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2/27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七十七章 项羽派大将龙且驰援齐国 韩信壅潍水诱使楚军出击

楚霸王项羽此时正在成皋前线与汉王刘邦对峙,他本以为自从将楚军全部撤出齐国以来,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采取了中立态度,并未联合刘邦与自己为敌,楚国的战略后方暂时无虞,可集中兵力进攻刘邦,以消除这一最大的心腹之患。

不料,正当项羽为迟迟攻不下成皋而焦虑无奈时,齐国的使者突然千里迢迢匆匆忙忙赶到荥阳求见项羽,送来齐王田广的告急信函,项羽忙打开信件观看,却见信中写道:“齐国田广拜见霸王。日前,汉国大将军韩信率数万汉军自平原津渡河突然向齐国发动袭击,齐军势单力薄,不敌汉军,被围于齐都临淄,因汉军攻势甚猛,城池将破,齐军迫不得已杀出重围弃城而走,退往高密据守。目前,汉军已经追击至高密城下,即将发动攻势,齐军伤亡巨大,难以抵挡汉军进攻,情况万分危急,请求霸王速速派军前来解齐国燃眉之急,若不然,齐国势将落入刘邦之手,亦对楚军后方形成严重威胁,望霸王明察。田广敬呈。”

项羽看罢齐王田广的来信感到十分愕然,他没有想到汉王刘邦在成皋正面战场苦苦抵御楚军猛烈进攻之际,居然还能分兵向东攻略齐国,威胁自己的后方。此刻,成皋的攻防战还没有头绪,一时难分伯仲,在这关键时刻又接到齐王田广的告急文书,这让项羽感到左右为难。

然而,项羽深知齐国的战略地位对自己来说极为重要,决不能让它落在刘邦手里。按照项羽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他本应该亲率楚军赶往齐国与韩信交手,给予汉军以狠狠打击,挫其锐气,让韩信尝到战败的苦果。但是成皋失守,曹咎战死,楚军已遭重创,项羽面对刘邦不敢有丝毫大意,无遐分身前往高密救援齐国。

但是,项羽此时手下能委以重任的战将屈指可数,经过再三考虑,项羽于无奈之下,再次做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决定:命自己麾下最为勇猛善战的大将龙且为主将,项声、周兰为副将,率领二十万楚军赶赴齐国援救齐王田广,自己仅留下十余万兵力继续与刘邦对峙。

项羽相信,若论战场作战杀敌,龙且罕有对手,由他率领二十万兵力足以迅速击败韩信,短期内班师而回,但是,项羽已知韩信善于用兵,计谋多端,所以一再叮嘱龙且切勿轻视韩信,务须谨慎用兵,不可大意轻敌。

项羽深知救援齐国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局,不可有任何闪失,龙且出征前,为了激励其斗志,项羽对龙且说道:“龙将军此次解齐国之危,事关全局,切不可大意轻敌,中了韩信的诡计。你若胜了韩信便是立了头功,本王许诺将齐国一半的土地赏与你做封地!”

这也是项羽首次承诺将大片土地封给一名楚军将领,由此可见,项羽不但信任自己的爱将龙且,更是深知此次救援齐国的极端重要性,龙且听了大喜,施礼说道:“那就先谢谢霸王,龙且谨记霸王的嘱咐,定当不负重托,全力以赴消灭韩信,以报答霸王的赏赐!”

此时,楚霸王项羽手下可与龙且齐名的还有智勇双全的大将钟离昧,然而,钟离昧却因为遭到项羽猜忌冷落而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在楚汉军事形势关键而微妙的时期,项羽把如此重大的任务交与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的龙且,却再次犯下了无可挽回的大错。

龙且是楚军第一猛将,自视甚高,他虽然口头上答应了项羽的嘱托,但自己手中握有二十万人马,并没有把一个受人“胯下之辱”,曾经做过项羽帐前执戟郎中的韩信放在眼里。龙且认为,楚国与齐国的兵力合计达三十万之众,对阵韩信的数万人马,兵力处于绝对优势,无论韩信施展什么阴谋诡计,也毫无胜算可言,击败汉军犹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根本不在话下。

龙且率二十万楚军浩浩荡荡一路东行一千五百余里,来到高密境内,此时,韩信已下令汉军越过潍水向高密连续发起进攻,齐军在田横指挥下虽然奋力抵抗,但伤亡严重,兵力不足,眼看城池不保。就在这时,韩信得知楚军大将龙且率二十万大军赶来救援齐国的消息,意识到两军兵力悬殊,担心腹背受敌,只好下令汉军停止进攻,退回潍水西岸观察敌情,再做打算。

齐王田广与丞相田横见项羽派大将龙且率二十万楚军前来救援,大喜过望,遂放下心来,设宴款待龙且等将领,商议退敌之策。龙且与齐王田广会合之后,带领众将亲临前线视察敌情,看到汉军防备森严,无懈可击,龙且想到临行前楚霸王项羽的一再叮嘱,没有急于渡河进攻韩信,下令楚军在潍水东岸安营扎寨,摆开阵势,了解汉军动向。

此刻,韩信看到楚国援军到来,心里明白,齐楚联军兵力已达三十万之众,实力大增,而自己手中的兵力加上历下之战投降汉军的齐军士兵不过十万人马,处于明显的劣势。大军事家孙武曾说过:“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若是主动渡河发起进攻,以汉军目前的兵力与齐楚联军斗勇对决,不仅难有胜算,还有为敌所擒的危险。

“此处不是久留之地,必须另寻破敌之策,以智取胜,速战速决!”

