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天下初定,汉王刘邦率大军班师,打算向北经过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市)前往谷城(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为霸王项羽举办葬礼。
汉军队伍浩浩荡荡延绵数十里,刚进入鲁县境内,突然前锋部将来报:项羽原来的封地鲁城(今山东省曲阜一带)拒不开城向汉军投降,负责守卫鲁城的楚军将领李毅组织城中军民据城防守,声称任何人未经主人鲁公项羽的允许不得进入鲁城。
汉王刘邦本打算厚葬楚霸王项羽,以安定民心,听说小小的鲁城竟然无视自己,仍在效忠项羽,不禁大怒,遂率汉军来到鲁城之下,命军队将该城四面围起,准备下令汉军攻破鲁城后予以屠城,以泄胸中怒气。
张良见刘邦又起杀机,急忙劝说道:“大王不可再动兵戈。鲁国乃孔子出生之地,鲁国人士历来重礼仪,守信用,既然当年义帝将鲁国封与项羽,赐项羽为“鲁公”,那么鲁人忠于项羽,守卫项羽的封地乃情理之中,并无过错。再者,大王已然成就霸业,普天之下皆是您的子民,怎么能忍心痛下杀手,屠戮城中无辜百姓呢?”
刘邦听张良说到这里,怒气顿时消了大半,皱着眉头对张良说道:“子房说得有道理,不过,这鲁人据守城池拒不投降,委实可恨,不知这个守城的将领是何许人?”
张良答道:“在下已打听清楚,此人名叫李毅,乃项羽当年自江东带来的八千子弟兵中的一员部将,一向作战勇猛,对项羽忠心不二,深得项羽信任,因而项羽命他守卫自己的封地。”
刘邦听了忿忿地说道:“哼,项羽死于和县多日,楚国已灭,这鲁城没了主人还留着有何用?鲁人还对项羽如此忠心耿耿,顽固地守护着他的封地,竟敢以卵击石,抵抗我强大的汉军,委实是迂腐至极,这让寡人如何能不气恼?”
张良说道:“大王息怒。垓下战役毕竟结束不久,且项羽死地距鲁国有千里之遥,音讯不通,鲁城人大概尚不知项羽已经战死的消息,故而不肯降汉。”
刘邦问道:“既然如此,子房有何良策令他们放弃抵抗,尽快归降?如若不然,寡人岂能一再忍让!””
张良答道:“此事并不难,我已想出一法。”
“那该当如何?子房说来听听!”刘邦急切地问张良。
张良说道:“大王可派使者携带项羽的头颅进入鲁城,告知他们鲁公项羽日前已经战死于乌江,汉王已经一统天下,万民归附,此乃大势所趋,天意使然,不可逆转,应当顺应时势,勿做无谓抵抗,若抗拒不降,必遭满城杀身之劫。鲁人看到项羽的首级,定会开城归降,若执迷不悟,继续抵抗,大王再用兵不迟,只不过不要屠城便是!”
刘邦听罢张良的提议,抚着胡须点头说道:“嗯,子房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立刻派使者带上项羽的首级进鲁城劝降,告诉他们,寡人已经仁至义尽,若是继续顽抗,绝不宽恕!”
果然不出张良所料,鲁城官员和守将李毅见到项羽的头颅虽然悲痛万分,声泪俱下,但他们明白事理,知道主人已死,楚国灭亡,天下归一,汉王刘邦仁义宽厚,归顺汉王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继续抵抗徒劳无益,于是便打开城门向汉军投降,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
鲁城归顺之后,汉王刘邦好言予以安抚,随即率文臣武将和鲁城官员来到曲阜西北方向大约三百里的谷城(古地名,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为西楚霸王项羽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想到自芒砀山斩白蛇揭竿起义这一路走来,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历经磨难,初与项羽相助相敬,后又相争相杀的历程和胜利得来之艰辛,此时的汉王刘邦心中可说是五味杂陈,悲喜交加,他对着项羽的陵墓深深一揖,说道:“兄弟啊,你我二人皆是胸怀大志之人,今天这般结局,非是你兄长刘季心狠无情,实为江山社稷不得已矣,倘有来生,我刘季愿与你重结兄弟之义!”
