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蓑衣客的头像

蓑衣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12
分享
《故乡》连载

第二十七章 复读

我在高中读了四年,三年应届,一年复读。

高中生活无疑是枯燥无味的,然而,偶尔也能够苦中作乐。若说乐,大概只有复读的这一年才算得到了些许欢乐,前三年的乐加起来也不足与第四年的乐相媲美一二。

静宁一中的文科复读班只有一个班,150多人,女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男生不到三分之一。

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静宁一中五个文科应届班毕业的学生,也有从静宁县其他乡镇的高中慕名而来的高考落榜学生。

“落榜”一词在这里可能不太恰当,因为有些同学的高考成绩不是没有越过本科线,他们的成绩有些已经远远超过本科线。只是他们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发挥有点失常,所以想再继续复读一年,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有些人则是因为心心念念报考的大学没有被录取,所以想继续为了那个目标再奋斗一年。这两种情况只是少数人,对于绝大多数复读生而言,都是第一年高考成绩低于本科线的。

高考就有这个好处,应届生和复读生都是平等竞争,不存在对复读生的高考成绩减分的情况。

中考就不同了,初三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如果想再复读,中考成绩里面还要减去60分,剩下的成绩才能作为高中录取的标准分数。

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复读生和应届生的心态还是有很大差别,从学习气氛上来说,二者也大有不同。

应届生的备考是紧张而又盲目的,复读生相对来说就轻松很多。他们毕竟已经经历过一次高考,算是过来人,不管是经验还是学习方法都比应届生稍胜一筹,这样,复读生就少了许多对高考的恐惧感。

应届三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都睡眠不足,头晕脑胀,浑浑噩噩,应该是神经衰弱的症状。

复读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做了一些调整。

每天早读,我都不会去太早,大多数人都是早上六点过一点就去了教室,少数人六点不到就到了,我很多时候都会到七点半以后才去教室。

复读班的班主任对早读的监督没有应届班的班主任严格,所以很多人都可以钻钻空子。

高四复读班的班主任是我们的历史老师,叫马工强,在应届班的时候,他是文科二班的班主任。

他这个人很有意思也很有特色,非常幽默,骂人却是一绝。

我从未见过骂人水平能超过他的,另外,他的历史教学水平恐怕在静宁一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他上课从来不看课本,直接开讲,说他能把教材背下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他绝对可以复述下来。他讲课绝不是照本宣科地复述教材原文,而是加上了自己的见解,他把课本内容和类似的历史典故融会贯通,让我们能以最快的时间吸收消化,这是他的又一大特色,一般老师根本做不到。

每个班的班主任都有一套监督学生的办法——侦查。

他们会在早晚自习的时候,悄悄地站到教室后门的玻璃窗外面观察,发现有不学习、或睡觉、或说话、或捣乱的学生,班主任会从教室的前门进来,把这些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一番。

办公室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一旦进去,至少会有七八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你看。单是盯着看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七八张嘴就像枪林弹雨一样朝你打过来,让你猝不及防。

这就是老师们对付学生的办法,应该都是提前预谋好的策略——群起而攻之。

一个不行了两个,两个不行了五个六个,总有一个人能抓住你的弱点,总有一个人能说到你的痛处。总能让你把高高昂起的头颅最终慢慢低下去,从刚开始的无所谓到最后的惭愧,甚至会感到无地自容。

复读的时候,老师很少打人,因为学生基本上都已是成年人,老师自然也不好意思下手,遇到一些脾气暴躁而又身强体壮的学生,甚至会打老师。当然,这种事是极个别情况,大多数学生还是循规蹈矩,懂得尊师重道。

我复读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结交了不少朋友,有志同道合的兄弟,如龙龙、彬子、涛子、东子等;也有无话不谈的红粉知己,如微、艳、铭、娟、霞、妮、凤等。

放眼望去,教室里面看到的全都是书,每个人的书桌上面都码了一两摞高高的书本以及学习资料,这些书籍的高度远远超过学生的头顶。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书桌上面没有放书,因为书桌上面被其他东西占据,没有放书的空间了。长期占据书桌的是一个紫砂茶壶和一个保温杯,三四月份,牡丹花盛开的时候,我会到校园摘几朵牡丹花插在矿泉水瓶子里面,摆到书桌上面。

