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舒窈的头像

书舒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24
分享
《春泥与天梯河》连载

第二十七章

转眼到了岁末,学生们都放假了。刚放假的第一天,豆豆就着迫不及待地要回爷爷奶奶家居住,乡村的一切对他有种神奇的吸引力,他很喜欢乡村的生活,泥土、各种树木、树上的鸟窝、老家的小伙伴都让他念念不忘。家门口有一处池塘,夏天池塘里盛开着满池美丽的荷花,雨后的荷叶上会留下晶莹剔透的雨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壮丽极了。豆豆仍惦念着老家的一切。春泥和张海民上周六乘车把豆豆送回了老家,他们在老家过了两天乡村生活,春泥感觉家人都是一些为人正直、诚实的老实人,尽管他们会对一些人和事喋喋不休,但他们心地善良、善恶分明。

如今已是冬天了,在冬天这样寒冷的季节,一切都失去了夏季的生机盎然,周围的树木除了常青树都已经凋零殆尽了,池塘中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冷的光芒。爷爷和奶奶看到孙子回来特别开心,奶奶一把把豆豆拥在了怀里,慈爱地微笑着,他们相拥在一起,爷爷爱抚地拍了拍孙子的头,一段日子不见他们说豆豆长高了也长得健壮了些,否则的话,他们定是要像他小时候那样轮翻抱他的,“现在抱不动了,真是老了”。经受着大自然的风吹日晒,让两位老人的脸都散发着朴实的红光,其实这两位老人身体都很硬朗,由于长年在田地里劳动,他们都非常结实,一看他们就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背着一桶药水去田间给禾苗打药、扛一袋玉米、开拖拉机这些农活根本不在这位年老的男人话下,他已经干了一辈子农活,对农活满不在乎,从来没想着放弃劳动。但春泥发现她的公公的确有了衰老的迹痕,他的体力从他扛着一袋玉米的表情发现大不如从前,头发也花白了不少,给人一种颓废苍老的感觉。他对生活抱着一贯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大儿子张海亮长年在外打工,能够养活一家老小。小儿子张海民有着令他骄傲自豪的工作,他自己则拥有肥沃的田地和地里的禾苗作伴。当春泥有一次和他说起农活又脏又累,农民生活很艰辛时,他却毫不在意地说了另外一番话。“我可不这样认为,这是我的天地,我付出劳动,但我自由自在,天王老子也管不住我,不像你们天天受拘束。”说完后,他抽了一支烟,他说得真诚极了,没有一点装腔作势的感觉。他很快乐,总是感到心满意足,“知足常乐”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春泥的婆婆是那个性格开朗的女人,她的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种智慧的光芒,这从她与四邻和睦相处及两位儿媳妇对她中肯的评价足以看出,她为人不斤斤计较,对四邻坦诚相待,并能用一颗委曲求全的心包容人,所以,她能非常好地同人相处。春泥和大嫂王静都对她这位智慧的女性尊敬有加,这绝非一种流于形式的表面关系,而是她们两人在私底下这样自然而然地说起的,我们都知道私底下对一个人的评价相对中肯,更容易真心实意,避免言不由衷,阿谀奉承。她的婆婆从多个方面近乎完美地表现出一个传统女性的美德,她做事总是不慌不忙、有条有理,遇到问题能理性看待,对于妯娌之间的问题,有些看似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但总让人产生误解的难题,她也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她这些性格无疑赢得了不少人的赞美,但她对自己并不满意,所以她这个老实人偶尔生生闷气,自己嫌弃自己性格懦弱,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忍气吞生,赞誉、美德时常伴随着忍耐和妥协交替出现在她身上,她这个生活大半辈子的女人早已悟出了一些生活之道,生活不可能两全其美,有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烁烁和小雪跑来了,他们是豆豆伯父家的两个孩子。烁烁比豆豆大三岁,小雪比豆豆小一岁,两个孩子看到豆豆回来就跑来一起玩。他们家离这里很近,就住在奶奶家的后排,中间隔着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张海民把带回来的糖果和果冻拿出来分给侄子、侄女吃,小雪羞怯地接住了糖果,三个孩子就一溜烟跑到院门外的一堆沙土上玩去了,春泥看到他们肆无忌惮飞奔的灵活的自由自在的身影,也不由自主地笑了。

