歌谣,经过多次练习之后,韩信看看多数士兵基本上掌握了曲调与歌词,便将唱楚歌的士兵分成两队,在夜深人静之时,让这些楚国籍士兵轮流坐在垓下楚军营垒周围,高声吟唱楚国的民谣,不会唱楚歌的汉军士兵则随着节拍敲击兵器以伴奏,从子时一直唱至寅时东方发白,以扰乱楚军军心,消磨其斗志。
那楚歌里唱道:“朔风起兮,荒野飞霜。白发老母兮,盼断肝肠。妻儿挂念兮,泪水双行。遥看故乡兮,心中悲怆。路途漫漫兮,归期无望。舍命征战兮,埋骨山岗。期盼团圆兮,祈祝安康......”
歌声如泣如诉,缠绵悲凉,响彻夜空,在垓下上空久久回荡,表达了远征的楚军士兵在困境中思念久别的家乡,惦念父母,挂念妻儿的无比伤感绝望的情怀。
守在垓下防御工事里的楚军士兵此刻尚穿着单衣,腹中无食,饥寒交迫,忽然听见这熟悉的乡音,不由得勾起阵阵乡愁,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与亲人,忍不住伤心地流下了热泪。有的士兵甚至跟着汉军的歌声小声地哼唱起来,还有的楚军士兵知道形势危在旦夕,突围无望,命将不保,再也回不到故乡与亲人相聚了,不禁丢下手中兵器抱头恸哭,楚军一时军心动荡,士气低落。
这天子时,连日来未卸铠甲的项羽还未歇息,他巡视完各处防御阵地回到中军营帐,正一边饮酒一边苦思突围之策,忽然耳边传来阵阵凄婉的楚歌声,项羽听了不由得脸色一变,心中暗暗吃惊。
项羽忙叫来护卫将军问道:“为何竟有如此之多的楚人在城外唱起了楚国歌谣,难道说汉军已经渡江攻占了江东之地,掳来楚人在此唱起民谣乱我军心?”
护卫将领施礼答道:“禀大王,垓下四面皆是楚歌声,末将也不知这些楚人来自何处。”
此时,寒风阵阵袭来,落叶萧索,垓下周围的楚歌之声断断续续,在夜空里久久飘荡,挥之不去,项羽不禁有些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内心隐隐升起一种不祥的感觉。
项羽此刻心里十分清楚,楚军连日恶战,伤亡严重,疲惫不堪,粮食已经断绝,在这种情况下,楚军士兵听到四面响起楚歌,必然斗志涣散,失去战斗意志,无心再战,如果明天汉军再次发起进攻,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士兵不知又有多少人将失去性命,再也不能活着见到江东父老亲人了。
“不能再于此处滞留了,无论冒多大风险,必须设法突围,否则只能坐以待毙!”项羽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然而,项羽意识到,垓下被七十余万汉军围得水泄不通,若是数万楚军突围目标太大,难以成功。若强行突围,恐怕大多数士兵无法杀出汉军的层层伏击,必将悉数死于汉军的剑矛之下,就地被全歼。
项羽思来想去,感到唯一的办法就是率自己的八百江东子弟兵突然杀开一条血路,冲出汉军的包围继续南逃,如此,城中的楚军若是放弃抵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仅剩的八百精锐骑兵是项羽当年跟随叔父项梁于会稽起义时,从江东带出来的八千子弟兵中的一部分,其余战士皆已在历次战斗中战死沙场,唯独此八百贴身骑兵人人忠勇善战,个个武艺高强,伴随项羽征战至今,如果带领这八百精兵突围,或许还有一线希望杀出重围,返回江东,重整旗鼓。
然而,项羽想起了自己心爱的虞姬。即便自己武功盖世,无人可当,乱军血战之中,如何能带着虞姬冲破几十万汉军的围追堵截,安全突围而去?
项羽心中实在割舍不下虞姬,把心一横想道:“干脆,就在垓下与刘邦决个雌雄,杀他几万汉军,与虞姬死在一处罢!”
但是,想到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这最后数万楚军将士要陪着自己全部战死,毫无生还的希望,一向刚毅果决的项羽不禁又犹豫不决起来。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项羽在心里反复自问,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长叹一口气,抬起右手重重地拍在膝上。
项羽正在皱眉沉思间,听到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项羽转身一看,是虞姬从内室款款而出。
看到虞姬的装扮,项羽不由得眼前一亮——今晚的虞姬穿一件紫红色镶白狐领的长袍,头上挽着高高的发髻,漆黑如墨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发髻上横穿一根项羽当年赠与她的那根雕刻着龙凤花纹的金簪,金簪的链上镶着一颗绿色玉珠,晶莹透亮。虞姬每走一步,腰间玉佩相互碰击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叮铃”之声。
虞姬平素不喜欢打扮,总是素面朝天,但是,今天的虞姬却薄施粉黛,描了细长的眉毛,精巧的双唇抹了淡淡的唇脂,光彩照人,美若天仙。
项羽看着眼前的虞姬一时间竟然有点走神,在他的记忆里,即便是新婚之夜那天,虞姬也没有打扮得如此美艳动人。
不过,与平日不同的是,今天虞姬腰间挂了一把佩剑,俏美之中带着几分英武。那宝剑是项羽当年的一件战利品,剑柄上镶嵌着三颗闪闪发亮的红宝石,剑鞘镶着金边,十分精致漂亮。项羽胜利归来便把此剑送给虞姬把玩,虞姬十分喜欢,爱不释手,便把宝剑挂在梳妆台旁边,可以每天看到它。但是虞姬从未佩戴过这把剑,今夜虞姬带上宝剑出现在项羽面前,令项羽略感诧异。
“虞儿,天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有歇息?”项羽温柔地问虞姬。
虞姬没有回答项羽的问话,她看着项羽问道:“大王,虞儿今晚好看么?”
