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舒窈的头像

书舒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18
分享
《春泥与天梯河》连载

第二十五章

“如果把生活过的简单一点,也许幸福会更多一点。”春泥的内心在这个念头的循循善诱下,她刻意地过起了一种简单的生活,但是她并没有理解简单的真谛是什么?那时她还没有想到简单应该是一种更加真实自然的状态、一种心灵的平静和灵魂的充盈。她只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把人际关系变得一切从简,而一切从简理应从不见面和孤立做起。在单位上班时间,不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她几乎不想走出办公室一步,她把自己的办公室当成了一片世外桃源,一片思想的净土,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除了和贺素丽偶尔交谈一阵,其余时间她们两个各自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仿佛彼此不存在一样,有时贺素丽已经悄无声息出去了好久,但春泥却浑然不知,仍然觉得贺素丽还坐在自己的对面,只有当她抬头看上一眼时才恍然发觉不知何时办公室已经空空荡荡的了。

贺素丽最近非常地安静,她不再瞪着一双迷人的眼睛向春泥讲述闻所未闻的小道消息,不再对一些人评头品足,也不再婆婆妈妈地交待春泥这、春泥那,她能够安静地呆上半天一言不发,当然这并不是说她有了什么大的改变,“江山难改 本性难移”人的性情是很难改变的,她与从前并没有两样,但她短暂地判若两人的变化是因为她完全被小说中虚构的爱情迷住了。缠绵悱恻的爱情,她不由自主地流下感动的热泪。无疾而终的爱情,她情不自禁地流下惋惜的泪水。贺素丽被琼瑶和莫泊桑深深折服,宛如她自己本人是一位渴望幻想而多情的少女一般,注入了太多的情感,体味着爱情的神秘莫测,品尝着人间的悲欢离合。有一次,她的理智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她又在擤鼻涕,被春泥无意中发现,春泥就就不声不响、一动不动地盯着贺素丽看了好长时间,春泥不知道贺素丽竟有如此多愁善感的一面,原来她正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读的这本书的主人公叫约娜,一个朴实无华、多愁善感而又生活曲折的法国女人。当她从书本中抬起头,她看到春泥在看她,于是贺素丽不好意思地笑了。“春泥,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也定会深受感动的。”贺素丽说着,把卫生纸扔在身旁的垃圾桶里。

“是吗?”春泥反问到,其实春泥当然是相信的。

“你是不是以前没看过这本书?”

“没有,没读过一个字。”

“等我读完了,你可以随便看看,最迟后天我就能读完最后一页。并不是我读的慢,我只是读的很认真,我可不放过任何一处动人的情节。”

春泥记得莫泊桑是现实主义作家。

“管他什么现实主义作家还是浪漫主义作家,书里描写的相当感人至深,我完全忍不住,完全被书里的人感动了。”

简单有时会无形中疏远一些同事和朋友,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得罪一些不理解自己的人,毕竟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相互理解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需要靠走动和近距离的接触来维护的。起初,科室会时不时来上几位同事,大都是找贺素丽和春泥她们闲聊的,贺素丽在单位已经工作多年,春泥也上班了好几年,按常理积累了一定的人脉、有三五好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春泥发现来的人多数是抱怨工作日复一日太过无趣,有时是诉说自己家里的生活索然寡味,她们到各处办公安闲逛以排解无趣的、枯燥的生活。当有人找她们闲聊时,春泥曾一度积极加入热火朝天的聊天中,毕竟这也是基本的待人接物之道。女人们兴致总是来的快,她们对一些苦水一吐为快,诉苦后她们会像没事人似的,欢快地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趣事,她们都有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有时闲聊的内容令人大跌眼镜,于是大家会大笑起来,哈哈大笑的生活的确挺有趣,时间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悄悄溜走,有时春泥是在强打精神地附和她们,因为春泥也害怕被人贴上高傲、不可一世的标签,她想加入很多人热衷的社交圈,如果再碰巧交上一两个谈得来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再好不过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那些积极地加入谈话并未让她变得很快乐,她反而觉得那样的日子很累、很孤独。于是,她索性顺应起自己这股内心的感受来,她不再刻意迎合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对贺素丽和别人的交谈也不再积极地加入,有时她甚至一句都没听清她们在谈的什么内容,对她们开怀地大笑也不知所云,有时她们会问她的想法和意见,这时春泥就感觉特别地尴尬和难为情,但诚实天真的她只好让她们再重复一遍,有时她也很圆滑会借故出去一趟,以避免这种不知所措的困境。慢慢地,春泥感觉到来她们这个办公室闲聊的人逐渐少起来。但林慧慧倒仍然像以前一样隔三差五来一趟,春泥和贺素丽都很喜欢她,她是一个有趣的姑娘,她总是迈着轻盈的步子,性格开朗活泼,眼睛里闪着神采奕奕的光,脸上挂着淡淡的甜蜜的笑,那时春泥和贺素丽都会停下各自的事情,她们三个愉快地好不拘束地交谈一阵,人如果能坦诚相待、推心置腹,一切都将会很有趣,即使出现一些困扰人与人之间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回到家中,春泥力争把生活也过的简单、舒适一些。她和丈夫做两人的晚饭,她并不会做很多饭菜的花样,但她会偶尔学习一个新菜品,尝试着做一顿复杂的饭菜。当她手忙脚乱地做好一个菜后,她吃着同平常做的菜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显然她做饭的水平不尽人意。她已经习惯了简简单单、朴素的饭菜,因为这些足以带给她满足感和幸福感。张海民已经发福,他们初次相识的令他引以为傲的挺拔身姿不知不觉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见了踪影。那时他线条流畅,肌肉结实,体型匀称,他拥有健康的肤色,无论从哪里看都令春泥心驰神往。如今,他的体重比刚结婚时多了整整20公斤。但张海民却毫不在意,他把这些归于自己的好胃口,和春泥做的一手好莱,但春泥知道最后那句话完会出于一个丈夫对自己妻子的爱、包容和赞美,夹杂着人类情感的偏袒。他并不打算减重,挂在他嘴边常说的话是“能吃是福”,吃得饱吃得好让他无比的快乐,直到现在他仍能很快入睡,睡得很香很沉,有时他睡着后脸上挂着婴儿般甜蜜的笑,有时他喃喃自语说着一连串让春泥无法听清的梦话。有时,不知什么原因她会辗转难眠,在那台泛着微弱白光的陈旧台灯下,春泥就侧着身目不转睛地望着丈夫出神,思绪转到初次相遇的情景,充满羞涩、悸动,并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直到她漫不经心地沉沉睡去。