嫂子王静紧跟着来了,春泥赶紧快步迎上去。她们就站在屋子中央说着话,聊着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和杂事。屋子中央生着火炉,炉火烧得很旺,屋子里很暖和,和外面寒冷的天气简直是天壤之别。王静是一个快乐的女人,一头黑色的柔顺的像瀑布一般的长发披在肩上,她的皮肤很好,红里透白,就是这样娇好的面容,她还总是化着妆,她总说她脸上在生完孩子后有了雀斑,但那几个小斑点根本不影响她美丽的容颜,反而让她显得更可爱,她抹着厚厚的脂粉,把那几个调皮的斑点全遮住了。她身材高大,足足有一米七,这两年她已经有点发胖,但她笑着说她自己正持之以恒地减重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她真的很漂亮,而且性格极其恬静,总是安静地饶有兴致地听完别人说话,她才小心翼翼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美中不足的是她这样彬彬有礼、尊重他人的好性格,毋庸置疑让她显得畏首畏尾,显得有点胆小怕事,有点毫无生气。张海亮去外地长年打工,王静一个人在家操持琐碎的家务、照顾年幼无知的孩子,但她毫不懈怠,全心全意为家人付出辛苦,她早已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女生兑变成一个家庭的行家能手,她的眼睛闪现着自信、独立又难掩疲惫的神情,春泥很清楚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对她的好感与日俱增。

“嫂子,我哥快回来了吧?”张海民问道。

“快了,他说赶在小年之前能回来。”王静说。

“临近春节票可不好买,需要提前订票,听说现在可以网上订票了?”春泥说。

“网上购票以前可没用过,还是到火车票站买票可靠。他也不会用,前两天来电话说,要抽个时间和工友们一起到火车站去看看情况。”王静这时候坐下来,往火炉里填了几块木炭,火苗更旺了,火红的火苗照的周围人的脸红红的,所有人身上都暖火起来了。公公坐在沙发上抽烟,烟雾在屋子里蔓延,他咳嗽了几声。“爸爸,少抽点烟吧,都说让你戒烟了,为了自己的身体也该戒掉啊!”张海民劝他说。“是啊,爸爸,你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了。”春泥也接着张海民的话说。但他们的话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公公虽然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但他根本不当回事,他已经抽烟几十年了,他置身其中已经养成了习惯,怎么能说戒掉就戒掉呢?况且他性格倔强,他少言寡语,不善言谈,但他此刻慈爱地、若无其事地望着春泥他们。春泥让他往火炉边凑近一点,但他慢条斯理地坚持说不冷,他穿着大儿子的一件破旧的棉衣,有点宽松,但他仍喜欢穿。他的衣服不少,大儿子的、小儿子的、自己买的廉价的,孩子们给他买新的,但他总要放上两三年再穿,所以他的衣服总是显得很旧,这些他从不在意。“干活的人,总要有干活的样子。”如果有人说起他的穿衣打扮,他总是不紧不慢地回复这一句话,这时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就会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和温暖的笑容,到了这时,家里人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慢慢地,大家对他的穿衣习惯也就习以为常了。

春泥起身来到院门外,她想看看孩子们如何了。外面真冷啊,火炉旁才令人神往,但孩子们对户外活动却乐在其中,无法抗拒。她看到又多了两个小孩子,他们是姓李的一户邻居家的孩子。孩子们正围着一个圈,像模像样地商量着游戏的规则,玩得不亦乐乎。除了这几个热热闹闹的孩子们,放眼望去,春泥看不到周围一个人的身影。这个村庄极其安静,显得冷冷清清,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寒冷的冬季,而是村庄的很多人家都接二连三地搬到了城里,在城里买了房,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会回来住上一段日子,有的人家举家搬迁,老家的不少房子都坍塌了,透漏出一丝丝荒凉。这些变化已经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村西头原来的小学,他们每次回来路过的那个地方,张海民多次向春泥提起他上小学时的种种场景,那里无异藏着张海民心中最深的回忆,如今热闹的小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的那里建成了村里的一家大型超市,乡村的学生流失了很多,村里的学生都到镇上和县城上学了。张海民对这种情况总觉得无法适应,他无所适从,但事实摆在他的面前,他也只能瞠目结舌,三番五次不安地感慨。其实他这种情况也不难理解,很多人都会在特定的场景下怀念过去,只是世界发展得太过,有些出乎意料令人猝不及防,这就需要我们要以一种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当然这种情况在几年后变得更加突出,春泥听后来的一位小学老师说,她教的一所乡镇小学一个班只剩下了两个学生,这让春泥惊讶不已。这种现象造成了城市的学生拥挤不堪,一个班80-90个学生的地方在河南比比皆是,学生多了以后造成老师管理起来困难重重,老师只好取消下课学生外出自由活动的权利,美其名曰为了安全,安全倒是安全了,但学生待在教室里眼睛得不到自然光线的照射,也不能得到很好地休息,估计学生眼睛近视直线上升给这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只是学生拥挤的一个弊端,其实还有其他的不少弊端。教育界的人士针对这种情况也是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但却好像并没有平衡这种资源的办法,毕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的富裕,不少人定居城市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现实。

