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洪斌的头像

杨洪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2/28
分享
《鹿阜遗梦》连载

第一十四章 两边积怨甚深

这夷人,不,这撒尼人有这般久远辉煌的历史,难怪历代朝廷对他们是束手无策。可他们为什么就没落成那样了呢?冯祖绳脑海里浮现出大堂之上众撒尼人的情形。

老先生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讲下去:

洪武一十五年和洪武三十一年,路南土知州秦晋两次奉旨赴大明国都金陵,觐见大明皇帝,秦晋被朝廷赐封为世袭路南五品土知州。秦晋回路南后,其驻地制所没有迁回路南州城,还是设在圭山上。

为稳定云南统治政权,大明朝廷实行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迁移,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中原地区,向地广人稀的云南地区迁移汉民。鼓励中原百姓由经济比较繁盛的地方到经济滞后的地方居住,生活。迁入的汉民百姓,按照给予的土地划分区域管理成为民屯或商屯,这一政策被世人称作“调北填南”。

大明初中期汉族民众的大量涌入,给路南贫瘠的红土地带来勃勃生机。汉民进入路南后在坝区开沟引流,筑坝蓄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垦出大量良田好地,栽种出水稻小麦,高粱薯芋等等品种繁杂,营养丰富的农作物。路南城周汉民百姓,大踏步走向繁荣昌盛。

那段时期,路南撒尼人和从内地迁移来的汉族百姓相处融洽,他们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化,相互吸收各自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使路南撒尼人从最原始的猎耕奴隶社会,一大步就跃进了当时高度文明的农耕社会。到秦晋孙秦福,曾孙女秦元真主政时期,路南的生产生活达到了巅峰。

“哦······撒尼人和汉人,原来还有过这么一段相处融洽的日子啊!”听到这里,冯祖绳不禁长吁一口气,自言说道。

“后来怎么样了呢?”金雨时听得入了迷,看父亲停了下来,急切地问道。金雨都看父亲停下来,忙起身端起茶壶,给几人茶杯里续了水。

老先生看了看冯祖绳,看了看金雨时,继续说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秦氏家族世袭路南土知州四世以后,秦元真因病去世,享年三十二岁。秦元真一生未婚无后,按资质实力,应由秦元真之妹秦元庆(路南人俗称庆姐)袭土知州之职。不料想,朝廷强拒秦元庆世袭路南土知州。在省府直接谋划下,调集军队对秦家动用武力,强取圭山。秦元庆率众反抗,战败被俘。为威慑其族众夷民,秦元庆被朝廷官兵押往圭山顶上,剥皮示众。湖广澧州人、汉官路南同知李升,升任路南知州,成为第一任外来汉人知路南州。路南秦氏家族及其部族撒尼人,曾经辉煌千年的落蒙部,雄踞圭山二百来年的秦土司世家,开始走向没落。

“据说庆姐战败被杀时才十八、九岁,秦元真一生未婚,那后来的秦氏后裔,是谁的后人呢?”金雨都插话问。

老先生望了望儿子,说道:“当时秦福土司没有儿子,止生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不管世事一心操持家务,史料没有任何记载。秦元真是老二,秦福土司因染疾卧床多年,她一直代父执事。秦元真处事秉公无私,深得朝廷上官赞许,夷汉百姓拥戴。天顺六年秦福去世后,秦元真奉旨袭了路南土知州之职。庆姐是老三,死时更无子嗣。后来的秦家人,应该是秦家大女儿的后裔子孙。”

“庆姐才十八、九岁?豆蔻年华啊!为什么就······”金雨时满脸惋惜。

“那为什么朝廷应许秦元真袭父职,秦元庆就不能袭姐职呢?据晚辈了解,这西南土司世袭,是可以妹袭姐职,妇袭夫职的。”冯祖绳问道。

“堂尊说得是。在我们云南,只要是一脉血亲,或家族认可,都可以袭土司之职。唉······!”老先生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只是,宪宗皇帝刚继统大位,就发生了广西,四川土夷叛乱,虽平了叛乱,这西南土夷就成了朝廷的一块心病。后来,朝廷就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秦元真去世后,碰巧时任右都御史,端毅公王恕巡抚云南。闻言路南秦元庆性摇荡,暴戾乖张,身怀妖术祸害乡里。就上奏朝廷,调兵遣将围攻圭山,抓捕处死反抗的秦元庆,顺势革了秦家世袭封赐。”

“这秦元庆也许是太年轻的缘故,做事乖张肯定是有的。可也不像端毅公奏称的那样,不排除秦元庆是被人诬陷。端毅公一生为官刚正,虽只巡抚云南一年左右,在云南也干了不少实事。可在圭山秦元庆事件上,端毅公对路南撒尼人是有所亏欠的。秦元庆虽然只有十八、九岁,实乃我路南巾帼豪杰,据说她带着手下千多人和朝廷官兵周旋了几个月,最后粮尽兵疲,被困孤山。追随她的兵勇全部战死,无一投降。她也受伤被俘······惨遭剥皮示众!”

“那后来呢?”金雨时问。

老先生接着说下去:

经过这次劫难,秦家就彻底衰落了,一直到大明朝末年。在整个大明朝期间,但凡迁移到圭山地区居住生活的其他族群,都必须自愿或非自愿统归撒尼人族群,接受秦家号令。路南土著撒尼人部众组成就纷繁杂乱,现在的撒尼人,大多都是由当年从昆明,曲靖,大理,南京等等其他地区迁移圭山居住后加入其中的其他族群。大明王朝末期,秦家出了一个人物,圭山撒尼人部族在他的带领下,又进入了全盛时期。

“这人我知道,叫秦祖根。”金雨都说道。

康熙四年(1665年),秦祖根率路南全州撒尼人参予云南滇中、滇东、滇南土司大举事,高举反清复明大旗,反对大清王朝统治。队伍在秦祖根,南明永历遗将、永历御封开国公赵印选大将军的率领下,浩浩荡荡下了圭山,短时间内就攻陷了多个州县城池。一个月后,被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巡抚元懋功,提督张国柱,平西王吴三桂,曲靖总兵王辅臣分兵镇压,全部战死异乡。秦祖根兵败遁亡,圭山秦氏家族从此销声匿迹。

自此以后,朝廷就对当地撒尼人部族实施高压政策。撒尼部族没了头领,精神无依,在历任州、府、衙集中打击镇压之下,终成了帮人拉马坠蹬,被其他族群鄙夷的最下层奴隶,生活倒退了百十年。一些受不了打压的撒尼人,举家逃离圭山,出走路南,迁移到其他地方居住生活。

这些年来,路南撒尼人和汉人以文笔山为界,一个生活在山区,一个生活在坝区,口角攻讧,争田霸地,互有欺凌乃至积怨甚深。圭山撒尼人固步自封,生活停滞不前,到如今200年来,路南州彻底沦落成云南几大穷州之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