牡丹花也算是一大新奇物件,很多学生都感到好奇,并且非常羡慕,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老师好像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从没有人没收过我的牡丹花或是让我把牡丹花放下去。

或许是前面的书实在摞得太高,老师看不见,或许是老师看见了也懒得说,总不会有老师也认为牡丹花可以净化空气吧,当然,我希望老师可以这样想。

书桌上面不放书,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空出来的桌面可以玩游戏或者睡觉。

当时我和彬子还有另外一个女生穆丹是同桌,她是我和彬子应届班时候的同班同学,所以关系比较好。

他们一个在我左边,一个在我右边,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们三个人经常玩纸牌或者下五子棋。

纸牌和五子棋都是纸上画出来的,虽然是小儿科,却也饶有兴味儿。我们偶尔也会在上课的时候下五子棋,尤其是自己觉得百无聊赖的课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一次终于东窗事发了。

我们上英语课的时候,前面半堂课我和彬子两个人下五子棋,下完后我就趴桌子上睡着了。

复读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在课堂上睡觉,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什么大的罪过。

一来教室太大,学生如果坐在后排,视力不好的老师几乎看不见,或者假装看不见。二来教室两边的过道太狭窄,老师一般都不会下来转,尤其是身体稍微发福一点的老师,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在讲台上面讲课,从不会在教室里面巡视。这就给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的机会。

可是那次不知道怎么回事,临下英语课的时候,我被英语老师发现了。

我们的英语老师是我们的系主任,叫王正仁,年龄接近五十,但我知道他的视力很好,因为他从来不戴眼镜。从他发现我在睡觉,也能间接证明他的视力绝对比我要好很多。

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就近视了,复读的时候必须要戴眼镜才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

临下课的时候,正仁老师走下来,拧住了我的一只耳朵,把我从甜蜜的梦乡惊醒,也让我和周公的约会又一次提前结束。

我还以为是其他同学在恶作剧,睡眼朦胧中睁开眼一看,居然是英语老师,一下子惊呆了。

他拧着我的耳朵从教室一直到办公室,幸亏教室出去走几步就到了办公室,教室和办公室都在同一层,并且还是隔壁邻居,虽然他只是轻轻地揪着我的耳朵,若是路途遥远了恐怕也不会舒服。

虽然我的耳朵被正仁老师提住了,但是我心里并不害怕,若是被其他老师逮个正着,那我可能真的在劫难逃了。

因为正仁是英语老师,所以我才不害怕,并不是我有多胆大,碰巧英语是我的强项而已。

到了办公室,他没有问我睡觉的原因,而是开门见山,直接问我的英语成绩,恰好我们考完试才两三天。

之前,老师都是这种模式或者说套路,先抛砖引玉,抓住你的软肋,然后再言传身教,开始批评教育,让你输得一塌糊涂、心服口服,以示他们已经做到了先礼后兵、宽厚仁慈。

那是一次备考前的冲刺考试,高三的时候,我们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大考,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测试。

我的英语成绩是120分左右,这个成绩虽然距离满分还有很大差距,可是这个成绩在我们150多人的班级里面也不过一两人而已,并且我就是这一两人之一。

听到我的成绩,正仁老师严肃的表情一下子缓和了很多。

我告诉正仁老师,我的成绩还是次要的,我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做题速度快,尤其是英语考试。

英语考试时间正常是两小时,高考也一样,我平时做题速度最快的时候40分钟就可以做完前面所有的题目,最后一道题是作文,我有十分钟也足以完成,所有的英语考试题目我50分钟就可以做完,这个速度算是比较惊人了,至少在我们班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又交谈了一会,他就放我走了。

我一直都认为正仁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师,他有点童心未泯,他乐观豁达,他为人幽默风趣,在课堂上最喜欢一本正经的开玩笑,有点像老顽童。

晚读背书的时候,我基本都会去文庙院内。

静宁一中的文庙很值得谈一谈,这里有我太多的回忆,文庙不仅是静宁一中最古老的建筑群,在静宁县恐怕也不算年轻。

文庙位于静宁一中校园内,从静宁一中在中街的正门进去,行政楼后面五十米就是文庙建筑群,文庙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角门,文庙建筑群的正门面向文屏山。