寒风凛冽,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摆动着,结冰的池塘、呼出的白气、天空中一声寒鸦的短促、低沉、神秘的呱呱叫声,所有的现象都诉说着冬天的萧瑟,这片大地仿佛弥漫着无尽的寂寥。春泥站在池塘边这样沉思着,她又想到,再过上几个月,绿意将挂满枝头,鸟儿将放声歌唱,花儿将争相开放,到那时,万物复苏,大地将会呈现一片与此刻截然不同的生机盎然,这大自然何其神奇啊,人是多么地渺小啊!春泥就站在这空旷的冬天大地上沉思,这时一个胖女人的身影从远及近映入春泥的眼帘,原来是张海民的二婶。二婶这两年正经受着人生的低谷和苦难的鞭挞,她一度强大的内心脆弱到近乎崩溃,先活变得艰难无比,日子过得如同行尸走肉,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的孙女在前两年临近春节时查出患先天性脑部疾病并发育迟缓,他们家辗转多家医院,医院的医生都给出了基本一样的绝望的结论,曾经快乐幸福的家中上空布满了一层可怕的阴影。喜庆的年当然没过好,今年三月她儿子和儿媳又离了婚,屋漏偏逢连夜雨,她丈夫也就是张海民的二叔从三轮车上摔下来造成右腿骨折,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又在家躺了两个月,才勉强能走路,但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真是祸不单行啊,她曾一度无法继续生活,眼睛每天都是又红又肿,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只能传递绝望的信号,她想到一死了之来求得解脱,但人的求生能力很强,况且她还有千斤重担在身,孙女需要她的照看,尽管每天可怜的孩子只能躺在那里,但她是个活人啊,也不能弃之不顾,所以她好生照顾着,把小孙女养的白白胖胖的。丈夫也需要精心地照顾,才能尽快恢复。“人活着就是来遭罪的,不如死了算了,死后就一了百了。”但她还是强打精神,后来在哥哥嫂子一家的帮助下,在不少邻居的扶持安慰下,在曾吵架邻居的冷眼旁观的看笑话、泼冷水下,她开始慢慢地从绝望中苏醒过来,她逐渐自我治愈,生活有了沸腾的迹象。她让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养着小孙女,希望得到奇迹的发生,丈夫的腿在半年的恢复中也开始好起来,已经能干轻微的活计,估计以后是干不了重活了。为了今后美好的生活她东奔西走借钱在村南头开了一间小超市,让丈夫妥善地经营,虽然挣不了大钱,但日子却逐渐有了明显向好的转机。她得出浅显易懂的道理,只要不放弃生活,生活就会柳暗花明,就会出现好的转机,生活尽管残酷无比,但也不是不能坚持过下去。但她仍会偷偷地在夜间一个人落泪,但第二天睁开酸涩的眼睛,看到从窗户里射进来一丝朝阳在尘埃里曼舞,她又会信心满满。她有空就抱着那个近乎瘫痪的小孙女在阳光下晒太阳,时而唉声叹气,时而微笑,这孩子倒养胖了,但脸上只会偶尔露出痴傻的笑,她虽已接受生活,但仍极其难过。她因为过度劳累,吃的越发多了,身体已近乎肥胖,三高症状继而不断出现。“二婶,赶快进屋去吧。”春泥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对二婶说。

“听说你们今天回来,我过来看看,豆豆呢?”

