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见汉高帝信以为真,忙施礼说道:“启禀陛下,在下见陛下这些天来日理万机,身心疲惫,是以逗陛下开心矣!”
刘邦笑道:“你这子房,也与朕开玩笑!那些大臣们既然不是谋反,那他们在朕的背后议论些什么?”
张良施礼答道:“陛下恕罪。这些在您背后议论的大臣谋反是假,担心得不到封赏却是真的。”
“凡是开国之臣,立有战功者皆有封赏,他们何须着急担心?”刘邦说道。
张良给刘邦分析道:“陛下所封的第一批功臣皆立过赫赫战功,反秦初期便追随皇上征战杀伐,关系亲近,而且其中有多人是陛下的沛县同乡,而功劳略逊且与皇上不太亲近的大臣和将领担心自己得不到封赏,难免心中焦虑不安,私下里议论此事。”
汉高帝刘邦抚着胡须,皱起眉说道:“嗯,你说得有道理。但是,封赏功臣是一件大事,关系朝廷稳定,社稷安宁,萧相国和御史府官员(156)要仔细评定每个人的功劳大小,相互比较,排出位次,然后论功行赏。这群大臣如此急不可待,在朕的背后议论纷纷,还有心思参政理政吗?子房有何办法可以平息大臣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安心理政?”
张良思路敏捷,抚着胡须略一思索,立刻想到一个办法,遂向刘邦问道:“陛下,在这些还未曽封赏的大臣当中,可有您最厌恶且又是大臣们都熟悉的人?”
汉高帝刘邦未解张良之意,但是他知道张良此问必有道理,于是仰起头来认真想了一想,沉吟道:“朕最厌恶之人......最恨之人......”
片刻之后,刘邦愤然答道:“哼,怎么没有?朕最恨之人当属雍齿!”
张良说道:“雍齿,陛下当年曾对在下提起过此人,他与陛下是沛县同乡,早年跟随您共同举义反秦,不久便献出丰邑投靠了魏国,令陛下愤恨不已。”
刘邦说道:“不错,雍齿确实是朕的同乡,当年随我起义反秦,我诚心视他为兄弟,让他防守丰邑。却不料这个雍齿恬不知耻,见利忘义,竟趁我外出作战之际归降了魏国,献出丰邑做了魏国的沛县县令,让朕无家可归,四处游荡,害得我染了风寒大病一场,几乎丧命。若不是雍齿后来心中有愧,尚识时务,入关后率部下投靠了我,又在攻略中原时多次立下战功,我早就灭了他了。至今想到雍齿当年对我的羞辱和伤害,我依然对他恨之入骨,厌恶至极,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张良听了马上对刘邦说道:“陛下请息怒,这事好办了。”
刘邦不解地问道:“子房说好办了所指何事?”
张良答道:“请陛下立刻降旨首先封赏雍齿!”
汉高帝刘邦一听,立刻瞪起眼看着张良说道:“子房是在说笑罢,竟让朕先封赏自己最憎恶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