韩信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然而,如何以少于对手数倍的兵力战胜看似强大的齐楚联军?这让韩信陷入深思。

此时已是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天气寒冷,气温骤降,凛冽的北风在荒芜空旷的河滩上呼啸而过,汉军将士衣服单薄,粮草补给困难,不适宜与齐楚联军在此地长期对峙。韩信虽表面上镇定如常,内心却十分焦急,脑子里在不停地思索着各种克敌制胜的办法,但是最终都被自己否定了。

这天,韩信骑着战马,带着曹参、灌婴、傅宽、丁复等几位汉军将领一边沿着潍水西岸仔细观察地形,选择战场,一边考虑破敌之策。

潍水有南北二源,北源(即正源)名箕山河,发源于山东沂水县官庄乡箕山西麓,曲折向东南流淌。南源名石河,发源于莒县龙王庙乡北屋山,蜿蜒南流,到库山乡源河村转向东北流去,在此地与北源箕山河汇合之后又流向东南,至五莲县再转向东北,至诸城向北,流经峡山湖,高密,安丘,坊子,于昌邑下营镇向北注入渤海莱州湾,全长大约五百里。

韩信带领众将策马沿着潍水河滩往上游南行了大约十数里,来到高密与诸城交界处的诸城相州镇小古县村,这里的河道变得狭窄起来,韩信被这里的地形所吸引,便勒住战马停下来观望。

韩信发现,这里向北是潍水与浯水,渠水三河汇合之处,因是冬季枯水季节,潍水只在河滩中间缓缓流过,两边是宽达几十里宽阔干涸的河床,有利于步兵大规模展开作战。

向南看,潍水对面有一座小山叫作巴山,不过数十丈高,而西岸也是一处高坡,潍水流经此地因受到巴山和对岸高坡的挤压,河道变得较为狭窄,水流加快,发出“哗哗”的流水声,紧挨着潍水有两片巨大的洼地。

韩信骑在马上眉头微皱,眯起眼睛望着北去的潍水若有所思。

“水,水......”韩信骑在战马上喃喃自语,沉思片刻之后又微微点头,灵光一现之间,一个用潍水制敌的作战方案在他脑海里渐渐地清晰起来。

回到大营后,韩信看着军事地图经过长时间谋划,制定了“诱敌出战,半渡而击”的作战方案,遂立刻召集众将下达作战任务。

韩信首先命灌婴带领五千汉军士兵连夜在驻地周围的百姓家中收集一万条草袋麻袋,将这些袋子运往潍水上游即诸城境内相州镇小古县村潍水最狭窄处,将袋中装满沙石,填入潍水中筑起高坝拦腰截住水流,并开挖数条水沟将潍水旁边的两个巨大洼地串联起来,将截流的潍水引入洼地蓄水待用,派士兵守住人工河坝听候命令;

韩信再命曹参率一队汉军士兵砍伐树木,将树枝削成数万支尖桩,待河水被拦住露出河床以后,让士兵趁夜间出动,将尖桩的尖刺朝上插入河滩布成尖桩阵,中间留出一条供汉军通过的道路,并暗暗做好标记;

又命部分士兵准备好战鼓和大批干湿树枝和油脂,以备传递号令之用。

三天之后,守卫河坝的士兵来报:潍水上游被阻住的河水已经蓄满河床和洼地,水位即将漫过人工堤坝。这天清晨,韩信见一切准备就绪,遂向全军发出作战命令:命曹参、柴武和灌婴、丁礼各带五万人马埋伏于潍水西岸隐蔽处待命,不得暴露踪迹,韩信与傅宽、丁复率领两万汉军自河滩上沿着事先准备的通道向潍水东岸齐楚联军的阵地发起进攻——潍水之战大幕终于拉开。

龙且早就等候多日,见韩信毫无动静正急不可待,他见汉军主动发起进攻,立刻命楚军上前迎击。韩信指挥汉军与楚军展开激战,但是由于楚军兵力占优,汉军渐渐不支,处于下风开始退却。

龙且见汉军战斗力不甚强,又无后援,战不多久就开始败退,以为汉军怯战,在战马上大喝一声道:“胆小如鼠的韩信小儿,哪里逃,给我追上去杀!”欲亲率楚军涉过潍水追击。其时,楚军中无人注意到,原来缓缓而流的潍水已经断流,露出中间的河床。

楚军副将项声、周兰见龙且要越过潍水追击汉军,急忙劝阻道:“龙将军,切勿追击汉军。出征前霸王嘱咐我等谨慎出战,以防中了韩信的诡计。汉军荡平四国,士气正盛,但却是远道而来,正值天气寒冷,粮草补给不足,坚持不了多久,我军应在潍水东岸坚壁防守,汉军粮草断绝必然撤军,我军再乘势掩杀必可大获全胜!”

龙且听了呵呵一笑,不屑地说道:“我深知韩信此人,胆小迂腐,不成大器,受人胯下之辱不敢反抗,给霸王当持戟卫士竟临阵脱逃,这种人如何能带兵作战?我龙且身经数十战,什么场面没见过,岂能惧怕他一个懦夫?霸王应允我,若胜了韩信,分一半齐地归我,像韩信这种一击即溃的将军,我若不乘胜杀他个人仰马翻,片甲不留,有何颜面在霸王面前请功领赏!”

龙且看到潍水河道狭窄,几乎干涸,露出大片河滩,正适合步兵大发起追击作战,兀自不知噩运就在眼前,遂拒绝了项声、周兰等人的苦苦劝阻,下令全军越过潍水,向汉军发起全面进攻。

周兰见主将龙且执意发起追击,担心龙且有闪失,也只好拍马跟了上来,项声则带领部分楚军在潍水东岸擂鼓助阵,摇旗呐喊,齐王田广在丞相田横陪同下登上城头观战,认为龙且率领楚军出击必能一举击溃汉军,大获全胜。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