“给烁烁、小雪在那边玩呢,回来就是疯跑。”春泥指着孩子们对二婶说。

“小孩都是这样,豆豆长高了,长的越发好了。”二婶望着孩子们的方向说。春泥的婆婆曾叮嘱春泥在二婶面前尽量不要提起她的小孙女,一提起那个可怜的孩子,二婶都会忍不住悲伤。春泥看到二婶一个人过来就没过问她小孙女的事。

春泥的婆婆从超市买回来了一只新鲜的鸡,今天中午准备炖鸡肉吃。她就是这样,每逢儿子一家回来,她就会跑到超市买上一些肉、一些蔬菜,把自己的手艺展现出来。“他二婶,今天在这吃啊,我买的很多。”二婶说,她中午的饭菜也准备好了,家里还有两人呢,她是一定要回去的。

春泥、王静都转移到厨房,帮着婆婆打打下手,和二婶站着闲聊家常。大多数时间她们啥事也没有,婆婆也不让她们做什么。厨房里的烟雾,噼噼啪啪的火苗,伴着几个女人的家长里短,这就是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第二天下午,春泥和张海民二人返回了城里,他们明天还要继续工作。

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海民忙碌了起来。日常工作、年终工作总结、各种会议、同事之间相互宴请聚餐,他有时很晚才到家,满身疲惫,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听着丈夫熟睡的声音,春泥也慢慢地入睡了。有时,他回来后,仍心情高涨,他们就倒上茶,桌子上的零食吃上一点,他把发生的趣事讲给春泥听。有时他也打游戏,放松身心、调节生活。他对书依然保持一种热爱。这种热爱在家中蔓延,春泥也被这种热爱沾染着,兰波、鲁米的诗集让她爱不释手,重新走进知识的海洋,春泥如如获至宝,知识能无形中开阔人的思想,就像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和生活中注入花香。他们二人有时就那样静静地坐着读着一本书,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谁也不打扰谁。这样安静的时光,真是一神美好和享受。

在临近春节紧张的日子里,春泥得到了一次晋升的机会,做了办公室的主任,进入了局里的中层。对这次人生的机遇,春泥并非有意轻描淡写,而是她把这次经历归为一种当时的公平竞争、一种那时的运气和一定程度上的努力。后来,在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后,回首今年的这次晋升,春泥清楚地了解到进入中层也并非易事,人际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公开竞争并非每次都有,即使是公开竞争有时也是浮于表面。张雅晴在重入职场后曾告诉春泥,她为了职场的晋升,曾多次求人无门,见到求助的领导紧张脸红、心跳加速,想到有个地缝都想钻进去。尊严、名誉、权利和欲望,一时乱了张雅晴做人的分寸,迷失了她清澈的心智,蒙蔽了她美丽明亮的双眼。当然,她为了衣食奔波,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考虑,她自己也是身不由己,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可爱的凡人,一个融入了光怪陆离社会的社会人。“你就是一个官迷。”有一次春泥这样如实说,她们之间说话很随意,从不遮遮掩掩,因为,春泥知道她们都不在意,也不介怀。“有什么办法呢,我也是奋发有为,但你说怎么这么难呢,我做的也不差啊!”张雅晴苦恼极了。到底官场如何,春泥不想多说什么,她见识浅薄,而且并不有心仕途,只想做好自己当前的工作而已,只好让已入仕途之人体味个中滋味。那时,当获知竞聘职位成功后,三四个年轻人向春泥请教成功之道,春泥自身却如云里雾里。但何局和许局对春泥的帮助,春泥却牢记在心,一直都记忆犹新。当时,由于竞聘时间短来不及准备什么,春泥准备打退堂鼓,她也像当时不少人那样抱着偏见的态度,认为是不是已经内定好人员了,但她仍想试一试,尽管春泥志不在此。事实证明,我们不能遵循一贯的思维,不能对任何事情都抱有成见,当时的那一届领导在那次竞聘中层中的确是秉持严肃的公正态度的。尽管,官场并不是那样风清气正,但实事求是地说有些官员还是凭良心在为人民办实事。那时,许局对春泥这个下属非常友善,他鼓励春泥应该相信自己。他幽默风趣、高大帅气、头发梳着周润发的样式,有一种风度翩翩的潇洒姿态。他久居官场,但并没有沾染一些官员的恶习,最主要他善于把他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年轻人,并带着一种快乐的温暖的和气语调,总之,他平易近人。春泥一直对他无比信任和尊敬,他的和颜悦色的关怀、真心实意的奉献、和盘托出的指导让春泥受益匪浅。遇到这样身居高位但和蔼可亲的人,春泥的心中时常很感动,她庆幸自己是多么地幸运,让自己也学会了与人为善,学会了感恩和珍惜。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