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蓑衣客的头像

蓑衣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1/12
分享
《故乡》连载

第一十一章 玩伴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几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我自然也不例外。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姨母村里面有两个小男孩和我关系很要好,我们是名副其实的铁三角,他们给我的童年增添了精彩绝伦的一笔。

其中一个小伙伴是姨母邻居家的亚亚,他只比我小几个月,但是人很聪明,鬼点子特别多,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大门外的那条巷子里玩。

有一次,他母亲在山上捉来了两只小松鼠,我们在他家那个小耳房里面玩,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把一只小松鼠弄死了。

或许是我无意而为,或许是我有意为之,已经记不清楚。不管怎样,这件事都是因我而起,我不仅残害了一个小生命,还伤害了一个小孩子的心,因此他伤心了很久。

上初中以后,我和亚亚又分到了同一个班级,那时的他个子还很小,我的个子要大一些。他很调皮,总是喜欢和人打架,有时候还要我帮忙。上课的时候他经常睡觉,但是老师的讲课内容他似乎都知道,所以也让大家都匪夷所思,甚至有些学生还说他是在装睡,不知道上课装睡有什么意义,这个说法好像并没什么说服力。几乎每个老师都对亚亚印象深刻,他不仅淘气,有时候还很幽默滑稽,会惹学生和老师发笑。

亚亚人很聪明,学什么都快,可就是不好好学习,所以我们的那些男老师都要处罚他,特别是物理老师,最喜欢用玻璃窗上面的那个橡胶皮条打人,而亚亚基本上是班里面挨打最多的一个。

那些女老师的处罚方式相对来说就温和一些,她们总是用挖苦讽刺来代替动手打学生,心情好的时候会拐弯抹角骂人,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开门见山骂人,亚亚当然也是首当其冲。

能让老师记住的无非两类学生,一类就是学习特别好成绩特别优秀的尖子生,一类就是像亚亚这样调皮捣蛋而又喜欢耍小聪明、但是在他人眼里又不会感觉讨厌的学生。

从这一点来看,亚亚还是相当成功的,至少在他的学生时代有非常美好的回忆。

还有一个小伙伴,是姨母村北头的增娃,他比我小一岁,我们的母亲是同一个村里的堂姊妹,她们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所以,我和增娃的关系自然比旁人更加亲密。我们虽非亲兄弟,感情却胜似亲兄弟。很多事都会优先考虑对方,而不会只顾自己。

我们俩经常合作赢其他小孩子的玻璃球和硬币,那时候,弹玻璃球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有一次,我们俩骑着自行车去石庙山根底下的一条小溪里捉泥鳅。一天时间,我们居然跑了两个来回,足足有二三十公里路,对于我们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个距离已经相当遥远了。

很多人都说那条溪里有泥鳅和小鱼,我们经不住诱惑就想过去看看,到了那边,发现溪水里面果然有很多小泥鳅。我们费了很大功夫才抓了一条,就骑着自行车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我们总感觉美中不足、意犹未尽,两个人辛辛苦苦大半天才抓了一条泥鳅,我们俩谁养都感觉不合适。我们纠结了好一会,最后决定再去一次,我们就又骑车飞奔到那条溪边去,没过多久又抓了一条肥大的泥鳅,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此时已经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村落里面,一道道炊烟袅袅升起,笼罩在静谧的村舍间。田野从蛋黄逐渐变成血红,又从血红变成鱼肚皮,最后终于变成了一缕浅黑。傍晚的田野安静祥和、温柔敦厚,好像睡着的婴儿一样。天地间只剩下稀稀落落的蛙鸣,以及此起彼伏的犬吠声。

回来的路上,我们因为着急回家而骑得太快,我的自行车链条突然咯噔一声绷断了。链条断了自行车也就瘫痪了,眼看着太阳已经落山,我们心急如焚、惊慌失措。

这时增娃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断了的链条把两个自行车首尾连起来。一头绑到他的自行车后座上,另一头绑到我的自行车前车把上,他骑着他的自行车在前面走,后面拉着我的自行车。这样我倒是轻松了很多,他却显得很吃力,回到家,姨母她们已经吃过晚饭了。

