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虽身处绝地,手下仅剩二十八人,却仍然不忘制定战术,以期最大限度杀伤敌人,他将这二十八位骑兵分成四队,自己亲率一队,其余三队分别指定了领头人,项羽看看四支骑兵小队准备完毕,正看着自己等待命令,便低喝一声:“出击!”遂手持铁戟率先冲下山坡,其余骑兵小队也紧接着从不同方向冲下小山杀向汉军骑兵。
项羽带领二十八名骑兵抖擞精神,使出浑身解数,在汉军骑兵队伍里往来冲击厮杀,连斩汉军骑兵上百人,待四支骑兵小队回到山头集合时,二十八位战士仅损失两人。
项羽看了点头赞许道:“干得好,不愧是我江东子弟兵,我项籍有汝等好兄弟相随,死而无憾矣!”
灌婴见自己的五千精锐骑兵竟然不能降服项羽的二十八名骑兵护卫,不禁发怒,不等项羽再次出击,便命令汉军骑兵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冲上山坡与楚军骑兵展开厮杀。经过短暂激战,项羽最后的二十六名忠勇骑兵终于寡不敌众,在混战中尽数被汉军骑兵所杀。
到此时,已仅剩项羽一人。
楚霸王项羽神威依旧,冷静如常,一杆沉重的虎头铁戢上下翻飞,左右横扫,神出鬼没,无人能当,胯下乌骓马迅如疾风,辗转腾挪,所到之处汉军骑兵非死即伤,无人能靠近项羽半步。
经过一番激烈搏杀,项羽竟然在数千人的重围之中再次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去。江边芦苇密布,没有道路,项羽的乌骓马跑得又快,汉军竟一时不知项羽去往何处。
汉军主将灌婴虽然早知项羽武功高强,难有人匹敌,然而项羽的神勇威猛仍然大出他的意料之外,灌婴曾向汉王刘邦拍了胸脯:若不能生擒项羽,也必定提着项羽的首级来见汉王,如今已经折了数百名骑兵,竟不见了项羽的踪迹,灌婴不禁焦急万分,急忙下令汉军骑兵摆开散兵队形,沿着江边像张网一样搜索前进。
却说项羽杀出汉军骑兵包围,只身单骑沿江边疾走,此刻无风,江水在静静地向北奔流,除了乌骓马轻盈的马蹄声,周围一片寂静,项羽看看身边,已经没有一个江东子弟兵相随,心中不禁倍觉孤独,思绪万千。
项羽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启蒙者,悉心传授自己武功与兵法的叔父项梁。想当年跟随叔父于会籍揭竿而起,反抗暴秦,一呼百应,万众拥戴,名声是何等响亮风光,现如今,八千江东子弟兵竟荡然无存,仅剩自己一人,实在是愧对叔父对自己的厚望。
项羽又想起待自己亲如家人的亚父范增,他老人家虽然有点倔强,爱唠叨,对项家却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尤其是尽心竭力辅佐自己,然而到头来,亚父却因为自己的猜忌而愤然离去,抱病死于返乡的路上,亚父心中定是有许多委屈和怨愤无处诉说。想至此,项羽不无愧疚地微微摇头,轻叹一声,亚父此刻若是在身边,自己或许会对他说一声对不起。
随后,项羽脑海里又浮现出大将曹咎,龙且和被自己冷落的猛将钟离眛等数员大将的身影,他们个个骁勇善战,忠心不二,跟随自己征战杀伐,出生入死,从不知皱一下眉头,如今,有的战死,有的则不知去向。
“倘若他们都在,我项籍何愁不灭刘邦,称霸天下!”项羽在心里说道。
最后,是心爱的虞姬飘然来到项羽的眼前,她那双明亮而俏美的双眸在关切地注视着项羽,好看的双唇微微张开,仿佛有话要说。想起虞姬诀别之前那灿然深情的一笑,项羽不禁长啸一声,眼睛湿润。
“虞儿,虞儿......”项羽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呼唤着虞姬——此时此刻,要是她在身边该有多好,即便是仅有我们二人,隐居于山林溪流之畔,躬耕田园,相偕白头,又夫复何求?
项羽心想,然而,这一切如今都不可能了。
虞姬是项羽心中最温柔的所在,是他的护身符,只可惜,心中那股柔情与护身符已经永远不复存在,只留下一片伤感和痛苦。垓下突围时走得仓促,不知虞儿如今是否得以安葬?她的灵魂是否得到安宁?想到这些,项羽心中隐隐作痛,悲伤不已。
此时此刻,项羽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向何处去,其实他也不愿多想,只愿在这几番血战之后享受片刻少有的宁静——项羽还是头一次感觉如此闲暇安宁,仿佛身心皆被放空了一般。
项羽正茫然策马而行,忽然发现江边芦苇丛中停有一艘小船,船上一位胡须花白,头戴竹笠的船翁正往项羽这边张望。
老翁见项羽停下马来,望向自己,便高声问道:“敢问壮士可欲乘船过江?”