文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3年),原建筑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左右。文庙坐北向南,大门进去,立有一尊汉白玉孔子雕像,沿中轴线依次为大成殿,戟门先师庙门,戟门内为四合院、西侧配建厢房,整个建筑群主次分明、布局严整。

文庙院内两边的厢房已经做了静宁一中的校史馆,里面陈列了文庙的历史研究等资料文献。

我曾有幸进去过一次。

毕业前夕,我们曾在文庙院内拍过几两张照片,也和微、艳、娟几人留过合影,当时我有一个红色翻盖按键手机,拍的照片虽然很模糊,不过有胜于无。

不知道那些照片是否还在,但我对文庙的记忆和情怀却终生难忘。

复读的时候,我在葫芦河畔的一排平房里面租了一间房住,那个小院子里面大概有二十间房。

有一次,我拆洗了被罩自己不会缝,就请了微、铭、勤几人帮忙,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给她们做了臊子长面,她们每人吃了一碗。

来我宿舍次数最多的女生是微,篇幅有限,我和她的故事只能另起一章,这里不作赘述。

那个时候,经常来我宿舍的还有彬子和龙龙,彬子是城里人,吃住都在自己家里,周末会来我这边。

龙龙的宿舍也在葫芦河畔,就在我宿舍下面的一个破院子里面,准确的说,那应该是个废弃的厂房。

我和龙龙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合伙做饭,他最拿手的是干锅土豆片,我最拿手的是鸡腿炒大土豆块,我们一直都叫大盘鸡,其实并不是大盘鸡,不过吃起来还是很有情怀。恰好这两样东西都是我们平时最爱吃的。

彬子偶尔过来也会大显身手,做一两样拿手饭,他的拿手饭是烩面片,他一次至少可以吃三大碗,胃口很好,我最不济也得吃上两大碗。

吃完饭,我们要么去学校操场打会乒乓球,要么去校园散散步,要么在宿舍打打纸牌。

第二年春天,文屏山的桃花开得如火如荼、妖娆灿烂,遂在一个周末,我约了微、铭、艳等几位佳丽一起登山赏花。

静宁一中就坐落在文屏山下面,不过步行过去再爬上山顶,也要费近一小时的时间。

我们几个人走的是荆棘密布的小路,没有走官道,虽然路难走了点,可是遇到的桃花着实更多,这就足够了。

山底下的桃树很少,都是稀稀落落的东一株西一簇,最多的是槐树和旱柳。

到了半山腰,青松翠柏几乎淹没了所有的小路,绿意足以消除爬山的疲乏。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时间倒也过得很快,没多大功夫,我们就到了文屏山顶。

因为是周末,她们几个可以不用穿校服,她们穿上自己的衣服,看起来比平时在学校更加精神更加艳丽。

姑且用“艳丽”这个词吧,在桃花盛开的春天,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登山看花,大有与花一争高低之意,她们想不艳丽恐怕都难,不过这里的艳丽绝没有丝毫贬义。

山顶上出现了一片一片的桃林,桃花虽没有全开,却也开得很有点样子了。

看花不宜看开到鼎盛已有凋谢之势的花,盛极一时之后必然就要凋谢,俗话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这不免让人伤感。含苞待放的花就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孕育了一整个冬天的桃花,终于可以在春天尽情绽放,怎能不快乐呢!已绽开而未开到极致的花最好看,既不会有无花可观的失落,也不会有花落尘土的感伤。开到此种程度的花刚刚好,赏花人的心情也刚刚好。

“人面桃花相映红”或许可以表达此情此景,从某种程度上看,人和花是何其相似,她们都在最好的季节,开出最妖艳的花朵。

虽然在这个特殊的年龄,大家多少会有一些伤春悲秋的情绪,或因为马上要面临又一次高考而倍感压抑。

可是,在闻到迷人的花香,看到夺目的花朵的时候,至少我们是开心的,哪怕是瞬间即逝的感动,也足以温暖整个青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