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野微风的头像

山野微风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4/24
分享
《汉初风云录》连载

第九十五章 异姓王反叛刘邦深感忧虑 韩信遭疑忌被贬为淮阴侯

燕王臧荼和颍川侯利几相继反叛,使得汉高帝刘邦对于异姓王的忧虑不安更加深切,这不能不让刘邦对异姓王的猜忌日渐加重,让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陷入深思。

大汉开国之初,为了奖励有功之臣,稳定国内局势,由秦朝社稷逐步向汉朝社稷平稳过渡,刘邦总结吸取秦朝统治的经验教训,采用了郡县制与诸侯分封制并行的治国方略。

但是刘邦深知,这种“郡国并行”的制度存在着极大的弊端: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天子,又远远高于郡守,诸侯国疆域广阔,少则占据一二郡,多则达到六七个郡,各诸侯国封地占据二十余郡,这相当于汉初疆域的一半,而朝廷仅控制着十五个郡。不仅如此,诸侯王在封国独揽大权,拥有自己的军队,向百姓征收税赋,俨然成为国中之国,长此以往,势必威胁大汉江山平安稳固和政令畅通。

汉高帝刘邦思考总结了秦朝施行郡县制的利弊之后认为,秦始皇嬴政之所以推行郡县制而废除分封制,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正是因为担心实行了分封制,诸侯王称霸一方,权力过大,各自为政,难以控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相互攻伐的局面恐将重演。

但是,由于秦始皇过分相信自己的威望和实力,没有想到自己会英年早逝,虽说生育二十余个皇子,却没有抑或是来不及建立一套依靠皇室成员及其子嗣分别管理各郡县的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于朝廷,大大削弱了各郡县的权力,不利于维护地方治安和发展。

有鉴于此,大汉开国之后,汉高帝刘邦对异姓诸侯王手握大权,各霸一方的局面十分警觉,尤其是燕王臧荼和颍川侯利几相继举兵反叛的事件发生之后,让刘邦倍感忧虑,为稳固刘氏江山,刘邦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异姓诸侯王手中的权力,加快分封刘氏皇室成员为诸侯王。

不幸的是,为大汉开国立下卓越战功的楚王韩信成为刘邦眼中最为忌惮的异姓诸侯王,韩信也因此成了第一个在位时被皇帝削夺权力,废除封号的异姓诸侯王。

实际上,汉高帝刘邦对韩信的不满与猜忌由来已久,除了忌惮于韩信卓越的军事能力之外,韩信攻占齐国之后便马上自请立为齐国“假王”,就已经引起了刘邦的不满,为安抚立下战功的韩信,专心对付楚霸王项羽,刘邦不得已采纳张良的提议,封韩信为正式齐王。

此后,在追击项羽的作战中,刘邦多次督促韩信自齐国率军增援,韩信却迟迟按兵不动,没有迅速驰援,致使汉军在固陵遭到项羽突然反击而损兵折将,被迫狼狈后退数十里在阳夏组织防御。无奈之下,刘邦听取了张良的主意,加封给韩信大片领地,韩信这才率大军赶往垓下,而此时,项羽已经被四十万汉军团团包围。

刘邦认为,仅此两件事就足以证明,韩信仗着屡建奇功,开始与自己离心离德,在紧要关头要挟自己,讨价还价,争取个人最大利益,这在刘邦看来,韩信的所作所为绝不能容忍,只是尚未抓住韩信的把柄。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十月,有小人为谋取私利,发泄私愤,向朝廷密告韩信蓄意谋反,这更为加重了刘邦对于韩信的疑忌。刘邦深知,韩信谙熟兵法,计谋多端,不比常人,且韩信在军中威望甚高,又得到楚人的拥戴,他若有意谋反,对朝廷威胁极大,因而不得不采取措施预加防范。想到此,刘邦感到事不宜迟,决定以此为契机,对韩信加以遏制。

刘邦知道此事不宜事先公开,便私下里召来精明的中尉参乘陈平,向其问计道:“这个楚王韩信一向与朕若即若离,态度暧昧,不是朝拜日从不来长安见我,不知他意欲何为?如今有人密告韩信有谋反之意,朕想拿下他查明事实,可是朕听说韩信平日里十分警觉,他的王府戒备森严,出行有大批军队护卫,难以靠近,你看如何不动用武力便可将韩信捉拿问罪?”

陈平捋着胡须思索片刻,向刘邦说道:“启禀圣上,此事不难。臣有一计,可令韩信束手就范!”

刘邦问陈平道:“噢?你有何妙计可轻易捉拿韩信?”

陈平答道:“捉拿楚王不是件小事,不可公开宣扬,须事先做些铺排。”

“你说的‘铺排’是指什么?”刘邦问道。

陈平答道:“陛下可对外宣布,不日将南下巡游云梦(今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遥祭舜帝,然后行至陈县(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时,召集诸侯和当地官员前来觐见。韩信见皇上巡游途中召见沿途官员,必不怀疑,定放心前来,待韩信进入行宫,陛下即可趁机抓捕韩信,质问其罪!”

刘邦沉吟片刻,对陈平说道:“嗯,朕感觉你这办法可行,速去准备,三日后启程!”