项羽连连点头说道:“好看,本王还从未见过我的虞儿妆扮得如此美丽!”
虞姬微微一笑,没有说话,也给自己拿来一只铜爵,双手捧起酒缶,先给项羽倒了满满一杯,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
虞姬端起酒爵,对项羽说道:“大王,大战在即,妾敬你一杯!”
项羽没有说话,二人默默举杯一饮而尽。
“大王可听见城外的楚歌之声?”虞姬再给项羽和自己斟满酒,问项羽道。
项羽听虞姬问及此事,知道自然瞒不过虞姬,斟酌着答道:“是啊,四面楚歌,甚是凄婉,这是韩信用的攻心之计,意在扰乱我军军心,虞儿不必理会。”
“妾白天听将军们说,韩信指挥几十万大军在垓下四面设下重重埋伏,把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大王可有脱身之计?”虞姬俏丽的眼睛幽幽地看着项羽问道。
项羽皱起眉头不由得轻叹一声,如实答道:“是啊,几十万汉军团团围定一座小小的垓下城,如今城中粮草断绝,不宜久留,为今之计,只有强行突围是唯一的出路。只是......”
说到这里,项羽欲言又止,不知如何对虞姬说是好。
“大王尽管突围便是,勿以妾身为念,妾与你今晚一醉方休。来,大王,虞儿再敬你一杯!”虞姬平静地说道。
“这......这如何使得?”项羽说道,此刻他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
平日不胜酒力的虞姬竟然陪项羽连喝三大杯,薄施脂粉的脸庞泛起淡淡的红晕,摇曳的灯火下显得更加妩媚动人。
望着自跟随叔父项梁会稽起义,近八年来陪伴自己征战杀伐、浴血奋战而形影不离的虞姬,项羽不禁感慨万千,深觉爱怜,心中柔情如水,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对虞姬倾诉,但是,不善表达内心情感的项羽此时此刻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项羽一口喝干杯中之酒,不禁悲从中来,遂以手拍击酒案,放声高歌,抒发自己心中的无限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听到项羽发自内心的叹息,明白项羽对自己的深情与不舍,她那美丽的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珠,虞姬知道自己与项羽诀别的时候到了。
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虞姬不愿意让项羽看到自己流泪,遂起身对项羽说道:“大王若能突围而去,应当振奋才是,妾为大王舞剑以壮行色,且看虞儿剑艺如何?”
虞姬后退几步立于大帐中间,拔出佩剑轻盈地亮出一个剑势,然后徐徐起舞。
虞姬一边舞剑一边接着项羽的歌声唱道:“兵临垓下兮,四面楚歌。士兵征战兮,思念故土。霸王速去兮,乌骓飞驰。回归江东兮,善自珍重。大王平安兮,妾死不足惜......”
唱到此处,虞姬忽然停下,提剑在手,深情地对项羽说道:“大王,虞儿怎能不知你目前的难处,但此时此刻不是儿女情长之时,军情危急不容半点迟疑。只要大王安全突围返回江东,便是妾身的最大心愿。虞儿先走一步,以免大王为我分心!”
虞姬说完,抬手把锋利的宝剑横在颈间,项羽瞬间明白了虞姬的用意,不禁大惊失色,急忙起身上前欲阻止虞姬,但为时已晚。
虞姬早就打定了主意,她了解项羽的性格,知道此刻绝不能拖累项羽,只有自己一死,才能让项羽毫无牵挂地杀出重围获得最后一线生机。于是,虞姬最后一次向项羽绽开一个灿然的笑容,然后持剑用力一划,颈部顿时鲜血涌出,虞姬身体一软便扑倒在地。
项羽急忙过去揽起虞姬,一手捂住虞姬颈间的伤口,但已经无济于事,殷红的献血依然从项羽指缝里流出。只见虞姬一双美丽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项羽,口中已然说不出话来,呼吸渐渐微弱,稍倾便慢慢地合上了双目。
项羽紧紧抱住虞姬软软的尚有余温的遗体,将自己的面颊贴在虞姬的额上不忍松开,口中喃喃地说道:“对不起,虞儿,对不起,虞儿,我项籍对不起你......”
项羽说着,两行热泪自虎目中缓缓流了下来,项羽将虞姬的遗体轻轻抱起来放在卧榻上,仔细地为虞姬盖上锦被,然后站立于虞姬身旁,深深地注视着面目安详的虞姬不忍离开。良久,项羽方才转身迈着沉重的脚步拭泪而去。
以诗词风格豪迈沉雄见长的宋代大词人,爱国将领辛弃疾后来在他的《虞美人》一词中却把项羽与虞姬的真挚爱情描写得缠绵悱恻,温柔与伤感,至今读来仿佛当年美丽刚强的虞姬挥剑自刎别霸王的情景犹在眼前,仍令人黯然神伤,扼腕唏嘘不已,那词中写道: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