简单的晚饭后,春泥会拉着张海民到小区外面的那条小石子路上散步,感受大自然无穷无尽的美妙。眼前郁郁葱葱的草木、泥土芬芳的气息、尽情绽放的花儿,都让春泥感觉到一种幸福。啾啾鸣叫的鸟儿落在他们不远处,当他们走近了,鸟儿才展开翅膀飞上枝头,等他们走远了,鸟儿又从树上飞下来,仿佛在和他们做着快乐的游戏。他们会在这条路上转来转去,幸福在通往人们神往的永恒大道上就这样翩然而至,大自然散发着神秘的色彩,春泥会感觉她脚下的这片土地如此慷慨,谁能无动于衷呢?谁又能不理不睬呢?谁又不对这片和平、安宁、富足的土地顶礼膜拜呢?但这里还没有达到顶峰,这里似乎明白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但这里一直在逐渐地变好。小区周边的绿化和建设还不太好,只有一条简单的石子路,石子路的两边还住着不少单门独户的人家,他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有一部分人希望他们所在的地方被政府大刀阔斧地改建,他们被拆迁,然后举家搬进新的楼房里,过上令他们羡慕的城市生活。但有些人家都还保留着传统的朴素的生活,他们已经习惯成自然自给自足,习惯不给政府添麻烦,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农民,过着充实的生活,明白知足常乐的简单、质朴的道理。几户人家在自家门口两侧的空地处,把土地翻新,种上各种时令蔬菜,夏天他们种上西红柿、黄瓜、豆角,这些蔬菜长的很好,西红柿到成熟的时候会裂开笑口,豆角在一场夏雨过后,一夜间能长的很长很长。今年夏天一个平常的一天,春泥下班路过一个妇人家门口,她正在采摘豆角,看到春泥过来,开心地同春泥交谈,分享她多年种菜的宝贵经验,从种仔、育苗、浇水、施肥、拔草、治虫等过程讲了一遍,她讲的头头是道,不遗漏一处她认为重要的细枝末节,可见这些种菜的细节她早已熟记于心,加上她卖力的劳作,她就有了收获的喜悦。她劳动的身影俨然是一幅动人的画作,这丰厚的泥土、这绿油油的蔬菜、那诱人的丰硕果实,甚至妇人弯着腰的背影都成了画家不可或缺的素材、技法和灵感。春泥要回去,她硬生生把一把豆角塞到春泥的车子里,仿佛他们是相识多年的亲人或朋友。春泥想到她们互相拉拉扯扯的这一幕,那个妇人分享成果、慷慨赠予的画面应该能让那幅画的主题得以升华。这里的一切谁能够做到不触景生情呢?这些人家的疏菜足够他们自给自足,偶尔他们分给近邻亲朋。他们的家门口还种了些花花草草,指甲草又名小桃红,是最常见的一种花,它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和止痛的药用价值,这些都是春泥小时候听祖母说的,那个和蔼可亲、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的老太太,春泥总时不时怀念她,她的爱让春泥想到春风化雨、清风徐来。春泥从小时候就极其喜欢那桃红色的、大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指甲花,她小时候母亲和祖母会用采摘的很多新鲜的指甲花花瓣和着明矾放在蒜臼里捣的稀碎稀碎,就着桑叶、麻叶或梧桐叶给春泥和姐姐的十个手指全包上,十个手指全副武装的春泥总觉得无处安放、生怕不小心弄掉了,等第二天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时,发现只掉了一两个,才大舒了一口气,赶紧解开细细的长线,自顾自愉悦着已经着色的指甲。有些人家种的有鸡冠花、马尾花、紫茉莉,这些花经过勤劳主人的精心呵护,都开的很好,这些花并非名贵,但春泥在来来往往的上下班途中,路过这些农户家门的时候,总有男人,有时是女人,有时是孩子,有时是老人,他们会盯着绽放的花儿出神,闻着随风飘动的花香陶醉,这绚烂的色彩无异充满着生命的希望,人世的美好,在他们的生命中成为永恒的美好情景。