不等说罢,刘邦便禁不住在自己的对手、曾经的兄弟项羽墓前失声恸哭,那哭声中既有伤感、怜悯,也有感慨和欣慰,可谓一言难尽。
项羽的葬礼结束之后,刘邦正打算擢升鲁城守将李毅为汉军将领,不料却传来意外消息:李毅已然在项羽墓前挥剑自刎,为主人殉葬而死。
刘邦听到此事后感慨不已,扼腕叹息道:“此等忠烈之士实在难得,项羽能有这样忠心耿耿之人追随他而去,亦当瞑目矣!”遂下令将李毅葬于项羽的墓塚旁边,并刻碑予以记载。
安葬了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按照事先考虑的计划率汉军离开谷城,沿黄河向西南方向行军三百余里到达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下令在这一带休整歇息,考虑下一步的打算。
战争结束,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汉王刘邦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左丞相韩信。刘邦对韩信自请立为齐王,且迟迟不遵诏令率军赶往固陵(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增援汉军,消极对待与项羽最后决战的举动始终耿耿于怀,如若不是采纳张良的提议,赐予韩信大片土地作为领地,督促他出兵参战,不知事情将发展到何种地步?想到此,刘邦不禁有些后怕。
更重要的是,韩信仅带来参加垓下之战的兵力就达三十万之众,且将士训练有素,谙熟阵法,进退有据,其军事实力丝毫不亚于身为汉王的刘邦,因此,刘邦率大军驻扎于齐国边界之南,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心中有了主意。
刘邦召来军师张良,与之商议韩信未来的使用事宜。刘邦对张良说道:“当初,韩信自请立为齐国代王,寡人立他为正式齐王,作为他立下战功的奖赏,却没有想到,寡人亲率大军追击项羽时,几次下令韩信率军南下会合,这个韩信却迟迟按兵不动,致使寡人在固陵遭到项羽反击,损兵折将败退阳夏。后来,不得已按照子房的提议赏了韩信大片封地,他这才赶到垓下与我会合,这分明是趁机要挟寡人。此人在利益上太过计较,如今其羽翼已丰,重权在握,若是不加以控制,今后怕是难以驾驭,寡人以为,绝不能让韩信继续留在齐国执掌兵权了!”
张良心里明白,汉王刘邦已经开始猜忌韩信,而封与韩信正式齐王称号和加封领地皆是自己为刘邦出的主意,为了避嫌自然不便多说,更不能替韩信辩解,张良略一思索,便附和道:“大王所虑极是。既然战事已经结束,天下安定,理当收回韩信兵权掌握于大王手中,这样有利于社稷稳定,一切悉听大王决断!”
“好罢,那就这样定了!”刘邦说道。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这天,汉王刘邦在定陶行营召集全体文武大臣议事,刘邦当场宣布道:“垓下决战,大将军韩信指挥有方,我汉军取得大捷,项羽败亡,楚军全部歼灭,当前楚地全境平定,天下归一,寡人甚是欣慰。如今海内安宁,已无战事,韩将军的大将军兵印也就不必保留了,自即日起,大将军印信和兵符交与王宫保管!”
略一停顿,刘邦接着说道:“齐国在韩信将军治理下,秩序井然,民心稳定,寡人甚是欣慰,然而,楚地平定不久,虽看似表面安定,其实暗中支持项氏家族者仍然大有人在,因此亟需得力人才管理楚地,抓紧剿灭抵抗力量残余。寡人经一再考虑,认为韩信将军是最佳人选,韩将军乃淮阴人士,熟悉当地民情,在楚地威望极高,便于楚地治理,寡人决意,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收回其齐王封号。望韩信将军从速办理交接事宜,前往下邳接掌楚地事务。英布、彭越二位将军作战勇猛,战功卓著,寡人宣布,正式封英布为淮南王,都六安,封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即刻赴封国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