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发生后,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针对日军侵占平津后,又积极策划进攻上海的事态,国民革命军统帅部整编部队,源源不断向上海集结。此时,二十五路军被整编,俞希以少校军衔被整编到八十七师任营长,命令他随384团到上海报到。
想到马上就要上前线,这一去是生死难料,俞希告假匆匆回豁达村探家,再去报到。白天,俞希和父母迎送来家里看望的乡亲。大家听说俞希要上前线,都替他担心。族长俞凤昌拄着拐棍,不断咳嗽着说,我听说……省保安团需要人手,大侄子……可以先到那里任职,也是……抗日嘛。俞希说,我是黄埔生,违抗军令,是给军校丢脸,日后有何面目再见同学、师长。
送走乡亲们后,一家人心情十分沉重,围坐在麻油灯下彻夜未眠。在昏暗的油灯下,俞希看到母亲和妻子满面愁容,年近六旬的母亲不停咳嗽着,几次欲言又止,好像有话要对他说,直到天快亮了,母亲流着泪说,孩啊,你上前线打日本,我不反对,但你看家里都替你担心,能不能告假晚一点去。俞希妻子抱着孩子也两眼无神地望着他。听了母亲的话,俞希知道,他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对家里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俞希强作欢颜,宽慰母亲和妻子说,有我哥在家侍亲至孝。再说国难当头,作为一个军人,平时高喊抗日救亡,现在日本人打到家门口了,临阵退缩,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啊。
天亮以后,俞希有很多话要向爹娘和妻子交待,但他不知道先说什么,因为所有的话都很重要,他又怕刚刚开口让家里人伤心。他显得很乱,不知所措,吱吱呜呜的。但最终俞希还是告别家人,他骑马奔跑到瓦鲁河桥上时,勒住马缰绳,调转马头,看到送行的人还在路边遥望。他挥了挥手,又看了眼瓦鲁河南岸慢坡地上的那片祖坟地,他想到了马革裹尸,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埋在那里。如此一想,心里激起一股悲怆激昂的气势,他高唱黄埔军歌,策马快奔,朝384团驻地赶去,集体奔赴淞沪会战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