张海民并不热衷于散步,他从来没有极高的兴致,有时他只散步一个来回,但时间还早,春泥仍意犹未尽,她还想再继续走上两个来回。在她一个人慢步的时候,她的思绪仍不停跳跃,有时她想到小时候,想到母亲常念叨在嘴边的亲戚,有的亲戚春泥从未谋面,但心中却有一种别样的感情涌动,她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老师和同学们,想到了柳家屯村里的一位女老师,她并不是春泥的本家但她也姓柳。柳老师教她初中三年级语文,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了很多黄色封皮的小本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有的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些是下课积极打扫班级卫生的学生,而有些则是做了一件小事如助人为乐的学生,直到现在春泥才明白柳老师的良苦用心,她用她浅薄的知识浇灌孩子们如饥似渴的心灵,她用她宽厚的行为诠释美德,她让每个学生都发扬自己的优点,都能找到自身的价值,这些优点和价值指引学生们更好地、更自信地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和生命的意义。多好的老师啊!春泥心底这样感叹到。月华如水,大地披上了洁白的盛装。她就在大自然中感受着青草的气息、花朵的芬芳、微微吹来的热风,她仰头仰望苍穹,一切都如此平静,热闹的人世间也不能打扰这静谧的一切。当稍微有点累的时候,她就坐在小区的长凳子休息,看着眼前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他们正绽放着世界上最纯真的笑容,春泥踏着这月色回到家,月亮已经挂在高高的天上了,显得更加明亮耀眼。

最近,张海民的应酬多起来,春泥和他生活多年,对他中肯的评价是:他认真对待友谊上,是一个忠厚的不可多得的朋友,所以总有人喊他出去聚餐聊天。当张海民外出,春泥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有时会觉得无趣和孤独,她只好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但多数时间,她也有自己的安排,上次和林慧慧一起买的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句子,令春泥向往和沉醉,读他的诗犹如在大自然中悠闲漫步,她会记下一些令她印象深刻的句子,这本郑振铎翻译的薄薄的小册子她已读了两遍了。有时她看看电视,《乡村爱情》她追了好几部,如今已看到第七部了,她感觉东北的乡村生活也挺好,别有一番滋味,因为生活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活也是独一无二的。她有时听听一些曾听过的熟悉的歌,《后来》、《原来你也在这里》里面的歌词春泥都能哼上几句,音乐让她很放松,尽管她不懂音乐,她仍保留着多年的听歌习惯,谁能拒绝音乐这样一份美好呢?她有时上网和朋友们闲谈,他们不厌其烦地谈着各自的生活、工作,敲打着跳动的文字,表情包飞来飞去,这些表情包表达的感情一点不亚于文字。这些交谈让春泥觉得朋友就在自己的身边一样,他们互相问候,互相打闹,彼此鼓励。阻隔他们的是山水之间的距离,阻隔不住他们的是似山似水的绵绵情谊。

赵慧敏很忙,她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了。听她说她要坐门诊、病房值班、写病历,她的状态一直不变的都是早上班晚下班,听她说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节假日、外出旅游跟她是从来不沾边的,她会身心疲惫,因为她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但当一觉醒来,当疲惫的身躯得到能量的补充,当黎明的曙光唤醒整个大地时,她又满怀希望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她积极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她手边放一本心里学,每天抽空至少翻看3页,她以期用她日渐精进的技术、动人的语言和温柔的眼神、配合心理上的安慰来守护幼小患者的生命健康。她牢记《中国医师宣言》中的誓词,她不想让那些誓词成为空洞的摆设,她把誓言中的一句话,“谨记于心 见于行动”,看做高于一切的华美的语言。赵慧敏时常被誓词感动,誓词中体现中国医生纯洁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怀,她相信自己饱含着这种精神和情怀,让春泥对她的这一情怀保守秘密,她不想让除春泥之外的任何人知道她心中这一高尚的情怀的秘密。她就这样怀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自觉维护着医学的尊严和神圣,自觉拯救着脆弱的生命,自觉同无数糟糕的命运进行抗争。人的生命有时太脆弱了,她见过不少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一出生身体就缺陷的患儿,患儿和患儿父母的痛苦、无助,眼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些都让她更加敬佑生命,但她也伴随着深深的失落,无可耐何和痛苦,因为医学并不能攻破所有的难题,并不能拯救所有无助的生命。她像所有万千医生一样,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探索生命,经历生命由盛转衰、由生到死,但她也经历生命的奇迹,起死回生在她这里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总之,生命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生命中有未知的绝望、有美丽的期望,生命总是充满变数和无常,任何人似乎都难以逃脱。春泥想找好朋友张雅晴谈谈。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