我来不及吃晚饭就得赶回家去,因为我答应母亲,晚上必须回去。我家距离姨母家有十多里地,我让表哥赶紧把链条修好,不然我推着自行车回去估计都半夜了,他说不好修,让我赶紧推上跑回家去。

我软磨硬泡,硬是让他修。最后,表哥居然真的把那个断裂的链条修好了。表哥那时才十二三岁,就表现出机械修理方面的天赋,后来他自己也的确成为一名出色的机车修理师傅。

我把泥鳅带回去,养在吃饭的一个大瓷碗里面,第二天早上,它就从碗里跳出来死了,因此我伤感了好长一段时间。

最有趣的还是我们养蚕的那段时光,那时候,像我们这么大的男孩子都喜欢养春蚕,我们大部分零花钱都花在了春蚕上面。养蚕的工具是擦脸油小铁盒,以前卖的擦脸油大多数都是那种椭圆形铁盒子装的。盒子上面有各种彩色图案,有绣大牡丹花的,也有雕野菊花的,还有画茉莉花的。直径十公分左右,厚度不到两公分,我们找来这样的盒子,在盖子上面钻几个小孔就可以了。

到蚕稍微大一点,我们会把它们放到长方形卡通铁皮铅笔盒里面,笔盒相对来说要大很多,里面可以养很多蚕。

仲春时节,把蚕蛋放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幼蚕就会自己慢慢孵出来。刚开始,蚕蛋上面只有一个模糊的小灰点,渐渐地颜色越来越黑,最后,幼蚕会咬破蛋壳自己爬出来,最先出来的是针尖大小的头部,接着幼蚕的整个身子就全部钻出来了。

蚕的一生要经历四次痛苦的蜕变才能吐丝结茧,而结茧后还要蜕变两次,一次是由茧到蛹,一次是由蛹到蛾。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只蚕一生要经历六次蜕变才能变成美丽的白蛾。

对于蚕来说,桑叶是它们最好的食物,但是我们村里没有那么多桑树,所以我们经常用榆树叶或者蒲公英叶来喂养它们,它们的营养价值要比桑叶差很多。

榆树叶和蒲公英喂养的蚕又黑又瘦,成长周期也较长。榆树叶子可以养蚕,榆树皮在挨饿年代还可以充饥,而榆角是不可多得的美食,用开水把榆角煮熟,凉拌了就是一道佳肴。每年三四月份,榆树开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跑去采摘榆角。

增娃要比我会养蚕,他养的蚕又肥又大,我的蚕大多都是他送的。我最多只能养到蚕吐丝结茧,他可以把蚕养到破茧成蛾,最后产卵,完成蚕一生的使命。

春蚕和人类的生命历程有点相似,从起点到终点刚好是一个圆。

蚕的生命开始之前是一只针尖大小的白色小圆蛋,生命结束之前又会变成无数个白色的小圆点。美丽的白蛾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前,会产出一肚子的蚕卵,这是它们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用一条生命来滋生无数生命。

人类也是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为了苦熬这几十年光阴,来滋养下一代。只不过蚕和人类的成长过程不一样,蚕刚出生完全是黑色的,慢慢长大了,经过多次蜕变会变胖变白。而人类恰恰相反,人类刚出生时最纯洁、最干净、最善良,长大以后,有些人就渐渐变黑了。

农村的夏天是最有生命力的季节。一层层金灿灿的麦浪微笑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挺拔着,一树树黄澄澄的杏子倒挂着,一茬茬紫艳艳的荞麦绽放着,它们都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魅力。夏天的阳光还是那么刺眼,夏天的南风还是那么狂热,夏天既是成长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