同年十月,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谋,为谨慎起见,命樊哙、夏侯婴、灌婴、靳歙与灵常等数名得力战将随同,率仪仗队与护卫军一万人马自长安东出函谷关,徐徐向东行进,一路上,刘邦一面视察民情,接见地方官员问话,一面快马传召各路诸侯与当地官员前来陈县觐见,月余后,南巡的人马到达陈县,刘邦在行宫暂住,专等韩信到来。

楚王韩信见汉高帝刘邦南巡途中召见诸侯官员觐见,果然深信不疑,认为不过是按照惯例行事,况且陈县属于楚国的地盘,圣上驾临楚国,岂有不觐见之礼?于是,韩信仅带领一千余骑贴身护卫自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古邳镇)西行七百里来到陈县。

韩信命护卫在城外等候,自己只身前往汉高帝刘邦的行宫,然而韩信没有料到,自己刚踏入行宫还未走多远,便被中尉陈平安排的卫士一拥而上,被绑了结结实实。

韩信怒喝道:“大胆,我乃楚王韩信,尔等为何绑我?”

护卫答道:“我等是奉命行事,楚王有话还是去问圣上罢!”

卫士将韩信带到汉高帝刘邦面前,将韩信按倒在地跪下,刘邦笑笑对韩信说道:“楚王别来无恙乎?”

韩信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问刘邦:“在下奉诏前来觐见陛下,为何甫一进宫便将我捆了起来,我何罪之有?”

刘邦沉下脸来,冷笑一声说道:“哼哼,你难道不知朕捉拿你所为何事吗?”

韩信满脸疑惑地答道:“禀报陛下,在下一向循规蹈矩,遵守朝廷法令,委实不知何事得罪于陛下?”

刘邦“啪”的一声以掌拍案,厉声说道:“好你个韩信,还在佯装无辜,那朕就来告诉你,有人告你对朝廷不满,私养甲士,调动军队,密谋造反,可有此事?你如实招来!”

韩信听了矢口否认,连连喊怨,对刘邦说道:“陛下明鉴,韩信实在冤枉啊,这定是有无耻小人因为妒忌在下而行诬告勾当。在下受封楚王,衣锦还乡,集荣耀富贵于一身,对陛下感恩戴德唯恐不及,处处小心谨慎,按律行事,不敢有半点僭越,何来对朝廷有忤逆不敬之说?韩信初返楚地,知道当地民众拥护项羽者大有人在,为维护治安,防范不测,因而派出少量军队布防巡查,缉拿盗贼流寇和危害社稷安全的楚军残余,哪里敢违犯朝廷律令私养甲士,更不敢擅自调动军队对抗朝廷,恳请陛下明察!”

汉高帝刘邦听了韩信的申辩将信将疑,遂派御史府官员下去明察暗访。经过调查,并未发现韩信谋反的证据,但是刘邦对韩信的疑心并未完全消除,便借着这次机会,以韩信对朝廷有不满言论为由,刘邦下诏削去韩信的楚王封号,收回封国,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封地便是韩信的家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一带)。

本来,诸侯王已经是位极人臣,不参加论功封赏,韩信因为被削去王号贬为淮阴侯,因此,功勋卓著的韩信后来仅排在开国功臣榜第二十一位,令人嗟叹。

为了防备韩信联络当地势力,图谋不轨,汉高帝刘邦没有让韩信返回淮阴的封地,而是将韩信带回长安居住,并派人随时监视。不久,刘邦下诏,将韩信原有的封地楚国一分为二,建立楚国和荆国,将一直在身边协助自己理政,颇有功劳的同父异母兄弟刘交封为楚王,都彭城(江苏省徐州市),管辖淮河以北地区;将同族兄弟,汉军名将刘贾封为荆王,都广陵(江苏省扬州市),管辖淮河以南地区。

由此,刘邦逐步开始施行让刘姓皇室家族成员担任诸侯王的计划,以抑制和削弱非刘姓诸侯王的势力。

韩信心里明白,汉高帝刘邦对他的军事才能和在楚地的威望有所忌惮,加之奸佞小人推波助澜,所以自己才遭此一劫,内心十分不满,终日闷闷不乐,足不出户,每日只在长安的府邸中推演兵法,编写兵书,以消磨时光。

自此以后,韩信常称病不参与朝廷议事,更是避免跟随汉高帝刘邦出行,甚至于和绛侯周勃、平阳侯曹参、颍阳侯灌婴等当年的下属将领处在同等地位而感到羞耻。朝中大臣将领见韩信被贬,皆对其避之唯恐不及,唯有军师张良并不介意,他深知韩信的秉性,知道韩信绝不是善于玩弄政治手腕,心怀叵测之人,闲暇时便来看望韩信,二人品着香茗,或对弈围棋,或研讨兵法,或共同编纂兵书,或纵论天下大势,倒是十分契合。

这天,韩信闲来无事,在一名家仆陪同下于长安街上漫步而行,恰好遇见了舞阳侯樊哙乘坐马车迎面而来,憨直的樊哙一向敬服韩信用兵如神,战无不胜,他见是韩信在街上步行,急忙让车夫勒住马车,下车向韩信行礼。

樊哙依然以拜见王者的礼仪,恭敬地行跪拜之礼,双手抱拳说道:“在下樊哙拜见楚王!”

韩信行了作揖之礼,淡然说道:“樊将军免礼罢,我已被圣上削夺了楚王封号,现如今与你同为侯爵,何须行此大礼?”

“嗨,这,这......”韩信不冷不热的几句话让不善言辞的樊哙窘迫得手足无措,不知说什么是好,只好向韩信施礼告辞乘车离去。

看着樊哙的马车渐渐远去,性情孤傲的韩信摇头叹息道:“唉,谁能料到,我韩信如今竟然与樊哙之流平起平坐矣!”

此时的韩信正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虽心有不满与怨愤,却也无可奈何,徒生烦恼。

欲知后来之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