这位老船翁声音洪亮,两眼炯炯有神,似是隐世高人,在此等候多时。
项羽下马问道:“老伯,此地是何处?”
船翁答道:“此地乃和县乌江镇,这条河人称乌江,不远处即汇入长江,壮士可乘船由此渡江去往江东,顺风顺水,不出半个时辰即到!”(134)
船翁见项羽凝视着江水若有所思没有说话,便问道:“敢问壮士尊姓大名?请上船叙话,边走边谈!”
项羽听了惨然一笑,答道:“老伯,实不相瞒,我乃西楚霸王项藉是也。当年跟随叔父项梁自会稽起义,率江东八千子弟兵西渡长江反抗暴秦,巨鹿之战杀了秦军四十万,进入关中杀了皇帝,灭了秦朝,一把大火烧了咸阳,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换来天下安定。我本打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却不料那汉王刘季率先发难,兵出汉中,攻略中原,我与他苦战四年最终失败。如今江山尽失,数十万楚军只剩我一人,我还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矣!”
老船翁听见项羽说出姓名,便躬身施礼,劝解道:“原来是威震天下的楚霸王,失敬失敬。老夫也是楚国人士,虽深居山野水滨,不问世事,却久闻将军英名。将军勇武善战,盖世无双,万人莫敌,手持虎头戢跨乌骓马纵横驰骋,威震四海,睥睨群雄,谁人不知?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丈夫欲成就霸业,当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一往无前。将军回归江东,可招兵买马,重振雄风,再图西进,与那汉王刘邦争夺天下,光耀宗庙,庇荫后世,功在千秋,江东父老怎会怪罪您这位楚国大英雄呢?还望将军冷静三思,正确决断!”
项羽听了老船翁的劝解,神色黯然,摇摇头说道:“唉,大势已去,为时晚矣。想当年巨鹿之战,彭城战役,吾以几万兵马力敌几十万大军,势如摧枯拉朽,无人可敌,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今兵败至此,全军覆灭,乃天欲亡我,非我项藉战之罪也。如今天下即将归汉王刘季所有,我已无处可去,何以与那刘季相抗衡?重振雄风无望矣!”
高傲好胜的项羽虽然到了穷途末路,却不愿承认抑或是仍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多次拒绝采纳军师范增的正确提议,屡屡出现重大战略误判而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仍然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上天,实乃其英雄性格使然,令人嗟叹。
“将军此言差矣......”
老船翁欲再劝项羽上船过江从长计议,项羽抬手阻止了老翁开口相劝,他对船翁说道:“多谢老伯一番劝导之言,处处为我打算,项藉感激不尽。我看你见识不凡,是一位睿智慈善的长者,今日项藉无以为报,就将这匹乌骓宝马送与你权做留念。自会稽起义至今,它一直伴随我征战杀伐,神勇异常,极有灵性,我不忍弃之,望老伯好好善待于它!”
项羽说罢,两眼有些湿润,用手轻轻拍拍乌骓的脖子,依依不舍。
那乌骓仿佛听懂了主人是在夸奖它,扬首晃一晃黑亮的鬃毛,忽然,乌骓并起双耳,喷着鼻子,发出低沉的嘶鸣,抬起一只前蹄在地上刨了几下,似是警觉到什么,在催促主人快快上马离开此地。
项羽见状立刻明白:汉军追兵将至,时间不多了。
项羽挥手催促船翁道:“汉军追兵就要到来,我要去会会他们,老伯快快离开,我们就此告别罢!”
老船翁见项羽心意已决,知道再劝也是徒劳,摇头叹息一声,便不再多说,自项羽手中接过缰绳,将乌骓马牵到船上。
此时的项羽,心中倒有许多话想与眼前这位善良开明的老翁攀谈,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远远地传来阵阵马蹄轰鸣之声,汉军骑兵搜索追踪而来。
老翁看出项羽已抱必死之心,便在船上向项羽深深一揖,说道:“霸王珍重,老夫去也!”
说罢,船翁用力摇动橹柄,小船离开江边顺流而下,迅速驶向对岸。
谁知船至江心,那乌骓马发现项羽并没有上船,而是离弃了自己,随即两耳并拢,杏眼怒睁,长嘶一声,扬起前蹄跃入江中,大概是要追寻自己的主人,然而水深流急,乌骓随着湍急的江水漂去,很快便不见了踪影。
船翁无奈地摇头叹息道:“果然是一匹通人性的宝马,只可惜你主人宁死不陪你返回江东矣!”
茫茫江面,空阔寂寞,孤舟飘摇,残阳如血......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134)此处的乌江非贵州第一大河乌江。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境内北部,是一条不大的河流,自和县乌江镇乌江浦渡口汇入长江,由渡口可东渡长江,今已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